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了「出差大國」。《2019中國商旅管理市場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商旅管理市場的交易規模為2261.2億元,一年差旅費用已經高達2.4億萬元,超越美國,佔據了全球差旅支出的25%。同時,大部分企業市場戰略中心下沉轉移,催生出了商旅市場新的增長點。
此外,根據商務旅行和商務會議組織全球商務旅行協會(簡稱「GBTA」)2018年統計,目前中國商旅管理的理念滲透率平均係數為7%,而歐美企業的平均值是25%。對於眾多企業來說,在經濟轉型期如何進行有效的差旅管理,成為制約企業能否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作為商旅生態圈中的重要一環,酒店業在獲得增長機會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企業與商務旅客對於酒店的訴求各有側重,前者更重視價格與合規性,後者則更重視品質和用戶體驗。而只有將二者平衡,才能成為優質的酒店商旅服務商。
一直以來,企業客戶在差旅服務方面長期面臨四大痛點,一是差旅預算超標,滿意度不高;二是渠道價格混亂,員工享受不到應得權益;三是財務流程繁瑣,員工需自行墊資報銷;四是合規審計團隊無法核實員工真實預定入住情況。
另外,包括電子發票的對接、從申請、預定到報銷的閉環服務、星級和差標不對等等問題,也一直是企業客戶所關注的服務重點。
在前不久的2019華住商旅發布會上,國家電網商旅雲事業部TMC負責人張磊表示,國家電網180萬員工,巨大的體量,包括它的覆蓋範圍,對整個差旅的酒店訴求是非常之廣泛的。上限到一級、二級城市,下限可能是到五級、六級城市,有些地方,方圓幾裡是沒有酒店的,因此對資源的要求非常分散。這也是現階段差旅服務行業服務巨頭企業,難以解決的痛點之一。
搜狐員工差旅負責人梁冰提到了痛點背後,酒店行業的模式轉變。從資源產品最初所追求的大而全,為了滿足差旅出行這個需要,轉變為更加注重資源和差旅需求的精準匹配,從而能更加進一步實現安全、順利、便捷、可控。
對此,華住集團也在積極調整思路,希望通過擴大規模、升級創新產品和強化技術手段等方式來逐一解決這些痛點。
擴大規模方面,目前,華住旗下運營18個酒店品牌,滿足從平價到高端酒店的各級市場需求。截止到2019年第一季度,華住集團在全國404座城市中,已開業4396家酒店。
華住集團執行長張敏表示,計劃在未來的兩年中,進一步加速華住的開店步伐,希望能夠在2021年達到一萬家店的規模。
更值得一提的是,「乾淨」是華住對商務旅客最具吸引力的特質。「僅以華住集團的經濟型酒店來說,其清潔SOP甚至比高星級酒店還要全面。華住旗下酒店日常清潔一個房間包括35分鐘61個點位等。通過對高品質產品和高效服務的連接,目前,華住旗下酒店擁有了高達62% NPS(淨推薦值),這意味著華住商旅發展有著良好的生長環境。」張敏介紹。
與此同時,華住不斷升級創新產品,以打造優質產品體驗:比如,商務旅客可以在被譽為「國民酒店」的漢庭大堂,品一杯niiice café,會友、辦公暢享社交時光;也可以盡情享受在漫心酒店,一部手機就能操控房間內的燈光、窗簾、電視,輕鬆體味智能化帶來的舒心便捷。
此外,華住正在通過技術實現差旅管理效率的提升,華住自主研發的「易酒店」系列產品,已經覆蓋華住旗下酒店的全業務場景,大幅提升了用戶體驗。同時,創新技術也正在助力華住商旅的服務:在使用中,華住商旅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多種直連選擇,快速便捷;另外,華住商旅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對商務旅客按組織架構、區域等標準來進行酒店篩選。
並且,在目前國家對企業合規監管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華住本身具有極強的財務管理能力和合規管控能力,為企業提供精確的住店對帳服務和各類報表明細,監督差旅流程中住宿的合規性和合理性。同時,通過華住與企業在財務端的連結,也避免了員工墊資以及後期自提發票報銷的繁瑣過程。
不久前,華住集團憑藉「IT-enablednext generation smarthotel」即「IT賦能下一代智能酒店」項目,成為了CIO年度品牌榜唯一獲得該獎的中國企業,同時也是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酒店品牌。據了解,CIO年度品牌榜,素有「技術界奧斯卡」之稱,是對入選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全球領先的肯定。酒店行業曾被大眾認為很傳統的行業,而華住集團卻打破了這一思維慣性。
有分析師指出,對於企業來說,商旅成本是第二大可控成本,其每單位節約相當於產生10倍以上的銷售額,這是一個「隱藏的金礦」。目前,華住商旅已獲得了阿里巴巴、華為等10萬+企業客戶的多方認可,最低幫助企業客戶實現了差旅成本15%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