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梅州小食「老鼠粄」何解會用害物老鼠命名?

2020-12-18 梅州0753

「老鼠粄」是客家人再耳熟能詳不過的食物。可以說,無論早餐還是夜宵的主食,除了面、米粉、粄皮(即河粉)、餃子(實為雲吞)外,就是老鼠粄了。

老鼠粄的美味毋庸置疑,但它的名字卻難免令不甚熟知客家文化的外地人心生畏縮,產生不好的聯想,以致聞之即犯噁心、倒胃口。實際上,就連客家世界內部,也不見得誰都喜歡把這種食物叫做老鼠粄。例如,在港澳地區,人們習慣稱之為「銀針粉」(取「黃」對「金」,「銀」對「白」,形似針故);在臺灣的客家莊,人們習慣稱之為「米篩目」(老鼠粄的原料是粘米,經過篩選而得,故名);在梅州本地稍微高級一點的酒樓飯店,在菜牌上也看不到「老鼠粄」的介紹,取而代之的是「珍珠粄」(取其色澤如珍珠之故)。

站在民俗學和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考慮,應該不會有喜歡用「老鼠」這樣傳播疾病、人人喊打的害物為食物命名吧?但客家人偏偏這麼做了,何解?

按照通俗的解釋,是因為這種食物的外形酷似老鼠的尾巴,所以叫「老鼠粄」。可是,果真如此的話,何不直接叫「鼠尾粄」呢?更何況,比起老鼠的尾巴,「公式公(蚯蚓)」之類的爬蟲不是更像嗎?

又有人說,這是因為這種食物滑溜溜的,就像老鼠一樣。這個解釋比較牽強,就算老鼠再怎麼滑溜溜的,也比不上「溜苔」(青苔)。按照客家人的命名習慣,索性叫「滑粄」不更省事?只能說,「老鼠粄」的命名是以訛傳訛、約定俗成的結果。

有人說,「老鼠粄」是從梅縣鬆口傳到大埔、再由大埔走向整個客家世界的食物。他認為,「老」應該是「勞」(去聲,即第四聲)——客家話,也是古語詞,通「遼」,表示間隔大、遼闊(見《詩經·小雅》:「山川悠遠,維其勞矣。」),而「鼠」應該是「薯」。

從長遠來看,類似「老鼠粄」這樣的命名,也許是造成客家菜難登大雅之堂的一個因素。畢竟,老鼠這樣的動物,給人的先入印象實在太過負面而強烈了。您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老鼠粄:被名字「耽誤」了的獨特美味
    廣東美食、老鼠粄,這兩個詞彙聯繫到一起,可能前來廣東梅州旅遊或者在外地的朋友聽到這個大名,會被嚇出一身冷汗,又驚悚又好奇,心想著:老鼠粄?老鼠做的粄嗎?其實,老鼠粄裡不僅沒有老鼠,還因為其獨特風味引得梅州人口口稱讚。日前,記者走進老鼠粄發源地大埔縣西河鎮,尋找這被名字「耽誤」了的獨特美味。
  • 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醃老鼠粄
    老鼠粄?啥是老鼠粄,用老鼠做的粄嗎?不,並不是。老鼠粄源於梅州大埔一帶,因為兩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慣稱粉為「粄」(bǎn),因此稱為老鼠粄。客家小吃是主食的延伸,用米製成,它的用途首先是充飢,所以老鼠粄這種經濟實惠的小吃常見於客家人的餐桌上。
  • 老鼠粄 廣東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老鼠粄是漢族客家小吃之一,源於廣東梅州大埔一帶,據說因為兩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慣稱粉為「粄」,因此稱為老鼠粄。名稱由來老鼠粄,相傳在客家地區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雖名為「老鼠粄」,很多人以為是有老鼠肉之類的作為食材,其實不然,「老鼠粄」與老鼠並沒有聯繫。據說因為其兩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慣稱粉為「粄」,因此稱為老鼠粄。
  • 客家人的自豪小吃,是「老鼠粄」?
    老鼠粄老鼠粄是漢族客家小吃之一,源於廣東梅州大埔一帶,因為兩端尖,形似老鼠,而客家人又慣稱粉為「粄」,因此稱為「老鼠粄」。製作原料與方法老鼠粄的主要原料是粘米,用冷水浸幾小時後,撈起滴幹後磨成粉,然後用開水拌和,反覆揉搓至適度後擰成團,即以特製的「千孔粄擦」架在面上,將粄團壓在粄擦上用力來回摩擦,便可擦出每條1-2寸的粄條掉在鍋中,待粄熟浮面時撈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卻後再撈起晾乾即可備用。
  • 「舌尖上的梅州」客家美食非遺項目——西河老鼠粄
    「西河人天天吃老鼠粄」,道出了當地人對西河老鼠粄特別鍾愛的情懷。 來源:網絡 老鼠粄的製作 老鼠粄傳統的做法是選用上等的大米,浸泡之後磨成米漿
  • 梅州客家的「粄」文化
    常見的「粄」有:甜粄、發粄、味酵粄、老鼠粄、芋粄、艾粄、仙人粄、筍粄、蘿蔔粄、煎粄、捆粄、麥粄、黃粄、圓粄等等,數不盡數。     發粄在客家方言中又稱缽粄,發粄鬆軟香甜有韌性,若放紅曲,粄呈酒紅色;若放黃糖,則呈黃褐色。紅色象徵喜慶,「笑口」為形、「發」字為名,寓意吉祥、發財,是梅州客家人逢年過節和紅白喜事常見的食品,可用於祭祀或饋贈親友。
  • 客家大埔最有特色的美食老鼠粄,教你製作秘訣,保證嫩滑爽口
    裡面有一集介紹潮汕美食,看到那老鼠粄,讓我想起了家鄉的粉。口水流一地之後,上街找遍了糧油店才有一家有粘米粉出售的。今天就給大家說說老鼠粄。客家稱為「粄」的食品非常多,常見的隨便數數,都有「蘿蔔粄」,「艾粄」,「捆粄」,」紅粄」,「發粄」「甜粄」「粄條湯」「炒粄」等等,實在是每個客家聚居地都有自己的特製粄食,可是這個老鼠粄的名字真讓人無從想像。一聽還以為是用老鼠做成的了,其實並不是,這是客家特色小吃之一,源於廣東梅州大埔一帶,因為兩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慣稱粉為「粄」,因此稱為老鼠粄。
  • 車陂有間客家菜館,靠一碗「老鼠粄」開了十幾年?
    位置相當隱蔽,不問街坊都找不到,店面逼仄且破舊,幾乎無環境可言,而這樣一家「蒼蠅小館」,為何頻頻被翻牌,刷爆梅州人的朋友圈呢?主打梅州的家常菜,價格十分親民,我們點了幾道經典菜品,讓梅州人吃出了眼淚,潮汕人豎起了大拇指。
  • 客家美食老鼠粄,細滑鮮嫩,一道被名字耽誤的美味
    老鼠粄,很多人一聽到這個名字,就認為是老鼠做的食物或是跟老鼠有關係,其實不然,老鼠粄是客家特色小吃之一,由於粄條的兩端尖尖,形似老鼠的尾巴,所以被稱為「老鼠粄」。被傳入各地後還有不同的名字,在臺灣叫米篩目,在香港叫銀針粉,在漳州叫米苔目。
  • 大埔小吃文化城「贊粄」品牌(老鼠粄、算盤子、筍粄)獲首屆中國金牌旅遊小吃一枚「金牌」!
    梅州贊粄來自哪裡?    梅州贊粄是我們大埔小吃文化城的一個小吃品牌,大埔小吃文化城贊粄品牌產品很多,其中老鼠粄、筍粄、算盤子備受歡迎、備受矚目,榮幸入選首屆中國金牌旅遊小吃 。下面,就讓小編詳細介紹一下這三款大埔小吃:
  • 「油炸鬼、老鼠粄、雞屎餅」,廣東菜名這麼野?福建人瑟瑟發抖!
    雞屎餅是用一個叫雞屎藤的植物做成的,原來應該叫雞屎藤餅,但是大家日常就喊雞屎餅。雞屎餅吃起來口感很軟糯,味道香甜,清熱下火的功效很不錯。三、老鼠粄老鼠粄乍一看有點像家裡逮老鼠用的工具,不像食物。廣東的老鼠粄原料是粘米,做出來的成品兩頭尖尖的,像老鼠一樣,所以叫老鼠粄。
  • 油炸鬼、老鼠粄、雞屎餅……看不下去的廣東菜單
    老鼠粄老鼠粄?用老鼠做粄?要不要這麼重口啊?其實「粄」是一種大米製品,跟老鼠沒關係做法是在鍋裡的熱油中倒入打好的雞蛋漿,油鍋裡的雞蛋會迅速膨脹,炸至蛋邊的顏色呈金黃微焦,再加入其他配料。
  • 大埔啟動「西河老鼠板」「百侯薄餅」申報國家地理標誌工作
    日前,大埔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正式啟動,標誌著大埔縣全面啟動「西河老鼠粄」「百侯薄餅」申報國家地理標誌工作。 啟動儀式上,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蔡忠為鄧堯律師頒發聘書,聘任鄧堯為「西河老鼠粄」「百侯薄餅」等大埔非遺項目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專家顧問。
  • 不同的餡料花樣百出,客家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粄
    客家人的粄,有的根據味道命名,如甜粄。有的根據形狀命名,如老鼠粄。有的根據餡料命名,如蘿蔔粄。有的根據做法命名,如捆粄。有的根據顏色命名,如黃粄。還有的根據故事命名,如憶子粄。擁有如此的千變萬化,正說明了這種食物的基礎與傳統。
  • 百年粄文化 傳承客家味--不客粄
    客家小食的特點就是就地取材,具有當地獨特的風味,因而往往用以寄託濃濃的思鄉之情。客家小吃以米製品為主,是主食的延伸,粄就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美味,老鼠粄、艾草粄、筍粄、仙人粄等,到底是什麼樣的口味讓客家人魂牽夢繞。位於瑞景商業廣場這家不客粄揭開客家味神秘的面紗。
  • 探訪廣東梅州傳統經典美食,傳統美食承載了客家人數十載的傳承
    1.筍粄筍粄是梅州傳統經典美食之一,是當地一道非常有特色的傳統小吃,粄皮以薯粉為原料,用開水拌和揉戳製成薄度小圓形粄塊,肉餡則以前腿瘦肉及竹筍為主,分別切碎,再配上香菇、木耳、蝦米、黃白豆乾、胡椒粉、鹽等,然後用粄皮裹住豬肉餡,捏穩封口成半月形,放進開水鍋中進行蒸熟,餡料的材料非常的豐富,皮薄透明卻很勁道
  • 客家小吃「老鼠粄」,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第一次聽到的人卻不敢吃
    推薦語:實質上,老鼠粄跟米苔目是同一個東西吧,都是米漿做的東西,就看怎麼煮下文轉載自作者:玉食星推薦客家小吃「老鼠粄」,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第一次聽到的人卻不敢吃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不同的地方自然是有不同的特色美食,今天小優要說的這一種美食是來自客家地區的美食小吃,它的名字就叫做老鼠粄,你有聽說過沒有呢?大家現在看到圖中這一種麵食就是老鼠粄,其實它就是一種和河粉差不多的美食。不過,它的歷史就長遠了呢,這一種客家特色小吃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在當地是非常受歡迎的呢。
  • 大媽街邊賣「老鼠粄」小吃,一份15塊錢,一天賣出100多份
    要說到小吃那可是一個很多人都喜歡的東西,有的人出門旅遊不是為了風景,也不是為了放鬆,而單純就是為了美食,今天就要和大家說的這個美食就是「老鼠粄」,其實很多有潔癖的人聽到這個名字都不想吃,因為老鼠真的是太噁心了,不過看到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食材上和老鼠一點關係都沒有。
  • 梅州8大特色美食,梅州這些特色美食味道很是不一般
    1、梅州鹽焗雞鹽焗雞是一道特色傳統客家菜 ,也是廣東本地客家招牌菜式之一,來梅州玩,這是一道必須品嘗的美食,選取本地嫩雞,宰殺後除去內臟洗淨晾乾,然後用竹製草紙將整隻雞嚴實包好,埋入炒過的熱鹽堆中通過文火焗熟。
  • 飲食|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粄」
    「粄」是客家人用來稱呼米製品的專有名詞,類似於閩語中的「粿」,「粄」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就像「粿」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  客家稱為「粄」的食品非常多,常見的有「蘿蔔粄」「艾粄」「捆粄」「紅粄」「發粄」「甜粄」「粄條湯」「炒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