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漁女
去了這麼多次
你真的了解珠海漁女嗎?
/
珠海漁女是珠海市的象徵
位於珠海風景秀麗的香爐灣畔
矗立著一尊巨型石刻雕像
珠海漁女
她領戴項珠
身掮漁網,褲腳輕挽
雙手高高擎舉
一顆晶瑩璀璨的珍珠
帶著喜悅而又含羞的神情
向世界昭示著光明
向人類奉獻珍寶
/
珠海漁女雕塑由雕刻大師
廣州美院教授潘鶴主設計
廣州美院雕刻家段積餘、段起來等參與創作
始建於1978年,1981年落成。
ZHUHAI FISHER GIRL
珠海漁女的建設
據資料記載,1979年,珠海進行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珠海市第一任市委書記吳健民建議:珠海市需要一個大型雕塑做城徽。直到同年10月1日,吳健民與中國著名雕塑家潘鶴正式商討事宜。當時的城市雕塑主要是紀念碑雕塑、園林雕塑、建築裝飾雕塑三大類,但潘鶴卻提出在香爐灣的石上豎立一個人物雕像。吳健民與潘鶴都認同香爐灣之美,而考慮珠海在建市前是漁業縣,決定以「漁女」為雕像主題。
腳下斑駁巖石與海水的衝刷,印證了漁女的古老滄桑與傳說
吳健民還想到珠海為產珠之地,故即與幾位雕塑家探討「漁女獻珠」之概念。一星期後,「漁女」的模型出現,一開始的「漁女」雙手捧珠是放在胸前。其後,吳健民提議雕塑要面向北京,意為向北京獻珠。於是潘鶴與雕塑家們進行再修改
--「漁女」託起明珠,造型終於完成。
約在1982年秋季,珠海漁女雕像終於正式落成。由於珠海漁女雕像高8.7米,重量10噸,用花崗巖石分70件組合而成。
成為了中國第一座大型海邊雕像。
從此,珠海漁女就成為珠海市的標誌。
於2005年8月26日,中國郵政首次以珠海漁女為專用郵資圖案。「美麗珠海」的發行為慶祝珠海經濟特區成立25周年,並以珠海漁女雕塑為主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漁女的傳說
相傳古代有位仙女被香爐灣美麗的風景迷住了,不願返回天上,決意到凡間,盡享凡間的美景。她裝扮成漁女,織網打魚,撈蚌採珠,心靈手巧,更重要的是,心地善良,經常採靈芝草配上珍珠粉為當地漁民治病,深受漁民的愛戴。
在這期間,她認識了一位憨厚老實的青年漁民海鵬。兩人很快就相愛了。村裡有一個小矮人,他妒忌海鵬和仙女的美好愛情,心生歹計,利用海鵬的善良說:「漁女那麼漂亮,是不會嫁給你的,你要她證明是不是真心愛你,就叫她取一隻手鐲給你做定情物。」
不幸的是,耿直的海鵬聽信了矮子的讒言,要仙女摘下手鐲給他作定情信物。
仙女心裡明白,她在龍宮生活時,有八個管家婆為防止她思戀凡間,逃到人間去,每個管家婆給她套上一隻手鐲,只要脫掉一隻,她就會死去。
為了能永遠和海鵬在一起,仙女在心愛人的面前,毫不隱藏自己的身世,向海鵬講述一切。
海鵬不相信仙女的身世,認為她正是矮子所言,不愛自己,捨不得一隻手鐲,想到自己的赤誠的愛還低不上一隻手鐲?
海鵬傷心而難愛的轉身離開。
仙女見到他逐漸遠去的背影,淚如泉水,想到自己那麼真心的愛他,而他卻不相信自己,為了證明自己愛他的心意,表明心志,仙女猛力的拉下一隻手鐲悲傷的高聲呼叫道:「海鵬。」
走出門外的海鵬正為自己的行為感到難受,聽到仙女的呼叫聲,轉過身,看到仙女手中拿著一隻取下的手鐲正慢慢的往地下倒下去。
海鵬一個箭步衝過去,抱著仙女將要落地的身子。
仙女跌在海鵬的懷裡,慢慢的閉上了雙眼。
*資料來源於網絡
珠海漁女表達了
珠海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來到大海
總是能聽到小朋友拉著媽媽的手問
這裡會有鯊魚嗎?
來到這裡
每個人都化身為
攝影師
父與子
站在不一樣的角度
看不一樣的漁女
一家大小
玩樂的好地方
他們在尋找的是貝殼
而我們
尋找的是城市的記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