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趨勢

2020-12-25 新華社

新華社坎培拉11月14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氣象局與澳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聯合發布的「2020年氣候狀況」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極端天氣頻率增加、林火季節變長、海平面上升等趨勢。

據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發布的消息,上述氣候報告依據最新氣候觀測、分析和預測結果,全面分析了澳現在和未來的氣候變化狀況。

報告說,自1910年以來澳大利亞平均氣溫上升了1.44攝氏度,導致極端高溫天氣發生頻率增加。2013至2018年在澳年均氣溫排行榜上均位列前九,2019年是澳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依據該報告,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自大約1750年以來持續增加,化石燃料排放是這種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雖然針對新冠疫情的防疫措施有助於2020年全球減排,但不足以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產生明顯影響。

澳大利亞氣象局氣候環境預測服務事務負責人卡爾·布拉甘薩說,這份報告發現,氣候變化通過影響溫度、降雨和相對溼度,以及由此導致的(植被)水分含量變化,對天氣和相關災害施加影響。澳氣候變暖趨勢導致其極端天氣增加、林火季節延長。

報告還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澳大利亞周圍海洋正在酸化,其溫度自1910年以來上升了大約1攝氏度,這導致部分海域的水溫更加頻繁地變熱且持續時間更長。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氣候科學中心負責人傑茜·布朗說,這份報告總結了對澳大利亞氣候變化性質的最新理解,為澳現在和將來的經濟、環境和社會領域決策打下基礎。(完)

相關焦點

  • (科技)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趨勢
    新華社坎培拉11月14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氣象局與澳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聯合發布的「2020年氣候狀況」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極端天氣頻率增加、林火季節變長、海平面上升等趨勢。
  • 澳大利亞氣候或將持續變暖
    本報綜合報導 澳大利亞氣象局與澳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聯合發布的「2020年氣候狀況」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極端天氣頻率增加、林火季節變長、海平面上升等趨勢。  據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發布的消息,上述氣候報告依據最新氣候觀測、分析和預測結果,全面分析了澳現在和未來的氣候變化狀況。
  • 應對氣候變暖面臨更大挑戰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的最新氣候預測報告指出,2019年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由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新的「史上最熱年度」可能在5年內出現。世界氣象組織警告稱,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溫控目標面臨巨大挑戰。
  • 人民日報:應對氣候變暖 還需持續攻堅
    「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與氣候變化的大背景都有一定關係,氣候變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增加了各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概率。」支蓉說。  未來,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大、涉及範圍更廣,極端天氣和相關的氣象災害將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高工王東阡介紹,根據國際科學界預測,全球氣候將持續變暖,極端事件發生頻率將繼續增加。
  • 澳大利亞著名能源專家Ian Dunlop:如氣候持續變暖,人類或將失去一切
    來自澳大利亞的世界著名能源專家Ian Dunlop在RCEP4C 1次會議中,講述了「民間合作讓RCEP更加多元」的要素。筆者特此整理逐字稿與各位分享如下:Ian Dunlop先生慎重提醒我們,若不立即阻止地球變暖繼續惡化,人類或面臨失去一切,甚至大量死亡的危機。
  • 氣候變暖的惡果開始顯現?專家預測:美國5年內要變大火爐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稱,通過氣候模型的幫助,科學家對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進行了一系列細緻的研究,其中一個即將到來的結果,氣候變化將使得2020年及以後加利福尼亞州和美國西南部將面臨越來越頻繁的極端炎熱天氣。
  • 全球變暖致海平面上升 馬爾地夫面臨「消失」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斷上升。最近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由於溫室氣體大量排放,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60釐米。如果格陵蘭島和南極西部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情況將更加糟糕。  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使馬爾地夫人認識到曾經垂青他們的大海已經「變臉」。據當地官員估計,在海嘯中,全國40%的地區被海水淹沒,大約10萬人接受緊急救援。
  • 關於全球變暖的氣候變化模型是正確的30年前
    一項研究發現,即使在30年前,氣候變化模型在預測未來全球變暖方面也做得相當不錯。以前,氣候變化否認者曾使用模型不一致之處來質疑溫室氣體排放與全球變暖之間的關係。科學家說,他們的研究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應該有助於解決公眾對過去氣候模擬工作表現的困惑。」
  • 冰河時期地圖預測澳大利亞氣候變化模式
    印度亞洲新聞社(IANS)1月20日雪梨消息 新繪製的上一次冰河時期地球表面的地圖表明,受未來氣候變化的影響,澳大利亞北部將變的更溼潤,而南部將會更乾燥。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院的蒂莫西?
  • 自大火以後,科學家表示,澳大利亞的極端天氣將會使氣候更加惡劣
    CSIRO氣候科學中心主任告訴美國廣播公司:「十到二十年後,我們不會說2019年真的很熱,2019年將只是平常的事。」 每兩年發布一次的「氣候狀況報告」發現,澳大利亞西南地區降雨減少,森林大火肆虐東南,儘管近幾年來在北部遭受大洪水和破壞性熱帶氣旋襲擊的地區降雨量有所增加,但是還不足以扭轉惡劣氣候的環境
  • 全球氣候變暖下的幸運兒,中國英國均上榜
    受影響的不僅僅是法國,據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到2050年,全球將會有73%葡萄酒產區不再適合葡萄的生長。但除了這些負面的影響,對於一些國家和地區來說,全球氣候變暖就是他們的福音,有哪些國家和地區能夠如此幸運呢?
  • 非洲——氣候變暖重災區
    聯合國《非洲的弱點和改進》報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以及一些國際性權威研究結果均表明,非洲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佔全世界的4%,但卻在承受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惡劣影響方面卻首當其衝。非洲是本世紀受全球氣候變暖負面影響最嚴重的重災區。非洲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九千萬人處境危險。
  • 國家氣候中心答每經問:拉尼娜現象改不了整個氣候變暖趨勢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回應稱,2020年下半年特別是12月以來,受拉尼娜狀態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但整體來看,全球平均氣溫及中國平均氣溫依然處於歷史高位,體現了對全球變暖的響應。
  • 全球變暖可能讓大堡礁珊瑚白化成「新常態」
    新華社雪梨7月7日電(王梓喬)澳大利亞氣象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說,如果全球變暖按照目前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那麼到本世紀30年代,大堡礁珊瑚白化現象將成為「新常態」,屆時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將面臨滅頂之災。  報告指出,過去一百年中,全球海洋熱浪變得更加頻發、持續時間更長,讓全世界珊瑚礁受到嚴重威脅。
  • 氣候變化報告:澳大利亞的夏季現在延長了整整一個月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北極,全球變暖使夏季更長、更乾燥,對景觀造成了重大影響。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澳大利亞,它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和最乾旱的一年,然後在其盡頭遭受毀滅性的山火破壞。
  • 中國氣象局局長: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騙局?
    認清主流 把握趨勢——關於當前氣候變化若干關鍵科學問題的認識自2009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發生「氣候門」事件以來,部分科學家和媒體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科學問題提出了質疑,甚至徹底否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的核心結論
  • 聯合國報告:本世紀內非洲平均升溫將超2℃,氣候變化日益影響糧食安全
    據聯合國新聞,聯合國26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變和更加頻繁的極端氣候正在威脅非洲的居民健康、食品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當天發布的《2019年非洲氣候狀況》報告指出,2019年非洲大陸的平均氣溫高居該地區歷史記錄的前三位,且升溫趨勢預計仍將持續。
  • 法國氣象局預警將迎來酷暑 學者:氣候變暖趨勢上演
    海外網巴黎6月2日電6月1日是法國入夏的第一天,法國氣象局發布了季節性預報,稱今年7月至8月天氣將比往年更炎熱。據《巴黎人報》報導,6月1日,巴黎氣溫升至30攝氏度。2018年夏天,法國創下了自2003年以來第二高溫的記錄,今年夏天法國及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溫度將再次攀升,但氣溫峰值目前「還很難說」,只能提前幾日預測到準確情況。事實上,不止法國首都巴黎,剛剛步入6月的這個周末,全法已有多個城市的氣溫邁入30攝氏度門檻,包括波爾多、土魯斯、蒙特利馬、裡昂、格勒諾布爾、克萊蒙費朗、訥韋爾、圖爾、昂熱等。
  • 海洋變暖正在改變全球波浪氣候,使海浪更加強大!
    在1月1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中:海浪的能量在全球範圍內一直在增長,研究發現海洋變暖和海浪能量的增加之間存在直接聯繫。許多長期趨勢和預測都帶有氣候變化的特徵,包括海平面上升、全球氣溫上升和海冰減少。迄今為止,對全球海洋氣候的分析已經確定,在兩個半球高緯度的海洋局部地區,風速和浪高有所增加。
  • 全球氣候變暖七宗"最" 不僅僅是溫度升高
    11月6日,為期12天的2006年聯合國全球氣候變化大會在肯亞召開,與會代表就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影響進行討論。本文將從多角度歷數全球變暖帶來的各類影響,比如文化遺蹟遭破壞、冬季運動項目走向衰亡、太平洋島國面臨滅頂之災……通過以下列數的七宗「最」改變人們普遍的觀點――即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僅僅是更高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