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形成過程,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2020-12-16 熱點我見

在今年遭受疫情嚴重衝擊後,全球經濟趨於下行狀態之中,而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從依靠出口拉動經濟的外向型,向依靠內需拉動經濟的內向型經濟轉變。而在此發展階段,中產階級在拉動內需、促進消費中將扮演重要角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產階級」的定義,由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所提出,即中產階級是一個這樣的群體:

1、依附於龐大機構,專事非直接生產性的行政管理工作與技術服務;

2、無固定資產,不對服務機構擁有財產分配權,較難以資產論之;

3、靠知識與技術謀生,領取較穩定且豐厚的年薪或月俸;

4、思想保守,生活機械單調,缺乏革命熱情,但為維持其體面與其地位相稱的形象而拒絕流俗和粗鄙的大眾趣味。

目前,全世界對於中產階級的劃分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因為每個國家、每個地區,消費水平都不盡相同,因此對中產階級的劃分也是各不相同的。

在中國人們通常將月薪在3000-5000左右的,視為工薪階層,而月薪在8000元以上的稱為中產階級。還有以家庭為單位計算的,將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在5萬-12萬左右的,稱為中產階級。

不論以哪一種方式計算,中產階級在我國的數量的佔比都還顯得太低,與中國的快速增長以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際地位不相匹配。距離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數量還有著較大差距。

通過了解發達國家中產階級的形成過程,從中吸取有益經驗,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擴大中等收入人群數量,或許將會有一定的啟示作用。我們現在需要借鑑發達國家的發展方式,充分發揮「後發」優勢,達到少走彎路,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有望後來居上的目的。

英國、美國中產階級的形成是從二戰後開始的,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技術飛速發展,資本積累快速增長,有機構成不斷提高,而這帶來了資本主義國家相對過剩人口和失業問題的深化。

不同資本主義國家,這些矛盾的嚴重情況不同。資本主義失業問題受到制度與技術因素的雙重製約,勞動就業領域表現出「縮員」與「擴員」同時並存。也就是說,此時的失業主要表現為結構性失業。一方面,新技術在生產勞動中的應用,加劇了自動化裝置的機器設備排擠工人的局面,即某些工作上,機器人搶了人類的飯碗;

另一方面,新技術雖然排擠了相對原來做相關工作的工人,但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對製造、維修、改良這些機器人的技師、工程師的大量需求。從數量上說,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量並沒有下降,但改變了對勞動力工作性質的導向。

因此,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這種產業結構的變化使得發達國家出現了這樣的局面——「藍領」工人的比例下降,「白領」工人的比例上升。

我們一般將「白領」工人理解為中產階級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上述關於二戰後經濟環境的變化對勞動力市場的衝擊便可以得到合理解釋,這也是為什麼發達國家湧現出佔全國80%-90%的中產階級龐大群體的原因。

總之,英國、美國中產階級的形成有其自身演變的規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經濟越來越發達,中產階級迅速崛起,其中有福利思想的指導,有稅收等再分配手段的調節,有索取剩餘價值的工人運動,對我們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啟示主要有:

一、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發展,社會財富大量積累,才產生了中產階級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所以,我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的根本思路就是要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二、在中產階級培育過程中,再分配手段是必要的,但也會帶來副作用。所以,我國在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運用再分配手段時,要適度。

三、在英國、美國中產階級的形成過程中,教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國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快速積累人力資本,建立起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擴大的穩定機制。

四、應建立與完善第三次分配體系。

什麼是第三次分配?為區別現有的「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有學者把慈善事業機構稱為「三次分配」機制。

要縮小貧富差距,就應當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講效率,就是要讓那些有知識、善於創新並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報酬,讓他們首先富裕起來;二次分配要講公平,政府應當利用稅收等手段來幫助弱勢群體,建立全面、系統、適度、公平和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

三次社會分配要講社會責任,富人們應當在自願的基礎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財富,幫助窮人改善生活、教育和醫療條件。

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對前兩種分配的補充,對縮小貧富差距,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公平有重要意義,它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

1、彌補市場失靈方面:通過對低收入群體技術要素的補給,給予他們一定的創業資本,從而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調節差距,而且其本身也符合市場效率要求,年總體上增加社會財富。

2、彌補政府失靈方面:通過第三次分配可以彌補因稅收問題造成的收入差距,同時高收入者的無償捐贈勢必會直接減少他們在整個社會中所佔的收入比重;可以彌補因政府轉移支付造成的收入差距,慈善在教育方面發揮著較大的作用(如希望工程)。

一方面,直接減輕了低收入群體的教育負擔,另一方面,為家庭成員獲得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從長遠角度看,是一種智力救困;此外,也是對政府社會保障的有力補充,客觀上縮小了收入差距。

綜上所述,縱觀西方發達國家中產階級形成過程,從中可以看出科技發展所導致的經濟轉型在其中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而當前我國也恰好處於這一時期。

因此,我們應該很好地利用這一經濟轉型期,通過產業升級和科學技術的普及,加大經濟領域的改革力度,以期達到儘快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目的。

相關焦點

  • 華為被禁,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華為被禁,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之所以華為會攤上這麼個事情,或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又或者說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經受的曲折吧。當某一個人、企業很渺小的時候,大家很少去關注它,甚至會對其嗤之以鼻。但是當某一天這個人,或者企業不再渺小的時候,特別是成長到別人認為會危及自己生存和發展的時候,那麼自然就會受到來自他人的打擊。
  • 日本「少子老齡化」社會的形成機理及對中國的啟示(一)
    作為一個危機意識很強的民族,日本逐漸形成了應對少子老齡化的舉國體制。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交融,日本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以借鑑?有哪些彎路可以避免?對我國在制定政策上又有哪些啟發?中日兩國應共同探尋一條解決少子老齡化問題的「東亞之路」。 日本自然資源匱乏、國土面積狹小,但經濟總量長期位列世界前三,人口總數排名世界第十一。
  • 日本住房政策三大支柱促其成唯一無貧民窟發達國家
    圖為「日本的啟示」國際研討會會議現場。中國經濟網袁志麗攝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4日訊(記者袁志麗) 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在13日召開的「日本的啟示」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日本是在自己的城市化過程中唯一沒有形成貧民窟的發達國家,也是迄今唯一沒有在社會中形成『無家可歸者』群體的發達國家。」
  • 什麼是發達國家?為何像沙特這樣有錢的國家還不是發達國家?
    當今世界有不少國家富得流油,人均GDP也很高,像沙烏地阿拉伯、汶萊、卡達等國都十分有錢,人民生活也相當不錯,但是讓人不解的是,這些國家卻不是發達國家。那麼,發達國家究竟要具備什麼標準?怎樣的國家才是發達國家呢?今天就跟各位看官一起來分享這個問題。
  • 「晉江經驗」對重慶有哪些啟示
    原標題:「晉江經驗」對重慶有哪些啟示實現「兩地」「兩高」目標,對重慶來講,就要結合實際,把「晉江經驗」學深學透,汲取精髓、掌握方法,不斷激發愛拼會贏、敢為人先的勇氣和智慧,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境界。這段時間,俄羅斯世界盃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
  • 中國想要成為發達國家,有多難?
    寧南山在深圳搬磚的中產階級,有價值的產業,經濟,政經和生活內容信息提供者。二是成為發達國家,意味著必須要掌握著和發達國家同等水平的產業,這就與其形成了競爭關係,必然會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強力反彈,因為影響到了其利益。美國現在到處宣傳中國的5G是輸出數字專制的網絡,西方公司的5G就是自由而清潔的網絡,其實就是給技術加上政治因素。14億人的人均GDP進入發達國家門檻,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 明星做餐飲案例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今天跟著土豆擼冰小編來看看明星開店失敗案例給我們哪些啟示呢?1、房租成本太高Baby早前在香港創立了品牌咖喱館——「baby cafe」,因超高人氣帶來的流量,在最火爆的時候曾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開了4間店鋪。但近日,最後一家咖啡店也關閉了。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從「錦雞」之爭我們能看到哪些啟示?
    根據最新消息,吳峰華方面已向第三方機構提交智慧財產權鑑定委託,並在其官方自媒體渠道發布了高級珠寶《錦雞》的相關設計過程及版權認證證書和外觀專利證書,準備走法律程序。那麼就該事件而言,帶給當下珠寶企業、設計師哪些啟示呢?
  • 並不風光的印度中產階級
    印度中產階級現狀真的很糟糕嗎?他們有哪些要求?他們為啥要舉行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哪些人屬於印度中產階級? 「什麼樣的家庭在印度算中產階級?」
  • 文化、工業、科技、中產階級,四維度尋找最有潛力中國城市!
    未來能支持中國經濟增長,支持城市崛起的唯有以下四大力量:一、能走向世界的文化有人類,就有「文化」,隨著人類收入的提高,「文化」消費也將也來越高!有些高學歷者,有精神追求者,寧願不吃飯、不睡覺,也不能不看書、不看電影、不玩遊戲!騰訊一年淨利潤上千億,而龐然大物寶武鋼鐵一年淨利潤才一百多億!
  • 光棍節變狂歡節,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今天是雙十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每年的虐狗大戰都是情人節開始,然後七夕節,雙十一,聖誕節,貫穿一整年。人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種陪伴是幸福的,是溫暖的,反之我們就會缺失。自從雙十一從早期的光棍節演變成如今的狂歡節,不亞於給一個孤寂的心靈找到了安放的靈魂,讓單身的一族也不再恐慌了,反而會有單身也不錯的良好,這就導致單身的人越來越多。
  • 李永剛:國外遺產稅制度比較及其啟示
    對中國有何啟示呢?本文將對此進行研究。 二、文獻綜述 遺產稅問題是稅收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許多學者研究了國外遺產稅制度開徵問題。如雷根強(2000)[1]研究發現,世界上有近2/3的國家和地區開徵遺產稅,發達國家幾乎都開徵了遺產稅與贈與稅,不少發展中國家也徵收了遺產稅,中國應借鑑其成功經驗。
  • 為什麼澳洲中產階級就算有餘錢,也不愛買奢侈品?
    在澳洲,你隨時可以看到許多著裝樸素的人,每天擠火車上班,卻坐擁房產無數,身家百萬,卻不炫富,你絕對分不清哪些人是真正的有錢人!   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發達國家,經濟水平和購買能力都位居首列,加上澳洲全職員工的平均年薪已經達到$78,832澳元,然而它的國民,卻對奢侈品卻保持著一種類似「性冷淡」的態度,   很顯然,買不起並不是主要原因,難道真是因為澳洲人土嗎?
  • 發達國家的窮人和不發達國家的富人,誰的生活水平更好?
    不論什麼樣的國度社會都有窮富之分,只不過是程度高低而已。有的窮國的貧富差距巨大,例如印度,城市一半是高樓大廈,一半是貧民窟;發達國家貧富差距也不小,例如,美國等西方國家,富者富可敵國,窮者無棲身之所,只能流落街頭。
  • 這件事情給我們哪些啟示?
    這件事給我們哪些啟示? 四川瀘縣跳樓女孩哥哥說:父親很偉大,正在料理父親和妹妹的後事,不希望再被打擾,我想這是一個兒子對於父親用自己生命去接跳樓的妹妹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吧,因為這個父親用生命詮釋了什麼叫父愛,當女兒深處危險之中,父親就是那個後盾,確實很偉大。 我覺得這件事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 溫哥華失落中產階級:半輩子抵不住中國土豪一晚
    他們有親戚朋友,有一大幫子同學,在過著他們一樣的生活,感受到一樣的壓力,對待移民政策有著類似的觀點。他們覺得投資移民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壓力,也有價值觀的衝擊,而公司管理層也明顯感覺到這點。在這些投資移民大大影響到溫哥華之前,這些同事算是加拿大的支柱,是溫哥華消費力的主體,溫哥華是中產階級的樂土。
  • 俄羅斯新編教科書重評蘇聯解體,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第三,關於蘇聯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包括中亞國家、高加索地區加入聯盟,某些人認為這是俄國殖民化過程,工作小組認為,不僅要注意到統一多民族的特點,更要注意這些民族加入聯盟的結果,從其經濟的發展、政治聲望的提高、國民意識的增強等方面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成就。
  • 朱民:10年來我國中產階級由1億人增加到4億人,財富達到45萬億
    原標題:朱民:10年來我國中產階級由1億人增加到4億人,財富達到45萬億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表示,過去十年,中國中產階級從原來一億增加到四億人,現在中國中產階級財富佔據了45萬億。這個數據還會再次的加倍。 朱民表示,當前中國人均GDP第一次達到一萬美元,意味著中國從原來的中等收入層面正向高等收入國家邁進。
  • 中國距離發達國家有多遠?15座城市已「上岸」,還有哪些差距?
    經過了這次「黑天鵝」事件之後,更多的專家對於中國和美國GDP之間的差距有了新的看法,目前我們國家二季度的GDP增速已經成功的由負轉正了,今年的整體GDP增速可能比預想的還要好,但是美國目前整體的疫情是比較嚴重的,形式相當的嚴峻,而且美國的二季度GDP已經成功的出爐了,整體下降了32.9%,所以今年美國的GDP增速為正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那麼伴隨著的就是總量的降低
  • 麥當勞肯德基入局地攤經濟,這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甚至,有人開始在朋友圈惡搞,只是這氣質與畫風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幾天前,有粉絲在深圳卓悅匯發現肯德基在路邊支起了攤位,主要供應粥+油條、咖啡+漢堡等早餐套餐產品,價格也比較親民是8~12元不等。為了方便取餐,產品是提前打包好的,顧客付款後能夠立刻取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