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香港考生「中毒」比驚人:40%稱日本侵華「利多於弊」

2020-12-21 和訊網

剛剛,香港電臺新聞網發布了關於取消「日本在1900-1945年間對中國的利弊」相關歷史試題的情況,在這則報導中,筆者看到了一個讓中國人大為寒心的數字。

圖源:香港電臺新聞網

「約38%考生回答『日本在1900-1945年間對中國利多於弊』」,報導援引香港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的發言稱。

對於這個本不該有任何爭議的問題,居然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給出這樣的回答。相比之下,回答「弊多於利」的學生僅佔57%,也並未佔絕對多數。

圖源:香港電臺新聞網

蘇國生認為,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在於「考生被試題提供資料所誤導」。但結合筆者查詢的資料看,「誤導」一說可能只是表因,問題根源還是要從香港歷史教育界中尋找。

筆者查閱了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下稱教協)於2015年,針對中國歷史科目的調查問卷,這份5年前的調查結果,對照這次的考題事件,可謂「信息量十足」。

圖片截取自香港教協官網

在調查是否應該「增加初中歷史課本中近現代史比例」的問題下,64%的教師認為「不應該」。

一般來說,中國歷史中「近現代」指的是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這段時期,作為在鴉片戰爭中被割讓的領土,這段歷史對香港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因此,筆者並不理解為什麼香港歷史學科的教師,會如此高比例地反對強調這段歷史。

而在「政治問題」這一章節的調查中,香港歷史學科的教師一邊倒地認為,「歷史學科不應作為政治教育」,此外,他們還對「政治幹預歷史學科」普遍感到擔憂。

最近,香港教協也兩次發布聲明,反對取消「日本侵華利弊分析」這道爭議試題,理由也是「擔心政府干預歷史教育」。

可從香港教協過往的作為看,他們又並沒有像標榜的那樣「不搞政治、專心學術」。

2012年,為了增強香港青少年「國家認同」而推行的國民教育,遭到香港教協以「反對政治灌輸」為名的集體抵制。

儘管香港政府及有關人士一再拿出國民教育的課綱,多次強調其內容並不存在「政治灌輸」,可教協卻武斷地將國民教育汙名化為「洗腦」。

相比此番對「日本侵華利弊分析」這種問題的「包容」,在國民教育的議題上,教協則容不下一點其他聲音。

在去年的香港騷亂期間,教協多次在官網發文,支持甚至鼓動學生參與所謂「反修例」的風波,並為犯法傷人的學生開脫罪行。

這些行為,顯然都是衝到了政治的第一線。

教協負責人葉建源批評香港政府,圖源:香港01新聞

而對於本月初聲稱「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是為了禁菸」,以及此前在課堂上對警察家屬喊「黑警死全家」的無德教師,香港教協至今都未置一詞,甚至在面對前特首梁振英的多次追問,教協也一直「顧左右而言他」。

顯然,香港教協只反對「愛國愛港」的政治,對其嚴防死守、高度警惕,而對「反中亂港、崇洋媚外」的政治,則視若無睹,甚至暗中支持。

在這種歷史教育下,去年香港騷亂期間,香港抗日烈士紀念碑就遭到了暴徒的汙損,僅僅因為抗日英雄是愛國者,這些暴徒就把自己政治上的怨氣,發洩在這些土生土長的香港籍烈士身上。

這種迷惑行為也讓大家知道,這些自稱「爭取民主自由」的人,其實真正想反對、打壓的是什麼。

來源:環球網

相關焦點

  • 香港近四成考生稱日本侵華「利多於弊」 教育局發聲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記者 韓香】香港中學文憑試歷史科的一道試題日前引發巨大爭議。它要求考生根據資料回答「1900—1945年日本是否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結果顯示,竟有近四成考生認為「利多於弊」。
  • 香港高考試卷中,竟問學生:是否同意日本(侵略)帶來利多於弊?
    那麼,日本侵略是事實,全世界都在反對侵略,反對戰爭。認為侵略帶來的反人性、反和平是罪惡的,這是最基本的世界觀。熱愛和平的全世界人民都會遵循這一基本原則。那麼,反人性、反和平的罪惡侵略、戰爭,有什麼利可談?
  • 香港「高考」美化日本侵華史暴露AO治港之弊
    本周文憑考試歷史科的試卷,問考生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陳述,若只是這一句話,年份又涵蓋了 1945年日本投降,考生當然會提及日本由1900年八國聯軍、1914 年入侵山東、1931年入侵東北、1937年全面侵華及南京大屠殺、以至1941年香港三年零八個月淪陷等對我國帶來的嚴重禍害,結論當是「弊大於利」。
  • 香港「高考」歷史題涉美化日本侵華,港媒:考評局委員會決定取消有...
    【環球網報導】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香港「高考」)5月14日開考的歷史科中,出現立場歪曲、傾向性極強的試題: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香港《星島日報》、「東網」等媒體22日援引消息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簡稱「考評局」)委員會21日舉行特別會議,決定取消有關題目。
  • 香港「高考」爭議歷史題結果公布:38%考生選1900—1945年日本對...
    【環球網報導】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香港「高考」)5月14日開考的歷史科中,出現立場歪曲、傾向性極強的試題: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日前,香港考評局委員會決定取消該不當試題。今天(25日),香港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公開了考生對該題的答題結果。
  • 香港「高考」題洗白日本侵華,引導學生做漢奸?!
    港媒報導截圖據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14日報導,2020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香港「高考」)歷史科考試今日(14日)舉行。在歷史卷一第二題考核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和日本的關係,要求學生參考試卷提供的資料,回答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並進行解釋。
  • 香港財經官員:美日寬鬆量化措施對香港弊多於利
    香港財經官員:美日寬鬆量化措施對香港弊多於利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美國聯儲局明確退市路線圖後,市況曾出現波動,反映市場只要見到有任何退市跡象,就會作出即時反應,例如息口上升。而量化寬鬆措施推高香港資產價格,對香港弊多於利,為香港金融市場帶來巨大不穩定性。
  • 林郁方:兩岸在釣魚島與南海合作是弊多於利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媒報導,日本施壓美國不要讓臺灣公務船進入釣魚島海域。香港「中評社」報導,國民黨「立委」林郁方4日表示,他相信這是真的,「美方也希望兩岸不要聯手處理釣魚島議題」。林郁方稱,目前現在兩岸在釣魚島上合作是弊多於利,引起日美懷疑,也不利臺灣尋求國際舞臺的支持,可謂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 香港試題再為日本侵華張目 港媒:考評局令香港蒙羞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香港中學文憑試繼今年歷史科試題要求考生評論「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後,21日的中國歷史科又出現爭議試題。據香港星島日報網報導,中學文憑試21日考中史科,卷一其中一道必答題展示兩份抗日戰爭時期的宣傳品,其中一張傳單上顯示的是表情興奮的日軍手持武器歡呼慶祝勝利,上面寫有「徐州失陷」以及「華北華中的日軍完全連絡」字樣;另一張海報展示很多拳頭揮向在地上的日本軍人,寫有「萬眾一心誓滅倭寇」。考題問考生是否同意日軍宣傳品的觀點,「試援引史實,加以解釋」。
  • 這些日本紀錄片都承認了侵華罪行,香港歷史試題卻引導學生跪舔?
    5月14日,2020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也就是香港「高考」,其中歷史科考試有一道題居然要求學生回答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並進行解釋。還裝模作樣地給出了兩組極具傾向性的參考資料,就是下圖中的資料C和資料D,都是在忽略和逃避日本侵華眾多罪惡事實,挑出了的所謂「好處」。
  • 港媒:曾被曝發表出位言論,香港考評局歷史科經理辭職
    【環球網報導】香港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歷史科)楊穎宇此前被曝曾發表「沒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的荒謬言論,其後,今年5月舉行的香港2020年中學文憑考試(DSE,香港「高考」)歷史試卷又被發現存在傾向性極強的試題,引發社會嚴厲譴責。
  • 香港歷史「高考」屢現歪論試題,暴露教育殖民化之毒
    隻字不提日本侵華造成逾3500萬中國軍民傷亡的事實,卻要求學生分析材料闡述1900年至1945年「日本是否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14日,香港中學文憑歷史科考試出現了極具引導性試題,引發各界質疑。被批漢奸試題教育局最新回應要求取消昨天的香港「高考」歷史試卷中,出現了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被質疑是在引導學生做漢奸。香港教育局要求考評局嚴肅跟進,全面檢討出題機制,向公眾作出合理交代。
  • 世界觀|香港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學生
    25日,香港考評局決定取消一道中學文憑考試中引發爭議的歷史考題。該道考題問考生是否同意「194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在考評局對答卷的初步檢閱中,約38%的考生回答「利多於弊」。日本侵華14年,導致中國傷亡逾3500萬人,財富損失超過5000億美元。當時英國佔領下的香港,也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期,湧現出多名抗日英烈。
  • 香港各界:對文憑試考題及出題官歪曲歷史、嚴重失德行為必須嚴肅處理
    新華社香港5月16日電 近日,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一道歷史考題竟公然美化日本侵華歷史,以及疑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兩名出題官在社交媒體上散布歪曲歷史、反中亂港言論,引發社會持續批評和譴責。香港不同界別的團體和人士認為,相關考題和涉事人專業失德、居心不良、荼毒青年、禍害香港,嚴重傷害全體國人民族感情,要求考評局取消相關問題試題並嚴肅跟進處理,以維護公眾對教育的信心。香港中史教師會發表聲明表示,應屆文憑試歷史科的有關試題,內容偏頗,資料片面,對考生產生嚴重誤導。
  • 香港今日「高考」題「竟引導學生做漢奸」?穆家駿出聲質疑
    港媒報導截圖據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14日報導,2020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香港「高考」)歷史科考試今日(14日)舉行。在歷史卷一第二題考核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和日本的關係,要求學生參考試卷提供的資料,回答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並進行解釋。
  • 俠客島:教育不去殖民化 香港怎麼有未來?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圖源:GETTY IMAGE5月14日,相當於內地高考的香港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有道必答題:結合試卷材料,回答「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考題以1945的時點暗示日本侵華戰爭,兩段材料卻選在1905和1912年,內容要麼是日本接受中國短期法政留學生、要麼是日本借款給中國支持北伐戰爭,均為日本對華「援助」「支持」,絕口不提日本侵華暴行。根據此番材料,能得出什麼結論?難道是日本對中國近代發展「頗有貢獻」?
  • 謝霆鋒靠投資地產獲首桶金 曝星二代經商弊多於利
    謝霆鋒跟主持人分享第一桶金的來源網易娛樂3月26日報導 據香港媒體報導,謝霆鋒日前接受財經臺訪問,自爆當年賺到的第一桶金乃投資地產所得,繼而才開設後期製作公司,又覺得作為星二代標籤去經商是弊多於利謝霆鋒又指:「比如世面上看到『有機』兩個字,通常以為是好的,其實是貴貴兩、三倍,疑問又來了,香港對『有機』的準則是什麼?對『食物安全』的準則,其實好模糊。我們每個產品後面都有營養標籤,請好多世界知名的實驗室去測試,但是擺出來賣時,就因為這個模糊的機制而出現問題,其實很不公平。」他苦笑說:「最慘是我成為標題,就有人看。」
  • 高考日語的利與弊!這些你都了解嗎?
    高考日語的利與弊都有哪些呢?今天芥末小編就給同學們介紹一下選擇高考日語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關於高考日語同學與家長們最關心的應該就是高考日語對於以後考大學選擇專業是否有影響?以後成功考入大學是否需要從新學習英語?全國都有哪些地區可以申請高考日語?高考日語真的可以提高分數嗎?
  • 香港文匯報:香港此時全面禁菸弊大於利
    中新網4月1日電 香港《文匯報》1日刊出署名文章說,香港特區政府將於今年七月一日實施娛樂場所全面禁菸。按估計,近半數娛樂場所將因此倒閉,近三十萬從業員受影響。在此時強行如期推出全面禁菸政策,弊大於利。
  • 火影忍者中,卡卡西有寫輪眼後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不過卡卡西的寫輪眼其實並不是他自己的,而是移植了宇智波帶土的眼睛,那麼移植帶土的眼睛對卡卡西來說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在我看來,移植了寫輪眼之後對前期的卡卡西來說是弊大於利,而對後期的卡卡西來說是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