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喝鮮,白茶也喝鮮,那它們香氣滋味都一樣嗎?4點告訴你答案

2020-12-26 騰訊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古人云,聞香識人。

香,確實很具有代表性。

聞香,不只可以識人,還可識物。

深冬已至,東北風呼嘯著朝我們吹來,透心涼。

深吸一口冷空氣,這是凜冬。

每個季節的氣味都不同,嗅空氣便可以很清晰地辨別出來。

聞香還可以識茶,肉桂的桂皮香,白茶的毫香,紅茶的花蜜香,綠茶的豆香……

一些資深老茶客,通過嗅聞茶葉的香氣,便可以判斷茶葉的種類。

這項「特異功能」,讓許多新茶友很是羨慕。

其實,多喝多看多品,很快就可以習得「神功」。

說到辨別茶葉,有兩類茶,總是會被當做一類,它們就是綠茶和白茶。

有位新茶友來問有,聽說白茶和綠茶都是喝鮮,它們其實是一樣的吧。

錯!

綠茶和白茶之間,天差地別。

《2》

區別一:外觀不同

綠茶和白茶,從外觀上看就有很大的區別。

在我國,盛產綠茶的有不少名產區。

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碧螺春等等,都很是出名。

綠茶的模樣有很多種,簡單地分個類,

第一,扁平狀的茶葉。

在製作的過程中,一邊炒一邊壓,茶葉的外形由此被固定這個形態。

扁平狀的綠茶,以龍井茶等為代表。

第二,螺形狀的綠茶。

茶葉的條索是捲曲在一起的,像花骨朵一樣。

此外,有些螺形狀的綠茶上有豐厚的茶毫。

螺形狀的綠茶,以碧螺春為代表茶。

第三,捲曲形的茶葉。

捲曲形的綠茶,以都勻毛尖等為代表茶。

以上便是綠茶的外觀分類。

而白茶的品類,相對來說就更加簡單明了一些。

按照採摘標準來看,常見的白茶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和壽眉。

白毫銀針是芽頭,肥壯飽滿,白毫密布,看起來憨態可掬,很是可愛。

白牡丹的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或者二葉,芽頭和葉片上密布著細密的白毫,看起來秀美非常,很是嬌美。

壽眉則是以一芽三葉、四葉為採摘標準,葉片較為寬大,略有些茶梗,芽頭秀長,看起來很是大氣。

縱觀白茶和綠茶的外觀特點,便可以很直接地發現區別。

外觀那麼大的兩類茶,就算都是喝鮮,也不可混為一談。

《3》

區別二:工藝不同

加工工藝的不同,是綠茶和白茶之間很大的區別。

綠茶在採摘下來後,需要經過殺青等工藝。

綠茶國標中表示,以茶樹的芽、葉、嫩莖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工序做出來叫做綠茶。

綠茶產品,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

看來,製作綠茶的工藝有很多種,不同的殺青方式做出來的茶葉,滋味和香氣都會有一定的區別。

因為工藝的特殊,綠茶經過殺青,屬於不發酵茶。

而白茶的工藝在六大茶類中算得上是很簡樸,是以萎凋和烘乾為主。

不殺青不揉捻,不破壞茶葉原本的模樣,樸實無華。

這樣對比著看,便可以看出綠茶和白茶的區別了吧。

綠茶是不發酵茶,白茶是微發酵茶。

此外,綠茶和白茶,在做成成品茶後,含水量也有著一定的差距。

上文有說到,綠茶殺青的方式有很多種。

每一種的殺青方式,國標中對其的含水量要求都不同。

比如,蒸青綠茶、烘青綠茶和炒青綠茶的含水量需要控制在7%以下,才算是合格。

而曬青綠茶的含水量則需要控制在9%以下就好,如此看來,有些區別。

白茶中,無論是白毫銀針、白牡丹還是壽眉,含水量控制在8.5%以下便好。

若是幹度不合格,那麼這款茶的品質不佳。

無論綠茶還是白茶,含水量是控制品質至關重要的一個基本要求。

《4》

區別三:保存時間不同

關於綠茶可以存多久的說法很多。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有人說,自己喝過三十年陳的綠茶。

看到之後,真是令人驚愕不已。

三十年的綠茶,偶買噶,請問腸胃還好嗎?

綠茶並不建議長期存放,趁著新鮮喝才好,才不會錯過它的風華。

綠茶殺青後,茶葉中的酶活性降低,茶多酚較為完整地保留在其中。

故而,殺青後的綠茶,長期存放的話,只會讓它不好喝,風味受損。

按照正常情況來看,綠茶建議大家在一年內喝完比較好,不浪費了好茶。

市面上,大多數的綠茶外包裝上,都標註著保質期在12-18個月。

注意,是保質期,而不是最佳適飲期。

在最佳試飲期內將綠茶喝完,才是對一款茶的不辜負。

而作為工藝簡樸的白茶,內含物質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可以長期陳化。

在後期的陳化過程中,茶葉中的物質會與微量氧分子發生反應,產生新的物質,形成新的風味。

白茶素來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美稱。

這樣看來,也就可以看出白茶可以存放多年。

但是,白茶並非年份越高越好,年份並不是判斷茶葉品質的指標。

香氣、滋味才是王道。

綠茶也不例外,即使不可以長期存放,它的那些香氣和滋味仍舊可以吸引很多茶友。

《5》

區別四:儲存要求不同

綠茶和白茶,都是需要滿足密封、避光、防潮、乾燥和無異味等要求。

但是從細節上看,綠茶和白茶還是有著很多區別。

綠茶的儲存,目的是為了保鮮,需要低溫保存。

密封緊實,真空包裝的綠茶,可以放到專門的冰箱內存放。

之前,聽一位朋友說,別人家的綠茶倉庫,都是低溫存著茶,以此保證茶葉的風味。

但是,存放在冰箱內的茶,僅限於密封著的茶。

這樣的茶,才可以存放在冰箱內,若是已經開封的茶,就不要存在冰箱內。

畢竟,冰箱內水汽充足,若是將開封的綠茶存放在冰箱內的話,茶葉會吸附了水汽,受潮變質了。

綠茶可以存放在冰箱內,但是白茶卻不可以。

儲存白茶的話,建議常溫儲存。

白茶作為可以長期儲存的茶,在陳化的過程中,常溫情況比較好。

若是將白茶存放在冰箱內的話,在低溫的情況下,會影響茶葉的陳化進度。

而且,為了陳化出更好的滋味,白茶的包裝很少真空包裝。

這樣一來,若是將白茶存放在冰箱內的話,水汽異味便會鑽入茶葉內部,使得品質變差。

故而,綠茶可以存冰箱,白茶並不適合。

卻不可將綠茶和白茶混為一談,若是將白茶存冰箱的話,就是在毀茶。

故而,分清楚種類,才可以存出好茶。

《6》

個人認為綠茶的鮮,其實有兩個含義。

滋味鮮,綠茶的湯水,清鮮、清新、鮮香。

盈盈茶香,撲面而來。

喝到口中,很是清新,很是爽口,鮮香。

這便是綠茶的鮮。

需要趁鮮喝,趁鮮喝指的就是要早點喝完才好。

長期存放的話,滋味會有所損耗,風味大打折扣。

白茶的鮮,是因為它的茶氨酸豐富,滋味鮮爽。

白茶,鮮香醇爽,香清甘活。

喝一口白茶,只覺得入口鮮爽,很是清新。

像吸食清晨的花蜜一樣,伴隨著清晨的涼意,進入口中,很是清新。

綠茶和白茶,區別太多,不可當做一類。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喝過綠茶、鐵觀音、普洱茶又如何?未必喝懂白茶!
    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答案。幾乎一統茶葉版圖的清香型鐵觀音,喝的就是一個鮮字。衝泡鐵觀音的時候,若是仍舊蓋上蓋子,不可避免的會將鐵觀音悶黃。鐵觀音被悶壞之後,香氣失去大半,幾乎喪失俘獲人心的氣味優勢。所以,對於白茶來說,出湯之後並不需要揭蓋。《3》白茶當中,青草味正常嗎?綠茶就沒有在新白茶中,有一股子獨有的青草香,喜歡鮮爽滋味的茶友,尤其喜歡。
  • 綠茶喝新茶?白茶、普洱喝老茶?巖茶、紅茶喝隔年茶?誤會大了
    又一回,遇到有人分享他的喝茶心得體會:「綠茶喝新,白茶喝老茶,巖茶喝隔年陳,紅茶三年以內都能喝。」到底,從茶界裡縱橫來看,這樣的說法合不合理呢?《2》綠茶喝新茶沒錯,但不是喝越早越鮮。以清新、清香風味著稱的綠茶,當它的存茶時間超過保質期時,外觀和香氣滋味都容易產生劣變。幹茶的芽頭和葉片,會從原本的嫩綠、柳綠、翠綠、黃綠,逐漸的變黯淡。因為綠茶內部的葉綠素等物質,容易被氧化分解。放置時間越久,越難以保持原本的綠意青蔥模樣。
  • 市面上常見的茶葉裡,綠茶、白茶、普洱、紅茶,放隔年還能喝嗎?
    《2》綠茶,茉莉花茶等,是不宜放到隔年喝的典型。蓋因為,它們是喝鮮爽、清新、鮮香的代表。新茶買到手後,當年內趁鮮飲用完畢,風味最佳。等到放到第二年後,即便是經過密封包裝的綠茶、茉莉花茶等沒有存壞變質,也沒有超出外包裝標註的保質期,那也不推薦再去飲用。背後的原因,要從它們的茶葉特性上詳細說起。從飲茶的範圍普及程度上看,綠茶是六大茶類裡受眾面積最為廣泛的一類,各大產茶的主要省市裡都有不少名優綠茶的代表。
  • 喝懂這6種味道,你才是茶圈高手!普洱茶、白茶、綠茶全適用哦!
    學習品茶是一個過程,只有通過多喝,多學,是沒有捷徑的。對於初學者來說,各種滋味氣的區別十分抽象,難以理解,認為不就是濃淡的區別而已嗎;可對於茶圈的老司機來說,茶湯中的絲毫差別便可以區分茶類的好壞。綠茶的鮮爽,黃茶的清香,白茶的清雅,黑茶的醇厚,烏龍茶的芬芳,無一不在昭示:喝茶,可以很平凡也可以很有藝術感。
  • 夏天喝綠茶、白茶,冬天喝紅茶、烏龍茶,這樣的喝茶說法靠譜嗎?
    有人說夏天應該多喝綠茶、新白茶嘗鮮,冬天以喝紅茶、老白茶、烏龍茶為主。到底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2》夏天燥熱,氣溫很高。蟬鳴不歇的夏天,適合把時間消磨在茶裡。從喝茶的建議看,夏天多喝綠茶,新白茶有一定的道理。六大茶類裡,綠茶和白茶發酵程度低。(綠茶不發酵,白茶輕微發酵)。故而,在茶葉內部保留下數量較豐富的茶氨酸,養分豐富。滋味清甜鮮爽,花香馥鬱,香清如蘭的綠茶與白茶,可以安撫夏燥。
  • 綠茶、白茶、紅茶、巖茶的最佳飲用期來了,趁著假期的尾巴喝一杯
    茶圈裡的熱門茶類,綠茶、紅茶、白茶、巖茶等。從新茶上市一路至今,它們正進入香氣滋味表現力頗佳的時期,達到了小巔峰。古人云,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喝好茶,自然少不了抓住一款茶葉的最佳適飲期。《2》喝綠茶,要掌握它的鮮爽期。過了十月,進入深秋後,當年的綠茶要儘早飲用。畢竟,喝綠茶「嘗鮮」為主。這一點,早已經深入人心。
  • 黑茶、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的最佳喝法,你做對了嗎?
    綠茶的鮮爽,黃茶的清香,白茶的清雅,黑茶的醇厚,烏龍茶的芬芳,紅茶的甘醇,也滿足了我們口腔的需求。但你們知道嗎?不同的茶類,喝法是不同的,快看看,你的喝法是否正確。若是錯誤那我們就及時改正,無則加勉。《2》綠茶、黃茶的正確喝法之所以把綠茶和黃茶歸為一類,只因為它們屬於近親,唯一的差別在於黃茶在加工過程中多了一個悶黃的步驟,使得茶湯變化,茶葉變黃,與綠茶有了區別。
  • 茶,請在最佳飲用期內喝了它,無論白茶,武夷巖茶,普洱茶,紅茶
    色澤綠潤,內質香氣高鮮,湯色綠明,滋味純和而爽口,葉底嫩綠明亮。【綠茶,喝的是鮮爽,越早喝完越好】綠茶向來以鮮爽取勝,這是它的最大特色。要體會綠茶的鮮爽,越早喝完越好。儘早喝完,不會讓茶多酚被氧化,自然能保持茶湯的鮮爽口感。
  • 冬季寒冷,適合喝什麼茶?白茶、紅茶、綠茶、巖茶,還是普洱茶?
    提到冬天喝茶,老白茶、紅茶、巖茶等性味溫和的茶葉,是大眾飲茶常規選項。不過話說回來,冬日氣溫低,是不是不適合喝新白茶、綠茶呢?千言萬語說到底,我的茶葉我做主。舒心飲茶,合口味才是關鍵!同時,伴隨白茶的後期陳化,內部的絡合物含量越來越多。老白茶的茶湯,醇厚飽滿,漿感明顯,滴滴淳滑。猶如一杯瓊漿,小口抿入,輕盈的化開在舌面。留下來的,是回甘生津,清涼舒適,滿口甘香,舒爽無比。可衝泡,可煮茶。要香氣有香氣,有滋味有滋味,並且韻味還特別精彩的老白茶,優勢多多。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綠茶,你都懂衝泡嗎?
    有的茶樹,甚至是一年只採摘這麼一回,一整年的營養物質,都蓄積在這些嫩芽、嫩葉上,這可是精華的濃縮。春茶,它滋味鮮爽。春茶當中,含有豐富的茶氨酸,這種物質,就是提供鮮爽口感的重要因素。春茶,它的花香豐富。這和春茶的生長周期,以及當時春季較低溫的環境,密切關聯。
  • 白茶不白,為什麼要叫白茶?這七點圍繞白茶的困惑,新茶友要記牢
    深深呼吸覺得舒適怡然,好茶的香氣能帶來分外治癒的力量。 喝好茶會帶來許多的生活樂趣,近幾年身邊開始喝白茶的朋友越來越多,在喝茶過程中遇到的疑惑有不少。 今天就來專門整理,有關白茶入門的七點問題!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衝泡方法你都備好了嗎
    春茶的氣息,香氣如春水一樣清新悠長。抿一口茶湯,清鮮的茶味,如春風一樣和煦歡暢。詩聖杜甫,曾經寫過:「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捧一杯春茶,依在窗前慢慢品味。恍然間,直感覺漫山遍野的春色,都匯入了杯中。春日嘗鮮,春天的味道少不了茶的參與!2020年度的春茶,綠茶、白茶、黃茶、紅茶、普洱茶、烏龍茶正在緩緩回歸。然而,要想盡情體會春茶的美妙滋味,少不了搭配正確的衝泡方法。
  • 紅茶巖茶普洱茶重口味,白茶綠茶小清新?老茶客:別以偏概全了
    喝習慣綠茶的人,轉身過去喝紅茶時,疑慮重重。「會不會太重口味?」「紅茶是不是不鮮?」而喝了兩三年熟普後,偶有幾回喝白茶。「白茶也就那樣嘛,太清淡。」「越好的白茶喝起來越像白開水,尤其白毫銀針。」其實,任意一種茶,它的風味遠不止一面。用「一刀切」的刻板印象,先入為主的定義一款茶的滋味,有失偏頗。更關鍵是,這會讓你對好茶的認知,陷入狹隘。
  • 綠茶玻璃杯泡,白茶蓋碗泡,普洱紫砂壺泡,這是衝泡固定公式嗎?
    有人可能會好奇,喝個茶為什麼有這麼多名堂?還需要各式各樣的茶具?因為,喝茶並非喝水那麼簡單。喝水,只求解渴,不管用什麼樣的杯子,玻璃杯,馬克杯,塑料杯,都不會影響味道。但喝茶不同,重在品飲,合適的茶具能為你帶來一杯香氣滋味絕佳的茶湯。
  • 三年陳的白牡丹喝起來有綠茶味,正常嗎?老茶客指出了一條明路
    ,正常嗎?」 《2》 綠茶和白茶,它們本是兩種不一樣的茶。 白茶可以久存,後期能實現風味的轉化。 而綠茶則以嘗鮮為主,不宜久存。 所以在真正的三年陳白牡丹這,喝起來與綠茶的滋味完全不沾邊!
  • 家中存放了三年的綠茶、茉莉花茶、白茶、紅茶,還能繼續喝嗎?
    聽香,難道香氣不是被聞到的嗎?後來聽了朋友的解釋。其實對古人而言,「聞」與「聽」的區別,在於「聞」是主動的感受,而「聽」則是耳朵無選擇的接受了來自各方的聲音。舒適的茶香,悠悠然然,香氣襲人。《2》第一,要看茶葉的種類不同的茶葉之間,屬性並不一樣。市面上常見的茶葉裡,不是所有的茶都能長期保存。
  • 為什麼說綠茶與白茶不能一起混泡?有7大原因,看完漲知識
    要想解決問題,其實辦法也很簡單,那得讓茶味變得有趣起來。茶味變豐富了,年輕人自然就有了興趣。曾有人拋出這麼一個有趣的想法,不同的茶類可以混在一起泡嗎?比如綠茶與白茶,它們是否可以混在一起衝泡飲用。那麼我們能否將綠茶與白茶這2款不同類型的茶一塊混泡?答案是,最好不要這麼做,原因有以下7點。
  • 黑茶、綠茶、普洱茶、白茶、紅茶,有些茶喝前請洗一洗!
    不知從何時起,洗茶成了衝泡的必要步驟,不管杯中衝泡的綠茶、白茶還是紅茶、黑茶,要是不洗茶,會讓人覺得:「咦,你怎麼這麼不懂禮儀,怎麼茶都不洗就直接給我喝?」不洗茶,真的就不知禮儀嗎?非也!關於茶喝之前要不要洗茶,一直以來都爭議不斷。
  • 「冬喝紅,夏喝綠」,都說福鼎白茶性寒,那喝白茶真的就傷胃嗎?
    魯迅先生言:「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回到茶室還是煮壺好茶犒賞一下自己。將老白茶拿去烹煮,最大程度上把最深層次的物質激發出來,最大程度利用老白茶。煮出來的老白茶,有著淡淡的藥香或棗香,香氣怡人,口感醇厚,令人回味無窮。
  • 普洱茶、紅茶、綠茶、白茶不一樣的特點丨百科
    普洱茶、紅茶、綠茶、白茶,都是最常見的茶葉,其製作工藝不同,在口感上也展現出不同的滋味特徵,那這四款茶葉都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奇特之處?哪款茶葉更加耐泡呢?以下文字為簡單整理,僅供大家參考:  普洱茶產於雲南各地,以雲南大葉種喬木曬青毛茶為原料,茶樹以野生型、栽培型、過渡型分類;在製作普洱茶的過程中,選用原料的不同,其品質也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