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季來臨 街道再現水浸
澳門地區未來7天都是陣雨
要隨時留意天氣情況,出門要隨時帶雨傘,避免淋溼會感冒
商鋪要隨時準備好沙包預防雨水水浸商鋪
本澳颱風季節來臨,近日暴雨連連,日前本澳最著名「受水患水浸,商戶一再表示希望政府能重視該區的水患問題,坦言依靠防洪門和水泵雖然起到一定作用,但只是「治標不治本」。兩海坊會副理事李仲言促請政府儘快開展及落實大型防洪工程,否則只靠短期措施難以根治水患。
本澳最著名「受水患困擾街道」十月初五街一餅店東主陳先生表示,雖然日前下暴雨,車輛行經時有雨水會湧入店鋪,但安裝防洪門「好大工程」,起碼要用半小時,只會看到天氣預報有颱風來臨時才會安裝。他指,其實防洪門能起到防水作用,但同樣希望政府儘快興建好擋潮閘,才可真正安心。
早前計劃安裝防洪門時,裝修師傅稱需要鑿牆,由於有些鋪位所在樓宇有百多年歷史,他擔心鑿牆影響建築結構造成危險,故不繼續安裝。他又指,即使安裝了防洪門,洪水也會從店內倒灌慢慢滲入,只希望政府「嗱嗱聲」疏理河道及開展大型防洪工程,直言「只治標不治本」無用。
坊會促政府儘快落實防洪工程
李仲言稱,各個防洪工程有不同政府部門牽頭,更甚要跨地區與內地溝通,促請政府建立一套機制或委員會,鞭策有關大型防洪工程的開展及落實,認真關注受水浸區域影響居民的生活和出行。而對於一些短期防洪措施,他指出,生產力中心為商戶安裝防洪門和水泵等措施原意是好,可避免洪水直接湧入店鋪,但同樣指出該措施只是「治標不治本」,加上洪水往往不是從店外湧入,而是從鋪內沙井湧出,認為安裝防洪門和水泵只可以減低損失,最重要是改善渠網問題。
至於政府去年提出計劃在司打口興建雨水泵站涵箱渠及蓄洪池,他表示,參考香港和日本做法,地下蓄洪池平日可當作停車場使用,建議未來在開挖司打口廣場的地下空間後,在非雨季風季時變為地下停車場。同時亦應保留司打口廣場及其康體設施。
經濟局與生產力中心自2018年合作推出了「中小企業安裝防浸升降臺」及「中小企業安裝防洪門及水泵」資助計劃,至今累計合共批出超過2,300宗申請。兩項計劃申請日期將於今年6月30日結束。
這讓我想到上次颱風來臨的時候,「山竹」來勢洶洶,導致內港及筷子基嚴重水浸。水深到腰,拯救人員要在路上出動救生艇協助救助人員,場面一片狼藉。
暴雨天注意事項
注意!打雷的時候不能做
1、注意關閉門窗,預防雷電直擊室內或者防防下。
3、儘量不要撥打、接聽手機和座機,或使用電話線等上網。
4、不宜用淋浴器、太陽能熱水器,因水管與防雷接地相連,雷電流可通過水流傳導而致人傷亡。
5、遠離建築外露的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
6、雷雨來臨前時,要把線路斷開,並拔下電源插頭,別讓電視機、電腦等引雷入室,損壞電器乃到引發火災事故的發生。
7、曬衣服被褥等用的鐵絲不要拉到窗戶、門口,以防鐵絲引雷致人死亡。
8、遇到暴雨天氣出門,最好穿膠鞋,這樣可以起到絕緣的作用。
9、乘車途中遭遇打雷時千萬不要將頭、手伸出窗外。
帶好身邊的小朋友,注意天氣變化,出門記得帶傘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