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的夫人,到底是不是被朱元璋所殺?

2020-12-09 樓哥看歷史

前言: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毀譽參半,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愛他的人誇他雄才大略,體恤民情。恨他的人罵他心狠手辣,屠殺功臣。朱元璋有沒有屠殺功臣?確實有,無論他是出於什麼目的,也無論裡面有的功臣是否罪有應得,總體來說這一個黑點沒得洗。

但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於很多江南文人編造出來強加於朱元璋頭上的謠言,筆者認為還是要正本清源,還這位開國雄主一個清白。

明朝開國之時,徐達和常遇春是明軍之中功勞最大的兩位武將。但這二位的夫人,在明代中後期就已經言之鑿鑿地被說成是被朱元璋下令殺害,而且死狀極慘。今天筆者就來扒一扒這些謠言的作者,來看看究竟是什麼人在對本朝太祖系統性、持續性地惡毒攻擊。

明太祖朱元璋醜化像

徐達的故事

這個版本的故事,說的是徐達的夫人惹怒了朱元璋的老婆,結果被老朱派人亂棍打死,原文如下:

中山武寧王夫人謝氏,力過人,常持鐵器重百斤者,軍中隨行。後太祖登大寶,中山就封,每朝見太后,謝夫人時致不平,嘗有「我家不如爾家」之言。太后以是語及太祖曰:「枕邊之言,中山寧無動心乎?」一日召宴內廷,中山與焉,命勇士殺謝夫人於其。太祖持中山曰:「今日卿可免赤族之災。」中山跪而飲之,然不知夫人就也。—《北窗瑣語》

《北窗瑣語》這本書,是由嘉靖年間的舉人、鄞縣人餘永麟所著,主要記載明代人物軼事。在餘永麟的筆下,徐達的夫人謝氏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無知蠢婦。在朱元璋登基稱帝之後,謝氏進宮去見馬皇后,竟然會說出「我家比不上你家」這樣明顯帶著脾氣的話來。而馬皇后也完全不像正史之中那樣賢德,竟然就在朱元璋耳邊打小報告,懷疑徐達要造反。最終老朱趁著徐達進宮參加宴會的機會,派人去其府中將謝夫人打死,還特地敬酒給不知情的徐達說:「今天你家算算免除滅族的危險了。」

筆者真的無法想像餘永麟這個舉人是怎麼考出來的,官是怎麼做的?在明朝稱呼馬皇后,不是應該稱為「高皇后」或者「高后」麼?太后算什麼意思?馬皇后可一天也沒有當過太后!即使按照餘永麟的說法,謝夫人是因為馬皇后的讒言才讓朱元璋起了殺心,那麼這件事一定發生在洪武十五年以前。當時北元王庭尚在,徐達長期駐守北平,就是為了應對來自北方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非但不去做好籠絡徐達的工作,反而因為一句沒頭沒腦的話就把他老婆打死,這位開國雄主腦子就是這麼簡單的麼?

謝夫人與馬皇后

實際上徐達的夫人謝氏,是開國之前叛將謝再興的女兒。作為叛將之女,開國後難道不應該更加夾起尾巴做人,怎麼還會對著當朝皇后說出「我家不如爾家」這樣的話?更何況謝夫人的姐姐,當初嫁給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朱文正是什麼下場,謝夫人不是不知道,她怎麼可能還會對馬皇后說出這種無腦的話呢?整個故事讀上去非常過癮,可以毫無邏輯性可言,確實像是文人腦洞的產物。

順便提一句,徐達死於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二月,死後追封中山王,諡武寧。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十月,謝氏被追封為中山武寧王夫人。如果謝氏真是被朱元璋派人打死,根本就不會被追封為王夫人。

(洪武二十年十月)戊辰,追封中山武寧王徐達妻謝氏中山武寧王夫人。—《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八十六》

徐達劇照

常遇春的故事

如果說徐達的那個故事只是邏輯上有些問題,常遇春的這個故事則極為駭人聽聞了。傳說常遇春的老婆是個「妒婦」,朱元璋竟然派人把她殺掉,做成食物分給功臣,原文如下:

平遇春二宮女不敢御晨起捧盥櫛平曰好白手遂入朝去矣至回出一之乃宮女手也驚憂入朝之不敢再三面色非昔豈謀吐其且叩二宮恩莫今若此有孤死莫驚憂祖大笑曰何妨且入宮酒解外命力士肢解其妻功臣曰悍之肉平回其妻成癲癎—《龍興慈記》

《龍興慈記》的作者是萬曆年間被罷官的慈谿人王文祿所著,據書前小引,書中內容是他年幼時聽其母陸氏所說。說實在的,筆者很難想像一個母親會對自己的兒子講出上面那個血腥的故事。從這點來說,這本上在史料上就已經毫無價值。當然由於明太祖的形象在這本書中過於禽獸不如,為了以正視聽,筆者覺得還是有必要把其中的荒謬之處略加批駁。

常遇春的長子常茂,約生於元順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那麼從文章開篇第一句平遇春來看,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常遇春夫人被殺這件事不會晚於至正十六年。這一年朱元璋剛剛成為郭子興餘部的一把手,並憑藉攻下集慶(今江蘇南京)的功勞,在龍鳳政權小明王手下做了個江南行省平章。怎麼到了王文祿筆下,又是朱元璋已經有了許多宮人,常遇春還對其稱呼為「聖上」了呢?但凡作者對本朝歷史有那麼一點了解,也寫不出這麼荒謬的文字。

再者常遇春向來以悍勇聞名,平生最喜歡的就是殺俘和屠城。這樣一個勇將會看到宮人的斷手就嚇得魂不守舍,聽到老婆被殺就成癲癎。這到底是在誣衊朱元璋狠毒,還是在侮辱常遇春無能?

更何況常遇春的夫人是誰?是涼國公藍玉的姐姐藍氏。常遇春死於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死後追封開平王,諡忠武。可以肯定的是藍氏肯定沒有死在常遇春之前。在明代大儒宋濂為常遇春所寫的神道碑銘中,明確記載了其夫人的信息。

王之曾大父四三府君,累贈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中書、平章政事,追封開平王,「莊簡」;張氏,追封開平王夫人。大父重五府君,累贈儀同三司、上柱國、少保、中書、平章政事,追封開平王,「安穆」;陳氏,追封開平王夫人。父六六府君,累贈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靖懿」;髙氏,追封開平王夫人。妻定藍氏,封開平王夫人。

也就是說常遇春的曾祖父常四三追封為開平莊簡王,曾祖母張氏追封為開平王夫人。祖父常重五追封為開平安穆王,祖母陳氏追封為開平王夫人。父親常六六追封為開平靖懿王,母親高氏追封為開平王夫人。這些都是已經去世之人,而活著的常遇春之妻藍氏則封為開平王夫人。換句話說,直到常遇春死前,他夫人都活得好好的,何來被朱元璋做成「悍婦之肉」呢?當然官方的《明太祖實錄》記錄了藍氏的去世時間:

洪武二十五年二月辛巳開平忠武王夫人藍氏卒。詔賜鈔百錠、絹百、米百石。—《明太祖實錄卷二百十六》

常遇春畫像

結語:兩則漏洞百出,腦洞大開的胡編亂造,不斷地加強著人們對於朱元璋「暴君、屠夫」的人設打造。朱元璋確實誅殺了大批開國功臣,但他是有組織有計劃,像故事中那樣無腦的行為,後世的那些讀書人未免以自己的小雞肚腸來管窺本朝開國太祖的雄才大略。謬言流傳,遺毒不淺!

兩本書的作者一個是鄞縣人、一個是慈谿人,都是浙江人。當年朱元璋在爭天下的時候有幾個對頭,其中一個是佔據江南富庶地區的張士誠。張士誠甚得民心,朱元璋花費了巨大的代價才最終將其平定,因而連帶對江浙一帶地主管理極其嚴厲。對於這樣一位鐵血皇帝,江南地主集團出身的大批文人及其後代自然有很多怨氣。既然明面上無力對抗,那就發揮文人的特長,編造大量的野史傳說不斷強化明太祖「屠夫」的人設。從這一點來說,文人無恥,那是古今皆然。

相關焦點

  • 盤點被朱元璋所殺的5大開國功臣,僅一人冤枉的,其餘皆死有餘辜
    朱元璋一生未逢敗績,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家、政治家,但是在擊敗各大強敵以及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後,朱元璋卻對麾下的功臣動起了心思,大批開國功臣紛紛被殺,而這裡要盤點的,就是被朱元璋所殺的五大開國功臣,來看看都有誰吧。
  • 徐達得了背疽,朱元璋送來一盤燒鵝,徐達含淚咽下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從一個農民蛻變成一位鐵血帝王,這樣的草根逆襲故事激勵著無數人,然而當朱元璋坐上皇帝寶座後,並沒有繼承了農民的樸實,反而變的異常嗜血,古往今來從不缺殺功臣的皇帝,但是朱元璋卻比歷來的鐵血皇帝都要狠心,除了半身不遂的湯和,以及早死的常遇春,其餘開國功臣無一倖免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為何獨獨留下四人不殺?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冷酷無情著稱,原因是他建國後開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朱元璋生性多疑,當了皇帝後,更是畏懼有能力且野心勃勃之人奪取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於是採取「殺」的策略,對「明朝34個開國功臣」痛下殺手,以除後患。
  • 明朝開國功臣徐達,戰功赫赫,傳聞卻是吃了一隻燒鵝而死
    徐達是大明朝的開國功臣:徐達是朱元璋的老鄉,也是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兩個人都出身農家,還一起靠給地主放牛為生。朱元璋皇覺寺出家後,還是不能解決溫飽問題,於是投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興命回鄉募兵,年僅22歲的徐達也加入了起義軍。徐達從次跟在朱元璋身後南徵北戰,成了大明朝的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徐達對朱元璋忠心耿耿,他跟在朱元璋身後南徵北戰也戰功赫赫,是大明朝的第一功臣,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朱元璋成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後沒有虧待徐達,徐達也一路高升,仕途順利。
  • 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死後穿龍袍下葬,為何妻子卻被朱元璋大卸八塊?
    經過了數十年的奮鬥,朱元璋笑到了最後。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歷史上的明足足存在了276年之久,明王朝能建立離不開許多功臣的打拼。假如說徐達是明第1統帥的話,那麼常遇春就是明第1猛將了。 常遇春剛投靠朱元璋時並沒得到重視。按《明史》所記,當常遇春前來投奔時,朱元璋竟問對方:「你是肚子餓了才來投靠於我的吧!」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被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四人結局如何?
    明朝34個開國功臣,被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四人結局如何? 明朝是漢人最後統治的一個封建王朝,其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都充滿傳奇色彩。少年時期的朱元璋家境貧寒,靠為地主放牛為生。後來因蝗災和瘟疫導致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兩以及大嫂和侄兒。
  • 探訪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後人隱居村莊
    近日,人們發現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後人隱居在一個村莊,並擁有證明其身世的族譜和一些傳世文物,引起社會關注。 走進安徽省肥東縣包公鎮竹塘社區山徐村,就會發現這裡1000多戶居民都姓徐。經肥東縣博物館副館長彭餘江解讀其家譜得知,這個村莊大有來歷,村民都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後人。
  • 明朝故事之名人篇:智勇雙全的徐達
    這裡舉個例子元順帝敗走大都後不甘心,一直企圖東山再起,於是派大將王保保常常在周邊騷擾大明邊界,朱元璋甚是頭痛。於是決定派徐達和常遇春帶兵不把他們打得一個不剩,也要讓他們搬家搬遠點。明朝士兵見主帥衝了上去頓時士氣大振,也紛紛跟了過去,最終擊潰元軍。從這個實例中可以看出,徐達在臨危不亂的情況下,還能正確的分析敵情,並隨機應變的擊退敵軍,這素質,作為明朝的第一大將,真的是實至名歸!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四人為何不殺?
    只能說劉邦和朱元璋的出身,決定了他們不能像其它朝代的開國皇帝那樣寬宏大量。並非他們生性殘忍,而是家族根基太淺,震懾力不足,如果不先對有異心的功臣動屠刀,江山就不穩。為了本家的長治久安,只好狠下心腸,讓功臣去死一死了。明朝諸多功臣中,朱元璋殺了30多位,藍玉案、胡惟庸案更是牽連數萬,弄得人心惶惶,但信國公湯和、西平侯沐英、長興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等4人卻幸運地逃過一劫,沒有被殺。
  • 從共吃一頭牛到賞賜一隻鵝,關於朱元璋和徐達的謬傳到底有多少
    把這兩個情節當成史實寫,並對現代人產生深遠影響力的,應該是大史學家吳晗的得意之作——《朱元璋傳》。《朱元璋傳》開篇第一章第一節寫朱元璋、徐達偷牛情節來源於明朝人王文祿的《龍興慈記》。《龍興慈記》是一部神書,裡面的內容除了朱元璋小時候偷牛故事,還有:朱元璋的爺爺葬中了風水寶地,所以朱元璋後來做了天子;朱元璋出生時的種種祥瑞:朱元璋做沙彌的時候發配廟中伽藍神;劉伯溫被高人魂魄附體、朱元璋殺常遇春老婆等等。
  • 徐達常遇春都是農民出身,為何會精通兵法?
    說到明朝時代,那真的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璀璨的一個時代,同樣也是一個最輝煌的時代,漢朝初期的時候有蕭何張良,而明朝初期的時候也有很多能人,比如諸葛亮以及劉伯溫還有被朱元璋稱為比蕭何還有厲害的李善長以及朱升。而要說起武將更是數不勝數,比如徐達常遇春藍玉,可以說這些人在朱元璋的手底下,建立了非常大的成就和偉業。
  • 明朝最聰明的開國功臣,3兄弟都躲過了朱元璋的殺戮,得以善終
    洪武四大案分別是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藍玉案,這些案子基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為消滅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危險的人,包括貪官汙吏,同時因為朱元璋的兒子朱標英明早逝,為了讓皇孫順利登基,朱元璋也就擔下了「暴君」的形象。
  • 朱元璋真的給徐達吃鵝了嗎?
    徐達作為明朝開國功臣,其實他的死亡沒有傳說中那麼複雜,而徐達死於朱元璋賜的一隻燒鵝更是子虛烏有了。徐達和湯和作為朱元璋從小到大的玩伴,在朱元璋創立明朝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徐達更是名列開國六公之首。活著是傳奇,死了也會留下一抹傳奇色彩。
  • 歷史探秘:常遇春的二兒子跟朱元璋有什麼矛盾?
    歷史探秘:常遇春的二兒子跟朱元璋有什麼矛盾?時間:2020-12-21 18:58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常遇春的二兒子跟朱元璋有什麼矛盾? 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統一戰爭進行到最後階段。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帶領北伐軍揮師北上,兵鋒直指元大都。
  • 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進攻湖州,張士誠數次派兵救援,均遭失敗
    元至正二十六(元1366年)八月初四,徐達、常遇春率軍從龍江出發,宣稱直搗張士誠的都城平江。 八月十二,朱元璋軍隊行至太湖。 八月二十,常遇春在湖州港口遇上一股張士誠軍隊,將其擊敗,生擒其部將尹義、陳旺,於是停駐於太湖洞庭山。
  • 偷偷地殺掉徐達老婆後,朱元璋跟徐達說:你家不會被誅九族了
    朱元璋能夠在元末起義中最終勝利,開創明朝,除去朱元璋本人的本事以外,還有兩個人不得不說,那就是徐達和常遇春,這兩個人對明朝的建立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尤其是徐達,可以算是明朝的第一功臣了。不過今天不說徐達,我們來說說徐達妻子的事情。
  • 他是蒙古軍隊的噩夢,明朝的開國功臣,下場卻很慘
    他是蒙古軍隊的噩夢,明朝的開國功臣,下場卻很慘大家好,首先歡迎朋友們來到我的百家號,我是「曉知歷史」的小編,小編覺得說到在古代,開國功臣一直都在拼儘自己的全力在幫助開過皇帝,但是一直以來開過功臣和皇帝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 徐達夫人進宮做客,對皇后說「你家房子真氣派」,為何會被杖斃
    明太祖朱元璋雄猜陰刻、殘酷寡恩,不但對開國功臣過於屠戮,有時候也會由於一些零碎瑣事,便對開國功臣的妻子兒女也濫殺無辜,其方式之殘暴,經常讓人膽戰心驚。比如,徐達的老婆謝氏只是因為講了句玩笑話,便被朱元璋活生生擊斃。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人,剩下4人為何不殺?
    朱元璋在創業期間,身邊就一直有很多文臣武將陪著他東徵西討,並最終打敗元朝,平定陳友諒、張士誠等地方割據的諸侯們,成功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帝國——明王朝。大明建國後,朱元璋也是毫不吝嗇地封賞了34位功臣,他們分別是: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盛、鄧愈、常茂「六大公爵」和劉伯溫、宋濂、常遇春、湯和、藍玉、傅友德、李文忠、沐英、胡懷庸、胡大海等28個侯爵。
  • 朱元璋賜燒鵝害死徐達是真的嗎?別再被電視劇裡的劇情騙了!
    (六王: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沐英、鄧愈、湯和)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中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兩千餘言,是明太祖朱元璋親筆撰寫,碑文上罕見的有標點符號。神道兩側有石馬、馱、石羊、石虎、武將、文臣雕塑一對,墓前的石刻是整塊大青石雕成。這一切,足以說明徐達在明朝地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