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國古代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現代保存下來的古建築實際上並不多,但在歷代工匠的精心修補下,還是有些保存下來的,比較典型的有安徽歙縣、四川閬中、山西平遙、雲南麗江、北京故宮。在中國至今已有近六百年歷史的明清時代的宮殿——北京故宮。這座建築也曾多次遭到戰火、自然災害的洗禮,但至今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古木建築。
這六百年間,北京經歷了一百多次火災,但依然屹立不倒,就是因為裡面有72口井,這72口井為故宮遭遇火災時供水,避免了破壞文物。這個72口水井的任務是滅火,它不能提供飲用水,這是因為:第一,它不清潔;第二,它不能從北京郊區玉泉山裡喝到泉水,這裡的水質比較好。
文物藏在故宮的井底之蛙這是不爭的事實,試想600多年的滄桑歲月,這些井底之蛙見證了多少故宮人的過往,上至皇親貴族,下至太監宮女,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一定會有人有意無意地把一些東西扔進井裡。即使是一些小阿哥或小格格玩的時候,也可能會丟掉一些珠寶或其他東西,這是很可能發生的。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東西在掉進水裡後也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更不會被救起。
聽說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太后將許多不便隨身攜帶的寶貝埋葬在故宮的古井中,出乎意料地躲過了一劫。再有明、清朝代更替的時候,皇帝們在國家滅亡時都會把寶貝藏起來,那麼宮中的古井就成了藏東西的方便之處。而1995年故宮博物院由於考古工作在西部挖掘出一口井,這口井雖然還不完整,但專家已從中挖掘出一件明代陶器。
那可不是什麼特例,這麼多年來從古井中挖掘出來的文物數不勝數,所以可以推斷故宮的古井裡有許多文物。所以,明知故宮深井裡有文物,為何一直沒有人去打撈?為此專家表示:根本不敢!由於故宮的井都是特別設計的,井口很小,只能讓一個人下去,可供考察的空間太小,如果強行挖掘,勢必破壞這些古井。即使是打撈出文物,也沒有足夠的技術來保持其原貌,所以還是把它們留在井底比較好。另外,井底空氣不流通,環境也不確定,貿然下井將對自身人身安全造成威脅,因此,沒人願意冒險下井下打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