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到底有多少錢才能算中產?一個月領個1萬元稅前薪水早已經被網友們驚呼「中產的拖了後腿」了,最新一份關於北亞地區(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韓國)的中產階級調查則顯示,中國大陸自認為是中產的家庭月收入在45202元(合6858美元),這一數字在四地中排名第二,超越了中國臺灣和韓國。
沒150萬流動資產不算成功
曾幾何時,各種關於被中產的調查數據與生存狀況遭到了各種吐槽。不過這一份來自著名調查機構益普索金融服務團隊的調查卻是反轉過來,對自認為是中產的階層進行調查。這份報告對四地的2500個家庭進行了調查,其中1000個是中國大陸的受訪者,自認為是中產階級的平均家庭月收入達到了45202元(6858美元),僅次於中國香港51465元(8437美元),而韓國和中國臺灣自認為是中產的家庭月收入僅在39204元(6427美元)和27956元(4583美元)。
此外,調查也顯示出中國內地中產階級對「成功」與「財富」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成功」與「財富」密切相關,流動資產達人民幣150萬元的中產階級中有71%認為自己是成功的。
平均資產1240萬元才能算富裕?
從調查數據看來,中國內地的中產階級認為,要實現長期經濟保障,存款需要達到人民幣770萬元,而平均資產達到人民幣1240萬元才能算富裕。不過62%的人卻沒有退休計劃,這一比率遠高於受訪北亞地區市場的平均值45%。他們一方面認為約需1110萬元人民幣才可安享退休生活,而另一方面他們平均每月為退休儲蓄僅6423元人民幣,除去其他投資收益及貨幣通脹等因素,若要達成1110萬元的存款需不間斷積累超過100年。
關於退休儲蓄工具的使用,73%的中國內地受訪者會通過股票、基金的方法,這也是北亞地區運用這一工具比例最高的市場。相對而言,中國內地中產階級又是最少運用銀行固定帳戶為退休做儲備(41%)。同時將近一半的人(48%)認為達成財務穩健主要靠運氣。
另外,內地中產父母在為兒女教育儲蓄方面普遍晚於北亞其他市場。北亞區內大部分(53%)受訪者於子女入讀幼兒園前開始為教育開支而儲蓄。中國內地中產階級的有關比率為46%。羊城晚報 本報綜合
江蘇千萬富翁不足10萬人
2013年全省最富的10%家庭平均月入才2萬多
根據江蘇省統計局2014年年鑑披露的上年江蘇家庭總收入,收入最高的那1/10家庭,一個月也才平均入帳2萬多元。
我們來看一看這份2013年江蘇省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報告,一共抽樣調查了2464戶家庭,將這些家庭分成7組,最低收入戶佔10%,低收入戶10%,中等偏下戶20%,中等收入戶20%,中等偏上戶20%,高收入戶10%,最高收入戶10%,即使是這站在最高一層金字塔上的10%最高收入戶家庭,年人均收入不過92051元,按當年江蘇平均每戶人口2.97人計算,這部分家庭平均每月收入不過才2萬2千多元。這樣算一算,月入4.5萬的家庭,在所有城鎮家庭中的佔比肯定不足5%。
統計年鑑還告訴我們,如果你不是自己當老闆,如果你是個給人「打工」的,那麼你若是從事金融業,比較容易躋身所謂的「中產階級」。統計年鑑顯示,2013年江蘇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中,收入最高的行業出現在「金融業」,其中的「其他金融業」國有單位年平均工資超過16萬。假設夫妻雙方都是這樣的「金領」,在這樣高工資的基礎上,再通過合理的理財,一個月收入4.5萬,一年收入超過50萬,還是有可能的。
這份來自著名調查機構益普索的調查中說,中國內地中產認為,要實現長期經濟保障,存款需要達到770萬元,而平均資產達到1240萬元才能算富裕,沒有千萬身家不敢退休。照此標準,立即將一大批較高收入人群又掃出「中產」朋友圈。根據招商銀行5月份剛剛發布的《2015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的數據,江蘇身家千萬的富人在5萬到10萬人之間,而《2013胡潤財富報告》則顯示,江蘇有7.6萬名千萬富豪,佔江蘇人口總數的不足千分之一。 (石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