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產階級」的生活,很多人都對其抱有羨慕的態度,尤其是在看到美劇中中產階層人士的生活:高級轎車、高級住宅,在加上足夠進行奢侈消費的收入……但是國內的「中產階級」,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這麼完美。
十年的時間,足夠一個人飛黃騰達,也足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跨越一個等級。12月8日,由CCG主辦的「十四五」時期的中國與世界 — CCG大使圓桌會議在線上召開,而此次會議上,就有人提到了關於國內中產階級的現狀。
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朱民在此次會議上表示,過去的十年裡,中國的中產階級從原來的1億人,增加到如今的4億人。而如今的中產階級財富已經佔據了45萬億,據朱民表述,這個數據還會再次的加倍。
注意,會議上用了「加倍」這個詞來形容,十年的時間裡,中國的中產階級從1億人增加至4億人,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美國的總人口才不足4億人,我國僅憑中產階級這個群體,就能追平美國的總人口。
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萬美元,這樣意味著中國從原來的中等收入層面,正在不斷的向著高等收入國家邁進。而隨著中產階級人數的不斷增多,大家對於「中產階級」的標準,也越來越迷茫,到底什麼樣才算是中產階級的「一份子」?
此前有一份數據顯示,月薪收入達到2000元的,就能算作是「中產階級」,但是我們從事實角度出發,月薪2000元,年薪也才兩萬四,如果扣除租房、水電等其他消費,一年下來幾乎所剩無幾,這樣看來,月薪2000元還稱不上「中產階級」。
所以說,收入多少才算中產階級呢?在有房有車的基礎上,一般稅前收入在6000元以上,可以被稱為「中產階級」,否則只能算作是普通工薪階層,而且收入和消費是要成一定比例的,如果月月收支不平衡,即便是夠的上「中產階級」的門檻,恐怕也呆不久。
不過除了月收入之外,不少專家也對「中產階級」提出了一個「新要求」:無負債。既然是「中產階級」,那麼除了收入之外,支出方面肯定也要算在其中,中產階級之所以夾在普通工薪階層和高淨值人士之間,正是因為其資產的「特殊性」。
不過雖然有關於「中產階級」的標準各有不同,但是4億人這個數據,可是得到了官方的認可的。2018年初,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明確數據是:中國有3億中等收入群體。而時隔3年後,這份數據也再一次被更新。
從1億人到4億人,再到45萬億的財富,增長的不僅僅是中產階級的總人數,還有中國的整個經濟發展狀況。我國人均GDP已經成功的突破了1萬億美元,按照朱民的說法,未來的中產階級人數,是會「成倍」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