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夫妻雙方都月薪過萬,家庭收入超20萬,已經屬於絕對的「頭部」家庭了,因為僅有5%的家庭年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7.2萬元。
你或許都想不到,我們居然還有25%的家庭年收入低於4950元。不要驚訝,不是月入4950元,是年入4950元。而這還算不得真正的貧窮。
我國對於貧困人口的定義為年均收入2300元以下,折合月收入低於191元。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中國有8249萬人年收入低於2300元。大力扶貧後,2017年有3046萬人處於貧困狀態。
何為中產?
目前全世界對於中產的判斷標準並沒有統一,但是和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分不開的。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有300萬左右的人口,按照相關數據顯示大約90%左右的人都已經達到中產階級標準,新加坡平均年收入在3萬美元左右。
按照美國《福布斯》的標準來講,一共分為五點:
第一要生活在城市裡,第二年齡要在25歲到45歲之間,第三擁有大學學歷,第四要是專業人士或者企業家,第五年收入在1萬到6萬美元之間。在我看來,標準有些略高,國內的情況還要複雜一些。
世界銀行的統計方法是根據收入來評定,他們認為日收入2美元就是中產階級。
但是在國內一個調研機構看來,中產標準會更高一些。
去年年末,金原投資集團聯合胡潤百富推出的第一份中國新中產人群全面解讀報告——《2018中國新中產圈層白皮書》,其中對新中產的定位是,家庭年收入平均在65萬元,本科以上學歷,有房有車,平均擁有108萬可投資資產。
為何家庭年收入40萬以上?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5294元,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860元,廣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226元,深圳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337元,這是我國2019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的四個城市。
如果按照每個家庭3人計算,北上廣深的家庭全年可支配收入大約為3.33萬元*3人*2=19.98萬元左右。但是這個標準僅僅是普通家庭的標準,考慮了所有家庭的情況,因此,在評判標準上有所低估。
若是按照根據北京人社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北京市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達12.7萬元,一家3口平均在計算的話,12.7*3=38.1萬——當然每個家庭,還要考慮兒童、老人的人數。在中產的標準上,適當要有一定的高度,超出平均水平之上。
同時,對於中產家庭來說,工資不是唯一的收入來源。吳曉波的調查顯示,88.3%的新中產有工資以外的其他收入——也就是近九成的中產階層有兼職、投資等方面的收入。對於一線城市人群來說,兼職的範圍非常廣泛,比如寫作、策劃、諮詢、創業,還有很多人依託投資、收藏來賺取收入。
因此,綜合來說考慮工資收入和兼職收入,家庭年收入40萬,算一個相對合理的標準。
康波財經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和學習交流之用,不對您構成任何決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