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8月19日 17:48 來源:廣西新聞網 編輯:喻媛媛
一、基本情況
(一)性質、功能
廣西藥用植物園(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廣西分所牌子、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用植物研究所)創建於1959年,為衛生廳直屬公益性科研單位,佔地面積3030畝,主要從事藥用植物引種、馴化、資源收集、保存、保護及開發利用的研究。
(二)地理位置
廣西藥用植物園、廣西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廣西分所位於位於廣西首府南寧市東北部興寧區,三條交通要道環繞著整個園區,北以南梧二級公路為界,東、南以長堽路和邕賓公路為界,西至快速環道廂竹路段。公共汽車7路、22路、42路、66路、67路、75路、81路、215路、601路、606路、608路、環城1線等直達園區,交通十分便捷。
(三)人員和機構設置
廣西藥用植物園現有在編員工296人,其中科技人員181人,高級職稱30人,中級職稱38人;博士2人,碩士28人,在讀研究生23人,大學本科67人。技術人員專業結構包括醫學、藥學、農學、林學、生物學、經濟管理學、植物保護、土壤化學、資源學等專業。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肖培根擔任名譽主任和名譽所長,肖培根、王永炎、劉耕陶、甄永蘇、劉昌孝5位院士擔任中藥材良種繁育人才小高地專家顧問,全國藥用植物各研究領域知名專家16名擔任技術總監和客座研究員。
2005年廣西藥用植物園深化了三項制度改革,總體上劃分為管理、科研和產業三大板塊,具體設置了黨政綜合辦公室、財務部、人力資源部、保障部、項目辦公室和園容園藝部6個管理部門,科研部和藥用植物資源保育中心2個科研部門,廣西南方天然藥物科技有限公司、南寧杏林景觀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廣西南寧健千年旅遊開發公司、製藥廠、廣西過江龍保健品有限公司和培訓中心共6個產業部門。
(四)資源保護
廣西藥用植物園是廣西唯一從事中草藥引種、馴化、保存和栽培研究的科研單位,目前已引種栽培藥用植物4000多種,保存藥用植物臘葉標本12000多份,藥材和浸泡標本2000多份,藥用植物圖片10000多份,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種植藥用植物品種最多的專業性藥用植物園,被譽為「亞洲第一藥園」。已建成旅遊科普園和種質保存園共1450畝的活體保存園,其中旅遊科普園包括「立體的《本草綱目》」草部展區、廣西特產藥物區、藥物療效分類區、木本藥物區、藤本藥物區、蔭生藥物區、珍稀瀕危藥物區以及民族藥物區等8個展區;種質保存園已建成引種馴化圃、繁育圃、自然分類園、木蘭園、茶園、姜園、中國藥典區、外來藥用植物區等10個功能區和專類園。
廣西藥用植物園已經成為我國中草藥資源(包括民族藥資源)的重要保存基地,被國家、自治區和南寧市確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廣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南寧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南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五)學科建設和科研情況
圍繞資源保護,廣西藥用植物園以藥用植物資源學、栽培學、生態學及化學為重點學科,主要開展藥用植物的引種、馴化、保存、良種繁育、規範化栽培及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建園以來共承擔藥用植物研究與開發項目101項,其中國家攻關課題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科技部課題7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5項,自治區衛生廳課題27項,自治區科技廳課題51多項,其它各類課題6項。取得科研成果29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17項(次),發表各級論文著作300多篇(本)。
二、發展戰略
基於以上良好的基礎和優越的自然條件,廣西藥用植物園在衛生廳直接領導和支持下,提出了建設世界級藥用植物園的發展戰略:
(一)資源保護
在廣西藥用植物園現有基礎上,改造建設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存基地,遷地保存藥用植物增加4000種,達到8000種;種子庫增加8000份,達到10000份,離體保存庫增加80種,達到100種;基因保存庫增加9種,達到10種;專類園增加7個,達到25個,其中國際著名專科專屬園5個;改造建設藥用植物標本館,使館藏臘葉標本增加13.8萬份,達到15萬份,藥材標本增加5000份,浸泡標本增加2000份。
(二)資源研究
改造建設藥用植物研究開發中心,以資源保護為核心,開展廣西地道藥材野生變家種、引種馴化、病蟲害綜合防治、規範化栽培、良種繁育等方面的研究,做到能夠為廣西民族醫藥開發提供資源樣品,為農戶種植藥材提供優質種苗。
三、發展概況
(一)優勢條件
廣西藥用植物園能夠在資源保護方面取得今天的成績,除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衛生廳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園領導的真抓實幹外,得益於以下優勢條件:
1、自然條件優勢
廣西藥用植物園位於廣西首府南寧市東北部興寧區,東經108°19′,北緯22°51′,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乾濕季節分明,年均氣溫21.7℃,年均日照數1827小時,年均降雨量1300.6毫米,海拔72~113米,土地肥沃且土壤類型多樣,土壤類型為紅壤、黃壤,以沙質壤土及壤土為主,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水平,適宜許多藥用植物生長,利於資源引種和馴化。
2、土地優勢
廣西藥用植物園佔地面積3030畝,為遷地保存更多的藥用植物資源提供了土地保障。
3、技術優勢
廣西藥用植物園經過近50年的積澱,已形成了一支有相當實力的藥用植物研究和開發技術隊伍,積累了豐富的藥用植物引種馴化、保存、繁育和開發利用技術和經驗,為資源保護提供了技術保障。
(二)建園和資源保護
2001年以來,在衛生廳大力支持下,在繆劍華主任提出的立體的《本草綱目》建園指導思想指導下,廣西藥用植物園的建園和資源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大突破。以前只有約400畝的標本園,現在已建成旅遊科普園和種質保存園共1450畝的兩個活體保存園,其中旅遊科普園包括「立體的《本草綱目》」草部展區、廣西特產藥物區、藥物療效分類區、木本藥物區、藤本藥物區、蔭生藥物區、珍稀瀕危藥物區以及民族藥物區等8個展區;種質保存園已建成引種馴化圃、繁育圃、自然分類園、木蘭園、茶園、姜園、中國藥典區、外來藥用植物區等10個功能區和專類園。資源保護由2000年保存活體藥物標本2500多種,增加到現在的4000多種。
(三)科研能力建設和科研課題
廣西藥用植物園的科研能力建設在近5年來得到了迅速加強。2004年從國家發改委獲得了國家現代中藥產業化重大專項「廣西大宗地道及瀕危稀缺藥材GAP良種繁育基地」項目,國家發改委資助1000萬元。通過該項目的建設,將於2006年底建成藥用植物栽培室、植保室、真菌室、土化室、組培室、生物技術中心、種質研究室、分子生物研究室、天然產物研究室、藥理室、廣西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研究中心、廣西中藥材良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實驗中心共7000多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土建施工,並將配備總值近5000萬元的儀器設備,其中包括600M的核磁共振儀。2004年被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和人事廳授予「廣西中藥材良種繁育人才小高地」,被自治區科技廳授予廣西科技創新金源單位。2006年被國家人事部批准為博士後工作站。
因科研能力建設的加強,承擔的各級科研課題迅速增加。目前在研課題共41項,其中國家級課題3項,自治區級課題38項,在研課題經費64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