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漸發展,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
而「中產階級」則是高質量生活的代表,他們的資產不僅能滿足他們的基本生存需要,還能有較多的盈餘來滿足他們更高層次的需求,例如健康、情感、尊重等。
據2020年年初發布的2019年我國經濟數據可知,我國2019年生產總值已經達到99.08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649.97萬億元,而我國人均GDP也成功突破一萬美元的大關,達到10276美元,折合人民幣67411.58元。
得益於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人民也逐漸開始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品質,而要想能夠享受到更高質量的生活,你的收入、資產就必須達到一定的要求。
因此,我國的眾多家庭也將步入中產階級設定為自己的目標,那麼,資產和收入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才能算是真正的中產階級呢?
其實,一直以來我國都沒有一個十分準確的「中產階級」劃分標準,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是一樣,主要原因是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且物價水平也不一致。
早在2001年,印度的國家應用經濟研究理事會曾為印度的居民們制定了他們的中產階級標準:年均稅後收入達到3.375萬-15萬盧比的家庭即是中產階級。而根據他們的制定標準,當年的印度就有6000萬戶家庭為中產階級。
可將他們的標準換算為人民幣你就會發現問題,3.375萬-15萬盧比的標準大約是3013元-1.33萬元人民幣,而這還是年收入,轉換為月收入的話只要達到251元就能成為印度的中產階級家庭。而這個收入水平在當時的中國可能連普通家庭都不如。
此外,也有很多人士或機構相繼提出過自己的共產階級標準。
2012年,世界銀行發布的《經濟活動和拉美中產階級增長》中,也提出了自己的中產階級標準,日薪達到10-15美元即為中產階級。
2013年,曾任我國的勞動部工資司副處長、處長的蘇海南就表示,年收入為6萬元-12萬元,擁有一定資產,且住房面積大於全國平均水平,可自由支配收入大於或等於總收入的1/3即為中產階級。
2015年,在瑞信研究院發布的第六份年度《全球財富報告》中。瑞信研究院認為擁有5萬-50萬美元財富的人即為中產階級,而根據這一標準,我國的中產階級在2015年就擁有1.09億人。
2018年,美國知名雜誌《福布斯》也曾提出過對於我國中產階級的定義:住在城市裡;25-45歲;大學學歷;專業人士或企業家;年收入1萬-6萬美元。
雖然上述個人或機構都提出了自己的中產階級標準,但大都單一且模糊,參考意義並不大。
2019年,世界知名權威機構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中產圈層白皮書》提出了他們自己定製的標準:一線城市年收入為30萬元,二線城市年收入達20萬元,總資產達到300萬元以上,受過高等教育,從事職業是白領、金領或是自由職業,至少擁有一套房產和私家車,且必須自認為是中產階級。
該機構的中產階級標準制定得十分詳細,且內容也相對現實,因此,該標準作為最新的中產階級標準具有較大的參考意義。
而以此為標準,截止到2019年1月1日前,我國的中產階級數量則達到了3320萬戶,若是以一家三口來算,那麼我國中產階級人數為9960萬人,將近一個億,而隨著時間的增長,如今我國的中產階級人數應該也已經突破一億人次。
2019年,據《2019新中產白皮書》中的數據顯示,我國中產階級資產的中位數為371萬元左右,也與「胡潤研究院」提出的標準一致,可見,胡潤研究院提供的最新標準已經大致吻合我國中產階級的標準。
因為各種原因,中產階級的標準一直十分模糊,因此很多人也難以界定自己到底是否步入中產階級的標準。但隨著中產階級標準的不斷升級,我們對於中產階級的界定也有更好的標準。
中產階級一直是很多家庭奮鬥的目標,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也成功步入中產階級的行列,按照本次胡潤研究院提供的新標準,你的家庭是否成功步入中產階級了呢?
(本文由財團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