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運城晚報》同時刊登兩篇反映贍養老人的新聞報導。新聞中的主人公都是耄耋老人和他的兒女們。兩種對待老人贍養態度,老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兩種社會輿論效果,引起社會的大討論。
這都是發生在山西省運城市的真實案例。
之一:令人氣憤 兒子不履行贍養義務 耄耋老人將他們訴至法院
老人名叫馬某芳,因年歲已高,身體狀況不好。她的兒子們均已成家立業,但都未盡到贍養職責,且耿某作為長子,未探望過老母親。
今年8月,馬某芳一紙訴狀將5個兒子告上法庭。8月上旬,鹽湖區法院依法適用簡易程序開庭審結後,其餘4名被告人均認識到錯誤,開始照顧老人,關係逐步恢復,唯獨老大耿某不知悔改。
(作為兄弟中的老大,真是太令人氣憤,不做好的榜樣,下面兄弟怎能效仿)
老人無奈之下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執行員李國棟承辦案件後及時向耿某送達了執行通知書。並且通過調查得知,被執行人耿某以工資未發等藉口久拖不執,對人民法院多次傳喚教育置若罔聞,態度惡劣,並在執行過程中轉移微信中的零錢,企圖逃避法院執行。
(看來對法律沒有正確的認識。認為這是自己的家事,法官管不著?還把手機微信的錢轉走!沒有道德還沒有常識)
耿某對贍養義務有履行能力,只因認為母親對其他子女有所偏袒,心裡不平衡,故而拒絕支付贍養費。
考慮到該案是涉及家庭糾紛的特殊案件,法官向耿某作了耐心細緻的法律宣講,釋明贍養父母是法定義務,贍養老人不應附加任何條件,希望耿某能念及親情,自動履行。但耿某態度堅決,列出諸多藉口始終不願履行贍養義務。
在多次溝通教育無果後,鹽湖區法院執行局對耿某有能力而拒不履行的行為採取強制措施。最終,耿某被處以15日司法拘留、罰款1000元的處罰。
(不見棺材不掉淚,吃上幾天免費飯才能認識到錯誤)
適時的懲戒讓耿某認識到法律不是兒戲,開始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待老人的態度也有所轉變。他向執行員表達了往後願意承擔贍養義務的想法。
這起執行案件僅用5天時間圓滿執結,母子間長久以來的矛盾也得到緩解
「這錦旗我一定要親手送給小李法官。」近日,老人向鹽湖法院執行局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這個案例只是千千萬萬贍養問題的一小部分。天下父母很少有把自己的兒女們告上法庭的,大部分都是默默忍受,獨自終老,有的是丟不起人,有的是怕給子女生活惹麻煩。)
之二:令人感動 老人臥病在床兄弟輪流侍奉 獲得百姓誇讚
同樣,在運城市聞喜縣郭家莊鎮晉莊村,靳懷珠和靳懷玉兩兄弟孝敬老人的故事,被村民廣為傳頌。
靳氏兄弟的父親今年82歲,在4年前患了腦血栓,吃喝拉撒只能在床上和輪椅上進行。起初,母親身體尚可,父親的飲食起居都由其照料,兩兄弟隔三岔五回來照顧。後來,母親身體狀況也不如從前,照料父親格外吃力。大姐做過手術,生活有諸多困難;二姐家裡拆遷,很難分身。
兩兄弟都在聞喜縣城工作,他們本想將二老接在身邊,讓老人享享清福,也便於照料飲食起居,但兩位老人在農村待慣了,不願進城。於是兩兄弟便排好「值班表」,每天有一個人從縣城駕車回家,照顧老人。從去冬至今,300多個日日夜夜,兩兄弟從未間斷。
父親大小便失禁,排洩無定時,經常弄髒床單和褲子。兩兄弟一天要幫父親換好幾條褲子,洗好幾次褥單,擦屎接尿習以為常。有時候,父親發脾氣,兩兄弟總是耐心哄著他,從來沒有不耐煩。
兩兄弟均已步入知天命之年,隔天輪流從縣城駕車回來,晚上陪父親睡、早上為其穿衣,還及時給他理髮、洗腳,從不計較誰幹得多誰幹得少,相處很融洽。村民都被他們的孝心所感動,直誇老靳有福氣。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好多子女難以做到長期親自侍奉生病的老人。想想自己小的時候,父母從沒有嫌棄兒女們!)
法律專家提醒,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拒絕履行贍養老人的職責,是違反法律法規的一項行為,希望每一名子女都能傳承美德,像聞喜縣的靳家兄弟一樣,讓老人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