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正全力推動兩廣端溪書院重建,肇慶中學去年已申請「端溪書院」商標註冊
文/圖 羊城派記者 陳強
「廣東四大書院」之一的端溪書院,今年445周歲了。5月12日,「明經行修 崇善尚美」兩廣端溪書院開山445周年紀念活動在肇慶中學舉行,端溪書院李材、全祖望、林召棠等山長的後人齊聚肇慶。記者在活動現場了解到,肇慶正全力推動重建兩廣端溪書院,肇慶中學去年已申請「端溪書院」商標註冊。
籌劃重建,端溪書院有望再現
端溪書院所在之地肇慶,在明清時期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是兩廣總督的駐節之地。明萬曆元年(1573) ,時任嶺西道僉事的江西豐城人李材,始創兩廣端溪書院。李材是大儒王陽明的再傳弟子,在繼承師門的基礎上提出止修學說,以「知止」為原則,以「修身」為目的,勉勵學生「以修身為本」,以家國為念,心懷天下。
端溪書院創始人李財像
明末清初,端溪書院一度被廢,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兩廣總督趙宏燦復建書院取名「天章」。不久,書院復名「端溪書院」。端溪書院曾與廣州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並稱為「廣東四大書院」,也是四大書院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所。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端溪書院改為肇慶府中學堂,成為肇慶中學的前身。
端溪書院誕生之初,毗鄰兩廣總督府,校址一直未變遷,即目前肇慶中學初中部。可惜,上個世紀戰爭中,肇慶府中學堂的大部分建築被炸毀。幾十年前,該校修建辦公樓和教學樓,從地下挖出了很多石板和青磚,極有可能是端溪書院遺留下來的。後來校方就把這些石板拼接起來,成為這條石板路,供後人憑弔。
肇慶中學初中部這條路所用石板,極有可能為端溪書院遺物 受訪者供圖
肇慶中學校長陳淑玲透露,肇慶中學提出的在「兩廣端溪書院」原址修建「兩廣端溪書院」紀念館(同時也是廣東肇慶中學校史博物館)項目已被納入府城復興項目規劃。「我們積極配合府城復興項目,大力推動將端溪書院重建項目與肇中初中部布局調整、擴建一體化規劃。」
正編寫端溪書院相關校本教材
華南師範大學教授黃牧航表示,從端溪書院再到肇慶府學堂再到肇慶中學,歷史脈絡非常清晰。「作為廣東最重要的書院之一,端溪書院是研究廣東教育史重要載體,而且在嶺南文化的傳承中它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研究嶺南文化的一個窗口。」
自創立以來, 端溪書院所聘山長絕大多數為進士出身,有的甚至還是全國知名的學者,像清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浙東學派重要代表全祖望這樣的人文巨擘。全祖望在執掌端溪書院期間頒布了《端溪講堂條約》,此條約分為「正趨向」、「勵課程」、「習詞章」、「戒習氣」等四個方面,體現出德育與智育並重的教育理念。
光緒年間,兩廣總督批示端硯開採權如何處置,講到其中一部分用於端溪書院獎勵的學生
肇慶府中學堂所用教材
「端溪書院著名山長全祖望、何夢瑤、馮明昌、謝蘭生、林召棠、梁鼎芬、朱一新、林紹年、傅維森等的辦學思想深刻影響著嶺南文化、教育的發展,具有非常寶貴的研究價值和深遠的研究意義。」肇慶中學校長陳淑玲告訴記者,學校正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挖掘和研究端溪書院歷史文化。
陳淑玲介紹,學校成立了端溪書院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邀請高校專家教授指導,組織課題組對明清時期於書院講學的山長們開展調查研究,收集了端溪書院的重要文物史料,目前已取得一批初步的成果。目前,肇中正在編寫端溪書院相關的校本教材。待教材編寫完畢,將「端溪書院」作為校本課程,讓更多的學生了解、熟悉、認同肇中的歷史文化根脈。
來源|羊城派
圖片|陳強 受訪者供
責編|吳彤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