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太久對兒女沒太大好處",9旬老人臥病在床,一番話扎心且無奈
導語
相信大部分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健康長壽,但是也有的父母在年老以後,為了不拖累兒女選擇進養老院或者自己生活。
尤其是在生病以後,這些父母更是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不去看病,有的父母甚至說"活太久對兒女沒好處"。
案例
李大媽今年已經90歲了,在她們村莊裡面,李大媽是一位高壽的老人,當然,這並沒有讓李大媽覺得特別驕傲,反而有很大的苦惱。
因為李大媽的老伴早早就去世了,再加上李大媽的孩子年齡也都接近70歲,所以為了照顧她孩子們也比較吃力,當然李大媽生活在農村也沒有任何的養老金,所以經濟方面完全靠兩個孩子來支撐。
同時李大媽年齡越大,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差,隔三差五的就會生病。這一天,李大媽像往常一樣在村口遛彎,結果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下,沒想到這一摔卻讓李大媽臥床不起。
為了照顧她李大媽兩個快70的孩子也只能輪番陪伴,這讓李大媽很內疚,因為她覺得自己活的年齡越大,反而成了孩子們的累贅。
若是早早地死去,孩子們也就不用這樣受累了。而且她還給兩個孩子說:"我活得真的太久了,真是拖累你們了"。
李大媽的一番話讓兩個孩子瞬間淚奔,當然,這扎心的話語也讓李大媽很無奈。可李大媽的兩個孩子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只要李大媽健健康康地活著,就是給他們最大的安慰。
其實像李大媽這樣的老人有很多,他們在年齡大了以後,都感覺給孩子增添了不小的負擔。當然,老人們的擔心不無道理,活的年齡越大給孩子們不但增添了心理負擔,而且也加重了經濟負擔。
尤其是心理方面,大部分的孩子都牽掛著父母,他們生怕年老的父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也怕不在父母身邊照顧會出現各種意外情況。
當然,若是老人沒有任何養老保險,孩子們經濟方面也會有一定的負擔,尤其是父母年老以後會出現一些突發的疾病,而這些疾病的治療價格都是比較昂貴的。
不過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會太在意這些,他們只希望年老的父母能夠健康並活得再久一點。
那麼當父母們出現這些消極行為時,孩子們應該怎麼做呢?
1, 多陪伴,多溝通
年老的父母其實就像小孩子一樣,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承歡膝下,也希望孩子們能夠多多陪伴,所以作為孩子來說,首先應該多陪伴自己的父母。
同時也應該和父母多溝通,讓父母不要有這樣的消極想法,還要告訴父母只要他們能夠健健康康地活著,會讓子女特別幸福。
2, 可以在父母為年老時給他們買上保險
如果父母沒有一些正式工作,那麼孩子們可以在父母還沒有年老時就幫父母買一些養老保險,當然這不但減輕了經濟負擔。
而且在父母出現疾病時也會有一定的保障,但是購買保險的過程中一定要查詢清楚,還要買適合父母的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結語
相信大部分的孩子都很孝順自己的父母,也希望父母能夠陪伴自己久一點,作為父母來說不管到哪個年齡階段,他們首先會把疼愛孩子放在第1位,所以父母們才會認為自己活得越久越是拖累孩子。
那麼,你的父母年齡是多少呢?你覺得如果父母出現這些消極行為,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應對呢?歡迎分享你的觀點,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