-
全球冰川湖面積不到30年增加51%!到底意味著什麼?人類真的該反省了!
小編最近看到一項國際研究顯示,因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範圍冰川湖急劇增加,從1990年到2018年,冰川湖數量增加53%,總面積增加51%。研究顯示,在這期間,全球冰川湖水量增加大約48%,達到156.5立方千米。目前,全球有14394個冰川湖,覆蓋近9000平方公裡。
-
冰川湖面積不到30年增51% 全球變暖是主因
一項國際研究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範圍冰川湖急劇增加,從1990年到2018年,冰川湖數量增加53%,總面積增加51%。研究顯示,在這期間,全球冰川湖水量增加大約48%,達到156.5立方千米。目前,全球有14394個冰川湖,覆蓋近9000平方公裡。
-
【微特稿·科技與新知】全球冰川湖面積不到30年增加51%
【新華社微特稿】一項國際研究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範圍冰川湖急劇增加,從1990年到2018年,冰川湖數量增加53%,總面積增加51%。 研究顯示,在這期間,全球冰川湖水量增加大約48%,達到156.5立方千米。目前,全球有14394個冰川湖,覆蓋近9000平方公裡。
-
全球變暖下冰川湖增加50%,專家警告不是好事!下遊居民更加危險
由丹·舒加爾(Dan Shugar)博士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與來自加拿大、美國和英國的政府機構和大學學者一起,使用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和Google Earth Engine的衛星數據來分析世界上所有的冰川湖。該書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就地理範圍而言,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冰川湖泊研究。
-
全球冰川湖面積不到30年增加51%,更易決堤,威脅下遊人員生命安全
一項國際研究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範圍冰川湖急劇增加,從1990年到2018年,冰川湖數量增加53%,總面積增加51%。研究顯示,在這期間,全球冰川湖水量增加大約48%,達到156.5立方千米。目前,全球有14394個冰川湖,覆蓋近9000平方公裡。
-
研究發現:這種「透明魚」或導致全球變暖
事實上,樽海鞘在海洋中分布非常廣泛,但是由於它們好像水母一般透明,所以,想要發現它們並不容易。樽海鞘一般都是成群結隊的生活在一起,它們每一群的數量,甚至可以達到10億隻,雖然它們平均體長僅有1-10釐米,但是10億隻聚集在一起,仍然是非常壯觀的。樽海鞘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海洋中的各類浮遊生物,看起來它們在海洋中並沒有什麼價值,但是通過研究,卻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溫室效應,可能一部分原因和樽海鞘有關。
-
科學家揭示氣候變暖導致冰凍圈災害增加機理
此外,該研究還提出了冰凍圈災害的預防和減輕的應對方案,為全球冰凍圈變化及應對提供了科學參考。 大氣冰凍圈災害方面,歐亞大陸的霜凍和冰雹災害關注較多,而北美冬季寒潮關注更多。過去幾十年來,霜凍、冰雹隨著氣候變暖呈減少趨勢,但晝夜溫差變化增大會導致霜凍增加,而且目前植物的物候變化情況還不清楚。同時,已有氣候模式還無法預測冰雹概率、冰雹直徑大小和總量。
-
大氣所等發現全球變暖使未來強印度洋偶極子事件增加
由於在pIOD期間,印度洋熱帶對流區向西移動,導致澳大利亞降水減少,並形成乾旱、高溫熱浪和森林大火等極端天氣;在東非地區造成嚴重洪澇災害。全球變暖對pIOD的影響是該領域的重點研究課題,但前人基於多模式的研究表明,模式中pIOD對全球變暖的響應缺乏一致性。
-
全球變暖導致俄羅斯針葉林植被發生變化
一項新研究顯示,隨著全球變暖和區域氣候的改變,這片森林的植被正在發生變化,且速度加快。這種變化會造成區域繼續變暖。 俄羅斯針葉林面積與美國相當。而據科學博客報導,過去幾十年,這片森林經歷了顯著的氣溫升高,更能承受溫暖天氣的樹種因此向北遷移,而喜寒樹種數量減少。
-
全球變暖!滅絕恐龍的小行星導致氣溫上升5度,持續了10萬年
研究人員肯·麥克勞德說:「這意味著我們可能看到的變暖幅度大於目前的預測。」終結恐龍統治的小行星撞上了富含碳酸鹽的巖石,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全球變暖: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導致氣溫上升了5度。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經過幾年的「影響冬季」,由於灰塵阻擋陽光,全球變暖的速度就像今天這樣。在地球歷史上曾有無數次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使地球變暖,但這通常發生在數千年之後。MacLeod的研究是第一個證明溫室氣體相關全球變暖持續了多長時間的經驗證據。
-
日本研究發現二氧化碳增加會導致大米營養減少
中新網5月28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由東京大學等組成的國際團隊日前得出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造成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照此持續下去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本世紀後半葉大米中含有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將大幅減少。
-
科學家發現全球冰川融化速度驚人 全球變暖加快
科學家發現全球冰川融化速度驚人 全球變暖加快 中國網8月9日訊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8月8日報導,在對位於華盛頓州和阿拉斯加州的冰川進行五十年的長期研究後,美國科學家本周宣布重大發現:全球冰川融化速度驚人,遠遠超過人們預期,全球變暖進程加快。
-
研究:雲層分布改變或導致全球變暖加劇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程君秋】據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4日報導,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已導致雲層的特性和在全球的分布出現改變,這可能導致全球暖化現象更為嚴重。參與此項研究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發表聲明說,這可能加強地球對太陽輻射的吸收,排放到太空的熱輻射則減少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將增加,進而導致地球暖化問題進一步惡化。
-
研究表明,全球降雨增多,潮溼的氣候可能加劇全球變暖
5月6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氣候模型預測的降雨增加可能會加速熱帶土壤中二氧化碳的釋放,通過增加人類向地球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海恩說:「我們發現,過去18,000年以來,恆河和雅魯藏布江流域的氣候向溫暖溼潤的轉變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減少了土壤碳儲量。」 「這直接關係到地球的未來,因為氣候變化可能會增加熱帶地區的降雨,進一步加速土壤碳的呼吸,並向大氣中添加的二氧化碳比人類直接增加的還要多。」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據《科學》報導,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提出了這一結論。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10年增加15%。
-
全球變暖,北半球風力會減弱?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人員不久前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全球變暖或將對世界範圍內的風能資源分布產生深遠影響。到本世紀中後期,北半球可供利用的風能資源將大量減少,南半球一些地區風能資源則可能急劇增加,風電開發潛力整體向南轉移。
-
從太空俯瞰地球:全球變暖導致冰川在融化(組圖)
科學家認為隨著地區溫度的上升, 導致每年補充的冰的數量減少英屬哥倫比亞省的巨大的這些令人驚嘆的冰川圖像正在幫助科學家判斷地球變暖的速度,並且這些巨大的冰床被認為是判斷氣候變化最可靠的標誌之一。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豪爾教授說:「在小型陸地上不頻繁流動的冰川可成為好的氣候標誌物。它們直接反映地區的溫度和降雪情況。」 她和一組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通過衛星來監控歐洲、冰島和美國阿拉斯加的冰川變化情況。冰川常常向不同的方向伸展。
-
全球降水量增加,但中國全境減少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雖然全球變暖的影響是全球化的,但是受威脅最嚴重的要數處在北半球的我們。近日,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發現地球一些特定區域的降水量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整個北半球冬季降水量受到嚴重幹擾。
-
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秋天樹葉提前變色掉落
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延長,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樹木和其他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將比以前多。但是一項新研究顛覆了這一理論,並可能對人類如何適應氣候變化產生深遠影響。 傳統上,氣溫和白晝長度是決定葉子何時變色和掉落的主要因素,這導致一些科學家認為氣候變暖會推遲這一過程。新研究的作者們考察了七葉樹、銀樺樹和英國橡樹等歐洲落葉樹種,記錄了每棵樹每季吸收的碳量及其最終對落葉時間的影響。 deciduous [dɪˈsɪdʒuəs]: adj.
-
美研究稱全球變暖擾亂高空特殊氣流加劇極端氣候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3月27日報導,研究人員27日表示,全球變暖擾亂了北半球一種自然的自西向東移動的強大「高空噴射氣流」,使嚴重乾旱及洪澇災害進一步加劇。研究人員在發表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的報告中指出,過去15年來,當人為氣候變遷打亂了上述噴射氣流時,加州出現了嚴重乾旱、全美和西歐熱浪及巴基斯坦致命洪患,災情全都加劇。研究主要作者、美國賓州大學教授曼恩(Michael Mann)表示:「我們的研究顯示,氣候變遷不只會通過一般機制帶來更極端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