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術」解決積食、咳嗽、發燒、發育緩慢等症

2020-12-16 騰訊網

小兒體稚嫩,快用簡單便捷的小兒推拿術,給孩子調補五臟,增強體質。

小兒脾常不足

某日感冒,在等看病的間隙裡,瞄了一眼兒科,那用鬼哭狼嚎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而且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家長雖然都知道抗生素對小孩不好,但在大病小病面前,還是會妥協,尤其在深夜發熱、嘔吐,這些小孩難受,大人陪著更難受的時間段,抗生素簡直就是福音——能讓孩子快速退燒止嘔止咳嗽,能讓白天上班的家長睡個回籠覺。

事實上,小兒為純陽之軀,有著自身的自愈能力,接觸到過多的抗生素,會消耗先天的腎陽。

小兒之疾(小兒指0-7歲兒童),一方面為先天在媽媽體內形成(先天之腎精),母親的情緒和飲食結構影響胎兒發育,另一方面則是外感和食傷較多。

小兒的生理特點之一就是「脾常不足」,《幼科發揮·五臟虛實補瀉之法》中記載「腸胃脆薄,谷氣未充,此脾所以不足也」,故小兒容易積食,同時小兒肺氣也弱,所以容易咳嗽、感冒。

小兒推拿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以下為大家介紹幾組對症的推拿穴位。

食積發熱,應對方法早知道

日常生活中,有一種發熱常常被忽視,就是食積發熱,俗語說就是「吃撐了」,在體內造成內熱的聚集,引起體溫的異常升高。

這時候家長會異常的擔心,擔心是不是感染了細菌、病毒、外感、食積發熱與其他外感發熱很容易判斷:

外感發熱會流鼻涕、鼻塞,相反,食積發熱沒有這情況,它的表現為嘔吐酸腐,腹痛肚痛、口渴隱忍,觸摸肚子會很脹,這些症狀都有利於我們判斷是否食積發熱。

食積化熱的外治推拿組合:八卦、清脾胃、六腑、清大腸四個穴位。

清大腸:用拇指橈側緣,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離心方向推稱清大腸,即從虎口推向指尖為清大腸;向心方向推稱補大腸。

日常飲食中,要注意少食多餐,小兒沒有節制,所以家長要分外留心,把握好度。

餵飯難?如何讓孩子搶著吃飯

對於寶媽來說,估計餵飯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了,追著喂,爸爸跳舞,奶奶唱歌哄著喂,一個孩子,拖著三個家庭六口人,都來圍著孩子吃飯,家裡有個不愛吃飯的小寶寶真心傷不起。

家長就會疑問了,是不是孩子厭食了?實際上厭食是兒科的一個病症,厭食症的界定是有範圍的,有標準的。

一般來講,是長期的食慾減退,甚至拒食,不吃飯,而孩子厭食往往是飲食餵養不當,姿食肥甘,即高蛋白的物質攝入過多,或過食生冷,損傷了脾胃的正常運化功能,或者是因為素秉脾胃虛弱,先天脾胃就不太好,後天又不足,脾虛則不運,胃弱則不納,見到食物都沒有欲望。這樣孩子的抗病能力就弱,從而就影響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

那麼,界定孩子是否有厭食症標準是孩子只有連續沒有食慾3個月,至少2個月以上,才能定名為厭食症。

厭食的病機可以說是脾胃的運化功能不強,這時候可以取清補脾、清胃、八卦、四橫紋,加上捏脊作為外治推拿穴位組合,一般不太嚴重的孩子做上幾次就會有效果。

【脾經】位於大拇指,指甲關節的橈側赤白肉際處,因為方向不同,可分為補脾、清脾、清補脾三種。如圖來回推,屬於清補平瀉。一般用在虛中挾實證,例如消化不良,也有講清補脾最大的好處是讓脾的運化動起來。

說到孩子不吃飯的問題,需要治、防、養並舉。要「乳貴有時,食貴有節」,節是節制,同時在吃飯的時候爸媽們會容易經歷先和風細雨式地哄吃飯,再到表演式餵吃飯,等到孩子再不吃就發作,隱忍而後罵,都是常見的餵飯三部曲,切忌罵而餵之,甚至強行灌之,孩子哭著吃飯,造成多重厭食的心理影響。

長得高的古法健脾秘笈

很多家長都在探討怎樣讓孩子長得好,長得高,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孩子脾胃好,消化功能好,能夠分布、吸收營養物質,這樣就能長得快長得好。

我們可以運用小兒推拿的方法,每天幾分鐘,補益後天之本。

補脾胃的推拿組合:

補脾經,每天5分鐘,揉足三裡100次,捏脊5遍。

脾經穴和足三裡可補益脾胃,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內熱盛,改補脾經為清補脾。

中醫的本質為辯證論治,一人一方,整體觀之。

核心就是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明白了病因便好對症下藥。寶寶的身體調理好了,便走上了一個良性的循環,尋常的感冒發燒只需藉助簡單的物理療法便可以痊癒。

相關焦點

  • 小孩積食咳嗽怎麼辦,小孩積食發燒怎麼辦?三步掌握
    >小孩積食咳嗽怎麼辦,小孩積食發燒怎麼辦?久之抵抗力差,經常咳嗽發燒,假如沒有正確的判斷,非但貽誤了病情,孩子還會營養發育不良,生更多的病。那麼小孩積食咳嗽怎麼辦?小孩積食發燒怎麼辦?怎麼做才能讓寶寶得到正確的治療?  一、認識積食咳嗽和積食發燒  小孩積食咳嗽怎麼辦?小孩積食發燒怎麼辦?要想讓寶寶得到正確的治療,首先我們要認識積食咳嗽和積食發燒。
  • 親身實踐的小兒感冒發燒積食咳嗽食療方及處理方式
    第三類 積食感冒,這類現在是很常見的,明明孩子沒有受寒,好好的,孩子就突然感冒了,有時還會發燒,並且開始低燒,溫度還容易反覆。除了發燒,最常的表現就是咳嗽,一直咳嗽,不見好轉。這是因為脾胃內積了太多的食物,沒有消化,堆在那裡,產生了內熱。孩子的積食一個是肉類食物吃多了,另一個是食物吃多了。
  • 積食是小兒常見病的「前身」,拒絕4種「堵脾物」,或能避免積食
    現在氣溫變的越來越低,對孩子的身體也帶來了很大的考驗,很多孩子都出現的發燒,感冒,咳嗽等疾病,醫院的兒科門診也是人滿為患,孩子身體生病,家長也跟著著急。根據調查顯示,常見的小兒病症90%都跟積食有關。孩子的身體免疫力低下,不能適應天氣的變化,反覆生病,很有可能是脾虛積食導致的。孩子年齡比較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身體各個器官還沒有完全發育好,尤其是脾胃,更是嬌嫩,而且脾胃還擔任著消化吸收食物,運轉營養物質的重要任務,對身體來說至關重要。
  • 手把手教你小兒推拿,解決孩子積食不消化
    如果孩子平時就能吃,最近又因為吃的過多出現腹脹、腹痛、舌苔厚、口臭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可以診斷為實症積食。如果孩子平時食慾就一般、體型中等偏瘦,最近稍微多吃了一點就出現腹脹,食欲不振,大便異常,可以診斷為虛症積食。
  • 親身實踐的小兒感冒發燒積食咳嗽食療方及處理方式
    第三類 積食感冒,這類現在是很常見的,明明孩子沒有受寒,好好的,孩子就突然感冒了,有時還會發燒,並且開始低燒,溫度還容易反覆。除了發燒,最常的表現就是咳嗽,一直咳嗽,不見好轉。這是因為脾胃內積了太多的食物,沒有消化,堆在那裡,產生了內熱。孩子的積食一個是肉類食物吃多了,另一個是食物吃多了。
  • 秋冬孩子反覆呼吸道感染、咳嗽、發燒、便秘竟都因積食_
    另一方面,家長光想著孩子吃啥好,變著法的誘惑,孩子吃得過多,或營養過高,超過了脾胃運轉負荷,食物不能被及時地消化吸收,也會損傷脾胃功能,消化能力更差,積食也就發生了。    而積食的表現也不僅僅是不愛吃飯這麼簡單。積食屬於中醫病症,中醫理論認為:「小兒百病,源於積食」。
  • 感冒發燒退了,咳嗽總不好怎麼辦?
    >3歲,剛上幼兒園沒幾天回家傍晚開始發燒,手心燙,肚子燙,媽媽怕燒上去,趕緊餵了美林,兩天後,孩子退燒了,但開始出現便秘,羊屎便便,咳嗽,黃痰於是媽媽給孩子連吃了三天火龍果通便,結果大便沒通,孩子鼻梁更青了,睡覺露眼睛了,咳嗽也更加厲害了這時候媽媽就很焦慮了,為什麼孩子燒退了,還在咳嗽,不停地咳,而且又便秘了呢?
  • 小兒百病,積食為先!一個小兒消食化積方,健脾開胃,秋冬不生病
    很多的家長對積食有一定誤區,覺得積食根本就不用擔心,孩子自然而然就可以抵抗過去,但實際上孩子正處於快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若是積食脾虛了,營養的吸收就跟不上,並且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 對付小兒積食的「秘密武器」,柚皮蘿蔔消食水,健脾袪積食、止咳
    10歲以下的寶寶消化系統大都未發育完善,消化、運化能力都比較弱。只要平時稍微餵養出現問題,就會有積食出現,等積食嚴重就會引起脾虛以及其他併發症。尤其是現在進入冬季,受外邪影響下就更容易出現感冒發燒等病症,且現在正處於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家長更不能有絲毫的鬆懈。冬天,少給孩子吃這3種水果,積食又上火肉湯類湯類食物固然可以起到暖身的作用,但需要提醒的是,孩子並不能過度攝入肉湯。
  • 飲食調節、推拿、消食藥 三招化解小兒積食
    春節,本是一家人團圓、放鬆的日子,但省會鄭州各醫院的兒科醫生們卻不得閒,來就診的感冒、發燒、腹瀉甚至肺炎的患兒不斷,追根溯源,多是節日飲食不當引發「積食」所致。  兒科門診爆滿80%禍起積食  「春節七天,兒子天天跟著我們走親訪友的,大人們這個幫他夾肉吃,那個餵他兩口飯,讓他吃了一肚子肉和零食。
  • 「小兒積食」的5個信號,家長要謹記,3招教你消積食!
    有句老話叫「小兒百病,積食為先」,這句話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嬰幼兒在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對食物需求量較大,但因其脾胃虛弱的生理特點,很容易出現積食的症狀。嬰幼兒一旦積食,會出現肚子疼、肚子脹、不消化、晚上睡不好、白天沒精神,嚴重的會出現嘔吐、發燒等症狀,長期得不到治癒,會影響嬰幼兒的身體發育。俗話說「孩子一場病,媽媽半條命」,每次孩子生病後,媽媽都會跟著遭罪,因為內心的焦慮,通常會吃不好、睡不好。
  • 兒醫:判斷小兒積食,臉部3點很直觀 遠離積食,做好3點就有效
    中醫常說"積生百病",相信很多寶媽在育兒過程中都會遇到孩子積食的症狀,孩子的脾胃不似成人那般強健,是比較嬌嫩的,非常容易就積食了,而且孩子一旦有積食的問題,會引發感冒,咳嗽,發燒等疾病,時間久了,對身體的傷害很大,脾胃的運化受到影響,營養的吸收和消化功能減弱,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 不然咳嗽、積食體質差
    六歲的小沐又發燒了,他的父母愁容滿面,小沐最近這段時間非常容易發燒,每次他的父母給他吃了退燒藥,燒就下去了,不吃過兩天又反覆了,這樣反反覆覆一直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家裡的退燒藥種類非常多,各個退燒藥都試了一遍,就是沒有效果。找不出孩子出於什麼原因,一直反覆發燒。
  • 「小兒百病,積食為先!」一個消食化積方,讓孩子胃口好吃飯香
    孩子的積食大部分都是家長有關係的,中醫常說:「孩子的病都是吃出來的」。對於處於發育期的孩子來說,很多積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家長的餵養不當而引起的,孩子飲食不當,脾胃負擔過重,就會積食了。阻礙孩子發育的最大難關就是積食,而且還容易讓孩子容易得病。
  • 小兒積食的「勁敵」被找到,不是山楂雞內金,白水一泡,積食繞道
    積食被中醫稱為兒童四大病症之一,已經成為影響兒童身體發育的最大難題。但是很多家長卻對小兒積食並不重視,認為孩子身體積食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孩子只是吃多了不消化而已,屬於正常現象,只要餓孩子幾頓,過幾天自己就恢復了。
  • 為什麼說,想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孩子積食這4表現藏不住!
    人們常說"想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孩子在生活方面可以說完全沒有經驗,特別是吃的上面,就沒有一個把控。特別是6歲以內的孩子,會經常出現消化不良,積食等現象。之後,還會出現發燒、營養不良、腹瀉等等表現。若不注意,甚至會因此影響到孩子的發育。
  • 【公益講座免費聽】巧手媽媽小兒推拿公益講座開課了!
    寶寶發燒、咳嗽怎麼辦?寶寶腹瀉、汗多體虛怎麼辦?寶寶情緒煩躁、不好入睡怎麼辦?寶寶積食、不想吃飯、胃口不好怎麼辦?打針?吃藥?寶寶受罪,媽媽擔心!3歲的宇宇是醫院的常客,一個月要去醫院報到兩次,一會兒咳嗽,一會兒感冒發燒,什麼東西都不想吃,急得爸爸媽媽團團轉。難道宇宇是在空調房裡待久引起了感冒發熱?其實除了一部分小孩是因為感冒而發燒,大多數的孩子是得了暑熱症。夏季天氣炎熱,孩子年幼,稍不注意,極易患上暑熱症。
  • 娃生病多因積食所致,喝一飲,不是山楂,化積健脾,積食或能遠離
    2.發熱,咳嗽如果孩子出現頻繁的發燒,咳嗽症狀,可能是脾胃虛弱,身體積食導致的。這種發燒在醫學上被稱為積熱,是身體積食常見症狀之一。因為孩子腸胃中長期存在大量未消化的食物,發酵之後會產生溼氣和熱量,導致孩子身體出現頻繁發燒,咳嗽的症狀。
  • 積食帶給孩子的危害,遠不只是影響食慾!爸媽都看看吧
    什麼是積食 孩子後天脾胃尚未發育完善的階段,未充分消化的穢物積聚、堵塞在腸道,稱為「積食」。積食常發生於嬰幼兒。積食會導致寶寶吃不下,不消化,肚子不舒服。 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症狀,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 積食會引起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皮色發黃、精神萎靡、大便乾燥或酸臭、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症狀。 嚴重者甚至引起孩子發燒,咳嗽等,長期積食會誘發孩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 真實病案|8個月寶寶,又發燒又流鼻涕又咳嗽又積食,先抓主症
    素材來源 | 羊爸爸辨證案例有些孩子生病的時候發燒感冒咳嗽積食等各種症狀都有,家長可能就會懵,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以處理什麼症狀為主。一通操作下來,孩子不僅沒有好,可能還會更嚴重。這種情況下單用處理感冒的藥物或者單用處理積食的藥物效果都不太好,甚至還會拖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