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4月13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工作情況,請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移民局、民航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回答媒體提問。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女士、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金海先生、國家移民管理局邊防檢查管理司司長劉海濤先生、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輸司二級巡視員靳軍號先生,請他們就強化防控能力、醫療物資出口、守好陸地邊界、民航包機執行等來回答媒體提問。
當前全球疫情大流行,加劇了醫療物資緊缺的局面。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繼續做好本國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向國際社會提供了支持和幫助。在此過程中,我國的國際航空貨運能力迎來了極大的挑戰。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升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努力穩定供應鏈的決策部署,民航局專門成立了促進航空物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緊緊圍繞中國產業國際供應鏈的保通、保運、保供,認真謀劃、精準施策,主要從六方面採取措施:
一是降低國際航空貨運成本。近期民航局出臺了5方面16條措施,包括免徵民航發展基金,降低機場收費、空管收費和航空煤油進銷差價等,積極推進降費減負;安排資金,對承運重大專項運輸任務的貨運航班和包機給予補貼。
二是提升貨運航線航班審批效率。民航局於4月3日正式下發《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國際航空貨運建立審批「綠色通道」的通知》,明確了審批流程簡化、運行規範偏離、評估程序豁免、申請時限縮短以及7*24小時系統在線自動受理等具體舉措,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確保「綠色通道」暢通。
三是鼓勵客運航空公司使用客機執行全貨運航班,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客改貨,以此來彌補當前的全貨機運力不足。民航局主要通過豁免航空公司此類運行的航權、時刻和預先飛行計劃許可申請等方式,鼓勵航空公司將客運航班閒置運力用於貨物運輸。上述政策實施後,截至4月11日,已批覆中外航司申請的定期客改貨航班每周656班,加班包機客改貨航班總計1685班。
四是採用「點對點」貨運包機的形式,解決客運「減量」後通達性不足的問題。近期,支持郵政航空增加到日韓及周邊貨運包機80班,基本解決了前期反映比較突出的郵件、快件積壓問題。
五是加強「運貿對接」,民航局積極會同商務部建立外貿外資企業與航空運輸企業供需精準對接機制,「政府搭建平臺、企業商業化合作」。3月27日下發通知,要求國內各航司制定工作方案,組建專門團隊,指定專人對接,破解信息不對稱、供需不匹配難題,全力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4月7日,已將第一批參與供需對接機制的25家航空公司信息反饋商務部。
六是針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運輸需求,民航局及時啟動重大航空運輸保障機制,以開通臨時航班或包機的形式,著力防範供應鏈「斷鏈」風險。
目前,上述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能夠滿足物資供應需求。在定期貨運航班方面,本周(4月13-19日)共有98家航空公司執行我國至40個國家、90個境外航點的定期貨運往返航班1690班,比疫情前(2019年冬春航季初)增長66.7%。其中,全貨運航班1034班,客改貨656班。在臨時貨運航班方面,今年3月份批覆臨時貨班計劃1919班,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35%;4月份以來共批覆655班,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12%。
下一步,民航局將持續關注國際貨運航空的發展需求和實際運行情況,適時調整政策,為進一步打通全球貨運產業鏈提供有力的支撐。與此同時,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從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網絡布局、壯大市場主體等方面協同發力,全面提升我國的國際航空貨物運輸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