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冰川湖面積不到30年增加51%,更易決堤,威脅下遊人員生命安全

2020-12-09 北晚新視覺網

一項國際研究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範圍冰川湖急劇增加,從1990年到2018年,冰川湖數量增加53%,總面積增加51%。研究顯示,在這期間,全球冰川湖水量增加大約48%,達到156.5立方千米。目前,全球有14394個冰川湖,覆蓋近9000平方公裡。

《自然·氣候變化》月刊8月31日發表的相關研究報告說,研究人員利用25萬張美國航空航天局衛星圖片推算出上述結論。他們說,回到10年前,他們不可能分析如此大量數據。

英國《衛報》援引研究人員之一、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氣候和環境變化專家史蒂芬·哈裡森的話報導:「我們的發現表明地表系統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是多麼快……更重要的是,我們填補了科學領域的一個空白,終於知道全球冰川湖裡有多少水。」

參與研究的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科學家丹·舒加爾說,這項研究有助於發現冰川湖的潛在危害,還能提高估算海平面上升程度的準確度。與普通湖泊相比,冰川湖更容易決堤,釀成洪水,威脅下遊人員生命安全,原因是冰川湖多為冰或鬆散的巖石土壤圍繞。

冰川湖的分布地區

冰川湖主要分布在高山冰川作用過的過程,其中的念青唐古拉山和喜 冰川湖 馬拉雅山區較為普遍。它們分布的海拔一般較高,而湖體較小,多數是有出口的小湖。如藏南的八宿錯,它是由扎拉弄巴和鍾錯弄巴兩條古冰川匯合以後,因挖蝕作用加強所形成的冰川槽谷,後谷口被終磧封閉堵塞形成,湖面高程3460m,面積26平方公裡,最大水深60米。藏東的布衝錯是由於出口處有四條平行側磧壟和兩條終磧壟圍堵而形成的冰蝕湖。湖區古冰川遺蹟保留完整,東南岸有一片冰磧丘,沿湖伸展30.0km以上。

新疆境內的阿爾泰山、天山和崑崙山亦有冰川湖分布,它們大多是冰期前的構造谷地,在冰期時受冰川強烈挖蝕,形成寬坦槽谷,冰退時,槽谷受冰磧壟阻塞形成長條形湖泊,如博格達山北坡的新疆天池,古稱瑤池,相傳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還有小天池,相傳是王母娘娘洗腳的地方。它們水深且碧藍,此冰川之緣故。

川西及昌都地區也保存一些冰川湖。如峨邊泰永場的大 極光下的冰川湖小天池、輪池、天生塘等,湖口至今仍可見到冰磧物。甘孜以西的新路海,青海省文果縣的果海也是冰川湖。

新路海,是我國最大的冰川終磧堰塞湖,大約成湖於大理冰期後期。湖區屬高寒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只有5.5℃,一月份平均氣溫-15℃,極端最低氣溫達-32℃。湖面從每年九月下旬開始封凍至翌年三月下旬解凍,冰凍期長達半年之久,冰厚60㎝。湖周布滿雲杉樹,其中新路海上遊冰川側磧上的雲杉林,樹齡均在100年以上,而新路海下遊冰川終磧壟上的雲杉,樹齡可達580年。暗綠色的雲杉,映著冰清如玉的湖面,真乃純潔之仙境。

(原標題:全球冰川湖面積不到30年增加51%)

來源:綜合@新華國際、澎湃新聞、百科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微特稿·科技與新知】全球冰川湖面積不到30年增加51%
    【新華社微特稿】一項國際研究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範圍冰川湖急劇增加,從1990年到2018年,冰川湖數量增加53%,總面積增加51%。 研究顯示,在這期間,全球冰川湖水量增加大約48%,達到156.5立方千米。目前,全球有14394個冰川湖,覆蓋近9000平方公裡。
  • 冰川湖面積不到30年增51% 全球變暖是主因
    一項國際研究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範圍冰川湖急劇增加,從1990年到2018年,冰川湖數量增加53%,總面積增加51%。研究顯示,在這期間,全球冰川湖水量增加大約48%,達到156.5立方千米。目前,全球有14394個冰川湖,覆蓋近9000平方公裡。
  • 全球冰川湖面積不到30年增加51%!到底意味著什麼?人類真的該反省了!
    小編最近看到一項國際研究顯示,因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範圍冰川湖急劇增加,從1990年到2018年,冰川湖數量增加53%,總面積增加51%。研究顯示,在這期間,全球冰川湖水量增加大約48%,達到156.5立方千米。目前,全球有14394個冰川湖,覆蓋近9000平方公裡。
  • 全球變暖下冰川湖增加50%,專家警告不是好事!下遊居民更加危險
    全球冰川正在以相當驚人的規模退縮,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確認了這個事實,無論是它位於遙遠的格陵蘭島、荒涼的青藏高原還是阿拉斯加或者是南美洲和南極,哪裡的冰川都正在發生著一系列的危險變化——甚至於在短短的幾十年內,科學家們可以已經看到一些冰川不斷變化甚至走向「死亡」例子。
  • 緊挨我國,全球第三大冰川帶疑似融化,或造成致命山洪威脅下遊
    巴基斯坦罕薩區哈薩那巴德小村莊的村民們最近很擔心,因為從5月底開始,他們就注意到居住區附近的溪流水位正在迅速上升,土地受到了侵蝕,導致農作物被損害,更可怕的是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希什珀冰川融化所致。除南北極外,巴基斯坦是全球冰川數量最多的國家,有7000多個冰川,覆蓋面積也最廣,達13680平方公裡,而這其中的希什珀冰川是全球第三大冰川。一旦冰川開始融化,就會伴隨致命山洪,當地的災難管理局局長也證明,這是冰川的迅速融化而非冰川湖爆發。
  • 研究發現:全球變暖導致冰川湖數量急劇增加
    參考消息網9月1日報導 法新社巴黎8月31日發表了題為《氣候變化導致冰川湖數量急劇增加》的報導,基於衛星數據的新研究稱,30年來,全球範圍內由氣候變化導致冰川融化形成的湖泊數量猛增了50%。他說,當地時間周一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月刊上的這一研究結果將幫助科學家和政府確定這些通常不穩定的湖泊下遊的群體可能面臨的危險。他們還將更好地了解冰川融成的水如何——以及以多快的速度——進入海洋,從而提高預測海平面上升的準確性。早些時候的研究顯示,1994年至2017年間,世界上的冰川,尤其是高山地區的冰川,減少了約6.5萬億噸。
  • 30年熱浪死亡人數增4倍,《柳葉刀》:全球升溫嚴重威脅國人健康
    自2015年起,全球30餘家頂尖學術機構的120餘位專家推出「柳葉刀倒計時」報告,全面解析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及其對人群健康產生的巨大影響。當天發布的兩個報告《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以下簡稱全球報告)和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以下簡稱中國報告),分別聚焦全球和我國的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
  • 江西「決堤」 breaching of the dyke
    特別推薦:世界盃雙語大觀由於南方暴雨的持續加劇,江西第二大河撫河唱凱堤發生決堤,14萬人受到威脅。我國南方一帶上周突降暴雨,導致河流決堤,暴雨引發的山體滑坡致使公路和鐵路系統中斷,已造成至少132人死亡,86人失蹤。文中的break the banks就是指河流「決堤」,也稱為burst the banks或者breaching of the dyke。
  • 央視主播打斷撫河決堤匯報 直問群眾有沒有轉移
    江西撫河決堤400米,央視主持人打斷當地匯報直問——  21日江西全省26條河流超警,撫河、信江等河流發生超歷史紀錄的特大洪水。18時30分左右,江西撫河幹流右岸唱凱堤發生決口,截至22日7時30分,決口擴大到400米。
  • 印度歷時42年建成的大壩決堤 BIM全生命周期應用至關重要
    根據看看新聞Knews報導,印度一條歷時42年建成的灌溉運河堤壩,啟用不足24小時便決堤崩塌……對此,印度水利部門秘書長Arun Kumar Sing向《印度時報》神回復稱——是堤壩非水泥混凝土部分的幾個老鼠洞沒有被及時加固,才導致最終潰堤。
  • 全球變暖哪些國家或消失?吉里巴斯 吐瓦魯 不丹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要求科學家就應對氣候變化作出反應的能力將各國進行排名,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地球科學信息網絡中心的研究人員,則從另一個角度——各國對氣候變化所作的準備程度——也對這些國家進行了排名。後一排名考慮了各國就地理因素而言,暴露出的氣候變暖的程度以及他們應對這種暴露威脅的能力(如較長的海岸線就使得這個國家更容易受到海平面上漲的威脅)。
  • 黃河現在還有可能決堤麼?為什麼?
    黃河現在還有可能決堤麼?為什麼?感謝提問!眾所周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世世代代地滋潤著大地、哺育著各族兒女,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搖籃。然而黃河由於多沙善淤,變遷無常,黃河常發生泛濫以至改道的嚴重災害,20世紀30年代末以前有歷史記載的2千多年中(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間),黃河下遊共發生決口泛濫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每一次的泛濫乃至改道都給沿岸地區帶來深重的災難,故而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叫做「有河患,無江患」,這裡的「河」指的就是黃河。
  • 警惕水庫安全!這幾個市縣重點水庫下遊人員需做好轉移準備
    瓊海、東方、昌江等地重點水庫下遊人員需做好轉移準備 在各地防禦颱風工作中,水庫安全是當前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有關單位、人員仍需高度警惕。針對颱風「沙德爾」的防禦工作還有三點仍需關注: 第一:要科學調度、精準調度,對蓄水較多、水位較高的牛路嶺水庫、紅嶺水庫、大廣壩水庫、戈枕水庫等做好調度準備,同時也希望這幾個水庫下遊的瓊海東方昌江要做好下遊人員的轉移準備,提醒群眾、特別是河流兩岸的群眾不要在汛期在河裡抓魚抓蝦。
  • 密西根州兩大壩決堤,上萬人在洪水中撤離
    早在2018年,州政府就判定其中一座大壩質量不佳,而運營公司也被吊銷了執照。目前,這兩座大壩都在出售之中。據美聯社19日報導,從上周日(17日)開始,密西根州中部就開始下大雨,水位上漲後,位於米德蘭縣的伊登維爾大壩,以及下遊的桑福德大壩發生潰壩事故。隨後,聯邦氣象局發布了位於兩座大壩下遊的提塔巴瓦西河沿岸的洪水預警。
  • 【地理視野】冰川的類型及其冰川湖災害
    是冰川發育的雛形,當氣候進一步變冷和降雪增加時,可發展成山谷冰川。懸冰川規模小,冰體厚度薄,冰川面積通常不足1 km2,懸冰川的存在取決於冰鬥冰川供給的冰量,容易形成,也容易消亡。2015年,珠峰地區面積大於4500平方米的冰湖約有700個,總面積95平方千米。 這些冰湖分布在海拔3700米~6000米地區,平均海拔達5250米。1990年~2015年,珠峰地區的冰湖數量增加了94個,面積擴大了20平方千米。以絨布冰川為例,1989年~2019年冰面湖總面積增加了26倍、0.53平方千米。
  • 煉油廠面臨生存威脅,下遊特種化學品藏生機
    短短數月,殼牌在全球的煉油廠總產能就已減少50多萬桶/日,表面上是為了限制排放,實則形勢艱困。受衛生事件影響,汽油和噴氣燃料的需求正在下降。另一方面,亞洲部分新建的規模更大、效率更高的煉油廠將投入生產。國際能源署(IEA)指出,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總計有超過170萬桶/日的煉油產能已經或將會在今明兩年退役。與此同時,中國、印度和中東正計劃再增加220萬桶/日的產能。
  • 騰訊安全:三位一體,構建遊戲全生命周期安全鏈路
    外掛、養號、色情信息、DDoS攻擊等各種手段,向身處發展新爆點的遊戲行業發起了更大的安全挑戰。 據周斌介紹,當前遊戲安全領域面臨的風險趨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方面,作為遊戲安全首要威脅的外掛技術表現出向底層深度觸達的發展趨勢,並以更短的更新周期加快對遊戲資源和金錢的掠奪。尤其是對以手遊為代表的移動遊戲的生命周期與收入帶來嚴重危害。
  • 2020年全球存十大差旅風險 新科技助企業防範
    近日,致力於全球醫療及差旅安全風險服務的國際SOS救援中心發布了2020年全球差旅風險趨勢預測。同時,國際SOS救援中心攜手市場調查機構伊普索莫利發布的《全球商業韌性趨勢觀察調研報告》,揭示了重要的風險灰色地帶,提出了一些通過技術創新手段來保護員工的新模式。
  • 1998年九江決堤,裝滿石頭的卡車瞬間衝走,他們義無反顧衝進洪水
    人與人之間的爭端固然減少了,但大自然帶來的威脅卻從來沒有減少。 1970年,秘魯大雪崩,「白色死神」轟然降臨,奪去了兩萬人的生命;1987年,孟加拉國水災,2000萬人受災,2000多人死亡;1986年,喀麥隆尼奧斯火山湖毒氣噴發,殺死了至少1740人;1960年,智利大海嘯,康塞普西翁、塔爾卡瓦諾、奇廉等多座城市被夷為平地,200多萬人無家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