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著名能源專家Ian Dunlop:如氣候持續變暖,人類或將失去一切

2020-12-25 中國綠髮會

近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綠髮會籌辦的 「民間、文化、交流與合作」(4C:Civil Society,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主題RCEP 4C 1次會議順利舉行。共10652人在線參與了本次會議。來自澳大利亞的世界著名能源專家Ian Dunlop在RCEP4C 1次會議中,講述了「民間合作讓RCEP更加多元」的要素。筆者特此整理逐字稿與各位分享如下:

Ian Dunlop先生慎重提醒我們,若不立即阻止地球變暖繼續惡化,人類或面臨失去一切,甚至大量死亡的危機。

Ian表示,想要在十年內達到零淨排放的目標以阻止地球災難降臨的風險,我們須在今後2-3年之內完成相關的重要舉措。因而我們比須暫時忽視其他一切話題,我們應該認真考慮這個即將改變我們一切,全球氣候變化的風險的涵義。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文明可能不復存在,只有意識到形勢的萬分危急,我們才有可能在有「有效期內」成功阻止自己的毀滅。

面對這一切,傳統經濟學已失去了意義,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必須為人類的持續生存而付出努力。這三十年來的氣候補救措施並不足夠,在一切補救措施完成之前,我們還須儘快進行「空氣抽碳」以解決氣候變暖的問題,實行地球地質改造以減輕目前正在遭受的災難衝擊。可現實是多數國家政府未開始關注這些話題。關於貿易,我們也有對策,可是這意味著全球性前所未有的合作。

對抗疫情危機的寶貴經驗讓我們更了解了接下來應該怎麼處理地球變暖的問題。我們已經回不到經濟佔主導地位的時代。Ian舉例說,近期疫情橫行的歐洲就是不幸的例子,這體現了他們無法應時事而變通。

人類已經喪失了我們之前共有的人權。為了挽回可能即將失去的未來,我們必須在十年內進行廣泛而完整的世界體系改革,包括我們的經濟,社會,價值觀體系。

RCEP的重要性

當今的國際體系,中央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的運作方式,無法讓我們在「有效期內「」進行所需的嚴厲措施。

如今世上只有RCEP在為這一目標而奮鬥,RCEP應該提供一個架構來推廣發展此類論壇,為人類歷史翻出新篇。

氣候變化要點

如今大家都爭取為2050年達到淨排放量下降至零的目標而奮鬥,可是為了避開氣候變化帶來災難的可能性,我們必須在2030年達到目標。

我們近期總結了二十項氣候觀察關鍵要點:

第一,氣候持續變暖有潛在的災難性後果。

第二,因為氣候系統的非直線性反饋作用,我們可能面臨「熱室地球」的局面,氣候持續變暖可能會產生自續性而不可扭轉局面,必須防止世界氣候反饋環系統內所指定的地區溫度達到「臨界點」,

第三,世界氣候反饋環系統內所指定地區為(共九個點):

- 北極海冰 (已觸臨界點)

- 西南極冰層 (已觸臨界點)

- 澳大利亞海域珊瑚礁 (已觸臨界點)

- 加拿大北方森林 (已向臨界點邁進)

- 西伯利亞永凍層 (已向臨界點邁進)

- 格林蘭冰層 (有向臨界點邁進的跡象)

- 大西洋環流 (有向臨界點邁進的跡象)

- 亞馬孫熱帶雨林 (有向臨界點邁進的跡象)

- 威爾克斯盆地, 南極東部 (有向臨界點邁進的跡象)

Ian Dunlop先生面對參會者提問「對於可能不願意改變而繼續使用非環保技術的國家,比如印度尼西亞,我們應該怎麼應付?」他回答道: 因為各種理由,比如考慮到所需的廣泛改變,人們都不願意承認我們現有的經濟體系無法應付它自己製造的基本問題。可是氣候,資源耗盡的問題已經呈現為事實,而新冠病毒疫情也受其影響。

世界已經目睹、體會了氣候問題帶來的嚴重後果,比如近期澳大利亞的叢林大火和菲律賓面對的氣候災難。我們需要更誠懇的討論這些問題和其潛在涵義,甚至追問當事者使用非環保技術所考慮的問題和決定。對於供能的問題,我們已取得了跳躍性的供能技術進步,從一個基於石化油能源發展路線轉向一個分布式能源和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其中,看似簡單平庸的能源效率和節能技術是經濟而有效的解決方案。

整理/坤華、JH 審/JH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氣候或將持續變暖
    本報綜合報導 澳大利亞氣象局與澳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聯合發布的「2020年氣候狀況」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極端天氣頻率增加、林火季節變長、海平面上升等趨勢。  據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發布的消息,上述氣候報告依據最新氣候觀測、分析和預測結果,全面分析了澳現在和未來的氣候變化狀況。
  • 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趨勢
    新華社坎培拉11月14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氣象局與澳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聯合發布的「2020年氣候狀況」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極端天氣頻率增加、林火季節變長、海平面上升等趨勢。
  • (科技)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趨勢
    新華社坎培拉11月14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氣象局與澳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聯合發布的「2020年氣候狀況」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極端天氣頻率增加、林火季節變長、海平面上升等趨勢。
  • 人民日報:應對氣候變暖 還需持續攻堅
    我國大力減排溫室氣體,提前3年實現碳強度下降目標  應對氣候變暖 還需持續攻堅(綠色焦點)  編者按: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2月2日在波蘭南部城市卡託維茲開幕,來自近200個國家和組織的代表就《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展開談判,會議預計將持續到14日。這次大會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一個重要節點。
  • 專家:澳大利亞可能將不再適應人類居住 澳大利亞人或淪為「氣候...
    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乾旱始於2017年。儘管澳大利亞當局竭力否認這場大火與氣候變化存在關聯,但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的專家貝茨認為,「氣候變化提高了全球發生林火的風險。森林火災確實會自然發生,但氣候變化使這變得更嚴重,範圍更廣」。
  • 國內外氣候變化專家名錄
    1 Susan Solomon(蘇珊·所羅門) 美國 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大氣化學領域著名專家Dearing(約翰·迪林) 英國 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負責人 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 澳大利亞已發生21起鯊魚襲擊人類事件致7人死亡 專家:或因氣候變化
    據CNN報導,今年澳大利亞發生21起鯊魚襲擊人類的事件,已造成7人死亡,是自1934年以來鯊魚襲擊造成的最大死亡人數。激增的鯊魚襲擊致人死亡案件令專家們感到擔憂,一些專家認為造成這種悲劇的罪魁禍首可能是氣候危機。
  •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紐約倫敦等城市消失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紐約倫敦等城市消失大衛-金博士指出,目前存在著這樣一個巨大的威脅,那就是地球表面的冰蓋將很快消失,人類最好為海岸線的完全排序作好充分的準備,而世界上許多大城市都位於這些海岸線。    大衛-金博士指出,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地球上的部分冰蓋已經發生融化,消失的厚度達到了30英尺,而在1890年至1950年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消失的冰蓋厚度只有10英尺,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因素顯然是全球氣候變暖。
  •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等大城市消失
    國際在線報導:據紐西蘭先驅報消息,看過美國大片《後天》的人們也許不會忘記影片中描寫的氣候變化帶給美國的深重災難。近日,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學術會議在德國召開,英國政府首席科技顧問大衛-金博士在會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地球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 非洲——氣候變暖重災區
    在非洲,全球氣候變暖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系統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這些影響的直接體現就是自然災害的頻發和非洲大陸自然環境資源的不平衡,乾旱、洪水、暴雨和其他氣候災害對人類健康,基礎設施,農業生產,食品供應,水、土壤及其他人類生活和經濟發展所必須的自然資源,帶來長久而直接的威脅。對非洲來說,全球變暖帶來的最大挑戰就是糧食安全問題。
  • 全球氣候變暖,瑞典專家竟然鼓吹「吃人肉救地球」
    近日,針對氣候變暖現象,一名瑞典專家更是語出驚人:不如吃人肉吧,引發一片譁然。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日報導,瑞典電視頻道TV4邀請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營銷學教授麥格納斯·瑟德隆德舉辦研討會,討論吃人肉的可能性。
  • 你以為全球在變暖嗎?專家:不!地球正在變冷,而且持續20年
    2.溫室效應讓地球變暖進入工業時代,人類開始大量使煤炭等能源,大量溫室氣體排出室外,人類生存環境受到巨大影響,溫室效應逐漸顯現,全球氣候正在變暖。全球氣溫的上升,導致了大量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低海拔地區將面臨被淹沒的危險。以目前冰川融化的速度來看,300年以內將全部消融,到時日本將全部淹沒消失。
  • 六問氣候變暖下的持續嚴寒
    從全球範圍來看,無論全球變暖處在什麼階段,總會存在一些地區氣溫較常年偏冷的現象,只是每年發生的地區分布會有所不同。  「現在的觀測技術進步很快,過去很多遺漏的極端氣候事件現在都可以監測到,加上當前媒體對極端氣候事件的及時、全面、深入報導,使公眾感覺近年的極端氣候事件比過去明顯增多。」對於極端天氣常態化的說法,國家氣候研究開放實驗室首席專家任國玉有這樣的認識。
  • 阿爾卑斯山之淚-氣候變暖,冰川可能在本世紀末消失
    現在,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冰川在流淚了。阿爾卑斯山位於義大利境內的冰川面臨倒塌危險,當地政府已封閉道路,並疏散附近村民。據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26日報導,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因消融而引發關注。
  • 氣候變暖變溼,西北如何應對
    多位專家認為,這一趨勢產生的影響利弊皆有,應抓住時機,在尊重和順應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加強西北地區的國土綠化、植被恢復等生態環境建設。長期來看,氣候變暖造成冰川加速消融、河流徑流量增加,這是不可持續的,要儘早謀划水安全長期戰略。
  • 澳大利亞林火持續肆虐 主要是自然環境和氣候因素所致
    近來,澳大利亞林火持續肆虐,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6個州均有災情,有的地方大火已經持續數周。最嚴重的時候,來自各地的消防員們在長約6000公裡的火線上作戰。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都發布了最高級別火警「災難級」。
  • 地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變暖!保護海洋,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0.13攝氏度,表層比深海變暖更劇烈,全球海洋變暖或將導致氣候系統劇變。這解釋了先前以大氣溫度指標所顯示變暖停滯(Hiatus)現象與爭議。按照這樣的變暖趨勢,即使人類社會踐行《巴黎協定》並在2100年前達到其要求的節能減排目標,全球上層2000米海洋的溫度也將平均升高0.4℃,這比過去60年海洋的變暖速率快太多了!
  • 大堡礁珊瑚死亡 追根溯源的最終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
    大堡礁珊瑚死亡 追根溯源的最終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時間:2016-06-09 14:35   來源:伊春新聞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堡礁珊瑚死亡 追根溯源的最終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 近日,一則大堡礁珊瑚死亡的新聞引起網友的注意,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7日報導,澳大利亞大堡礁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嚴重的白化事件
  • 抵抗全球氣候變暖,華人運通「理想城」在行動
    4個月前,冰島失去了位於西部火山附近的奧克冰川,同時,它也是全世界因氣候變暖消失的第一座冰川。你知道冰川消融意味著什麼嗎?它不只是簡單的冰川融化,更多的時候,它還會帶來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全球氣候變暖,我國五分之一冰川消融如今,因為氣溫升高,全球出現南北冰火兩重天的狀況。12月19日,雅庫茨克遭遇嚴寒天氣襲擊,市內最低溫度達到-46℃;而在南半球澳大利亞,則是熱浪席捲、多地火山肆虐。其首都更是達到了45.3℃的高溫。
  • 氣候變暖,凍土融化,炭疽復活
    (原標題:氣候變暖,凍土融化,炭疽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