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根據漳州市實施的《元光北路火車站夜市廣場整體提升項目規範方案》,延安北路夜市將整體搬遷至位於南坑路與元光北路交叉口北側的舊火車站站前廣場。
夜景效果圖
在這片面積約6000平方米的廣場上,規劃分為服裝、玩具、鞋類、床上用品、化妝品、美甲、手機包膜等八大區域,建設2×2.5米攤位約480個,能夠滿足目前各商販、個體經營者、微小創業者的各類經營需求。同時,廣場上建有綠地、噴泉、休息座椅、照明燈柱等設施,設置了推車出入口及行人出入口,周邊還規劃配建了小轎車停車位60個、電動車停車位120個,以解決市民逛街購物停車難等問題。
「其實延安北路的夜市搬遷後,還能釋放出不少原被攤位佔用的沿街停車位資源,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時,也能方便有車一族夜間停車。」市民黃愛珍說。
「夜市搬遷後,一方面能改變之前髒亂差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打造出屬於漳州自己的夜市品牌。」 薌城區市場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建的夜市集中划行規市、採取統一的物業管理,保潔、安保、硬體配套一應俱全。夜市劃區設置,不僅方便消費者按需前往,更有利於整體水平在競爭中提質升級。「未來我市還規劃在現有公交線路的基礎上,開通直達夜市的新公交路線,並配合城市北部發展規劃不斷整合升級,期待能打造出更便民、更現代化、更具漳州特色的城市新名片。」
「這三十多年來,延安北路夜市伴隨著我們成長、見證著城市的發展,承載著幾代漳州人的記憶和情懷。聽說要搬遷了心裡會感到不舍,但是想著未來建成的樣子,想著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服務,心裡便覺得愈加期待。」市民方芳說。
夜市搬遷
最近,網傳一張夜市搬遷抽號選攤通知,讓漳州市民深感不舍。
△火車站夜市廣場抽號選攤現場
3月2日,漳州薌城區市場服務中心對外公告宣布,夜市將由延安北路搬遷至舊火車站廣場。3月8日已經進行抽號選攤,但具體搬遷時間未定。
延安北路夜市
據了解,延安北路夜市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薌城區政府為解決部分下崗失業人員而專門開闢的小商品市場,隨著時代的發展,它的存在逐漸成了「交通堵塞」的一大原因。
當初設立延安北路夜市時,車少店面也少,加上就業困難,其設立既解決部分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又滿足了廣大市民的購物需求。
目前市區機動車輛保有量大量增長,路網尖峰時段交通日趨飽和,擺攤佔道、人流量大,夜間交通出行不暢的弊端越發明顯。並且,夜市的攤主百分之五十以上已不是原來的下崗工人,那些原來的攤主早已脫貧致富,這些人脫貧致富後,不是把攤位還給政府另行安排給新的急需救濟的困難居民,而是把政府提供的公共場所高價轉讓給新的業主。
生活在漳州的人,或到過漳州的人,提起夜生活,延安北夜市人人皆知。這歷經歲月滄桑,風雨兼職30多年的夜市,位於薌城區之中心,市政府之東,漳州賓館之畔,中山公園之北,儼然成為漳州地標之一。
30多年來,延安北夜市見證了漳州經濟商貿的起起伏伏,也見證了漳州改革開放以來的豐碩成果,也見證了漳州古城歷史、文化的變遷;也同時解決了一批批的小商販、個體經營者、微小創業者的溫飽收入。
改革開放以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全國各地「燈光夜市」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每當夜幕降臨,數百家臨時攤檔沿街道兩側擺開,拉上電燈,各式商品,燈光璀璨,人們逛街購物。「燈光夜市」成了客人晚上觀光、納涼、購物的好去處。漳州延北夜市漳州地區較早開辦的燈光夜市,也是漳州地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成衣日用品燈光夜市。
傍晚6點左右,有的攤主們忙碌地整理貨架和產品,有的攤主剛推出貨車到達攤位,有的攤主已經擺放好物品開始作生意了,一盞盞的燈,一個個的攤位,琳琅滿目的商品,從日常用品到衣服、鞋帽、箱包、盆栽、水果等,吃的,用的,裝飾的都有……滿滿的煙火氣息。
小小的夜市包羅萬象,日用品、小家電、服裝、飾品,應有盡有,沿途叫賣聲、討價聲不絕於耳。兩排攤位一條街,不僅帶來了大量的人流,還帶動了周邊區域的繁華,毗鄰的餐飲店、便利店、服裝店、KTV生意甚至比白天還好。
歷史社會在發展、在進步。經歷著電商的衝擊的同時,延安北夜市的熱鬧不在,洶湧的人潮不在,但三三兩兩乘涼散步的行人也敘說著這裡曾經的風華。
未來夜市搬遷後,路過延安北路的市民,會否懷念起這裡曾經的熱鬧繁華。
來源:消費日報網、閩南日報(記者 蔡柳楠 見習記者 郭斌 丁漢欽 通訊員 吳維)、漳州電視臺、漳家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