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來8000℃——國際藝術家交流展在韓國光州市開幕
2017年的七月,YARC國際策展團隊在北京策劃的一次名為「往來8000℃——國際藝術家群展」,邀請了來自6個國家的藝術家共同展出。當時受到了各界的熱烈好評。一年來,YARC國際藝術團隊一直以國際策展人+國際藝術家+國際交流為根基,本著以不同國家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共同來對話,來交流。本次,我們依然將國際交流展覽的範圍擴大,並將國際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帶到韓國的文化首都——光州,再次引爆8000℃展覽。
-
在《國家寶藏》中C位出道 "後蜀殘石經"專屬印信回歸川博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川博展出的重量級文物後蜀殘石經,在《國家寶藏》第二季中脫穎而出,入選「國家寶藏文物特展」,視頻在故宮博物院箭亭廣場「九州幻方」與觀眾見面。為此,《國家寶藏》節目組專門為它定製了一個象徵身份的印信。
-
徐州市·井邑市締結友城關係十五周年藝術交流展開幕
10月21日,徐州市·井邑市締結友城關係十五周年藝術交流展在李可染藝術館開幕。韓國井邑市政府副市長楊深默、井邑市議會副議長樸一,市領導馮其譜、袁建芬、張愛軍出席開幕式。馮其譜在講話中說,徐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書畫文化源遠流長,形成了令人矚目的徐州書畫現象。
-
攝影師「動脈影」逛川博,在哪件文物前拍得最久?
儘管此前多次參觀其他博物館的修復中心,但川博高科技的檢測儀器、頗具工匠精神的修復師,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川博文保修復中心高科技檢測設備令人震撼沒進博物館之前,動脈影想像中的文物修復中心,是在一個昏暗破舊的小屋子裡,年過半百的修復師們正在小心翼翼地拼碎陶片。
-
國慶薦展④|唐蕃古道精品文物聯展亮相川博,再現文成公主美麗傳說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圖片由劉騏愷、張豔提供2020年9月27日,「天路長歌——唐蕃古道沿線七省區精品文物聯展」在四川博物院開幕,來自青海、甘肅、陝西、寧夏、新疆、西藏、四川等七省區的189件/套精品文物,反映了唐蕃古道對漢藏文化交流的特殊價值及其對沿線地區的重要意義
-
七省聯動 唐蕃古道精品文物聯展亮相川博
9月27日,「天路長歌——唐蕃古道沿線七省區精品文物聯展」在四川博物院開幕。展覽精心遴選來自青海、甘肅、陝西、寧夏、新疆、西藏、四川七省區的189件/套文物,反映了唐蕃古道對漢藏文化交流的特殊價值及其對沿線地區的重要意義。
-
新疆古絲路文化:絲綢之路上的明珠——龜茲古鎮
到了公元前2世紀,張騫受漢武帝指派兩次通西域,使得這條道路得到認識和強化,吸引了更多人從事絲綢之路上的貿易活動,極大地推動了中原與西域之間的物質文化交流。為加強對西域的控制,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設立了漢朝對西域的直接管轄機構——西域都護府。以漢朝在西域設立官員為標誌,絲綢之路這條貫穿東西方交流的大通道開始進入繁榮時期。
-
「中國風-中國文化系列展」在烏茲別克斯坦國立藝術博物館開幕
塔什幹國立東方學院副校長阿布杜拉耶夫·諾德爾對此次活動表示祝賀, 他希望此次活動能夠促進中烏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烏國學生能夠更多了解中國文化。同時,也對各方協助文化展順利開幕表示了感謝。 孫立傑大使表示,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中華文化歷經五千年而綿延不斷,經久不衰。究其原因,一個「和」字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家門口就能看到故宮國寶 揭秘川博為何會有那麼多故宮文物
    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礬紅彩描金雲鳳紋碗、黃地粉彩雲龍紋豆……近段時間,一些在四川博物院二樓瓷器展展廳的觀眾會產生疑惑,這些巧奪天工的故宮文物,是如何來到川博的呢?
-
情聚牡丹之都 共促兩岸文化交流—首屆菏澤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展開幕
「協會將以『挖掘、整理、利用菏澤市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開展對臺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加強菏臺人員往來,溝通兩岸人民感情,實現同胞心靈契合』為宗旨,配合、協助市政府完成各類相關對臺工作事務。」作為首任會長,吳福華在現場介紹,「協會今後還將與臺灣方面共同舉辦各類畫展、藝術展、民俗展、非遺、文創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舉辦各類文化論壇、學術交流、學生交流、演出活動、尋根認祖等與臺灣民間團體間的互訪活動。」
-
中日黃檗文化民間友好交流頻繁
林文清供圖 中新網福建福清2月10日電(鄭松波)春節前後,福建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在一個多月內連續組織三批次團組赴日本開展友好交流活動,交流廣泛,內容豐富,中日間黃檗文化和民間友好交往呈現頻繁。除夕夜,東京塔首次點亮「中國紅」。當晚,交流團一行參與了東京塔亮燈儀式,向日本各界朋友表達新年祝福,祝願中日關係在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
-
2017 「以慈化瓷」——兩岸陶藝文化交流展在寶山寺開幕
原標題:2017 「以慈化瓷」——兩岸陶藝文化交流展在寶山寺開幕 東方網10月31日消息:2017「以慈化瓷」——兩岸陶藝文化交流展,今天在上海寶山寺開幕。本次展覽聚焦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發展與未來,為兩岸文化藝術、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發展提供了交流平臺。
-
中國寫意油畫學派俄羅斯寫生交流展在莫斯科開幕
人民網莫斯科8月22日電(李明琪)當地時間21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中俄建交70周年,由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和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聯合主辦、順年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寫意油畫學派俄羅斯寫生交流展在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開幕。
-
圖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往來
作者:姜波,博士,現為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長,德國慕尼黑大學古代文化研究中心兼職教授。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使中國對外貿易興盛一時,同時加強了古代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元朝時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就是由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又由「海上絲路」返回本國的。從貿易品的角度,海上絲綢之路又有「陶瓷之路」、 「茶葉之路」、「香料之路」、 「白銀之路」、「寶石之路」等不同的稱呼;從航線的角度,又有南洋航線、西洋航線、東洋航線等不同的說法。
-
搭建兩地文化橋梁 「2020年石屏、建水文物普洱交流展」開展
12月8日,由普洱市文化和旅遊局、紅河州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主辦的「2020年石屏、建水文物普洱交流展」在普洱市博物館順利開展。 石屏與普洱市的交往可延續到明代中期,因茶、小商品等物資的交互逐步形成相較穩定的商業模式「走西頭」。
-
首屆中國奈及利亞陶瓷文化藝術交流展開幕(高清組圖)
(攝影:張威偉)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威偉):當地時間18日晚,由奈及利亞中國文化中心和中國中北礦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駐奈及利亞使館及奈及利亞駐華使館作全程藝術指導的「2015中尼陶瓷文化藝術交流展」在位於尼首都阿布賈的中國文化中心隆重開幕。來自中國駐尼使館、中北礦業有限公司、奈及利亞旅遊文化部的中外嘉賓出席了活動。
-
古絲綢之路上的樓蘭文化重現它的風採
2020年9月16日,自駕南疆行來到若羌縣,這裡在古絲綢之路上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早上起來趕快去若羌縣樓蘭文化公園轉一圈,這個公園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這個邊陲小鎮不甘落後,建設這個文化公園。
-
亞洲文明展 | 伊朗釉陶瓶神似「明青花」 見證東西方文化交流
「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日前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在盛唐時期的諸多文物中,大家不僅能看到中亞、西亞風格的紋飾,更有大量直接以絲綢之路為題材的藝術作品。絲綢之路的開通,始於張騫出使西域,在展出的文物中,一幅張騫出使西域的敦煌莫高窟壁畫摹本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
-
「萬物有靈——四川古蜀文明數字展」亮相墨西哥
「萬物有靈——四川古蜀文明數字展」亮相墨西哥漂洋過海 赴一場與瑪雅文明的約會新華社記者辛悅衛攝 墨西哥當地時間12月11日,「萬物有靈——四川古蜀文明數字展」在墨西哥國立世界多元文化博物館揭開面紗。此次展覽,以數位化展陳形式,展示包括太陽神鳥金箔、三星堆青銅面具等在內的50餘件文物,為當地民眾打開一扇了解四川文化的窗口。
-
發展絲綢文化 弘揚絲路文明 聆聽一場絲綢之路上的紡織品對話
近日,首屆國際絲綢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在浙江理工大學舉行,以「絲綢之路上的紡織品對話」為主題的研討會,可謂大咖雲集。浙江理工大學校副校長、黨委委員陳文華表示,首屆研討會以發展絲綢文化、弘揚絲路文明為主旨,為展開考古、科技、藝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