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會,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這也曾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一帶一路的核心區。
現在我們說起西安,最出名的其實不是美食、不是美女,而是濃厚的歷史氣息。西安作為13朝古都,其名字也數經變遷。
周代時,武王定都於鎬京(今西安市)。西漢時,高祖劉邦將漢王朝的政治中心西移至長安(今西安市長安區)。隨後,在東漢及魏晉南北朝時期,長安一直作為郡級行政機構,最高長官稱為太守。到了隋朝,楊堅重新在長安地區定都。由於自己曾被封過大興郡公,所以改長安城為大興城。經歷南北朝及隋末之亂,原長安城地下水被嚴重汙染,已經不適合人居住,所以,唐高祖李淵選擇在今西安市未央區龍首原以北新建長安城。經過了大唐的貞觀之治和開天盛世,長安的名望達到了頂峰,世界各地的商人、使者、學者絡繹不絕。長安,儼然成為了當時的世界都會。到了唐朝中期,朱溫脅迫皇帝東遷洛陽。隨後,長安再沒有被作為過首都。元時,長安改名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徐達攻克奉元路,改名西安府,取西部安定之意,不想讓其作為代表整個國家長治久安的地方。西安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這裡經歷了幾百幾千年的歷史。然而當我們去西安旅遊的時候,卻會發現在西安,我們並看不到保存完整的皇宮。
在歷史上,西安理應有很多著名的皇宮,阿房宮、鹹陽宮、未央宮、大明宮等等……規模都被現在的北京故宮大上兩三倍,但是這些恢弘的皇宮都沒有保存下來。這個主要還是受到了時間和戰火的影響。
中國的建築多數為土木結構,時間越長,加上歷朝歷代的更迭,戰火紛飛,在這樣的環境下,再堅固的皇宮也只能淪為廢墟遺址了。著名的鹹陽宮被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還沒有建完就又被項羽燒了;而未央宮、長樂宮、建章宮等等也是因為戰爭被毀。還有一些宮殿因為長期無人修繕,幾百年都沒有人住,肯定也是保存不下來,慢慢也變成了廢墟。所以如果想要看歷史上保存完整的皇宮宮殿,還是得去北京才行。現在去西安旅遊的話,也只能看到兵馬俑了。
我們之前說到了,西安這座城在歷史上曾先後有十多個王朝選擇了在此建都。理應延續下去。但是還有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就是在唐朝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王朝選擇建都在西安,這又是為什麼呢?
對於古都長安來說,可以說是飽經戰火的破壞。就拿唐朝來說吧,因為「安史之亂」等戰爭的影響,當時長安的人口、經濟等方面都受到了嚴重影響。並且在西安一帶,農產品作物的生產已經是入不敷出,這一點也成為制約西安繼續成為國都的一大重要因素。
就在長安缺乏糧食的時候,皇帝就帶著文武百官們遷往洛陽辦公了。雖然西安與開封看似離著並不是很遠,但是畢竟兩地中間隔著三門峽。等到了晚清時期,水運甚至海運就成為治國和發展經濟的根本。而當時西安的運輸太過艱難,這時再堅持選西安作為首都就有些陳腐了。建都西安,顯然就會遠離了經濟重心,這不利於朝廷對地方的掌控管理。
所以自唐朝之後,不管是定都開封,還是北京,都是有助於通過運河來和經濟重心之間的聯繫。而此時的西安和關中,尚且還沒有從三十年前造成的極大破壞中完全恢復過來,它的自然基礎條件更是無法與漢唐時代相比。即使遷都也只是在紙上的規劃,因此一帶古城就這樣錯過了連續成為首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