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太久對兒女沒太大好處」,9旬老人臥病在床,一番話扎心且無奈

2020-12-06 大寶的小海疼

"活太久對兒女沒太大好處",9旬老人臥病在床,一番話扎心且無奈

導語

相信大部分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健康長壽,但是也有的父母在年老以後,為了不拖累兒女選擇進養老院或者自己生活。

尤其是在生病以後,這些父母更是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不去看病,有的父母甚至說"活太久對兒女沒好處"。

案例

李大媽今年已經90歲了,在她們村莊裡面,李大媽是一位高壽的老人,當然,這並沒有讓李大媽覺得特別驕傲,反而有很大的苦惱。

因為李大媽的老伴早早就去世了,再加上李大媽的孩子年齡也都接近70歲,所以為了照顧她孩子們也比較吃力,當然李大媽生活在農村也沒有任何的養老金,所以經濟方面完全靠兩個孩子來支撐。

同時李大媽年齡越大,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差,隔三差五的就會生病。這一天,李大媽像往常一樣在村口遛彎,結果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下,沒想到這一摔卻讓李大媽臥床不起。

為了照顧她李大媽兩個快70的孩子也只能輪番陪伴,這讓李大媽很內疚,因為她覺得自己活的年齡越大,反而成了孩子們的累贅。

若是早早地死去,孩子們也就不用這樣受累了。而且她還給兩個孩子說:"我活得真的太久了,真是拖累你們了"。

李大媽的一番話讓兩個孩子瞬間淚奔,當然,這扎心的話語也讓李大媽很無奈。可李大媽的兩個孩子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只要李大媽健健康康地活著,就是給他們最大的安慰。

其實像李大媽這樣的老人有很多,他們在年齡大了以後,都感覺給孩子增添了不小的負擔。當然,老人們的擔心不無道理,活的年齡越大給孩子們不但增添了心理負擔,而且也加重了經濟負擔。

尤其是心理方面,大部分的孩子都牽掛著父母,他們生怕年老的父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也怕不在父母身邊照顧會出現各種意外情況。

當然,若是老人沒有任何養老保險,孩子們經濟方面也會有一定的負擔,尤其是父母年老以後會出現一些突發的疾病,而這些疾病的治療價格都是比較昂貴的。

不過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會太在意這些,他們只希望年老的父母能夠健康並活得再久一點。

那麼當父母們出現這些消極行為時,孩子們應該怎麼做呢?

1, 多陪伴,多溝通

年老的父母其實就像小孩子一樣,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承歡膝下,也希望孩子們能夠多多陪伴,所以作為孩子來說,首先應該多陪伴自己的父母。

同時也應該和父母多溝通,讓父母不要有這樣的消極想法,還要告訴父母只要他們能夠健健康康地活著,會讓子女特別幸福。

2, 可以在父母為年老時給他們買上保險

如果父母沒有一些正式工作,那麼孩子們可以在父母還沒有年老時就幫父母買一些養老保險,當然這不但減輕了經濟負擔。

而且在父母出現疾病時也會有一定的保障,但是購買保險的過程中一定要查詢清楚,還要買適合父母的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結語

相信大部分的孩子都很孝順自己的父母,也希望父母能夠陪伴自己久一點,作為父母來說不管到哪個年齡階段,他們首先會把疼愛孩子放在第1位,所以父母們才會認為自己活得越久越是拖累孩子。

那麼,你的父母年齡是多少呢?你覺得如果父母出現這些消極行為,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應對呢?歡迎分享你的觀點,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9旬老人偷抹眼淚,一番話既扎心又無奈:老人活太久對兒女沒好處
    01「活太久對兒女沒好處」,9旬老人臥病在床,一番話扎心而無奈曾聽說這麼一件事,讓人無奈又心酸。劉大爺臥病在床時一番話扎心又無奈:「活太久對兒女沒好處,只會變成徹徹底底的拖累,讓大家都不好過!」02老人活太久對兒女沒好處體現在?
  • 一番話既扎心又無奈,老人偷抹眼淚:老人活太久對兒女沒好處
    「活太久對兒女沒好處」,9旬老人臥病在床,一番話扎心而無奈我聽過這樣的話,悲傷得不得了劉爺爺已經95歲了,以前身體一直很健康,自從老伴去世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最終避免了臥病在床的命運劉爺爺有兩個兒子,他臥病在床期間,一直輪流照顧他們和兒媳兒子和兒媳都已經70歲了,身體也很不方便但是
  • 93歲老人:「活太久對兒女沒有好處」,聽完後很扎心也很無奈
    93歲老人:「活太久對兒女沒有好處」,聽完後很扎心也很無奈。一位93歲老人就說了,「活太久對兒女沒有好處」,對於一位長壽老人說出這樣的話,也確實讓人有些覺得難受,老人說自己有四兒一女,在外人看來自己是非常的幸福的,在自己七十多八十歲的時候,四個兒子都是輪流著照顧自己,女兒也是經常來家裡看望自己,可是老大和老三都在前幾年因病去世了,而老二的年紀也是有70歲了,自己都需要子女的照顧了,老四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更沒有辦法去照顧自己
  • 「活太久,就是給後代添負擔」,90歲老人的一番話,現實又無奈
    比起從前,現在的老人們都相當長壽,活到八九十歲非常正常。每家老人過壽的時候收到的祝詞都會有一句「壽比南山」或者「長命百歲」,但老人是不是越長壽越好,這就不一定了。九十歲婆婆:活太久,就是給後代添負擔趙婆婆前段時間剛滿九十歲,人人都誇她長壽有福氣。趙婆婆的幾個孩子經濟條件雖然都不怎麼好,但是對她一片孝心,九十歲時還全部都趕回來給她作壽。前幾天,趙婆婆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腳給摔骨折了只能住院。
  • 活的越久越害了子女,老人一番話讓人傷感,無數家庭通病
    一位89歲的老人講出了自己的故事,因為老伴去世,之後她就被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送到了養老院,但是現在因為兒子負擔不起養老院的錢,接下來這位老人馬上連養老院都住不起了。據老人說,兒子已經56歲的年紀了,但卻沒有穩定的收入,養老院的錢對他來說更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再反觀女兒的情況,生活在農村,女婿又因為疾病癱瘓多年,收入比自己兒子還要微薄。
  • 家中老人太長壽,對子女來說是好是壞?9旬老人一席話扎心又無奈
    家中有長壽的老人,常常是被看作家裡有福氣的象徵,也好讓兒孫盡些孝順老人的職責。高齡老人雖然常常被人誇讚,但是老人年事已高,生活多少有所不便,需要麻煩兒女。家裡有長壽老人,對孩子們來說是好是壞?一直由住在同一個小區的兒子和兒媳抽出時間照顧兒媳婦雖然孝順,但看著他們漸漸老去,不僅要照顧孫子,還要照顧自己沈性爺爺的心很軟,雖然想了很多次,但被兒子說服後放棄了「長壽不太好疾病如何,麻煩的是壞的」孩子們沈性爺爺往往是這樣感慨,沉浸在自己的期限,希望早點到來,實在沒有辦法又刺心有的人想長壽,更享受人間繁榮,兒孫滿堂;也有不想長壽的人
  • 「別活的太久」,93歲長壽老人的話,道出了現實的無奈
    隨著長壽老人越來越多,慢慢的大家發現,家有長壽老人也未必是福氣。換言說,活得久的老人也不一定有個好的晚年,雖然很多子女還是會履行贍養義務,但大家都意識到了贍養長壽老人的困難性,甚至還有一部分子女,實在沒能力承受,選擇了拋棄老人。
  • 「老娘,只有你走了,我才敢走」,老人活得長久可能是害後人
    網友:奶奶現在97歲的高齡,這幾年都是臥病在床,身體幾乎已經失能。奶奶身邊三子兩女,大伯很早就去世了,叔叔在別的城市定居。兩個姑姑都有自己的孫子孫女要顧,很少能回來,於是照顧奶奶的責任毫無疑問就落在了爸爸身上。自從奶奶躺床上後,爸爸幾乎就沒出過遠門。
  • 不靠兒女不靠錢,老了以後還能指望誰?老人的回答很扎心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孩子,生養兒女為的不就是自己老了以後能有個依靠嗎?自己對兒女有生養之恩,那麼兒女自然要擔負起贍養之責,讓自己安享晚年。這話也沒有錯,然而事實往往令人失望。有一些不孝兒女,他們可不認為自己應該要承擔這樣的責任,對老人完全沒有一點孝順之意。如果不幸碰上這樣的兒女,還能好好依靠嗎?
  • 被兒女嫌惡的老人,消失在寒夜
    但林勤娥性子硬,覺得自己平日沒幫大兒子家做多少活,口糧已經問大兒子拿了,不好意思再問大兒子要柴火,寧可自己去地裡零零碎碎撿些枯草枯樹枝回來生火做飯。勸了幾次,大兒子也就隨她去了。這天林勤娥前腳剛走,女兒後腳正巧來看望他們。看完臥病的父親,裡外尋了一圈沒見著母親,只見嫂子正坐在場院裡剝毛豆。「姆媽去地上撿柴了,你先坐會兒吧。」儲根容招呼她。
  • 兩種兒女贍養老人:一種告上法庭令人氣憤 一種輪流侍奉感人至深
    2018年12月13日,《運城晚報》同時刊登兩篇反映贍養老人的新聞報導。新聞中的主人公都是耄耋老人和他的兒女們。兩種對待老人贍養態度,老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兩種社會輿論效果,引起社會的大討論。這都是發生在山西省運城市的真實案例。
  • 7旬老人尋找初戀:我沒背叛你!網友熱議,時隔52年有必要麼?
    初戀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是遺憾,這不近期,陝西一名7旬老人當年就想藉助網絡讓大家幫她尋找初戀,解開當年的那場誤會!直到倆人交往8、9個月後被家人察覺,楊曉花姥姥打聽到,王秉義家庭成分也不好,因此強烈反對倆人繼續戀愛。而那時,楊曉花阿姨的鄰居一直上門提親,鄰居家有個弟弟是青海地質研究所的先進工作者,且家庭成分好是貧農出身。
  • 7旬老人疑因抑鬱從19樓墜亡,當今的老人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
    早上9時許 一名7旬的老人從19樓墜落到地面花叢中當場身亡。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老人從19層走廊掉落,身體先後與建築雨棚刮碰,隨後重重撞擊地面。鄰居們表示,老人平時腿腳不太好坐輪椅,聽說是患了抑鬱症,所以產生輕生念頭。目前,老人墜樓的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小區保潔說這位老人是女兒從老家接他來看病的。
  • 3位七旬老人的大實話:到了這個年紀,最重要的不是金錢和孩子
    因為我們年齡都大了,如果一方臥病在床,另一方照顧的話,對兩個人都是一種負擔。而且有老伴兒還是個好的,像有那些一個人居住的老人,萬一身體再不好,臥病在床,還遇到不孝順的子女不願意照顧的話,那簡直生活更加的糟心。
  • 8旬老人幫女兒賣美食,生意火爆,時間長了「老臉」就是活廣告
    今天要分享的是8旬老人幫女兒賣美食,生意火爆,時間長了「老臉」就是活廣告。老奶奶說自己在農村賣了一輩子的小吃,當地農村的各種小吃自己都會做,特別是這個「油墩」自己很拿手,今天是來給女兒幫忙的。 老人把自己身體養好了,就是兒女最大的服氣。老奶奶的女兒都50多歲了。老奶奶本人80多歲,特別的能幹,尤其是做一些美食和小吃最為拿手。
  • 7旬老人尋52年前初戀,一切都是被迫無奈,內心過不去的一道坎
    一般人心裡可能很難理解,覺得時間過去了這麼久,年齡這麼大了,而且兒女滿堂了,再找當初的戀人還有什麼意義呢?而且會給雙方的家庭生活添亂。但在當事人那裡,可能就是內心永遠過不去的一個坎,如果填不平這段經歷,後半生都是個事,心理也是個負擔,生活也不會幸福。這就是人的內心情感需要。
  • 兒女雙全,分家產的時候別「平分」,7旬老人的話過來人會懂
    如今生二胎已經成為了一種風氣,有不少父母生二胎就是為了湊兒女雙全。但是兒女雙全的家庭雖然看似美滿,父母到晚年之後也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分家產的時候別平分,7旬老人的話是精明還是自私?隔壁張大爺今年已經70歲了,張大爺的一雙兒女都已經結婚生子,最大的孫子都上大學了。但是張大爺仍然沒把自己的財產分給兒女,而且張大爺也沒有和自己的一雙兒女同住。之所以張大爺沒和兒女同住,一是張大爺不想打擾孩子們的生活,另外就是張大爺已經習慣了一個人。
  • 宣州區王佑庭:8旬老人呵護環境受敬仰
    中安在線訊 據中國宣城網報導, 8旬王佑庭老人,家住宣州區天湖街道楓河村六組,身體硬朗。每天老人都拿著掃把,將家門口至楓河村村委會的路段打掃的乾淨,發現一個菸頭他就撿拾一個菸頭,發現一個方便袋他就撿拾一個方便袋,發現泥巴、樹葉等垃圾時,他就拿著自家的掃帚、簸箕清掃垃圾。每天看著乾乾淨淨的路面,看著老人一絲不苟掃地的樣子,讓人肅然起敬。  村裡公園種植的花草,老人每天像伺候孩子一樣打理著這些花,給它們澆水、捉蟲、施肥。
  • 「老人的錢,不就是給兒女花的嗎?」他的話,把家裡老人氣哭了
    當然是要面臨兒女不孝的境遇。許多父母年輕的時候養育孩子長大,好不容易等到他們自己成家立業了,原本想著能夠安享晚年了,然而現實則是冷酷而又無情的。費盡大半輩子為兒女拼死拼活,但是等老了需要子女的時候,他們卻躲得遠遠的,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了失望和絕望的無奈。許多人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很多現實的寫照。
  • 老人院調查:家屬希望不被曝光「不是不孝是無奈」
    黃伯的床位是在3號床,他進來約莫一個月,1號床的老人某天晚上就被救護車送走,再沒有回來,「那個人是糖尿病,已經非常嚴重了,每天要打4針胰島素,到最後,因為人太瘦,護工打針,推胰島素都推不進去了,就只能送醫院搶救,沒活過來。」  然後去世的睡在2號床的老人,他也姓黃,黃伯記不清楚他具體得的是什麼病,只記得他兒子很孝順,每個周末都推著輪椅帶老人到樓下的飯店改善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