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醫育兒經(ID:zhongyiyuerjing),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很多小夥伴問,冬季進補,要如何補血呢?
來點紅棗、阿膠、四物湯可以嗎?
我們先看看什麼人需要補血?
有血虛的人需要補血,因為體內的血不足了,無法濡養身體,出現以下血虛的症狀:
面色淡白或萎黃,眼瞼、口唇、爪甲色淡。頭昏眼花、失眠多夢、健忘、經期血量少色淡、舌質淡舌苔白、脈細無力。
要給身體補血,我們需要看看「血從何而來」?
《黃帝內經》這樣講: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
簡單翻譯過來:
血的最初原料是食物,食物進入脾胃加工廠進行製造,變成「精微物質」,然後在五臟六腑的合力努力下,化為血。
這裡暗藏著一個問題
補血要抓關鍵兩個點:
一:食物要經過脾胃運化第一關,才能化生為血,補血需要考慮健脾;
二:氣血是聯合行動的,補血需要氣的推動,《醫宗必讀》裡講:「血氣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所以臨床上補血藥一般會配上補氣藥。
當我們把上面這些關係理清楚後,
心理有數了。
比如我們會知道為什麼紅棗會補血,因為紅棗具有「安中養脾、安神益氣、生津液」的功效,所以容易化生為血,具有補氣血的功效。
但是紅棗有一個缺點:
質地偏膩,容易阻礙氣機,所以痰溼重、氣滯的人就不適合單吃紅棗或多吃紅棗。
再比如我們熟知的四物湯,它的處方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確實是補血活血行氣非常好的藥膳,對於以前血虛女性來說,是非常適宜的。
但是現代女性來說,它有兩個缺點:
一、對於脾胃虛弱的人而言,偏滋膩難以被吸收,有些有些人喝完肚子會難受,甚至會腹瀉;
二、對於氣血兩虛的人而言,單純補血效果很差,因為氣不足。
所以對於脾胃比較差、氣血兩虛的人而言,補血活血的四物湯加上補氣健脾的四君子湯會更適合,它們兩個組合有了新名字——八珍湯。整體處方:人參(一般用黨參)、白朮、茯苓、當歸、川穹、白芍、熟地黃、炙甘草。
(備註:與現在大家熟知的健脾八珍糕、八珍粉處方和功效都不一樣。)
最後推薦我們常見的食物,這些食物也可以幫助補血:
龍眼乾:性溫,補血養心、益智安神。
桑葚幹:性溫,養血 滋陰、補肝益腎、生津潤腸。
胡蘿蔔:性平,養血明目,健脾補氣化滯。
墨魚乾:性平,養血滋陰。
雞蛋:性平,益氣養血,鎮心安神。
豬肝:性溫,補氣健脾、養肝養血、明目。
牛肉:性平(水牛肉偏涼,黃牛肉偏溫),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
羊肉:性熱,益氣血、健脾溫中、溫元陽(適合虛寒體質的人補氣血)。
烏雞:益氣血、補肝腎、退虛熱。
簡單來說,日常好好保護脾胃,飲食均衡,家常便飯就能化生為氣血,起到補血效果。
對於孩子而言,最好的補血就是健脾胃,腸胃暢通,讓食物能夠化為氣血滋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