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網上購買的商品,一般從哪裡發出來?「當日下單、當日收貨」是如何實現的?重慶人網購偏好哪些品類?
這一連串問題,在重慶最大的電商物流倉儲集散地——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可以找到部分答案。作為電商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京東、順豐、申通等大型電商物流企業紛紛在此布局。其中,京東亞洲一號(簡稱「亞一」)重慶倉是目前我市最大的電商「倉庫」。
10月12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京東亞一重慶倉進行探訪。
京東亞一重慶倉,分揀人員正在檢查分揀包裹。記者 付愛農 攝\視覺重慶
每天處理訂單30萬單以上
京東亞一重慶倉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它是目前重慶最大的電商「倉庫」,佔地485畝、倉儲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分4個「庫區」。
第二印象是:繁忙。上午10點,在亞一重慶倉其中一個「庫區」,已有40多輛大貨車等著裝貨。
「每天,亞一重慶倉處理訂單30萬單以上。像這樣的大貨車,日均達到600至700車次。」京東重慶公司副總經理李小龍介紹,如果碰到「6·18」「雙11」等,亞一重慶倉單日處理80萬單以上,「比如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雙節』黃金周,重慶倉就增調了500輛大貨車、1000名工作人員協助。」
從該倉發出後,商品馬上發往重慶各區縣的112個京東物流站點,再由快遞小哥送到家家戶戶——正因為有了這個超級大倉庫,主城中心城區「當日達」、遠郊區縣「次日達」得以實現。
李小龍說,亞一重慶倉每天數十萬單的電商訂單,重慶本地消費者貢獻了七成,由此可見重慶巨大的消費實力。今年1—9月,面對疫情衝擊,亞一重慶倉出貨量仍同比增長20%以上,其中僅糧油米麵、礦泉水、衛生紙、寵物糧等生活日用品平均每天就超過10萬單。重慶人對3C(計算機類、通信類和消費類電子產品三者的統稱)的消費力也十分強大,「比如冰箱,1至9月重慶倉冰箱(出貨量)增長1倍以上。」李小龍說。
對消費者進行「大數據畫像」
「哪些網購商品放在重慶倉,每種商品存儲多少?這些都是通過對消費者進行『大數據畫像』來分配的。」李小龍介紹,「智能大腦」的「聰明」程度,可精確到類別、品種甚至款式、牌子。
記者在現場看到,亞一重慶倉的一個倉庫裡,智能分揀線像一條長蛇迴旋盤繞,總長度達數公裡。這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電商物流智能分揀線之一——
消費者一點「下單」,「智能大腦」將在0.1秒之內把信息發送給倉庫,隨即進行「智能排產」、商品包裝耗材推薦及路徑優化等。
所謂「智能排產」,即智能安排生產。由「智能大腦」統籌安排不同訂單的處理和配送時間,進行優化組合,該功能將倉內自動組單的佔比提升至73%,組單合理性和出庫效率大幅度提升。
不同商品用哪種包裝耗材,可用「精衛推薦」。「智能大腦」自動計算與商品最匹配的包裝及型號,比如用紙箱還是手提袋、用多大型號,其推薦準確率在96.5%以上,既節約成本,又綠色環保。
那智能揀貨路徑優化是什麼呢?記者看到,智能分揀線長長的一段,貼著密密麻麻的目的地地名,既有重慶各區縣的,也有外省市的。打好包裝、貼有每位消費者標籤的包裹自動落入袋內——該過程就是智能揀貨路徑優化,「這是一種大數據技術,稱為『蟻群算法』。就像螞蟻搬食物,不會碰撞,路徑最優。」
李小龍介紹,僅這一條智能分揀線,每小時即可處理1500個包裹,其效率比人工提升5倍以上,精準率則接近100%。
亞一重慶倉規模將再擴容
以前,重慶人在京東網購的哈根達斯一般從成都倉發出,今後,就可以由亞一重慶倉直接發出了——這是因為在國慶前夕,亞一重慶倉新近投用一個8000平方米的冷鏈物流庫。
「再次擴容,是因為重慶巨大的消費實力和潛力。」來渝8年的北方人李小龍對重慶消費市場如數家珍,「今年上半年重慶社零總額達到5307億元;重慶超越廣州,成為『消費第三城』……這些,無疑對電商大平臺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京東將加大力度在渝布局。今年底,佔地308畝的亞一重慶倉二期工程將開工建設。該工程將大量引進機器人,打造一個更加智能化的物流倉庫。
同時,亞一重慶倉還將在各區縣新增65個物流站點,「當日達」「次日達」的效率更高。
「近年來,重慶著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效顯著,線上新消費發展迅猛,在重慶加大、加速布局,必將大有收穫。」李小龍透露,亞一重慶倉三期工程也已納入規劃中。
記者:付愛農 向菊梅
編輯:崇雲豐
校對:羅建軍
審核:盧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