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怒」斥人情冷暖: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2020-12-18 我是鄭大聖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本來自明代的《增廣賢文》。書中的內容看似雜亂無章,實則道盡人情冷暖,將人性的善惡描繪得栩栩如生。郭德綱在這句話的基礎上,改編了一些內容,他是這樣說的:「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這句話更是把「嫌貧愛富」的醜惡嘴臉,描繪得淋漓盡致。

經常聽郭德綱相聲的人,應該都知道他曾三次進京。《過得剛好》是他自己編寫的一本自傳,裡面有提到自己三次進京的經歷,進京時間分別是1989年、1994年、1995年。當時的郭德綱窮困潦倒,三次進京,只為混口飯吃,懇求相聲界的人收留自己。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穿個小西裝,演一場一百塊錢,不至於餓死街頭,這樣就足夠了。誰知道圈內的人,數次排擠這位帶有「相聲新思想」的年輕人,一點機會也不給。後來郭德綱忍辱負重,選擇留在北京,最後憑著自己的刻苦勤奮,一手創辦「德雲社」,紅遍大江南北。

其實郭德綱的這句話,可以拆分成兩點來理解。

人善被人欺,人窮被人棄

「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這句話說得有點誇張了,但是也真實地反映了人的現實。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貧窮的時候,同為中國首富的李嘉誠也是一樣。在李嘉誠很小的時候,父親患肺病去世,作為長子,年僅14歲的李嘉誠放棄學業,開始出社會闖蕩打拼。那時候家裡人連吃飯都成問題,想要親戚接濟更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謹記父親的遺言: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人窮的時候,就要靠自己,李嘉誠做到這一點了。剛開始的時候,做茶樓跑堂,每天5點就要到茶樓,一天工作15小時,全年無休。對於一個15歲的孩子來說,這個工作的強度是非常大的,好在李嘉誠堅持了下來。後來他進入舅父的鐘表公司,從最基本的維修工開始做起,憑著自己的勤奮學會了各種鐘錶的維修,還憑藉著自己獨特的商業嗅覺,給舅父的鐘表公司出謀劃策。再後來,李嘉誠做塑膠花生意、進軍房地產,一步一步穩固了他中國首富的地位。人善被人欺,人窮被人棄,人在窮的時候,必須靠自己。

在趨炎附勢的人眼裡:有錢人放屁都是香的

「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有錢人應酬就是多。有錢了以後,會有很多熟悉或者陌生的人來拜訪自己,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些人找有錢人都是帶著目的性的。趨炎附勢的不一定是小人,但一定是喜歡追名逐利的人。「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去」,天底下的人為了利益,像蜂窩一樣成群結隊地集結到一起,一旦對方無利可圖,他們就會像浪潮一樣慢慢退去。

不僅有錢人放屁是香的,領導、甲方等等地位比自己高的,放屁也是香的。沒有辦法,人總要面對現實。既然選擇在這個社會上討口飯吃,就要好好遵守規則,不能打破。面對強權,面對有錢人,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不是依附於他們。

郭德綱的個人自傳《過得剛好》,收錄的是他從業三十多年來寫下的文章,挑選了最精華的部分,經過不斷地校對、修改,最後才定稿的。所以說只需要一本書,就可以了解郭老師的前半生。書中文風保留了郭德綱的特色,就像他的相聲一樣接地氣。

「嫌貧愛富」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通常來說,人的身價決定了話語權。通常身份卑微的人人言微輕,說什麼都不會得到別人的關注,然而有錢和有地位的人,說出來的話,就顯得比較有分量,畢竟他們是成功人士,哪怕說出來的話非常普通。

郭德綱老師不僅僅是個相聲演員,更是一個充滿大智慧的人。他雖然是大俗之人,但是俗中帶雅,熟讀各種古文典籍,精通老祖宗的為人處世之道。他的這本《過得剛好》,記錄了這三十多年來,他經歷過的酸甜苦辣,裡面有很多他對人生的感悟。假如你想學會做人做事、提升思維和格局,想通過提升思維獲取更多的財富,那麼這本《過得剛好》值得你擁有。

書中記錄的,全是郭老師經典的人生經歷與感悟,裡面充滿他的人生智慧,其背後的思維與理念,一定會給你的生活帶來不小的幫助。而且這本書價格還很便宜,僅僅是一頓飯的錢,你就可以收穫郭老師這四十年來對人生的感悟。投資別人,不如投資自己。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讀懂人情世故,看清人性,是每個成年人的必修課,也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書中的智慧是別人積累的財富,你每讀一本書,就為自己積累了一筆財富,讀的書多了,以後的你就會更加富有!

相關焦點

  • 俗語「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真的是這樣嗎
    俗語「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真的是這樣嗎?我國作為一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在華夏這片沃土之上,孕育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俗語就像是民間傳統文化的一個萬花筒,它的種類有很多,有描寫四季變化的,有感慨人生苦短的,有描寫人情世故的。「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們都從家中老人的口中聽說過,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這句話正應對了剛剛出獄的周周某。當初周某吊兒郎當沒有正當職業時到處遊手好閒,你們有誰曾去幫助過他,幫過他的話他還會去偷電瓶嗎?想問一下,如果周某不走紅,會有人去接他出獄然後為他接風洗塵嗎?我敢說絕對沒有,不走紅回來只能被身邊的人唾棄。或許這也是改變他命運的唯一機會吧,希望他可以好好把握住這個機會。無論最終能否大紅大紫,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就好。人只有困難時才會知道自己的身邊會有誰,也才可以看清周圍的一切。風光無限時,假象太多太多。
  • 你還別不信「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我們這裡有句話叫「俗話就是實話」這就是實話,赤裸裸地揭露人性。你可能會抬槓,人還是有善良的一面的,不管你窮富我都一視同仁,不巴結富的也不冷落窮的。有,肯定有這樣的人,不過絕對是少數。
  • 俗語: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很現實,流浪大師驗證了
    貧民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流浪大師沈巍本是一個普通的流浪漢,因為口吐蓮花、文採斐然,被網友拍成視頻,沈巍因此大火,他已經流浪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裡沒有任何人去關注他,卻在爆紅之後,昔日不聯繫的同學也找上門,素不相識的主播也開始與他套近乎,這正應證了俗語: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落魄時,要看透這兩種人心
    在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做:「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意思簡單直白,家境貧寒,即使是身居四通八達、消息靈通的鬧市,也是無人問津;而家境富裕時,哪怕你住在深山老林,也會有遠親登門拜訪去噓寒問暖郭德綱曾在一段相聲中也提及到了這一人情現象,他當時說了一句這樣的話:窮人在十字街頭,使十方抓鉤抓不住親朋故友,富人在深山老林用刀槍棍棒趕不散無意賓朋,大丈夫掌中槍,翻江倒海難抵饑寒窮三字,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英雄至此未必英雄。
  • 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道出了人性
    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反應出現在社會中人際關係的常態,家境貧寒時即使居住在鬧市也無人問津,家境富裕時那怕是住在深山裡也會有遠親上門拜訪。不要去抱怨人性的冷漠,要去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只有自己的有能力有價值了,才會得到別人的尊敬。
  •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祖先留下的道理,一定得聽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無論是哪一方面,只要是有一定道理包含在其中的,那它就會收錄進去。現在人們知曉的很多老話這本書中都有收錄。可以說,讀懂了這本書就等於知曉了天下間任何的關係道理,不過這也僅限於知道。畢竟知道和切身感受那可是兩碼事。這這本《增廣賢文》中,有一句話很有道理,這句話就是最開始提到的那一段文中的「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 俗話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是最經典一句老話
    俗話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這些經典的俗語如今依然適用。一、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在農村匯集著許多具有當地特色且有趣味性的老話,老人忙完農活後,在閒聊之際都會說上幾句,比如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老話是最經典的一句。這句話意思家境貧寒時即使居住在鬧市也無人問津,家境富裕時哪怕是住在深山裡也會有遠親上門拜訪。
  • 藍潔瑛昔日當家花旦香消玉損,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本月5日藍潔瑛的家姐終於現身了,前往位於西環域多利亞公的眾殮房認屍,見妹妹「最後一面」,隨即該新聞上了港媒的頭版頭條,姐姐太冷漠了,真是印證中國一句老話「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不過表姐藍潔卿也只能有苦說不出,其實藍潔瑛和藍潔卿關係並不算好,父母相繼去世以後,藍潔瑛事件過後患上精神抑鬱和這位家姐就以很少聯繫,已經好久不與往來。
  • 農村諺語「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諺語表達了人類冷暖的情感和寒冷的世界,但這句諺語的真正含義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能理解。在現實生活中,你很窮,即使你的隔壁親戚住在一起,也沒有人問起你的生活,也不會太多地聯繫你。
  • 大唐異人錄: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一天,一個著破衣騎瘦驢,面有菜色的小夥子前來拜見,自稱姓呂,是王潛的渭北遠房表侄。王大人應付了幾句便將他打發出門了,呂小夥心裡老大的不痛快,找了個客店住下來。過了月餘,盤纏耗盡,窮困無路,只得去集市要把自己的瘦驢賣掉換錢。在集市上,一位老者叫住他,問他何來。呂生說:王公是我表伯。
  • 1.5億的老洋房簡直就說透這句: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富在深山有遠親,如果一個人富有,誰都想和你有往來,就像太表姑奶奶一家一樣。窮在鬧市無人問,龔俊開公司平平淡淡的時候,太表姑奶奶一家遠而避之。當一個人很貧窮時,你即便就是在熱鬧的街市也沒有親戚來問候你,當一個人很富有時,即便是住在深山裡的農村,也不會沒有親戚。這也就揭露了人情社會的殘酷和冷漠,讓我們不禁顫慄起來。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 貧居鬧市無人問 富在深山有遠親 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鬧裡有錢,靜處安身。
  •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過年走親戚,我們走的是什麼?
    距離春節還有一周的時間,我問了幾位在一線城市混的不錯的小夥伴,回不回老家?回答都是,好幾年沒回了;要麼就是,接父母過來,一付對返鄉無所謂的樣子。對於從北上廣深回到村子裡的翠花和狗蛋們,卻都活在了新聞聯播的喜氣洋洋的播報裡。
  • 俗語「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下半句卻更值得人深思!
    我們富饒而美麗的祖國,有著廣袤的土地和璀璨的文明,源遠流長的光輝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寶貴財富,特別是俗語文化,隨著歷史的發展,俗語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一種語言,在農村,閒來無事大家聚攏在一起閒聊時,無論耄耋老人還是黃口小兒,都能說上一兩句俗語。
  •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性世俗,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正像很多人常掛在嘴邊說的:「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現在的社會真是這樣嗎?雖說俗語的說法過去偏執,然而在社會上這種現象卻是普遍存在,或多或少都發生在你我身上。當今社會,富貴人家,有錢人家成了很多人交好的「香餑餑」,往日裡大家都願意和有錢的人走到一塊,這樣一來可以培養關係,二來也可以利用和有錢人的這層關係為以後自己的發展打下基礎,畢竟有錢人有人脈,有想法,有錢。
  •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牢記這句話少吃虧
    我國古代留下了很多讓人值得銘記於心的古話,這些古話蘊含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非常有哲學,也非常有人生道理,如果能夠早早知道的話,能夠讓你少吃虧。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讓很多人無法認同,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講當一個人窮困潦倒潦倒的時候,就算他住在繁華的鬧市當中,也沒有人去關心,更沒有人去問一下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想必在生活當中你一定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吧,有很多人窮困潦倒,即便是生活在自家親戚的旁邊,也很少會有人上門詢問最近生活的怎麼樣,需不需要幫助,需不需要自己的支持,但是一旦有了錢就不一樣了。
  • 俗語「富在深山有遠親」蘊含大道理,可惜少有人知,後半句更經典
    俗語「富在深山有遠親」蘊含大道理,可惜少有人知,後半句更經典文/文飛老祖宗對於人性是看得非常透徹的,中國數千年來的文化積累,其中蘊含著大量的瑰寶,只不過很多現代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為古代文化就是過時文化,但其實不然,數千年的文化自然有它的深厚底蘊,不是現代文化所能比擬的,當然時代不一樣了,我們不否認有些糟粕文化是需要拋棄的,但我們也要把眼界放得寬一點,要善於注意到那些精華,吸收精華拋棄糟粕,這才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
  • 俗語「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大家知道後面3句話嗎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會經歷許許多多平凡或者不平凡的事,成功時會有一幫子人圍在左右,對你噓寒問暖;失意時,深夜獨自坐在馬路街頭,無人問津。這是一個現實的社會,也是一個美好的社會。
  •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幾種親戚傷人太深
    民間有言,「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字字扎人心!親情在這個社會裡已經淡漠了嗎?不,是我們高估了人心,是有些親戚實在是令人心寒!一、嫌貧愛富,趨炎附勢世事熙攘皆為利往,金錢是最好的試金石,非常現實!嫌貧愛富的人,本就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