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山周邊植樹造林現場
中國甘肅網5月27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 強勵耘 文/圖) 張掖山丹焉支山,歷史上隋煬帝曾在這裡召見西域27國使臣,又被譽為萬國博覽會開啟的地方。而在鬱鬱蔥蔥的焉支山周邊還分布著大片荒山,如今,給這些適宜造林的荒山披上綠裝,是山丹群眾的願景和行動。不過對於中牧集團山丹軍馬場公司副總經理陳海來說,他想的最多的是如何給馬場生態減負。一加一減之間正好體現著張掖山丹對祁連山生態環保的思考。
張掖山丹林業局局長譚多相表示,焉支山屬於祁連山生態保護的實驗區,在焉支山周邊適宜植樹造林的區域植樹,將形成祁連山核心保護區的生態屏障。特別是2017年以來,山丹縣組織實施祁連山綜合治理規劃和祁連山水源涵養區植被恢復與保護工程,先後投資1.19億元,在祁連山水源涵養區淺山區共完成人工造林4.5萬畝,封山育林6.5畝,造林成活率達到85%以上。
焉支山周邊通過封山育林,草木草地植被逐漸恢復
記者了解到,焉支山周邊的3000畝新造林地就是山丹縣人工造林4.5萬畝的一個片區,這裡新栽的雲杉長勢良好。
譚多相說,山丹在植樹的地點上有嚴格要求,首先要氣候條件好適宜樹木生長,而不是為了玩完任務隨便找個地方植樹。同時,山丹縣的植樹也實現了雙贏,通過植樹帶動周邊2000多名群眾參與務工,累計收入達到800萬元。
停業整頓的旅遊項目
同樣處於祁連山水源涵養區,中牧集團山丹馬場副總經理陳海想的最多的是為馬場做減法。
初夏的山丹馬場草木新綠,野花點綴。由於地處實驗區的旅遊項目還在嚴格按照要求整改中,前來觀光的旅遊並不多。
陳海說,處於整改區的旅遊項目他們按照國家要求嚴格整改,而從祁連山生態保護的長遠規劃來看,山丹軍馬場必須走「兩低」「兩高」的生態之路。「兩低」是密度低,容量低,也就是今後要不斷降低馬場環境承載壓力。「兩高」則是高自然和高文化。高自然要求保護馬場的原生態。而要保護原生態,持續為軍馬場環境承載減壓,唯一的出路就是挖掘山丹馬場的歷史文化價值,從外圍開發來不斷提升馬場文化品牌,以更高的附加值代替粗放經營。
山丹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