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情緒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嫉妒和羨慕有時候可以通用,但是心理學家把它們視作兩種非常不同的情緒。羨慕是當我們缺乏某種東西時出現的情緒,比如說其他人擁有的一種特殊個性或者一種物品。另外一方面,嫉妒需要一種社會三角關係,當一種特定的關係受到某人或者某種事物的威脅時就會出現。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過客
動物也有嫉妒心?任何擁有寵物的人都很可能迅速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儘管存在鐵一般的證據,但是科學家們一直試圖研究和識別動物的情緒。而且研究表明,至少嫉妒就是人類和一些動物(特別是狗和靈長類動物)共有的一種原始情緒。
識別情緒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嫉妒和羨慕有時候可以通用,但是心理學家把它們視作兩種非常不同的情緒。羨慕是當我們缺乏某種東西時出現的情緒,比如說其他人擁有的一種特殊個性或者一種物品。另外一方面,嫉妒需要一種社會三角關係,當一種特定的關係受到某人或者某種事物的威脅時就會出現。
對於一個感到嫉妒的人或者動物來說,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需要認知能力來識別一種關係的重要性,並且能夠衡量那種關係遭受到的潛在威脅,毫無疑問,這對於一些動物來說是一種較高的門檻。
大多數對於嫉妒的研究圍繞的都是兩性關係和愛情關係,但是嫉妒也能夠發生在其它的情況下,比如說朋友之間、家庭成員之間和合作者之間。事實上,研究表明6個月大的嬰兒在他們的媽媽與其他嬰兒互動時就會表現出嫉妒(即使那只是一個非常逼真的玩具)。這表明嫉妒是一種天生的而非後天學習的情緒,是為了保護任何社會關係免受入侵者損害,而且這種情緒或許也存在於其它群居性動物中。
2014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設定了一項實驗,並且在人類最好的朋友身上進行驗證。他們發現,當狗主人與一隻假狗互動時(比如說撫摸等),他們的寵物表現出的嫉妒行為超過主人與書籍或者燈籠互動時嫉妒表現。
對於那些在試驗中未表現出嫉妒的狗,研究人員懷疑它們或許已經了解到那隻「動物」不是一隻真正的狗,或者知道它們與自己的主人之間沒有很強的關係。科學家也證實伶猴存在嫉妒心理,這是一種一夫一妻制的靈長類物種,而且研究人員正藉助這些動物更深入的了解動物強大情緒的神經生物學。
為了驅趕浪漫的競爭對手,雄性伶猴會變得具有侵略性,它們會站在自己的配偶與潛在競爭對手之間,而且有時會阻止它們的配偶奔向其它的雄性競爭對手。為了進行研究,研究人員讓雄性伶猴看著它們的配偶與其它陌生雄性接觸了30分鐘,而且讓它們在另外30分鐘內觀看陌生雄性與陌生雌性接觸。
當觀察它們的配偶時,雄性伶猴的睪丸素水平(與侵略性和競爭相關的雄性激素)和皮質醇(代表著它們遭受的社會壓力)水平出現了增長。除此之外,大腦掃描表明這種靈長類動物與社會排斥相關的大腦區域和與攻擊行為相關的大腦區域活動得到增強。
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大量的寵物飼養者報告稱許多寵物都表現出了嫉妒的行為,其中就包含了馬、鳥類和貓。更多的研究對狗和靈長類之外的動物進行了社會情緒調查,結果表明存在嫉妒情緒的動物比我們猜測的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