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書香不絕 清朝普寧再添三都書院 百年變遷 書院變身中學重獲新生(1)
日期:[2016-06-17] 版次:[A10] 版名:[書院廣東] 字體:【大中小】
■三都書院位於三都中學中部。
■專題策劃:林波 陳琦鈿
■專題設計:李濤
■專題執行:新快報記者 黎秋玲
■專題攝影:新快報記者 祝 賀
普寧三都書院
普寧鐵山南麓,練水之濱,有一座書院與洪陽崑岡書院、裡湖上社書院,在普寧東部平原上形成了三足鼎立局勢,撐起了普寧近兩百年的一片教育藍天。它就是普寧三都書院,距今已有186年的歷史。
如今在粵東甚至全國都赫赫有名的普寧二中,其前身就是三都書院的分部。一向被叫做草縣的普寧,除了縣城洪陽的教育文化底蘊積澱豐厚之外,普寧佔隴那片地方,因了三都書院的建設,書香氤氳,綿延不絕,歷來人文鼎盛,文化昌明,並且成就其「教育重鎮」稱號。
三都書院如一顆種子,撒落在練江之濱鐵峰山下,開花結果歷經186年而成為一種教育的「家風」,使得佔隴這塊土地,蘭蕙齊芳,化育早成。
背山銜水讀書好地方
春日的一個下午,細雨揮揮灑灑,在揭陽市宣傳部陳煒、普寧宣傳部吳忠文、《普寧教育》吳美端等人的引路下,記者驅車穿過普寧繁華的鬧市,探訪三都書院。學校地址在玉溪村和龍秋村交界處,離玉溪小學很近,屬於佔隴鎮下村。
車行駛過236省道,我們經由北山村,一直往東走,過了定厝寮和玉溪,再穿過一段鄉間水泥道,眼前突然豁然開朗:一片開闊的水泥地門坪邊,一幢別致的白牆青瓦古建築被一面低矮的院牆圍住,這便是三都書院。遠遠望去,紅色外門框上方,黑底匾額上用黃色書寫著「三都書院」四個大字。書院雖有些古舊,但滿目青綠,遠離塵擾,環境清幽,真是一處讀書的好地方。
三都書院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建築,書院背後那座山,是鐵山山系向南延伸的一脈,兩個山峰稍微高出一點,中間剛好有一些凹下去,看上去像極了一座筆架,當地人認為此山象徵文運昌盛。因為山體稍微向後凹進去的地形,感覺好像這山是專為書院騰出一個懷抱,並對著書院作一種環抱呵護的姿態。雖然山峰算不上高聳挺拔,但就是四平八穩,作為這座書院有力的靠山,含蓄內斂,秀氣而又低調。書院前方是普寧的母親河——練江。
正如三都書院首任山長蘇才在《三都書院序》中介紹的那樣:「院建於戎桂接壤山麓,地在馨香寺之左,層巒聳秀,曲水洄環」……而三都書院正是在此靈山秀水間,默默靜守了近兩百年,滋養了普寧的人文昌明,教化興盛植被。
書院隱藏於新校舍之間
三都書院始建於清道光十年(1830年),距今已有186年歷史。舊址因為幾年前曾修葺過,並不顯殘破,只是書院的外大門和門框稍顯陳舊。
站在門坪處向書院張望,大門左右兩邊牆邊繪有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地圖上方分別寫有「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等字樣。寬闊的門坪前,建有塑膠球場。三都書院的舊址現為普寧市佔隴鎮三都中學校舍,背後是三都中學的三層教學樓。由於新教學樓不夠用,東面又建起新教學大樓。三都書院就隱於新校舍之間,好像在告訴人們:三都書院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而三都中學已接過上下同心、重教興學的接力棒正繼續走向未來。
書院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建築給人的印象是浸透著儒家樸素、中庸、平和的思想理念。圍牆繞周,前立照壁,是書院一大特色,人們站在大門前感覺到寬闊、整潔,同時也表明了書院的內外有別。三都書院正座有石門,門額上方的「三都書院」四個大字寫在石匾中,簡潔古樸。
四合院格局中軸對稱
書院的格局類似四合院,俗稱四馬拖車的中式建築,具有典型的中軸式結構。院舍三座一連,即主座和左右兩排廂房,及後邊一排廂房組成。後築高樓崇祀文昌帝及昌黎伯韓夫子,外有魁閣,中有檀堂,內有燕息廳房,旁有生童精舍。書院中廳曾供文昌帝君像,後樓供韓文公像,用於祭拜前賢,不過,如今這些陳設已經沒有了。
走入書院,最引人注目當數與書院差不多同齡的鐵樹,這株鐵樹由於樹齡高枝葉多,樹冠過重,往一邊傾斜,需用兩根木棍支撐以免倒下。講堂現在已改為三都中學的圖書館,六排書架,擺滿了書籍,散發著濃濃書香,白牆灰瓦簡樸寧靜,鐵樹綠葉挺拔蒼勁,藍天澄澈白雲悠悠,在這裡,或讀或思,都是十分愜意的事情。
兩邊廂房的門頗有特色,是八邊形的門洞,八邊用紅色油漆上色,門檻是八邊形的一個邊,跨過去,可見一排廂房的學舍,書院設講堂及山長臥室、諸生學舍共28間。現在,這些學舍大部分改為三都中學老師的辦公場所,記者見到,有的房間裡桌子上,堆滿了書籍與待批改的作業。
夕陽西下,值日的同學笑鬧著過來灑掃廳堂,使古舊書院煥發勃勃生機,以清爽乾淨之姿迎接慕名而來的八方賓客。穿梭於新舊校舍之間,追古撫今,不禁令人浮想聯翩。
鐵樹伴書院百餘年
枝幹似龍鍾能開花
俗語有云:「千年鐵樹開了花」,可見鐵樹開花不常見。在三都書院中廳前的花壇中,有一棵一百多年的鐵樹。這鐵樹年年開花,一開就是七八朵花,甚至更多,實屬罕見。據說這棵鐵樹是當時的潮州鎮總兵方耀在重修書院時,從家鄉洪陽移植過來的樹苗。有了這棵鐵樹,更彰顯出這座書院的深厚人文底蘊與歷史風採。
記者見到,這棵鐵樹雖逾百歲,但仍蒼勁堅挺,生機勃勃。書院工作人員告訴新快報記者說,今年這棵鐵樹又開出了二十多朵花。雖然新快報記者見到時,鐵樹花已經掉落,但在樹頂開花處,仍能看到淡黃色的大花冠。這株奇特的鐵樹,也是吸引不少人來三都書院一探究竟的緣由。
鐵樹雖經風摧雨打,仍老乾挺拔,態似龍鍾心不老,玉葉當空舞鳳毛,蔚為奇觀,遠近聞名,成為三都書院一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