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麗江老鄉把小魔芋種出了大「魔力」

2021-01-12 瀟湘晨報

時下,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金山街道團上村魔芋種植基地正迎來豐收,儘管冬日的空氣中夾帶著寒意,收穫現場卻一派熱火朝天,三四十個工人正在不停地忙著刨芋、扒土、分撿、裝車,皮球一樣大的魔芋躺滿一地。

看中優勢回鄉發展

基地的負責人是雲南鶴浚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王翠良,他正在地裡指揮工人採挖,「這片魔芋總的面積有200多畝,全部是由我們公司投資種植的,從目前採挖的情況看,效益很可觀。」王翠良說,鶴浚鴻公司總部在昆明,是一家專門從事魔芋種植和加工的企業,原來的重心在昭通等地,已發展到4000畝的規模。去年開始,公司才在麗江開始布局魔芋種植,除了團上的這片基地,在玉龍縣石鼓鎮等地還有400多畝。

「一方面我是石鼓人,回來發展也有意願,但最重要的在於麗江有許多像團上這樣魔芋種植條件非常好的地方。」為什麼突然在麗江搞這麼大規模的魔芋種植?王翠良解釋說,他和公司看中的就是麗江是一塊魔芋種植的「寶地」。鶴浚鴻公司的技術團隊到全省甚至全國的許多地方實地考察過,最終認為麗江的部分地區和昭通烏蒙山片區的環境相似,從海拔、氣候、溫差等諸多因素看,都是魔芋種植的好地方,而且在光熱資源等方面甚至比昭通等地還要好,稱得上得天獨厚。

破除瓶頸喜獲豐收

古城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李立軍介紹說,麗江魔芋種植的歷史很久,種植範圍也廣,四縣一區都有種植,只是規模大小不一,魔芋種植這兩年效益越來越好,但規模總上不去,主要是因為產業自身也有瓶頸。主要是,種植魔芋病蟲害較多,而且防治難度大、手段少,導致出產和效益較低,老百姓在缺乏技術指導的情況下自己種,好一點的能達到百分之六七十的出產,嚴重一些的時候甚至直接絕收。

一塊正在採挖的地裡,李立軍和他的兩個技術人員已經測產完畢。他告訴記者,幾塊地一個壞爛的魔芋都沒發現,保守估計這片基地出產能達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這是如何做到的?

「像根腐病這樣的病蟲害是大敵,我們心裡清楚,所以在防治上下了苦功。」王翠良表示,對於病蟲害多產量低這個「瓶頸」,他們有自己的「法寶」。技術上,公司通過多年的摸索總結,形成了從種源、土壤消毒、肥料控制等等一套完善的防治辦法;充分利用麗江晝夜溫差大的自然條件,有天然除病菌的效果;魔芋生長最好的海拔是2000米到2400米左右,像團上這些地方海拔剛好合適;雨季較少,魔芋也不容易得病和腐爛。

依託自然優勢和人工技術,王翠良的基地喜獲豐收。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每畝魔芋的投入在1.2萬元左右,只要病蟲害防治住了,每畝產值可以達到2.5萬以上,純利在1萬元以上,如果種的是產量更高的商品芋,每畝產值更可以高達4萬元。

助農致富帶動一方

「魔芋種植是個好產業,效益好除外,帶動村民增收的能力也很強。」望著熱火朝天的採收場景,王翠良感慨地說,這裡以前都是荒山荒坡,村裡的人外出務工的多,山地更是沒人管沒人種,現在全部種上魔芋,一年時間就已經大變樣了。

「當然是好事,家門口就能把錢賺了。」正在幫忙採收的和麗芳告訴記者,她以前是搞旅遊的,前幾個月受疫情影響就回村了,本想著今年日子難了,卻又能到魔芋基地裡來打工,都不用出去了。現在,她在這裡已經打工3個多月了,每月能有三四千元。正在幫忙裝車的陳順英笑著說,自己一家人都靠這個了,去年她家把幾畝土地以每畝600元的價格流轉給鶴浚鴻公司,然後從年初開始家裡的3個勞動力就一直在基地打工,算下來每個月收入超1萬多元。

王翠良說,魔芋種植的一個特點就是周期長、用工量大,基本從種下去到收上來10個月左右的時間都需要請工,保守算,許多像陳順英這種既把土地租給基地,又全家來基地打工的,而且不用出去奔波。

信息來源:麗江日報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雲南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五彩三湘芋紫篇:會同魔芋顯「魔力」 致富...
    走進5735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乾淨整潔的自動化魔芋生產線,來自貧困戶種植的魔芋被製成精粉,再通過膨化、精煉、加熱、分切等工序後,貼上「會同魔芋」的國家地理標誌及農產品地理標誌,銷往全國各地。 「8月份,會同魔芋入駐長沙高橋農博園,短短幾個月,銷量就翻了幾番。」鄧雲輝告訴記者,最近,還有馬來西亞的華僑老鄉看中了會同魔芋,把產品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
  • 「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五彩三湘芋紫篇:會同魔芋顯「魔力」 致富...
    鄧雲輝告訴記者,最近,還有馬來西亞的華僑老鄉看中了會同魔芋,把產品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這是會同魔芋產品首次在海外正式銷售,繼走出大山後,小魔芋又開始出海。「一畝魔芋十畝谷,十畝魔芋蓋棟屋」,在會同,魔芋的「魔力」深入人心,有人把它的故事講到世界,也有人選擇默默耕耘,靜待收穫。
  • 魔芋為扶貧添「魔力」
    魔芋為扶貧添「魔力」現在,成縣黃渚鎮吳灣村的馬愛蓮也成了一名「上班族」,每天按時按點到離家不遠的成縣正鑫魔芋種植專業合作社上班。在合作社生產車間,身著藍色工作服的馬愛蓮麻利地將加工成條狀的鮮魔芋稱重、裝袋。魔芋為扶貧添「魔力」「前幾天剛發了1500元的工資。」馬愛蓮笑著說,由於生產線剛剛投運,第一個月是培訓期,所以只發了基本工資。「夠花了,貼補家用完全沒問題。」
  • 減肥、減脂、掃灰,原來魔芋有如此魔力
    魔芋是一種低熱能高纖維的傳統食品,近年來,魔芋由於它所具有的奇特的保健和醫療功效而風靡全球,被稱為「魔力食物」,在國外市場上,魔芋被譽為「胃腸道清道夫」、「血液淨化劑」,作為膳食纖維食品,它植物蛋白質食品同為食品工業的三大潮流魔芋的營養特點1.營養成分魔芋含有獨特的營養成分,據分析,每100克魔芋精粉中含葡甘聚糖79.37毫克,蛋白質
  • 魔芋的魔力在哪裡?魔芋為什麼熱量那麼低?好吃的魔芋粉絲在這
    魔芋粉絲中的主要成分是魔芋多糖,與澱粉一樣都是多糖,但是魔芋多糖的分子結構和膳食纖維的結構類似,基本不能被人體吸收,所以魔芋粉絲的熱量很低,魔芋中所含的葡萄甘露聚糖對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有較好的效果,因其分子量大,黏性高,能延緩葡萄糖的吸收,有效地降低餐後血糖,從而減輕胰島的負擔;又因它吸水性強,含熱量低,既能增加飽腹感,減輕飢飢餓感,又能降低體重。
  • 一個有「魔力」的男人,帶領鄉親奔富路!
    「為了讓老百姓多賺一點,收購魔芋我從不壓價,一直堅持每公斤只賺五分錢的原則,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算富。」這是楊平生發展魔芋產業以來一直堅持的信念,也是他最初向群眾許下的承諾。他說,魔芋產業的「魔力」前景很大,不僅自己能致富,還能帶動大量的農戶致富。
  • 做啤酒魔芋鴨時,為何魔芋豆腐去不掉鹼味?老奶奶:少了一步!
    說實話,小編偶爾特別懷念,今天就有一起在外的老鄉要回家,便拜託老鄉幫忙從從老舅媽家帶來了一隻鴨,正好家裡還有魔芋豆腐,便準備做一道啤酒魔芋鴨。在外漂泊的浪子,總是會懷念家鄉的味道,小編今天準備做的魔芋啤酒鴨,正是過年在家的時候,跟著老奶奶學的,老奶奶那不知掌了多少年廚,反正小編從一出生就記得是老奶奶掌廚。每逢過年才有時間,跟著老奶奶學做幾道菜。
  • 魔芋的用途及魔芋的功效
    魔芋的用途:魔芋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熱量低,蛋白質含量高於馬鈴薯和甘薯,微量元素豐富,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等,特別是葡甘聚糖含量豐富,具有減肥,降血壓,降血糖,排毒通便,防癌補鈣等功效,魔芋多糖具有多種用途,除醫學,食品保健外,魔芋父母在紡織,印染,
  • 大方縣首屆「魔芋王」出爐 一個魔芋28公斤
    現場更是驚呼,「怎麼長這麼大啊!」 大方縣為縱深推進農業產業革命,助推魔芋產業發展,展示2020年魔芋豐收成果,12月10日,大方縣首屆「魔芋王」選拔邀請賽在綠塘鄉舉辦。
  • 魔芋有減脂抗癌的功效,真的嗎?
    魔芋是我國傳統的天然食物,魔芋含有豐富的植物多糖,為葡萄糖和甘露糖組成的雜多糖,稱為魔芋葡甘露聚糖,是甚佳的膳食纖維。魔芋富含鐵、鎂、鈣、鉀、鈉、錳、銅等元素,其蛋白質含量達到了9.7%,其中7種人體必需胺基酸達到胺基酸總量的2.5%。
  • 魔芋美食做法大全之魔芋啤酒鴨和泡椒燒魔芋的製作
  • 四川樂山市沐川縣男子種魔芋致富,一年銷售額1.7億元
    樂山市沐川縣有個叫劉磊的男子,他種的魔芋品種原產自泰國,別人種的花魔芋畝產量在6千斤左右,而劉磊種的魔芋畝產量卻能達到1萬斤!白魔芋的橫切面邊緣比較完整,花魔芋的橫切面邊緣呈花瓣形 當時,四川種魔芋的地區很多,可是沐川縣種魔芋的卻很少。
  • 魔芋是怎麼種植的?
    俗話說「十畝魔芋一棟房」隨著魔芋這些年的價格一路高歌,這句俗語成了現實!魔芋種得好,一畝地收入兩三萬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那麼,魔芋是怎麼種植的呢?魔芋是出了名的難種植,正是因為它的種植難度大,因此市場的供需平衡很難被打破,所以價格才會每年都往上漲,今年的跌價也是因為疫情所致,而並非產能過剩!那麼,魔芋是怎麼種植的呢?首先是選種!魔芋的種子是特別關鍵的一點,種子選不好,後期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種子有一代種和二代種!
  • 什麼是魔芋?
    魔芋為天南星科魔芋屬植物的泛稱,又名磨芋、鬼芋、鬼頭、花蓮杆、蛇六穀等,主要產於東半球熱帶、亞熱帶,中國為原產地之一,四川、湖北、雲南、貴州、陝西、廣東、廣西、臺灣等省山區均有分布。目前,中國和日本是世界上兩大魔芋主產國,此外東南亞幾個國家有少量種植。古傳,軒轅黃帝製衣裳,神農皇帝嘗百草,炎皇大帝種糧食。
  • 百名記者進百村|蓬溪縣赤城鎮下店子村:300畝小魔芋種出好「錢」景
    劉昌松攝脫貧致富經蓬溪縣赤城鎮下店子村建立「貧困戶+集體+專合社」模式發展特色產業300畝小魔芋種出好「錢」景日前,蓬溪縣赤城鎮下店子村委會旁的德鄰魔芋種植專業合作社內,整齊的加工廠房已經打掃完畢,一旦加工機器設備到位
  • 鎮遠縣尚寨鄉:「活」種小魔芋 增收「錢」景廣
    凜冬已至,土地和天氣都「沉靜」了下來,但在鎮遠縣尚寨土家族鄉律令村魔芋種植基地裡卻是一派繁忙景象,使寒冬變得火熱了起來。 尚寨鄉魔芋種植基地是由該鄉致富帶頭人林茂雲經過多次市場考察及調研後進行的種植試點,探索發展新特農業產業,示範帶領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 (雲南脫貧百日總攻)富村魔芋顯「魔力」 就業就在「家門口」
    3月27日,工人分揀魔芋。(新華網 趙普凡 攝)普紅村黨總支書記唐克虎介紹,村裡大多數青壯年都選擇外出務工,一方面土地長期荒廢閒置,另一方面「出不去」的勞動力也不少,尤其是要照顧家庭的婦女。為了解決這部分人的就業問題,村裡與企業合作,將閒置的土地利用起來,採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魔芋產業。
  • 魔芋栽培技術
    魔芋是增產潛力大的半陰性塊莖作物,也是病害威脅十分嚴重的特種經濟作物。具有喜溫怕凍、喜陰怕曬、喜溼怕漬、喜肥怕瘦、喜鉀怕氯的特點。魔芋的高產栽培必須以施足農家肥為基礎、以防治病害為中心、以嚴把播種質量為關鍵,切實抓好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的落實。
  • 對「十四五」期間麗江市魔芋產業發展的思考
    種植魔芋、發展魔芋產業對廣大貧困山區農民增收、脫貧致富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是當前,在精準扶貧及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的趨勢之下,魔芋作為精準扶貧及大健康產業的典型代表產業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中國魔芋種植面積已是世界第一,2018年根據中國魔芋協會統計,全國魔芋種植面積約在220萬畝左右,產品由單一的魔芋粉發展到凝膠食品、仿生食品、醫藥保健品、化妝品等100多個品種。
  • 曾經種1畝產3噸的魔芋,農民為何不愛種了?市場分析:難出口!
    在我大吃貨帝國,魔芋幾乎是一種全民皆知的食物,但是,知道魔芋是怎麼種出來的人並不多,不過,只要是在農村呆過的都能夠說上一二。要知道魔芋是一種繁殖能力快,而且營養又比較豐富的球莖類植物,所以呢,在建國初期,我國就有大面積栽種魔芋的歷程,因為魔芋栽種並不挑土壤,在特殊期間可以作為一種備用糧食來吃,為何曾經種1畝就能夠產3噸的魔芋,現在農民不愛種了呢?其實啊,看了很多的市場分析,比較受大家認可的一個原因就是難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