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人,剩下4人為何不殺?

2020-12-09 野趣de歷史

毫無疑問,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君主,他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在位期間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但是任何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團隊的支持,尤其是站在皇帝這個位置上。

朱元璋在創業期間,身邊就一直有很多文臣武將陪著他東徵西討,並最終打敗元朝,平定陳友諒、張士誠等地方割據的諸侯們,成功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帝國——明王朝。大明建國後,朱元璋也是毫不吝嗇地封賞了34位功臣,他們分別是: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盛、鄧愈、常茂「六大公爵」和劉伯溫、宋濂、常遇春、湯和、藍玉、傅友德、李文忠、沐英、胡懷庸、胡大海等28個侯爵。

不過好景不長,朱元璋很快認識到這些功臣裡面存著很多「隱患」。比如有些自持軍功,便無法無天;有的人仰仗權威,為非作歹;還有的人,懂得急流勇退,明辨是非。但這些在朱元璋看來,都是很大的隱患,他們雖然不敢在自己在位時期反叛,但如果自己哪一天駕崩了呢?這些人會不會反叛成為下一任的君主呢?所以,在一番權衡之下,朱元璋決定效仿漢高祖劉邦,對這些所謂的開國元勳們實行一場大清理。不過與漢高祖不同的是,朱元璋的手段更加殘忍,甚至波及到了很多無辜的人。

據悉,由於種種原因,朱元璋直接或者間接導致了其中30人死亡(其中也包括自然死亡),唯獨湯和、沐英、郭英、耿炳文這4個人活了下來。於是有人就很好奇,他們4個憑什麼活了下來?是朱元璋不想,還是不敢殺死他們呢?其實原因並不複雜。

首先來說說湯和,他和朱元璋可以說是從小玩到大的「發小」,曾經推薦朱元璋參軍,而且比朱元璋年長,算是朱的「老大哥」了。大明朝建立之後,湯和毫不貪戀功名利祿,毅然決然地選擇辭官回鄉,做一個普通人。這一點也正合朱元璋的心意,所以對於湯和的主動請辭,朱元璋稍微挽留了一下便欣然同意了,還賞賜給他一座大房子供他養老。等到後來諸多功臣被誅殺的時候,湯和卻依然在家頤養天年,算是得以善終。

其次來說說耿炳文。這個人處事更加低調,無時無刻不彰顯對朱元璋的忠心耿耿。戰場上勇猛無比,屢建奇功,建國後卻到處跟人說自己是朱元璋的狗,並努力做一條有功之狗。耿炳文戰功累累,卻不居功自傲,為人謙虛耿直,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看在他「能力很突出」,並且對自己完全沒有威脅的情況下,自然不會動他。

再來說說郭英。武定侯郭英為人老實謙虛。他的姐姐又是朱元璋的寵妃,怎麼說也算是「自家親戚」。郭英做事不爭不搶,懂得處理與朱元璋的關係。因此朱元璋十分信任和欣賞自己的這個小舅子。還有一點就是郭英雖然是皇親國戚,但是絲毫沒有依賴這一層關係,他得來的所有榮譽都是自己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據史料記載,郭英一生中經歷了五百餘次大大小小的戰役,所斬殺的敵人約十七萬,身上戰傷七十多處,是朱元璋旗下的得力戰將之一。

最後說說沐英。沐英跟朱元璋其實也算親戚,他是朱元璋收的「義子」,算得上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孩子了,在早年間朱元璋還沒有孩子,便將在流浪街頭的沐英收留養大,之後隨著朱元璋南徵北戰,沐英立下戰功赫赫,再加上朱元璋是從小看著他長大的,所以對他也沒有什麼疑心。

總結:

明朝的三十四位開國元勳,說朱元璋殺了三十位,留下四位,其實是不嚴謹的。因為除了以上這四人以外,還有一些人是因病去世或者是意外死亡的。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朱元璋是一個心狠手辣、無惡不赦的「殺人犯」,但歷史上,又有哪位皇帝不是這樣的呢?不下狠心,又怎麼可能做大事?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被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四人結局如何?
    明朝34個開國功臣,被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四人結局如何? 明朝是漢人最後統治的一個封建王朝,其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都充滿傳奇色彩。少年時期的朱元璋家境貧寒,靠為地主放牛為生。後來因蝗災和瘟疫導致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兩以及大嫂和侄兒。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四人為何不殺?
    歷史上有兩位皇帝殺功臣殺出了名氣,一位是劉邦,一位是朱元璋。巧的是,這兩人都是草根出身,劉邦發跡之前在鄉間遊手好閒,沒人看得起,朱元璋更慘,飯都吃不上,只能跑去當和尚。類似的背景,登基之後的行為也很像,都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真的是一個巧合嗎?當然不是。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為何獨獨留下四人不殺?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冷酷無情著稱,原因是他建國後開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朱元璋生性多疑,當了皇帝後,更是畏懼有能力且野心勃勃之人奪取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於是採取「殺」的策略,對「明朝34個開國功臣」痛下殺手,以除後患。
  •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有34人,30人被殺,最後是哪4人活了下來?
    ——《金雞報曉 》朱元璋引言朱元璋是歷史被低估的一個皇帝,從一個差點被餓死的普通農民到最後開創明朝,使得漢人能夠重見天日,他在位的時候勵精圖治,中原地區經過近百年的大亂之後終於民有所安。但同時朱元璋也被稱為一代暴君,與他一起建功立業的34個好兄弟,善終的只有4個。
  • 盤點被朱元璋所殺的5大開國功臣,僅一人冤枉的,其餘皆死有餘辜
    朱元璋一生未逢敗績,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家、政治家,但是在擊敗各大強敵以及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後,朱元璋卻對麾下的功臣動起了心思,大批開國功臣紛紛被殺,而這裡要盤點的,就是被朱元璋所殺的五大開國功臣,來看看都有誰吧。
  • 明朝開國功臣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人皮示眾後哪裡去了?
    明朝的律法是非常嚴厲的,觸犯了律法得到的處罰也非常殘酷,挨板子什麼的在明朝的刑法裡都是輕的,明朝最嚴重的刑法是把犯人的人皮直接剝下再用稻草填滿,最後掛在人多的地方讓人看,這種處罰聽起來都受不了,但是明朝還真的有人受過這種刑法,這個人就是藍玉,也是明朝很有名的一位開國功臣,他後來被朱元璋剝皮填草
  • 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的夫人,到底是不是被朱元璋所殺?
    前言: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毀譽參半,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愛他的人誇他雄才大略,體恤民情。恨他的人罵他心狠手辣,屠殺功臣。朱元璋有沒有屠殺功臣?確實有,無論他是出於什麼目的,也無論裡面有的功臣是否罪有應得,總體來說這一個黑點沒得洗。
  • 李善長七十多了,朱元璋為何要殺他?看他幹的那些事被殺純屬活該
    要論大明第一功臣究竟是誰,很多人會說是徐達,然而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開國功臣卻是李善長,朱元璋曾經這樣評價李善長:「當年蕭何有饋餉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一句話說明了李善長的能耐。
  • 太子死後朱元璋只需殺此三人明朝就可萬事大吉,第三個可惜也要殺
    但有時人不是死在自己愚蠢上,而往往是死在自己太精明上。你吃肉,給別人喝點湯總可以吧?不給湯喝也可以,下面的小弟喝點刷鍋水好了?但朱元璋的性格就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絕。還想喝水?不滅你九族就是好事了。其實,在太子死後朱元璋根本就不需要誅殺那麼多功臣,他只需要殺了這三個人明朝就能平穩過度下去。是朱元璋失去兒子後喪失了理性?
  • 此人是明朝開國功臣,為何兒子一半站太子,一半站朱棣?
    靖難之變,這應該算得上是明朝歷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了。這一場事件之後,明朝的格局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朱棣成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而他的侄兒卻在這場事變中下落不明,成為了後世眼中自帶傳奇色彩的人物。作為皇帝的朱允炆和作為王的朱棣,兩人的爭鋒中,總是免不了一些臣子的站隊。
  • 他是蒙古軍隊的噩夢,明朝的開國功臣,下場卻很慘
    他是蒙古軍隊的噩夢,明朝的開國功臣,下場卻很慘大家好,首先歡迎朋友們來到我的百家號,我是「曉知歷史」的小編,小編覺得說到在古代,開國功臣一直都在拼儘自己的全力在幫助開過皇帝,但是一直以來開過功臣和皇帝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 有人說他是被朱元璋冤殺的,有人卻又說不是被冤殺的,到底怎樣?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佔城國向大明朝進貢,胡惟庸等人膽大包天,竟敢不報告朱元璋,私吞了這些貢品。後來有宦官進宮將此事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令責備中書省臣。哪只胡惟庸和汪廣洋表面上叩頭謝罪,其實暗地裡將罪過推給了禮部。可是禮部的官員也不吃這套,又歸責任推回給了中書省。朱元璋見底下部門相互推諉,更加憤怒,下令將全部官員關押起來,嚴查此事。
  • 朱元璋給他頒發丹書鐵券 免死兩次 最終卻殺了他全家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享國276年的大明王朝。朱元璋登基後,封賞了一批開國功臣。在這一批開國功臣中,有6人被封為爵位最高的公爵。這就是通常所稱的「開國六公」。與此同時,朱元璋還為34名功勳卓著的功臣頒發了丹書鐵券。丹書鐵券,即我們所熟知的免死金牌。持有丹書鐵券的功臣,只要不是犯下「謀反」大罪,其餘罪行均可得到寬恕,繞得一死。在這34名功臣中,他第一個獲得丹書鐵券。
  • 明朝開國功臣徐達,戰功赫赫,傳聞卻是吃了一隻燒鵝而死
    徐達是大明朝的開國功臣:徐達是朱元璋的老鄉,也是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兩個人都出身農家,還一起靠給地主放牛為生。朱元璋皇覺寺出家後,還是不能解決溫飽問題,於是投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興命回鄉募兵,年僅22歲的徐達也加入了起義軍。徐達從次跟在朱元璋身後南徵北戰,成了大明朝的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徐達對朱元璋忠心耿耿,他跟在朱元璋身後南徵北戰也戰功赫赫,是大明朝的第一功臣,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朱元璋成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後沒有虧待徐達,徐達也一路高升,仕途順利。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劉伯溫?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朱元璋和劉伯溫在一起打天下的時候屬於英雄惜英雄,劉伯溫也是個大能人,朱元璋想到的事情他想到了,朱元璋沒想到的事情他也想到了,這讓朱元璋很是忌憚劉伯溫,但是從根本上還是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鬥爭才有了朱元璋非殺他不了的理由。
  • 紅樓夢:皇上為何不顧開國功臣與探春和親的功勞,執意查抄賈府?
    《紅樓夢》賈探春為救南安王爺和親出嫁到海外,可是賈府還是被抄家了,為何探春的犧牲沒有換來賈府的平安呢?第一,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是定律。賈府是跟著高祖皇帝打天下的功臣。明朝開國功臣34位,朱元璋殺了30位,這些大將都是當年跟著朱元璋在刀光劍影,腥風血雨中開疆拓土的兄弟。《紅樓夢》裡的皇帝還不錯。沒有誅殺功臣,榮國公後期不問世事在梨香院中靜養。賈府才得以生存。不過到了賈政和賈赦這一代,皇帝再也沒有心思在網開一面了。賈府被抄家是遲早的事。第二,功過不能相抵。
  • 一囚犯被朱元璋發配邊疆,200多年後,他的子孫殺進明朝金鑾殿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有感於元朝末年吏治廢弛,文恬武嬉,最終導致丟了江山,他當上皇帝後,奉行「治亂世用重典」的宗旨。朱元璋推行嚴刑峻法,無論是朝廷一品大員,還是地方小吏,少有逾矩違規之處,立即會遭到暴風驟雨般的打擊懲處。
  • 朱元璋要殺劉伯溫,最後因為一個字保住一命!
    朱元璋要殺劉伯溫,最後因為一個字保住一命!在中國歷史上不乏白手起家翻身一躍成帝王的例子,其中最為出名的可以稱得上他了。他是明朝的創業皇帝,幼年時只是一個淮河流域間的放牛娃,一個為了活命而不得外出流浪的小乞丐,就這樣一個什麼也沒有的逃荒者,從一名不知名的小兵做起,後來登上了開國天子的寶座,這個人就是朱元璋。說到他,小編覺得大家都不會太陌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跟他的大臣劉伯溫之間發生的故事。
  • 被人愚弄,枉殺好官,這位皇帝怒不可遏,鐵腕治貪
    朱元璋立即賞他銀兩布帛,並加官晉級。明朝承平之後,官場腐敗之風漸起。至洪武六年,官吏貪贓枉法、官逼民反之事時有發生。朱元璋知道,如果不嚴懲貪吏,江山必將易手,於是出新招狠招治貪。朱元璋治貪鐵面無私。他惟一的親侄、義子朱文正,跟隨他南徵北戰數十年,為其建國登基立下蓋世功勳。但在鎮守江西期間,朱文正不僅驕奢淫逸,還強徵民女陪睡。
  • 朱元璋明明很寵愛安慶公主,卻為何執意要殺了她的丈夫?
    安慶公主那麼為何朱元璋執意要殺掉駙馬,令備受寵愛的女兒安慶公主失去丈夫呢?歐陽倫與安慶公主歐陽倫這個人雖有才華,卻品行頑劣。可北方的氣候條件不適宜茶樹的生長,遊牧民族要想獲得茶葉便只能從佔據中原的明朝進口,朝廷利用這個壟斷優勢,在邊境地區用茶葉換取遊牧民族的馬匹,補充到軍隊當中,強化國防力量,這就是古代歷史上極為重要的「茶馬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