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漁女是這樣來的!她的「生父」原來是...

2020-12-25 澎湃新聞

香爐灣畔,望月山下。有位伊人,臨水遙望。珠海,作為經濟特區,已走過四十載。

而她,作為珠海改革開放初期的標誌性建築物,足足見證了珠海三十八載芳華。不用過多的描述,熟悉珠海的人們心裡早有答案,說的便是珠海漁女。

而最熟知珠海漁女的人,絕對繞不開他們,那便是在中國雕塑界有著重要影響力的「潘家父子」——「珠海漁女」創作者潘鶴及其子潘奮。

從3000元的石景山公園說起

在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的潘鶴雕塑藝術園內,擺放著一代雕塑大師潘鶴的數百件作品。而在這些作品中,珠海漁女有著非一般的意義。

「父親與珠海的第一次合作並不是珠海漁女,而是石景山公園。」一提起珠海,多年來義無反顧地繼承和延續父親的雕塑藝術之路的潘奮,瞬間就打開話匣。

潘奮幽默地表示,作為父親的「小跟班」,十來歲就跟著他創作。關於漁女籌建的故事,自己算是掌握「第一手資料」。

潘鶴父子

原來,潘鶴先生與珠海結緣,有一個小插曲。「故事要從1978年說起,」潘奮緩緩道來,當時霍英東在中山投資建設溫泉賓館,邀請廣州美術學院專家商討,計劃定製一批藝術品。「雕塑當年不被看重,父親寧願賠本,仍堅持親手為賓館訂製戶外雕塑。」潘奮稱,當年全國賓館都沒擺設雕塑的先例,父親的作品瞬間打響,引來全國關注。

這邊中山的工程還沒完工,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的主力就被請到了珠海。

1979年,珠海剛剛建市,珠海市第一任市委書記吳健民就提出,珠海市需要一個大型雕塑做城徽。「先是邀請專家來考察。當時的珠海尚未起步,連一間賓館都沒有。」 潘奮表示,父親往日經常會提起珠海經濟特區剛成立的面貌。

儘管「一窮二白」,可香爐灣山坡的怪石卻引起了藝術家的興趣,經商議,他們決定要在這搞一個公園。

當時的香爐灣只是一片蒿草荊棘和亂石,但潘鶴卻發現很多石頭竟有動物的模樣,他立馬從雕塑系帶來十幾個師生,用石灰水在石頭上勾出輪廓,然後進行少量的加工創作。「用了不到3000元,兩個月完成了山石雕塑創作,石景山公園由此而來。」潘奮回憶,這一創新,無疑是當時全國獨一無二的,《人民畫報》 以很大的篇幅,登載了石景山山石雕塑,國內轟動。

珠海,開創先河的寶地

隨後,珠海漁女的創作故事,更為傳奇。

「珠海原設想在拱北建設城徽,方案被推翻,後決定在香爐灣畔建設。」雕塑草圖初期幾乎全是男人形象。潘鶴覺得,珠海是一座具有漁業基礎的城市,可以通過女性漁民的形象來代表珠海。

在立意上,頗有考究。「翻遍所有珠海歷史文獻,都找不到一個可以寄託的傳奇故事。」潘奮表示,父親為此大膽提出「先有雕塑後有城市、先有雕塑後有傳說」的構想,用一個神話愛情故事,去打造「浪漫」的文化符號。

然而,建設初期,在珠海做大型戶外雕塑的設想,遭到不少人反對。「更有人直指做石頭女人有傷風化。」潘奮展示著父親最初做的漁女模型。

中間模型為最初的珠海漁女模型

所幸的是,珠海政府敢於創新的決心讓項目得以推進。1982年,漁女最終完工。她手戴玉鐲,頸配珍珠,身披漁網,面帶微笑地託舉著明珠,含情脈脈地歡迎四面八方遊客的到來。雕塑高8.69米,重量達10噸,用花崗巖分70件組合而成,在當時可謂是巨型雕塑,施工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珠海漁女的建設,不單是為珠海創造了地標,對全國雕塑界同樣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潘奮評價道,「這是父親最在意的一段歷程,既開創了中國大型海濱雕塑的先河,同時也為城市雕塑發展掀開新一頁,標誌著國內真正公共藝術的誕生。」

從一座雕塑看一座城市。「從石景山石雕到珠海漁女,人們不難看出當年珠海特區白手起家的那種熱情和敢於創新開拓的精神力量。」潘奮說。

抹不掉的珠海情緣

在業界看來,珠海漁女是一件構思巧妙並與城市環境相得益彰的作品。而對潘家父子來說,它還是一件融入個人深刻情感的作品。「漁女的創造靈感,還聯繫著父親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潘奮表示,潘家與珠海,有著抹不掉的緣分。

原來,少年潘鶴於20世紀30年代末在香港與其表妹阿咩萌發了愛情。香港淪陷後,阿咩一家避難澳門,潘鶴一家回到廣東佛山。潘鶴為了見阿咩一面,冒著極大的危險通過日軍的封鎖線抵達澳門,兩人的感情更加濃烈。抗戰勝利之初,潘鶴回佛山看望父母,此時由於女方父母堅決反對,在潘鶴離開澳門的日子裡阿咩突然搬家,並封鎖了一切消息,兩人在澳門一別,長達半個世紀。而珠海,正是潘鶴當年冒險前往澳門求愛的必經之地。

漁女的故事裡,美麗的龍王公主手捧明珠化身漁女來到人間,只為追尋真愛的情郎。而現實中,痴情的潘鶴突破重重包圍前往陌生的澳門,只為追趕初戀的愛人。「這裡有映射,內含著一份深沉的愛,」潘奮揭秘稱,「儘管漁女的創意有父親初戀的映射,但漁女面容和外形的塑造卻是模仿母親的造型,並非坊間傳聞的造型來源於珠海一女子。更有緣的是,父親1999年在珠海淇澳島創造了9.9米高的雕塑《重逢》,寓意澳門1999年回歸祖國;但對父親而言,還是他與當年女友離別半個世紀之後重逢的紀念。」

潘鶴和妻子

在珠海,潘家父子還有著許多回憶。1986年,為珠海創作第一尊楊匏安烈士塑像;1996年,在平沙創造大型雕塑《雁落平沙》;2015年,為鬥門創造城市雕塑《母親河》……

雕塑《母親河》

「既是珠海城市雕塑的創作者,同樣也是珠海城市發展的見證者。」潘奮表示,經歷40年發展,珠海一項項新地標已崛起,城市文化內涵日益豐富,城市越發具有魅力。

40年恍然即逝,「漁女之父」潘鶴先生也已進入鮐背之年。因小腦萎縮,他已忘卻過往。「這位女子是誰?」只要到藝術館來,坐著輪椅的潘鶴就愛來到漁女雕像前,聽兒子述說漁女的創作故事。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有各自的使命,父親已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儘管他已忘卻過往,但對藝術執著和純粹的追求,會隨著漁女等城市雕塑,影響更多的人。」對於父親如今的狀態,潘奮認為只要父親是快樂的,便是好的。

人物檔案

潘鶴,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得者、著名雕塑家,致力美術創作至今70餘年,被譽為「珠海漁女之父」。

潘奮,潘鶴之子,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廣州雕塑院雕塑家、廣州美術學院潘鶴雕塑園暨藝術館負責人(館長)。

來源:珠海特區報

相關焦點

  • 珠海漁女
    我在「珠海漁女」石碑前留影,聽司機說漁女雕塑故事。司機說故事有好幾種,他最喜歡的是,有阿珠、海鵬與蒼蛟,還有「還魂草」的那個故事。聽司機說漁女,我再細看漁女雕塑,才知漁女領戴的是項珠,身掮著的是漁網;褲腳輕挽的漁女,雙手高高擎舉著的是晶瑩璀璨的珍珠。司機說你看漁女,她的神情是喜悅含羞的,她向每個人都奉獻珍珠。司機說,當初設計師設計漁女的時候,漁家女是朝向北方的。漁女現在到
  • 浪漫傳說 珠海漁女
    美麗的珠海,也有一段感動世人的浪漫傳說。  當你在情侶路邂逅那位手捧明珠,婀娜多姿的漁女時,腦海會產生怎樣的聯想?關於漁女,你會構造一段怎樣的動人故事?  有人說,漁女是要用她手中那顆閃閃發光的明珠,幫助出海遠航、迷失方向的丈夫找到回家的路;也有人說,漁女是仙女下凡,要用她手中的那顆明珠普照人間,讓世人遠離災難。
  • 情侶們都喜歡來這,珠海漁女向你述說關於她的神話故事
    珠海漁女是珠海市的象徵,來珠海的遊客一定要去看一下珠海漁女。珠海漁女佇立在海上,她帶著一條珍珠項鍊,身穿一條薄紗,這條紗可以看出是非常的薄,海風吹著她身上的這一條紗,這條紗粘在了她的身上,凸顯了她曼妙的身材。她,臉帶微笑,非常的喜悅。她雙手捧著一顆大珍珠,珍珠預示著光明。
  • 珠海漁女的一個傳說
    吳健民與潘鶴都認同香爐灣之美,而考慮珠海在建市前是漁業縣,決定以「漁女」為雕像主題。    潘鶴髮動其他雕塑家開始展開研究、畫圖和試塑的工作。一個多月後,吳健民已經在美術學院的雕塑室裡見到60釐米高的「漁女」草稿,模樣更像仙女,建議減少一點仙女色彩,多點表現漁家姑娘平實的一面。吳健民還想到珠海為產珠之地,故即與幾位雕塑家探討「漁女獻珠」之概念。
  • 風景圖集:珠海漁女
    珠海漁女雕像矗立在珠海風景秀麗的香爐灣畔,雕像身高約8.7米,由70餘塊花崗巖打造,是珠海的標誌性景觀。她領戴珍珠、身掮漁網,雙手高擎著一顆渾圓碩大的珍珠狀寶物,令人憐愛的神情栩栩如生。珠海本身有一個傳說,遠古時代有位仙女被香爐灣風光迷住,扮成漁女下凡,與漁民海鵬私定終身,但海鵬聽信讒言,導致漁女死去。九洲長老為這深情所感動,救活了仙女,從此仙女成了真正的漁女。成親當日,漁女把她挖到的一顆舉世無雙的寶珠,獻給了德高望重的九洲長老。很乾淨的海濱長路。欣賞美麗的海景。吹著海邊的風。會騎車的有共享單車。海水很藍,海邊還有大礁石。感覺這才是度假的樣子。
  • 旅遊景點:珠海漁女
    珠海漁女雕像矗立在珠海風景秀麗的香爐灣畔,雕像身高約8.7米,由70餘塊花崗巖打造,是珠海的標誌性景觀。她領戴珍珠、身掮漁網,雙手高擎著一顆渾圓碩大的珍珠狀寶物,令人憐愛的神情栩栩如生。中國著名雕塑家潘鶴便是根據南海漁民的美麗傳說設計了這座石雕。一般來珠海的遊客都會特意過來拍照留念。
  • 珠海漁女與景山
    珠海漁女與景山惠州一中實驗學校八年級  樊軒屹
  • 美麗愛情傳說將重現銀幕 《珠海漁女》珠海開機
    男女主角最新娛樂新聞 在珠海民間被傳頌了千年的「珠海漁女」美麗愛情傳說,即將被搬上銀幕。10月6日,電影《珠海漁女》在珠海舉行開機儀式,導演劉十六率領主創人員在拍攝現場的海灘上集體亮相。美麗的「珠海漁女」雕像是珠海的城市地標,她自上世紀80年代初聳立在風景秀麗的香爐灣畔。而「珠海漁女」的原型,來源於一位仙女和凡人漁民的美麗愛情傳說。「漁女」象徵著遠古漁民對海洋的嚮往與敬畏、對美好生活和純真愛情的追求與執著。
  • 潘鶴:漁女之父的珠海情緣
    於是,珠海城徽創作的重任落在了潘鶴的肩上。建設初期,徵集的草圖幾乎全是開天闢地的男人形象,潘鶴考慮到珠海在建市前是漁業縣,可以通過女性漁民的形象來代表珠海。「漁女的傳說則是後來『補』上的。」潘鶴大膽地提出了「先有雕塑後有傳說」的構想,用一個神話愛情故事創造出浪漫的文化符號。「關於漁女的傳說也有好幾個版本,這也是珠海漁女的一大特色。」楊長徵說。
  • 珠海漁女與漁夫海鵬的故事
    珠海是個美麗又舒適的城市,這裡有著海子的夢:「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有一個被世人銘記於心的女人以及她的故事,那就是漁女。來珠海旅遊不走情侶路,不看漁女無法體驗珠海城市柔情的一面。因此深得大家的熱愛,常常出海前都來與漁女道別,囑託家人,也寄予希望此趟出海能平安且滿載而歸。
  • 遇見I 珠海漁女的前世今生
    珠海漁女去了這麼多次你真的了解珠海漁女嗎?/珠海漁女是珠海市的象徵位於珠海風景秀麗的香爐灣畔矗立著一尊巨型石刻雕像珠海漁女她領戴項珠吳健民與潘鶴都認同香爐灣之美,而考慮珠海在建市前是漁業縣,決定以「漁女」為雕像主題。腳下斑駁巖石與海水的衝刷,印證了漁女的古老滄桑與傳說吳健民還想到珠海為產珠之地,故即與幾位雕塑家探討「漁女獻珠」之概念。一星期後,「漁女」的模型出現,一開始的「漁女」雙手捧珠是放在胸前。其後,吳健民提議雕塑要面向北京,意為向北京獻珠。
  • 珠海漁女搬上銀幕 電影《漁女傳說》首映(圖)
    》一號女主角程妮(中)、一號男主角劉柏麟及二號女主角田甜 呂海峰 攝   中新網珠海11月4日電(鄧媛雯 陳彥儒)4日,珠海第一部講述本土傳說的電影《漁女傳說》終於亮相了,這部投資了600萬元人民幣的影片在珠海大會堂舉行首映儀式。
  • 那個「最懂珠海漁女」的人走了
    她動情地說:「這裡擺滿了潘老的作品,人去而樓不空,他的精神風範將永久長存。」「珠海漁女之父」逝世市民紛紛懷念潘鶴因創作珠海漁女,而被珠海人熟知,被稱為「珠海漁女之父」。潘鶴的一生與珠海有解不開的情緣。隨後帶領團隊創作珠海漁女,被稱為「珠海漁女之父」。
  • 美麗熱情的珠海漁女
    珠海漁女是珠海的十大景點之一珠海漁女雕像位於風景優美的香爐灣畔,大海的對面就是澳門特區。珠海漁女位於情侶中路,市區乘坐9路,99路,L1到「珠海漁女」站下車即是。該雕像建成於1982年,由著名的雕塑家潘鶴所作。珠海漁女雕像由10噸花崗巖石材,分70件組合而成,通高9.9米,珠海漁女姿態優美,神情喜悅,手捧明珠。
  • 珠海城市名片,海濱公園與珠海漁女
    珠海海濱公園,位於珠海市中心的吉大,環境非常優美舒適,是休閒旅遊的好去處,可以說是市中心區的一塊風水寶地。這裡交通便利,停車收費低廉,停幾個小時只需幾元錢。乘公交車過來只需一塊錢。湖中的天鵝,是人類的朋友,它們時常會走上岸來海濱公園的天鵝珠海海濱公園珠海海濱公園,很多人來這裡休閒玩耍,搭帳篷這裡有細膩的人工沙灘,雖然是人工的沙灘,但是保養的很好,與美麗的情侶路相得益彰。
  • 珠海漁女一日遊省錢攻略
    廣東省的城市我還是最喜歡珠海,街道乾淨整潔,風光秀麗迷人,這已經是第三次來遊玩了,因為旅遊城市,物價還是比較高的,想省錢窮遊的老鐵們可以自備些水和乾糧,土豪隨意。在服務區和景區買不到平常兩元的純淨水,價位四到十塊這樣。我們來到珠海漁女這邊,小吃品種還是挺多。
  • 珠海的地標建築是哪座?還是「珠海漁女」嗎?珠海市民笑了
    確實是「珠海漁女」,80年代開始,在珠海香爐灣畔立著巨大的石雕「珠海漁女」,她掛著網,帶著項珠,雙手高舉珍珠,眼神中流露出喜悅和害羞的表情,每年都有很多遊客來這裡駐足參觀。的確,長期以來,「珠海漁女」不僅是珠海城市的地標,也是珠海城市觀光的形象代言人,然而,近年來,珠海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的發展,在珠海市民看來,「珠海漁女」已經不是唯一的珠海城市地標建築,而是逐漸發展起來的,被很多現代的高科技建築取代了,你知道是什麼樣的建築物嗎?
  • 趁陽光更好,來聽一聽珠海漁女故事,如此美麗動人
    它是一個擁有「百島之城」之稱的城市——珠海,瞭望著對岸的燈塔,隨心所欲地欣賞無敵海景,這裡實在是一個能讓你放下一切繁雜,放鬆心情的好地方。恰逢520節日,有另一半的小夥伴們不妨來走一走這條情侶路。這條長達28公裡的海濱路,在這裡,你可以吹著海風,散步或者騎車,更能欣賞到對岸的港珠澳大橋的美景,享受屬於你們的時光。從過澳門的關口走到漁女雕塑,大概要3小時左右。
  • 珠海漁女背後的故事,你是否了解呢?
  • 珠海漁女的由來,背後的故事十分感人
    珠海漁女,即珠海漁女像,是珠海市的象徵,位於香洲區海濱公園情侶南路。一尊石刻的漁女雕像矗立在海中央,她領戴項珠,身掮漁網,褲腳輕挽,雙手高舉著一顆晶瑩璀璨的珍珠,向世界昭示著光明,向人類奉獻珍寶。有關於珠海漁女的傳說說法不一,有一種說法:相傳南海龍王的第七女兒小玉龍玩耍時,被人間香爐灣美麗的風光迷住了,不願返回仙境,決意下凡盡享人間美景。七公主打扮成漁女,改名為玉珠,織網打魚並採藥為漁民治病。在一次勞動中偶遇一位憨厚老實的漁民青年海鵬,兩人情投意合。不料被暗戀玉珠的蒼蛟發現,並想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