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暴雨引發樹倒、地陷、水浸街、高空墜物
城市遇暴雨為何如此脆弱?
20日下午,三水暴雨過後,市民背起放學的學生趟水回家。 南方日報記者 盧奕誠 攝
每當大雨來臨,「水浸街」已成部分城市的常態,市民也對「東方威尼斯」的場景見怪不怪。每當積水成河、交通癱瘓,市民難免追問:暴雨面前,我們的城市為何如此脆弱?
5月以來,廣東多地連遭暴雨侵襲。不斷有網民發帖子或微博,「有圖有真相」地「直播」暴雨帶來的種種不便。地陷、停電、交通堵塞、大樹砸倒汽車、廣場變成遊泳池……城市在暴雨之下變得「脆弱」,暴露出城市管理的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出行難
準備好「機場一日遊」
20日晚6時許,市民柯先生在五羊新城附近欲打車前往黃埔區石化路,然而等了1個多小時、輾轉多個街口,也沒有攔到一輛的士。
廣州交通集團的的士司機李先生說,下雨天的士雖然「搶手」,但堵塞則成為另一大煩惱。「紅綠燈前的車龍要比平時長一倍」。
私家車主也在叫苦。前日傍晚的暴風雨,導致廣州市多棵樹木被吹斷,一些樹木被連根拔起,砸中多部小車。荔灣區喜鵲路的大樹被颳倒,攔住整條路,汽車無法通行,往旁邊的越和花鳥魚藝大世界送貨的商戶也只能用手推車來運送貨物。
除了市內交通受到影響,往來的航班也無法倖免,前天從廣州飛往杭州的航班由下午4點半延遲到晚上11點多才起飛,白雲機場則取消了22班航班。網友發微博提醒近期有飛機出行計劃的人,「做好『機場一日遊』的準備。」
「水浸街」
「鞋子裡可以養魚了」
「水浸街」是老大難。前日暴雨造成廣州天河區、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多地不同程度積水,其中中山大道科韻路隧道出現較嚴重積水。
暴雨之下,各所高校也紛紛「淪陷」。有網友戲稱,廣州在大雨面前,什麼雨具都是浮雲,加上這個城市的排水系統表現「出色」,根本不需要小心翼翼——因為「鞋子裡可以養魚了」。
高空墜物
「城市變得不安全了」
前日下午5時許,廣州雷電交加、風雨大作,暨南大學主教學樓411、512、612三間教室北側一塊近20平方米的窗戶突然整體掉落,直接砸到樓下。
暨大學生「@miss小xi-ang」事發時正在主教學樓612教室,她在微博中寫道:突然墜落的玻璃讓她「嚇得差點哭了,一直發抖」,教室裡響起一陣陣的尖叫聲,全班瞬間陷入混亂……「第一次覺得死亡離自己這麼近。」
就在同一時刻,黃埔區石化路兩邊大樹5分鐘內連倒十幾棵,電線桿全部折斷。躲在路邊一家快餐店的雷女士看著樹木接連被連根拔起,有一種天旋地轉的感覺。「半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大的風,感覺自己在等死。」
「城市變得不安全了,誰來守衛我們脆弱的家園?」有網友在微博裡問。
專家建議
城市需系統防險 市民應自我保護
廣州市氣象局昨日中午發布最新預警信息:22到24日,全市以中雨或雷陣雨為主。近期全市強降水頻繁,土壤含水量大,並且前期受災的北部山區仍是本次強降水區,請市民繼續注意防禦城鄉積澇、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以及雷電、雷雨大風等引起的次生災害。
國家環保總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振成認為,暴雨之下農村和城市都很脆弱,但城市人口財產極端聚集,一旦出險就損失慘重,因此應更加關注。
他建議,城市暴雨管理是城市風險管理的重要部分,不只和水務部門的下水道有關。因此,相關部門需深入研究現代城市區域的降雨與徑流特性,掌握暴雨成災的綜合機制,實現定量預警預報,同時城市還需分輕重緩急依規劃分批設計建設改造城市排水設施,制訂城市排水調度運行方案與應急預案。
「對市民而言,尤其需要增強防險、避險能力和自我保護的意識。」許振成表示。(南方日報記者 陳晨 實習生 李婷婷 梁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