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繆劍華來說,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看到廣西藥用植物園的快速發展。
如今的廣西藥用植物園固定資產比2000年底增值近億元,廣西中藥材良種繁育人才「小高地」、博士後工作站、西南瀕危藥材國家重點實驗室先後落戶藥用植物園。目前,廣西藥用植物園在園區面積、藥用植物品種、科技含量、科研成果等20多項評價指標中,綜合排名居亞洲同類行業第一名。繆劍華也先後榮獲「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廣西星火科技管理先進工作者、全區愛國擁軍模範等30多項獎勵。
2000年,38歲的繆劍華轉業後,被安排到當時的北海市體委當副主任。一年後,他毛遂自薦,調到廣西藥用植物園任主任。「作為一名受黨和軍隊培養教育多年的軍轉幹部,轉業到地方工作應當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我要在新的起點上創造新的業績。」繆劍華說。
繆劍華是學艦艇動力工程專業的。從來到藥用植物園的第一天起,他就下決心重新開始創業,成為一名藥用植物領域的內行。
為了儘快掌握藥用植物知識,他勤奮鑽研,刻苦學習。任廣西藥用植物園主任8年來,他堅持學習不放鬆,養成了每天早上四點半就起床看書學習的習慣。他在部隊已經取得了碩士學位,為了適應工作需要,轉業到地方後繼續深造,於2003年取得工商管理博士學位,被廣西大學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08年取得研究員職稱,實現了從外行到內行、內行到專家的轉變。
繆劍華剛到廣西藥用植物園任職時,藥用植物園發展處於困境,科研經費短缺,品種丟失嚴重,400多人的單位欠外債400多萬元。面對困境,繆劍華銳意改革,帶領全體職工奮發圖強。
2003年,藥用植物園在廣西事業單位中最早實施了以人事、收入分配和崗位管理為主要內容的三項制度改革。他們首先從中層領導幹部競聘入手,進而推行以體現能力和業績為重點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把幹部職工的工資收入與單位的發展掛起鉤來,把個人的經濟收入與崗位職責相結合,實現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通過一系列改革,靠能力生存、靠素質發展,成為全體職工的共識,大大增強了藥用植物園的凝聚力與創造力。
繆劍華深知科技對於藥用植物園的重要意義,提出了打造一支科研團隊、一個科研平臺、一個世界級藥用植物園的發展思路。藥用植物園不斷吸納高層次人才,目前已形成了一支以藥用植物生態學、天然產物開發等11個重點學科為核心的科研團隊。
繆劍華還組織藥用植物園科技人員,積極開展各級重點學科申報。7個實驗室向廣西衛生廳中醫藥管理局申報了中醫藥科研二級實驗室並獲批。經過努力,西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於2008年6月成功落戶藥用植物園,目前實驗室主體工程已開工建設。200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中國工程院籤訂共建廣西藥用植物園協議,計劃在2010年將其建成世界級藥用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