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過去4年了,曾經的地震災區雅安現在啥樣?
9月16日——18日,由中國新聞社組織,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中國新聞社四川分社共同承辦的「行走中國▪感知五年」2017海外華文媒體美麗四川行活動走進四川雅安,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23家海外華文媒體來雅,開啟了感受災區新貌之旅、茶鄉之旅,熊貓故鄉之旅。
茶之旅
感悟雨城藏茶
採訪團首站是位於雨城區多營鎮的中國藏茶村。
今年3月28日,國內首條全自動清潔化藏茶生產線在中國藏茶村正式啟動。這條生產線在保留藏茶傳統生產工藝的基礎上,更具設計科學、製作精良、全程可控、品質保證等優點。「藏茶文化展示館」以「熊貓家源、世界茶源」為主題,採用傳統與現代手段,運用多媒體技術全方位展示雅安藏茶歷史與文化演繹。
據了解當年文成公主所攜帶的嫁妝「茶葉、絲綢、文房四寶」三件寶當中就有藏茶的身影。雅安藏茶也因為文成公主帶入藏區而得名,這也是中華民族千年以來大交流、大融合的見證。隨後採訪團觀看了展館內5D技術製作的《茶馬古道》宣傳片,全景生動再現了千裡茶馬古道的艱辛和茶馬互市的興盛繁榮。
採訪團成員,紛紛興致勃勃地感受了藏茶的製作過程。
品味名山綠茶
名山區以全域建設四川蒙頂山國家茶葉公園為載體,推動茶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提升蒙頂山——紅草坪——清漪湖——百丈湖——牛碾坪的40公裡「中國至美茶園綠道」。
在中峰鄉海棠村牛碾坪茶旅綜合體,採訪團成員用了「醉氧」、「震驚」這些詞語,來形容眼前的美景。
牛碾坪茶旅綜合體位於名山區中峰鄉海棠村,小地名叫牛碾坪,是攀枝花市對口援建的重點項目,也是我市茶旅融合發展特色經濟走廊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在牛碾坪的帳篷酒店,採訪團成員表示不想離開,願意花大把的時間在這裡享受「原生態」、「慢生活」。
感受災區新貌之旅
自2013年7月20日災後恢復重建啟動以來,我市始終按照「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體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標開展工作,並於震後12個月完成15.9萬餘戶農房維修加固,震後14個月完成8.8萬餘套城市房屋維修加固,震後20個月完成7.8萬餘戶農房重建,震後32個月完成3.3萬餘套城市房屋重建。
4·20蘆山強烈地震紀念館
紀念館全館分為抗震救災、科學重建、幸福生活三個展區,全面展示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災事跡,充分體現新蘆山建設成就,展現美好的未來生活,是一處集紀念、展示、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場所。
蘆山龍門鄉青龍場村
災後重建完成後,青龍場村新村聚居點風貌盡顯。王夥組聚居點,白牆青瓦川西民居散發出古樸民風;白夥組聚居點,鋼木結構新房整齊排列,新村有木質棧道,綿竹年畫錦上添花,新村旅遊逐漸步上正軌。
白夥新村聚居點背後的紗帽山,坐落著龍門溶洞景區,圍繞龍門古鎮現代生態產業示範園建設,發展了獼猴桃、藍莓、大棚蔬菜(花卉)、荷塘、茶園等基地。
「災後建起了這麼美的新村,很讓人震撼,村民臉上洋溢的笑容讓人感覺很溫暖。」採訪團成員交流著自己的體會。
王老吉雅安生產基地
王老吉雅安生產基地以產業援建「輸血+造血」方式助力災區產業發展和振興,是「4·20」蘆山強烈地震後雅安市首個震後重建重大項目,也是震後重建首個籤約、投產項目。
大熊貓之旅
「哇,這麼近,這麼多,萌翻啦!」一進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採訪團驚呼聲不斷。
海外華人媒體朋友表示,在海外一個國家都是一隻,兩隻;在雅安碧峰峽看到的是「一群」,大熊貓幼崽簡直把自己心都萌化了。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大熊貓保護機構,建有大熊貓繁殖場、大熊貓幼兒園、大熊貓醫院、大熊貓科研所等20多個實驗室和場所。碧峰峽基地佔地1000餘畝,5.12地震後,臥龍基地的大部分大熊貓搬遷至碧峰峽,目前基地有大熊貓70餘只。
海外華文媒體採訪團接下來將做什麼?
澳大利亞《澳洲財富》雜誌社社長鄭少華:我今年60歲了,本來要申請退休的,但準備延遲了,因為我要回澳洲推介雅安的藏茶;回到澳洲將會持續地進行報導,介紹雅安藏茶,還要將藏茶推薦給澳洲的商會,推薦到我出席的宴會上。
《非洲時報》新媒體集團負責人孫想錄:看到雅安經過災後重建,無論產業、新村都得到了發展,是全新面貌,我們替祖國的發展感到驕傲。回到南非後,將在《非洲時報》新媒體端報導雅安新貌,把魅力十足的雅安介紹給南非。
德國明斯特電視臺中國部總監周俊博士:自己是第一次到四川雅安,卻在這裡找到大熊貓文化的根,接下來將深度挖掘雅安的大熊貓題材,製作成電視節目,在德國明斯特投放。
海外華文媒體採訪團成員都表示,將持續報導魅力雅安,把雅安名片傳遞到世界每個角落。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楊瑞
參觀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重建紀念館
參觀王老吉大健康產業雅安生產基地
冒雨也要拍下大熊貓
海外華文媒體聚焦茶鄉
名山區中峰鄉牛碾坪茶旅綜合體美景讓採訪團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