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渡人,渡己,渡心三者區別

2020-12-16 紅塵禪緣

浮浮沉沉人海間,起起落落悲歡處,人生處處是歡喜,何處不悲歡,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過去事不可得,過去心不可有,未來事不用擾,遇事遇人與其等待別人來救贖,不如自己做自己的擺渡人,拯救自己。

世間統有四類人:一類利人不利己,二類利己不利人,三類既不利己也不利人,四類利人又利己,第四類就是我們常說的渡人,幫助別人的同時就是在幫助自己,渡人常在渡心,心安則一切安,心靜則一切不擾,並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只有想不透的心,心不掛念,則無擾,佛說:一切法,為渡一切心。渡心度化的是我們一顆浮躁的心,一顆對過往執著的心,一顆貪求過多的心,放下心中的執著,尋求內心的安寧。

渡人容易,渡心難,渡他人容易渡自己難;人一生最難認識的就是自己,面對自己我們更多的是束手無策,明知道過去的人已遠離始終放不下過往,明知道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還是會因此懊惱不安,明知道是錯的人總想再去試一試,明知道失去是一種福氣卻總是遲遲不肯放手,面對自己我們需要耐心、慈悲心、清淨心;用耐心渡化自己的缺點,用慈悲心原諒自己的過失,用清淨心淨化自己的煩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當下應該解脫自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關鍵在於自己的心念,心若安平,萬事無礙!

人生一世,皆在渡。天不渡人,則人自渡。渡人關鍵在於慈悲、真誠;渡心在於清淨平等、渡己在於覺醒,心量;人只可自渡,別無他法,除了自己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自己,學會做自己的擺渡人是對生命的成長,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才會有所改變!

相關焦點

  • 佛教:渡人就是在渡己,而渡己也是在渡人
    在佛教之中,這個世界是沒有無緣無故的因,也不會無緣無故的果,所以的一切都是早己註定了因果之間的關係。只要你有過付出,就一定有著收穫,別算計來算計去,算計到頭之後失去你想要的。這個世界不會天上掉餡餅,也不是無故的降下災禍。
  • 渡心,渡己,渡人
    佛曰:人生一世,皆在渡。生命是一條無盡的長河,我們都是過河人,也是擺渡人。人生是一場修行的成長,努力追求完美,也接納生活的缺憾。人生路上,我們要學會渡心,渡己,渡人!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何為渡?渡,是一種心態,是看開;是一種大度,是放下;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釋懷,是樂觀。渡心。
  • 佛教:渡人,渡心,渡自己
    生命就像一條無盡的長河,你是過河人,但也是擺渡者。何為渡人?何為渡己?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定義,不計較,不抱怨給人指明前進的方向就是渡人,幫助別人放下內心的煩惱憂愁也是渡人,溫暖別人的心也是渡人。渡人就是渡自己應該如何去理解?
  • 渡人,就是渡己 ( 經典 )
    渡人,就是渡己,別吝嗇你的善良,當你一味追求好好愛自己的時候,就是把自己「鎖起來」了,外面的人進不來,你自己又不願意走出去。要知道,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不會比一群人的力量更大。很多時候,再強的人,也會感覺「孤掌難鳴」。真正智慧的人,是把自己置身在群眾之中,藉助群眾的力量做自己的事業。佛說:有舍,有得。你什麼都不願意失去,那麼你就會失去全世界。
  • 佛說:生命皆為渡,渡己,渡心,渡人
    人生一世,只有把自己度好了,才可以去渡別人,你懂得了善待別人,別人才能善待你。渡人先渡己,充實自己的內心,做一個內心豐富的人,包容自己,也能包容別人。每個人活著,都有存在的意義,都會在生活中,影響著一些事,也許是渡別人,也許是別人渡你。
  • 佛教:燒香拜佛時,為何要做這兩件事?佛法無邊,渡人還需先渡己
    01開篇序佛教,雖是起源於西方印度,但早在幾千年前便傳入我國但是,許多人求佛求多了,心中逐漸開始產生了依賴,忘記了佛法無邊,卻不渡無緣之人,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其實,學佛不是為了別的,正是增長自身的佛性,不斷修正自己的心。大家在燒香拜佛時,拜的是佛菩薩,亦拜的是自己,觀的亦是自己的內心,有些佛門中的講究,也是正如此意。所以還請大家切記:燒香拜佛時,為何要做這兩件事?
  • 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人生只需一人,懂我冷曖,知我悲歡
    02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人生只需一人,懂我冷曖,知我悲歡。一生看過,愛過,悲過,喜過來生再來一次不想要的還是會發生,這就是人生!讓我們學會放下自我,適當讓步,騰出時間和心神,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 《擺渡人》:渡人亦渡己的救贖之旅
    2019年,隨著《擺渡人3:無境之愛》的出版,英國暢銷小說《擺渡人》系列終於迎來了它的完結篇。《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作品,憑藉這部作品,她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獎。首部作品於2013年在英國出版,歷年來該系列全球銷量達千萬冊,得到了一眾讀者的認可。
  • 人需自渡,無人可渡你
    依靠他人來渡你,那是奢侈,更多時候都是自掃門前雪,無人會渡你!年幼無知的時候,以為總有人會陪我走完這一生,無論是家人,還是知己。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卻發現,在最無助,最痛苦,最需要人陪伴的時候,回頭卻發現,只有自己的影子陪伴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長久的陪伴你左右。自己該走的路,一點也不會少,也沒有可以替你走,能走多遠還是取決於你自己。
  • 一人之下536話:無根生分層次指點,渡人還是渡己?
    按照原本的說法他應該是四等人當中的第四類,有道有術的那種,現在看來他本身所包含的智慧已經超越了大多數有道有術的人,有一種指點天下的感覺在裡面。甚至還提及了歷史上的「黑衣宰相姚廣孝」,這個為了造反而造反的人是明朝時期有名的軍師,慫恿朱棣造反的人。
  • 佛說:人這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
    佛說:人這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 佛說: 人這一生,皆在渡, 渡人,渡心,渡自己! 什麼是渡?
  • 佛學:渡人亦是渡己
    老友Q說:你最近太飄了,你花那麼多錢去報專升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專升本考試上,追那女孩有這考試重要嗎,之前你說我當家教沒有徵求僱主同意,就私自改課時,我忘了僱主是出錢的人,應該依著僱主想法來辦事,我承認是我搞混主僱關係了。那你本來下定決心去學習才報的補習班,結果想著追女孩,你是不是也把談戀愛放在學習之上了?你把報班來上課和追女孩的主次關係搞混了。
  • 歷史神話孟婆:奈何橋邊的送湯老闆娘,為何只渡人不渡己?
    歷史神話孟婆:奈何橋邊的送湯老闆娘,為何只渡人不渡己?自從IP劇《靈魂擺渡黃泉》火了之後,最美孟婆成了各大平臺的年度熱搜詞,電影中孟婆三七與長生的愛情故事不知道騙了多少觀眾的眼淚,小編表示含淚怒刷好幾遍,但每次都逃不過哭卿卿的下場。
  • 渡人,渡心,渡自己!(說透了人生)
    文/飛魚渡人者自渡之,自渡者天渡之。一個「渡」字把人心說透,首先讓我們在喧囂中把心安定,始終保持內心的不斷修煉,才能面對人生之路,善待他人和善待自己,才能更好的渡人,渡心,渡自己!一、渡人渡人;就是在他人有困難的時候、要儘量給予幫助,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給他人送去溫暖!送人玫瑰,手留餘香!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自己在潛移默化中慢慢的改變,變得學會理解他人,學會體諒父母,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一般人的意識中大概認為這三者是佛家修煉眾的地位高低。人世間的修者,即和尚。到了羅漢,就有了金身和法術,就好像少林寺十八銅人一樣,而且各自帶了屬性。比如「降龍羅漢」、「伏虎羅漢」、「睡夢羅漢」等等。所以大乘佛教對這一教義進行了延展,反正翻譯、傳達、糅雜中國文化中改動的地方多了去了,老百姓也不知道什麼才是原始教義,這才出現了諸多佛祖。所以,佛實際上是佛教的創立者,於思想上是覺悟者。那麼,佛、菩薩、羅漢是不是在思想覺悟上的高低來區別他們呢?
  •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什麼是大乘佛教?什麼是小乘佛教呀?為什麼泰國和尚能吃肉,中國和尚不能吃肉,是不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就是和尚能不能吃肉呀? 這個問題往深了說,前因後果、前世今生能洋洋灑灑說一期課程都說不完,畢竟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並存了近兩千年,其中恩怨糾葛及其複雜,佛經教義又如汗牛充棟。
  • 《山茶文具店》:閃閃發光的書信,渡人也渡己
    書中,作為女主的雨宮鳩子繼承了第十代傳人外祖母的衣缽,成為了鎌倉「山茶文具店」的第十一代傳人,幫人代筆寫信,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解開了與外祖母積壓已久的誤會,學會與自己漫長而叛逆的青春和解,適應了一個人生活,一封封代筆信是客人們的寫實生活,也是一節節人生的課堂。書信,就像是寄件人的分身。
  • 藏傳佛教裡的「救八難渡母」……
    【救八難渡母】:指能救獅、象、火、蛇、賊、鐐銬、水、非人等所致八種災難的救度佛母。佛母是藏傳佛教獨有的,意為諸佛之母。「母」指的是佛教的理體,真如法性、般若智慧等,取義人世母親能繁衍後代,佛教用它比喻真如能生諸佛。藏傳佛教藝術將這種佛教理體人格化,形成了「佛母」這種具體形象。
  • 佛學:一心渡人,修慈悲至高境界
    這句經文的意思是:如果我不渡盡地獄眾生的苦難罪行,令他們快樂和安息,修成正果,我便不願成佛成道。相傳佛陀曾高度地讚揚了地藏菩薩的這種「地獄不空,警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正菩提」的宏願,可見佛家十分注重渡人,大隨大悲之心不僅僅在於以善念對詩眾生,更要讓眾生頓起感悟,心生善念,喚起他們的悲心,並引導他們時時刻刻不忘修行慈悲心。我們既修慈悲心,就應該修至渡人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