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眷顧的雪域高原——滇藏線上鹽井天主教堂

2020-12-19 宋雨

沿著 滇藏線 (214國道)從 雲南 迪慶 前往 西藏 境內,經過進藏後的第一座小鎮 鹽井 ,會發現在路邊矗立著一座與周邊環境並不吻合的西式建築,有高大的鐘樓和寬大的禮拜堂,在房頂的最高處都有顯眼的十字架,這便是 西藏 芒康 縣 鹽井 天主教堂。

鹽井 天主教堂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是1855年由 法國 傳教士創建,至今已有近一個半世紀了,但最早的教堂早已在中被推毀,現在看到的是在原址上後來新修建的。

最早來 鹽井 傳教的有兩位神父(鄧德亮神父和比神父)。他們經過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從之南貢山的朋卡來到現在 鹽井 的根拉村,並在根拉村住了一段時間,當時群眾中已有信教的人,1865 年從貢格喇嘛手中買下了上 鹽井 的這塊地皮,並蓋起了教堂,有十五間的住宿。據說那時候 鹽井 並沒有多少戶人家,很多地方是未開墾之地, 至此這兩位神父在上 鹽井 有了自己的棲身之處,這也成了二位神父傳教生涯中的裡程碑和轉折點。

後來又蓋起了非常壯觀的西式教堂(在中被毀),從此教徒們慢慢聚集在上 鹽井 落戶,教堂也隨之逐步擴大,而且還解決了群眾住房等問題,讓群眾安居 樂業 , 使他們逐步了解了天主教的文化內涵。經過歲月的蹉跎, 鹽井 不僅在傳教上取得了成果,而且與 巴黎 教會區域的教士取得了聯繫 。從而天主教在本地的地位和影響越來越大,信徒越來越多,天主教在 鹽井 蓬勃的發展起來了。

外國傳教士在當地傳播天主教曾受到當地藏傳佛教僧俗及 西藏 傳統勢力的強烈反對,1940年代,上 鹽井 天主教與剛達寺發生至今為止最後一次衝突,該教堂共有15任神父,其中7任被殺害,自此,外國傳教士在 鹽井 的非法傳教歷史終結,剛達寺重新佔領被教堂佔用的所有土地。

解放以後,天主教教民向 昌都 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申請,經該委員會主任 邦達 多吉等人調解,教堂再度成為天主教教民的宗教活動場所。期間,教堂被毀滅。改革開放後,教堂又被修復。如今在 鹽井 ,百分之八十的村民信仰天主教,西方的天主教已經成為當地的主要宗教。

鹽井 的天主教堂極具 中國 特色和藏族風格,除了主耶穌像、聖母 瑪利亞 像和一些聖經故事的畫框以外,還有傳統的紅燈籠和潔白的哈達,一些年輕人做錯了事,也會來教堂內做慚悔。

天主教給這個偏遠的 鹽井 小鎮帶來不少異國風俗,當地不少青年男女在戀愛的時候,如果分別信仰佛教或天主教,家人也不會阻止他們結合。婚後,二人還是各信各的宗教,耶穌和釋迦牟尼像可以共處一室,儘管信仰上存在差異,但多年來,他們和周圍佛教信徒從沒發生宗教間的衝突。

由於這裡是 西藏 ,天主教信民仍然把藏曆新年當作一年的起始,傳教士穿的是藏裝,在聖母瑪麗亞像前敬獻的都是藏族傳統的哈達。儘管沒有聖誕樹或聖誕老人,但教堂仍然會邀請臨近省份教堂的教友,甚至當地佛教寺廟的寺主和村裡的佛教信徒前來歡聚。每年藏傳佛教傳統的「跳神節」到來時,神父與天主教民們也會得到邀請,和佛教信徒共同欣賞「神舞」來歡慶佛教節日。

天主教已經滲透到當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連村裡新出生的小孩也會被家長帶到教堂,請神父取個「保羅」、「安妮」這樣的「教名」,伴隨他們終生,不再另取藏族名字。他們死後也是按照天主教的儀軌進行土葬。

在2008年有一部熱播的電影《車票》,由吳奇隆和左小青主演,當時的主要取景地就在 西藏 瀾滄江 邊的 鹽井 ,故事即圍繞此 鹽井 教堂展開,影片中的嬤嬤原型亦為此教堂的修女。

天主教1865 年傳到 鹽井 ,至今已有近一個半世紀了,自1865年至1949年曆經17位外籍本堂神父,是西藏 境內唯一的一所天主教堂,並擁有全世界僅存的一套藏文版《聖經》和《聖母 瑪利亞 傳記》。在西藏 這個滿是佛 塔林 立,寺廟眾多,紅衣喇嘛遍地的雪域高原,能存在這樣一座美麗的天主教堂,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也是多元文化共存的結果。真正的理想國便是多種文化交融、多種宗教並存,大家和睦相處,過得與世無爭的快樂生活。

如何去 西藏 鹽井 天主教堂? 鹽井 位於 雲南 與 西藏 的交界處,距離 雲南 離 西藏 最近的縣城 德欽 也有113公裡,如果從 麗江 出發,先要坐班車到達 香格裡拉 ,再從 香格裡拉 轉車到 德欽 (注 麗江 無直達 德欽 的班車)。因為到 德欽 已經臨近晚上,已經沒有去 芒康 的車,這時最好從 德欽 趕到飛來寺住,這樣的目的是可以第二天起來欣賞到壯觀而神聖的 梅裡雪山 。欣賞完 梅裡雪山 的 日照 金山 ,再從 德欽 或飛來寺坐班車到 鹽井 ,由於是農村客運,加上 西藏 境內限速,所以到達 鹽井 差不多是下午二三點了。天主教堂距離 鹽井 鎮中心還有一段距離,可以坐當地村民的車或徒步前往,教堂屬於當地人神聖的宗教場所,所以請尊重當地風俗習慣,目前 鹽井 教堂是免費開放,不收任何費用。

當然如果覺得為了一個單一的小眾景點,花幾天時間去折騰有些不太值得,但又想深入的遊玩藏區,體驗不一樣的人土風情,那跟專業的戶外俱樂部前往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目前 雲行戶外的 滇藏線 和滇川藏加瀘亞線、大香格裡拉環線、三江併流環線等都將鹽井天主教堂這一景點囊括在內,這樣再也不用花大價錢再單獨包車或坐漫長的班車前往了,有專業的戶外俱樂部領隊和同行的小夥伴陪你一起欣賞美景,相信收穫不僅僅是路上的風景,還有更多精彩瞬間 和美 好回憶。

相關焦點

  • 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昌都芒康鹽井天主教堂
    鹽井天主教堂是一個中西文化、藏、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典例,它在中國佛教、藏傳教史上也是罕見的交流的一種宗教文化。它是公元1865年傳到鹽井的,距今已有152年的歷史。鹽井天主教從1865—1949年,在這由17位外籍神父2在教堂任教主。當年法國傳教士創立,但傳教士的說法有很多,說法不一。
  • 滇藏線上的鹽井,你不知道這有兩種宗教,而有一對老夫婦信仰不同
    自駕遊進藏走滇藏線,在必經之路的鹽井鎮,鹽井分為上下鹽井,僅有一條溝相隔,但卻存在不同的宗教文化。上鹽井信仰天主教,下鹽井信仰藏傳佛教。在古老的鹽田之畔,藏傳佛教與天主教和諧共存。鹽井鎮在鹽井這裡有著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是18世紀中葉,法國的傳教士來到此地進行傳教,從而修建了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
  • 騎行318第十九天 鹽井天主教堂(西藏迄今唯一天主教教堂)
    茶馬古道上的明珠,納西族人稱其「察卡」即鹽井,「察」是食鹽,「卡」 是洞眼。地處西藏自治區東南端,位於橫斷山區瀾滄江東岸芒康縣和德欽縣之間,是滇藏公路(國道214線)雲南進入西藏的第一站。芒康茶馬古道鹽井旅遊景區遊覽圖。
  • 2019滇藏線往返自駕攻略:重慶出發17天環遊兩條進藏路
    自駕或拼車去西藏拉薩旅遊,如果選擇重慶出發,除了川藏線,還有滇藏線可以選擇。行走川藏線,可從雅安,康定,理塘,巴塘跨過金沙江進藏,通過318國道抵達拉薩。而通過滇藏線,可以經過瀘沽湖、西昌、麗江、香格裡拉、梅裡雪山等更有名氣的景點。而無論是川藏線還是滇藏線,時間和路程均相差不大。川藏線主要橫穿橫斷山脈14座高山,沿途高山峽谷風光無限。
  • 千年鹽井:上帝遺落人間的調色板;破紀錄送卓瑪的佳佳面
    西藏自治區芒康縣鹽井納西民族鄉是茶馬古道上的明珠。納西族人稱其「察卡」即鹽井,「察」是食鹽,「卡」 是洞眼。它地處西藏自治區東南端,鹽井是西藏一個神奇的地方,歷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詔的要道,也是滇茶運往西藏的必經之路。
  • 滇藏線上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有加加面,天主教堂,葡萄酒和溫泉
    滇藏線是很多自駕遊遊客進藏出藏的線路之一,曲孜卡就位於滇藏線必經之路上。它位於芒康縣城南面,距縣城100公裡,海拔只有2000米左右。曲孜卡有著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古鹽田,算得上西藏最好的溫泉,好喝的葡萄酒和更有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加加面。
  • 長篇遊記:《滇藏線》
    青春不老滇藏騎行,是追求騎行夢想人的誓言;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是追求騎行夢想人的理想;感受隔裡不同天,一日見四季的魔幻世界,行走在雪域高原到達拉薩,目睹布達拉宮的壯麗,是追求騎行夢想人的最高境界,穿梭雲霧,行之雲之上,與山比肩高 ,在開滿鮮花的草甸上打一個滾,粘一身香,欣賞雪域高原的日出日落,渴了喝一碗酥油茶,餓了吃一塊犛牛肉,這就是對騎行者的最好獎賞。
  • 從雲南大理到西藏拉薩的滇藏線,沿途景點比川藏線更震撼
    「因茶而生,為馬而生」的滇藏茶馬古道,橫貫中國最為神奇的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這條活著的茶馬古道,沿著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之間的怒江大峽谷蜿蜒前行,穿越橫斷山脈到達西藏境內的林芝察隅。過去,鹽井是茶馬古道從雲南進入西藏後的第一個驛站,也是橫斷山區極其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今天,鹽井依舊是滇藏公路上一座重要的高原小鎮,也是世界上唯一保留了 手工曬鹽的地方。曬鹽者 by:陸江濤來到鹽井,必定要嘗嘗這裡特色的加加面,用小石子記一記,你能吃多少碗。
  • 行走在滇藏線上,路過鹽井必吃的一口面!到底怎麼樣?
    順著瀾滄江一路修建的214國道,也就是滇藏線的一段。我們搭乘著汽車從雲南德欽逆流而上。奔騰著的江水對岸就是西藏的芒康。我們已經進入西藏昌都芒康境內了,再有十幾分鐘的車程,便會來到第一個著名景點「鹽井」。
  • 【走西藏】芒康,有盛產井鹽的鹽井,其曬鹽製鹽方式是世界獨有的
    鹽泉資源豐富,目前產鹽的有3處,即上鹽井這也是茶馬古道上惟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曬鹽風景線。芒康鹽井鹽田已被列為第7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井鹽曬制技術,已於2008年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滇藏線】騎行遊記(12)
    今天是進藏的第二天,要翻越海拔4448米的紅拉山,紅拉山是騎行滇藏線進藏的第一座高山,雖已過去數月,至今想起心有餘悸,那是一個幾乎崩潰的一天,讓人的體能達到極限的邊緣,伴隨著高原反應深感無助!滇藏線騎行遊記寫到這裡,仿佛如昨日,那一天的情景歷歷在目。早晨早早就起床了,在「一口面」館用過早餐便出發了,鹽井的早晨有點涼,涼的穿羽絨服剛剛好。出門爬坡已是常態,沿著國道214爬坡5公裡,接著放坡6公裡來到瀾滄江峽穀穀底,海拔下降200來米,此處已是最低點了,從這裡開始需要連續爬坡43公裡,才能到達海拔4448米的紅拉山埡口。
  • 滇藏線的夢幻,一半都在這座雪山
    △橫斷山脈上的滇藏線/作者供圖在尼西鄉,沿著國道路邊有十幾家土鍋雞店。尼西鄉的土鍋雞太有名氣了。△一大碗米飯配上尼西鄉的土鍋雞,真香/作者供圖從迪慶去德欽梅裡雪山,全程走滇藏線。東西走向的滇藏線橫穿整個橫斷山脈的三江匯流區域。
  • 來到西藏:夏日裡的鹽井,那是風情和柔情的一面
    鹽井的確是個縣,早在1983年,國務院就批准組建鹽井縣。但因為種種原因,這個縣至今還沒有真正建立,所以鹽井其實還屬於芒康管轄。鹽井在瀾滄江邊上,緊鄰雲南。鹽井藏名叫擦卡洛,擦就是鹽的意思。鹽井也的確因產鹽而聞名。鹽井、下鹽並加達三個小地方,共有鹽泉83眼。
  • 【滇藏線】騎行遊記(27)
    特別蹊蹺,好多次每到一地,剛剛入住雨就開始下了,天亮雨就停了,仿佛老天爺有意眷顧似的,今天在工布江達也如此。清晨的工布江達寧靜祥和,它是高原上一顆明亮的星星,如詩如畫的景致,讓人仿佛進入仙境,如若不是身臨其境,真難以想像世間還有如此般的美景。離開縣城繼續沿國道318線騎行,到達松多村海拔上升近1000米,道路沿峽谷而建,尼洋曲河在峽谷間流淌著,縣城不大,一會功夫便出了縣城。走出城區沿線村莊到是有幾個,星羅棋布灑落在山谷,也許昨夜下雨的緣故,整個峽谷雲霧繚繞,景色十分壯觀。
  • 純淨浪漫的214,靜美如畫的滇藏線(自駕攝影)
    214國道區別於其它國道的優勢在於整個道路呈現著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樣性、地質多樣性、景觀多樣性,豐富地自然與歷史文化,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並存的獨特地宗教和少數民族風情 滇藏線,214國道上最純美靜謐的一段,滇藏公路全長1930公裡,起落不算太大,處於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有39公裡;3000-4000米的有239公裡。
  • 順利完成一萬公裡的滇藏新之旅,帕米爾高原的雪域風光難以忘懷
    2020.7.1今天是黨的生日,我們幾個老頭完成了滇藏新之旅,開始下山,開啟返滬行程。從上海啟程,沿著219滇藏新,到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幹,總行程恰好一萬公裡。由於新疆對疆外遊客的健康檢查甚嚴,而且不同地區、不同縣市規定不一,據最新的遊記,烏魯木齊和吐魯番都不允許疆外遊客入城,若是事實,我們決定明天經和田直接回上海,不再在新疆逗留旅遊。
  • 滇藏線的夢幻,一半的美景都在這座雪山裡
    我得到了店主,一對藏族父女的熱情接待:安排了上好的觀景房間,奉上自家釀酸奶,自家曬脆皮辣椒幹,自家種野蘋果和村裡出的土豆,這些全部免費送的——土鍋雞除外。△一大碗米飯配上尼西鄉的土鍋雞從迪慶去德欽梅裡雪山,全程走滇藏線。東西走向的滇藏線橫穿整個橫斷山脈的三江匯流區域。
  • 來看看電影《轉山》中滇藏線上的風光攝影大片
    《轉山》正是這樣的一部電影,你能從中感受到故事的溫暖與振奮,也能享受畫面帶來的視覺體驗,因為故事的主線是圍繞滇藏線展開。滇藏線是進藏的眾多路線之一,也是自駕愛好者以及攝影愛好者的天堂。「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這是攝影師以及自駕愛好者對滇藏線的形容。
  • 八條進藏路線,為何滇藏線獨具一格?10天行程攻略?
    運營者:成都玖壹叄戶外【cd913hw】G214滇藏線主要是雲貴高原的風光,是連通雲南麗江與西藏拉薩的公路,主要由214國道和318國道部分路段的組成,沿途有眾多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滇藏線10天行程攻略?這次,你會和我一起走滇藏線進藏嗎?
  • 進藏路書攻略系列:214國道滇藏線,318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青海段是1954年沿歷史上的「唐藩古道」路線興建的西寧至玉樹公路,西藏至雲南段是沿歷史上的「茶馬古道」路線於1976年竣工的滇藏公路,1988年被正式命名為214國道。  滇藏公路從大理下關北上經中甸、德欽進入西藏鹽井至芒康與川藏公路南線相接,組成西南國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