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鑊氣(鍋氣)?粵菜大廚為你帶來鍋氣的全方位詳解!

2021-02-26 廚師菜單

"早安!早上好!你好,早安!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可以看菜品。我們每天會發布全網絡新的菜品等文章,歡迎大家交流。"

你好,這裡是「廚師菜單」平臺,這裡是專屬於廚師的平臺,不管你是剛入廚的新人,還是幹了多年廚房的老師傅,這裡都有你能借鑑的好菜。我們每天會推薦各類小炒、乾鍋、燒滷、蒸菜、涼菜供大家借鑑,也有大師級別的招牌菜、特色菜供大家學習。只要你是廚師,你想要在廚藝方面更加精進,請務必點擊上方藍色字體加入我們↑↑↑

廚師行業人才輩出,如果你不努力,或許就會被努力的人超過,堅持看一年我們的菜單內容,我們給你保證,漲工資絕不是夢想,只要你經常把在我們平臺看到的菜,在工作中多練習,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廚師是一個做到老學到老的職業,讓我們共同努力,鍛鍊技能,磨礪廚藝,成為高薪大廚!每天都有好菜學習哦!⬇️⬇️⬇️

它是中式炒菜的精髓,是食物的靈魂!

鑊[huò]氣,通俗的說就是「鍋氣」,誕生於後廚,似乎很神奇,摸不著又看不到。

當一道炒菜熱騰騰的端上來時,大家讚嘆:「真香!」這個「香」就是一種「火燎味」,即來自引人食慾的鍋氣,讓人在品嘗時心情愉悅。

大家都知道,粵菜的小炒非常講究鍋氣,一盤熱辣辣的小炒端上桌後,一股無法言表的獨特香氣就會撲鼻而來,令人忍不住一再下筷。

那麼,什麼是鍋氣?想必很多廚師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本期,將帶大家探究粵菜的精髓之一——鍋氣。

鍋氣是評判小炒菜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它由四個指標構成,分別是熱、快、幹、香。只有這四個指標全部達到,小炒菜才能具有很好的鍋氣。下面,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四大指標:

1、熱

是針對菜餚溫度而言的。一款鍋氣十足的菜餚,首先上桌溫度要高,以菜餚入口可以明顯感覺到「燙」為考量點。

2、快

是針對菜餚烹調速度而言的。一款合格的小炒菜,烹調速度一定要快,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炒制時間要短,不論是用手鏟鏟制還是用手勺配合炒鍋翻動,都要求廚師動作嫻熟、利落;二是調味過程要快,為此必須提前調好碗芡,讓調料和原料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融合。

3、幹

是針對菜餚質感而言的。小炒菜上桌的要求是質地幹香,標準是有汁而不見汁,有芡而不見芡,有油而不見油。

4、香

是針對菜餚的香氣而言的。要求是菜餚本身的香味要濃鬱,甚至是可以有輕微的焦香味。


▲粵碧綠生炒桂魚卷

我在從業的這麼多年一直執著地認為:新派粵菜也好,傳統粵菜也好,都要講究三個字——夠鍋氣(廣東人稱其為鑊氣)!所謂鍋氣,通俗的說法是:在烹飪菜品的過程中,運用猛火烹出的食物突出的本味及口感。

一位有經驗的廚師,在烹飪過程中,能善於利用食物的特點,將味道及口感的精華都烹調出來,稱為「有鍋氣」。要烹調有鍋氣的菜餚,必須利用猛烈的火力烹調,並要快速地翻炒鍋裡的食物。

具體而言,當食物受極高的溫度烹調(超過200℃),便會發生焦化反應及美拉德反應(又稱非酶棕色化反應)等化學變化,就好比幹炒牛河,芽菜夠爽脆,河粉夠幹身兼條條上色,最重要是上桌時要熱騰騰,這才叫夠鍋氣。


▲幹炒牛河

有的師傅認為單純靠增加炒菜時間就能出鍋氣,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我們想做一道有鍋氣的菜,必須具備四個條件:大火、鍋熱才放油、油熱後放原料、快速烹炒成菜。

原理是利用熱氣,讓原料能夠快速地將香味揮發出來。具體的操作要求只能自己掌握,熟能生巧。菜餚在高溫快速烹調的過程中,能最大限度地散發出香味,入口就會更加滾燙、幹香。


廣東人都知道,小炒要有鍋氣,我們對小炒是否達標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夠鍋氣,鍋氣應該是氣勢、氣味、氣色與氣質的綜合。

所謂氣勢,就是菜餚出鍋,要熱氣騰騰,煙氣瀰漫,讓人雙眼發亮。當然今天提倡無火烹飪,但作為氣勢,仍不可或缺;

至於氣味,就是要求菜餚有異香撲鼻,經久不散,令人聞香覓食,聞香垂涎;對氣色的要求,則是油亮、色正,使人獲得視覺享受;

對氣質的要求,就是對口感的要求,一個優質的小炒,必須脆爽嫩滑、秀色可餐,滿足特定菜餚對質感的要求。唯有同時滿足以上四者,方可稱為鍋氣足。


▲新派港式炒遼參

要檢驗炒出的菜品有沒有鍋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其是否符合以下四點:

一是刀工精湛

原材料要切得長短劃一,厚薄一致,紋理暢順。

二是以鍋代勺

除了用鍋鏟之外,有時要大面積翻掀菜料,使之快速同熱,最大限度保留原料的本色。

三是勾芡精準

小炒多為薄芡,讓原料把芡汁吸收,吃完菜餚不見芡汁。

四是猛火急攻

小炒最講旺火急炒,順德金牌名菜「小炒皇」就是猛火急攻的範例。從配菜到成菜再送到餐桌,前後只花3分鐘,鍋氣十足。

▲蘆筍炒現拆蟹腳肉

如果要真正了解和感受鍋氣,那一定要先了解食材的構成成分。

多數的食材都含糖、氨基、羰基等化合物,通過加熱,糖類原材料會發生焦糖化反應,氨基、羰基等化合物會發生美拉德反應。而產生這兩種反應,只會在不同的溫度段和相應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因為美拉德反應在20℃時即可發生,而且食物的香氣,必須在其含水量10%-15%的條件下才能產生。當溫度上升到180℃時,香氣變遲鈍,色澤褐變加深。

焦糖化反應則會在140℃時發生,隨即便會產生兩種產物:焦糖和芳香酮。當溫度上升到230℃時,兩種產物由香變苦,食物色澤亦會加深。而粵菜師傅,正是巧妙地運用拋炒使食物獲得了這兩種反應的條件,在香氣不變鈍、味道不變苦、色澤不變褐的前提下加入兩種材料輔助:蒜子和花雕酒(蒜子富含不具甜味的氨基、羰基化合物,而花雕酒則富含甜味的糖類化合物)。

「猛鍋陰油」即熱鍋冷油,就是讓蒜子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美拉德反應,若等油燒熟後(或升溫過快)再放蒜子,不僅產生不了香氣,蒜子還會變焦苦。而當蒜子變成金黃色時放入原材料,再淋入花雕酒(調整菜品主料味道和補充糖分),便能讓菜品在鍋裡更容易發生焦糖反應。接下來,就是在兩個反應要求的溫度下快速拋炒,收幹原料的水分,讓原料表面均勻接觸熱源,從而賦予菜品「鍋氣」。


前面說過要想產生鍋氣,必須滿足四大指標,其實在烹調時原料的熟處理,也是產生鍋氣的原因。烹調時,每個師傅都有自己獨特的原料熟處理方法。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能夠通過熟處理,達到增加菜餚鍋氣的效果。

炒牛肉是每個廣東菜館都會烹製的菜餚。很多廚師在初加工環節,就是將醃漬好的牛肉滑油後直接炒制。而大多數廣東師傅則不然,他們採用的方式是先滑油後煎制,具體的操作方法是:醃好的牛肉先用色拉油滑至七成熟,然後放入炒鍋內再煎兩成熟,最後快速翻炒成菜。


▲菜心炒牛肉

鮮貝的加工方法跟牛肉非常相似。在初步熟處理時,先將鮮貝片成兩片,衝水,吸乾水分後加鹽、味精、蛋清拌勻(一般鮮貝2500克需要加鹽15克、味精20克、雞蛋清3個),拌勻後再加入鷹粟粉15克抓勻。鮮貝上漿後冰箱冷藏半個小時,讓肉質可以充分與調料融合,然後取出滑油。滑油時,油溫三至四成熱,烹調時間5-6秒,此時鮮貝表面已經結殼,取出再放入燒至四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兩面煎至六成熟即可。


▲菜軟炒釀北極貝

鮮鮑魚也是製作小炒菜常用的原料,炒制前,鮮鮑魚初步熟處理有三招:

1、只加鹽,不加雞蛋清、生粉醃漬上漿,也不需要用上湯煨制。

2、初加工處理要先焯水後滑油。焯水可以去掉鮑魚表面的粘液,還可以使打有花刀的鮑魚成形;滑油則可以增加其亮度。焯水時,水溫約為80℃,一般要加入少許薑汁酒,以祛異味,下入鮑魚後關火浸至其三成熟時出鍋。

3、滑油時,油溫三成熱下鍋,文火加熱至七成熟,再進行烹調。

還有些廚師在處理活鮑魚時,採用生煎的方法操作,效果也不錯。


▲醬爆鮑魚仔

牛舌的處理方法是:醃漬後牛舌片放入沸水中,大火焯至五成熟,撈出控水,再放入不粘鍋內,小火煎至七成熟。經過焯水處理後,原料本身的異味得到了緩解,口感也乾爽了很多。


▲玫瑰鹽半煎炒牛舌

鵝肝在小炒菜中出現的頻率也非常高,一般而言,鵝肝在炒制時是不需要勾芡的,菜餚儘量幹香是其主要特色。

因鵝肝本身的香味非常濃鬱,含有的油脂也很豐富,所以初步熟處理的方法跟其它原料也略有不同:把鵝肝切成小丁,表面拍一層薄薄的生粉,入燒至六七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至表面收緊,即可出鍋。


▲法國鵝肝炒雪龍牛肉

炒魚片也是粵式小炒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菜式,經常選用的原料有東星斑、鱸魚、鱖魚、中山脆鯇等。雖然都是魚,但是初步熟處理的方法卻因為魚的肉質不同,略有差別。

如果選擇的是東星斑,一般要帶皮烹調,所以魚肉上漿後,一般會先用三成熱的油溫,中小火滑油至七成熟,取出後再放入不粘鍋內,小火煎至魚肉九成熟,這樣魚肉的鮮味會更加濃鬱。如果是其它的魚肉,那麼上漿後直接滑油即可。


▲生炒上水東星斑

很多廚師在初加工環節,就是將醃漬好的牛仔骨滑油後炒制,這樣炒出來的菜餚效果很一般。目前廣東師傅常用的熟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將醃好的牛仔骨先滑油至七成熟,然後放入炒鍋內再煎兩成熟,最後快速翻炒成菜;二是將醃好的牛仔骨放入燒熱的鍋內生炒。這兩種方法烹調出的菜餚效果都不錯,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生炒安格斯牛仔骨

鮮螺片初加工時要注意三個環節:

首先,去除粘液和黑膜

鮮螺片1千克加150克鹽、100克白醋,反覆搓揉,用水衝洗乾淨,片成薄片,不需要上漿。如果上漿,烹調時螺片容易粘連,而且口感發粘。

其次,焯水

螺片下入60℃的溫水中,立即用筷子撥散,撈出控水,時間控制在3-5秒。

最後,滑油

滑油時,油溫不能太低,一般六成熱下鍋,下鍋後立即倒出。

為什麼不直接滑油?因為在搓揉時,只是去掉了表面的粘液,切片後螺片依然存在少許粘液,直接滑油,很容易粘連,成菜效果就很差。


▲XO醬小瓜炒螺片

很多廚師都是將醃漬後的墨魚仔直接焯水或滑油,這兩種方法都不是最佳方案,最佳的處理方法是先焯水後滑油。

具體操作:

1、墨魚仔洗淨後控水,加鹽、味精、黃酒醃漬3-5分鐘,用幹毛巾吸水,加少許生粉上漿(500克墨魚仔加生粉5-10克),下入沸水中,加薑汁酒大火焯制。待墨魚仔由透明狀變成純白色時,立即撈出,控幹水分。

2、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三四成熱時,將墨魚仔下入鍋內,小火浸炸2-4秒,立即撈出,控油後即可用於烹調。


▲韭菜花炒墨魚仔

杏鮑菇也是製作小炒菜常用的原料,成菜一般要求外幹香、內鮮嫩,所以在處理杏鮑菇時,一般會先加入鮮湯煨至入味,再採用高油溫、短時間浸炸的方法處理,這樣杏鮑菇吸收進去的鮮湯就不會流失,吃起來外酥脆,內鮮嫩,而且在處理其它質地非常肥厚的鮮菌類原料時,均可採用這種做法。

不過要切記,在烹調過程中,放入菌類的菜餚一般不太適合勾芡,體現幹香質地是小炒菌菇的一大特色。


▲杏鮑菇炒海斑魚扣

炒粉絲是粵菜的一個代表作,它的成菜要求是粉絲入味,但同時要保持其幹香、味濃。

粉絲是非常容易糊底的一種食材,所以炒制過程和火候把控都非常關鍵,火力過猛,粉絲很容易粘底,火力不足,粉絲又不夠幹香。而在炒制過程中,利用鍋鏟快速翻拌或者鍋鏟和筷子搭配快速翻炒,也是製作此菜的一個大關鍵。

▲王子拔靚粉

原料:

海螺肉100克,花生芽250克,紅椒片30克,蒜茸5克。

調料:

A料(精鹽2克,味精、雞精各3克,溼澱粉8克)

紹酒5克,色拉油40克,高湯50克。

製作:

1、海螺肉焯水,撈出冰鎮;花生芽焯水。

2、鍋入油燒至六成熱,放入蒜蓉、紅椒片爆香,再下入花生芽大火爆香,接著倒入高湯,中火燒至入味,然後放入海螺肉,烹紹酒,大火翻勻,最後淋入調勻的A料大火翻勻,出鍋裝盤。

原料:

澳洲帶子150克,芥菜300克,彩椒片10克,蒜片15克。

調料:

A料(鹽、味精各2克,雞蛋清15克)

碗芡(生抽5克,鹽3克,味精、白糖各2克,溼澱粉8克)

色拉油50克。

製作:

1、帶子洗淨,吸乾水分後加入A料醃漬20分鐘。

2、平底鍋內放入色拉油20克,燒至四成熱時,放入帶子,小火煎至兩面淺黃,取出控油。

3、芥菜切成斜刀片,焯水。

4、鍋燒熱,放入剩餘的色拉油,下入蒜片,小火煎至色澤金黃,倒入芥菜、帶子、彩椒片,下入碗芡,大火翻勻,出鍋裝盤。

原料:

乳鴿肉200克,冬筍50克,香菇、香芹粒、炸香的瑤柱(搓成絲)各30克。

調料:

小料(蒜粒、蔥粒、姜粒各10克)

碗芡(大地魚粉、鹽各3克,蠔油、魚露、生抽各5克,溼澱粉8克)

色拉油50克。

製作:

1、乳鴿肉、冬筍、香菇分別切成小丁;冬筍丁、香菇丁焯水。

2、鍋燒熱,放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小料,爆香後下入所有的原料,中火快速煸炒半分鐘,下入碗芡,大火翻炒均勻,出鍋裝盤。

原料:

雪菜碎15克,小黃魚4條,四季豆300克,紅椒條10克。

調料:

A料(鹽3克,味精2克,黃酒5克,胡椒粉1克)

B料(鹽2克,糖5克)

C料(幹辣椒絲、蔥、蒜米各3克)

D料(味精5克,鹽、雞粉、白糖各3克,美極鮮鮮味汁、胡椒粉各2克)

生粉50克,色拉油1千克(約耗60克)。

製作:

1、小黃魚宰殺取肉,切成條,放入A料醃入味;四季豆改刀成長5釐米的條。

2、將小黃魚拍生粉,入燒至200℃的色拉油中炸至金黃,將四季豆放入油鍋中,炸熟後下沸水鍋加B料汆水。

3、淨鍋上火,下入色拉油20克,燒至四成熱時,下C料和雪菜煸香,再放入紅椒條、四季豆、小黃魚,加D料調味,翻炒均勻起。

(看完點擊右下角「好看」,推薦給朋友)

如果您是廚師,對各式菜品及製作方法感興趣,請務必長按下方二維碼,這裡一定有你需要的菜


覺得我們「好看」的

請點擊此處↓↓↓

相關焦點

  • 什麼叫做鑊氣(鍋氣)?
    百宴技為先、修得方成藝——馬濤!大家都知道,粵菜的小炒非常講究鍋氣,一盤熱辣辣的小炒端上桌後,一股無法言表的獨特香氣就會撲鼻而來,令人忍不住一再下筷。那麼,什麼是鍋氣?想必很多廚師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本期,將帶大家探究粵菜的精髓之一——鍋氣。
  • 「鍋氣鍋氣」天天聽大廚講鍋氣、究竟什麼是鍋氣呢?
    中國廚藝國際聯盟、 優酷網聯合出品(味覺江湖)美食欄目!優酷網搜索(味覺江湖)點擊查看 ,更多精彩內容微信搜索公眾號(聖食宏●中廚聯)傳統粵菜也好,都要講究三個字,夠鍋氣(廣東人稱其為鑊氣)!所謂鍋氣通俗的說法是:在烹飪菜品過程中運用猛火烹出的食物突出本味及口感,最緊要是上桌要熱騰騰,香氣四溢,有的師傅認為單純靠增加炒菜時間就能出鍋氣,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我們想做一道有鍋氣的菜,必須具備四個條件:大火、鍋熱才放油、油熱後放原料、加火、翻炒、投料、出鍋一氣呵成。一位有經驗的廚師,在烹飪過程中,能善於利用食物的特點,將味道及口感的精華都烹調出來,稱為「有鍋氣」。
  • 粵菜中所說的鍋氣,到底是怎麼產生的,香氣十足的菜主要是靠它
    這種炒法的特點是「快、猛、香」,「快」即為在短時間內快速成菜;「猛」即為猛火助攻,炒菜過程中用猛火加熱;「香」即為香氣也叫鍋氣,就是除了原料本身的氣味之外,還有另一種讓人非常愉悅的香氣,令人食指大動。要說「鍋氣」最講究的當屬粵菜,粵菜廚師炒菜都追求鍋氣,粵語裡面叫「鑊氣」,特別是小炒類,沒有鍋氣這道菜就沒了靈魂,要看一個廚師技術如何,首先要看他炒出來的菜鍋氣足不足,其次才到味道。
  • 粵菜為什麼講究「鑊氣」
    「鑊氣」是廣州美食的一個特定形容詞,其他地方真是用得少。廣東人如果評價一盤菜炒得好不好吃,都要來判斷是不是夠鑊氣。就拿一碟幹炒牛河來說吧,一定要豆芽菜爽脆,河粉乾爽上色均勻,最關鍵是什麼呢,是熱呀,一定要熱騰騰,這才叫夠鑊氣。
  • 什麼叫鍋氣:鍋氣的三要素 與粵川魯三地大師對話小炒鍋氣(東方美食)
    何為鍋氣?什麼是鍋氣?想必很多廚師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 有鑊氣!廣東粵式小炒的最高境界,無它菜不香不鮮嫩
    廣東人對鑊氣用情極深,對於美食的評價,他們常常會用到「鑊氣」兩字,夠不夠鑊氣可以評一碟20元的幹炒牛河,也可以用來評價一家餐廳的水準,在粵式小炒中,夠鑊氣就是對它最大的褒獎。如果你問一個廣東人,鑊氣是什麼?
  • 什麼叫鍋氣?粵川魯三地大師對話小炒鍋氣(珍藏版秘籍)
    如果你還沒有關注我,請點擊圖片上方藍字【味道中國餐飲美食】就可以關注!我們將與你一起走進味的世界、感受健康飲食文化。與你一起分享最真實地餐飲故事和最實用的餐飲經營管理理念。要求是菜餚本身的香味要濃鬱,甚至是可以有輕微的焦香味。
  • 炒河粉時,這步是關鍵,不粘鍋,粵菜師傅透露,鍋氣的秘密!
    有粵菜的地方,無論是街邊的大排擋,還是高級的酒店。必有這道菜「幹炒牛河」!這道菜需要看似簡單,但是這道幹炒牛河是最考驗大廚經驗的一道菜。幹炒牛河的標準是,清脆的綠豆芽,彈性有嚼勁的河粉,滑嫩的牛肉。賦予這道菜的靈魂是——鍋氣!有鍋氣的幹炒牛河才算完美,火候的把握是這道菜的關鍵。
  • 記錄平凡 | 茶餐廳裡的鍋氣人生
    > 鍋氣 也做「鑊氣」粵菜師傅在烹調時喜歡用猛烈的火力將食材高溫焦化
  • 鍋氣三要素,何為鍋氣?
    想必很多廚師都會這樣問,其實,鍋氣是評判小炒菜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它由四個指標構成,分別是熱,快,幹,香。只有這四個指標全部達到,小炒菜才能具有很好的鍋氣。下面,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四大指標:熱是針對菜餚溫度而言。
  • 鑊氣 - 鑊氣-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餐桌啟示錄伊莎貝「鑊氣」這兩個字,有些北方人可能都不懂是什麼意思,對於粵菜大排檔,卻是近乎最高的美學境界。粵語有時近於文言,鑊就是鍋,鑊氣就是鍋氣。但是說鍋氣便不正宗,不像鑊氣,能引起粵人巴甫洛夫式的口水反應。什麼是鑊氣呢?
  • 火熱小炒 6 招,鍋氣與鮮嫩的奧秘詳解
    本月,我們將陸續為大家帶來食材、醬汁、菜品、技法等實用內容,願各位師傅烹出更多春日好滋味。小炒類菜餚,近些年較為流行,也是一些餐廳主打的招牌菜式。小炒烹飪,對選料搭配、食材處理、鍋氣與火候等都頗為講究,十分考驗廚師的功力。
  • 為什麼館子炒菜比家裡炒菜好吃,一壺酒讓大廚說出奧秘
    我們特別請教過一位五星級酒店資深粵菜廚師,大廚喜歡喝酒吟詩,一壺酒下去他說出廚房裡的奧秘。大廚說粵菜小炒離不開鑊氣,做菜的鍋稱為「鑊」[huò]讀四聲,鑊氣就是鍋氣,摸不著又看不到,刁鑽的食客一下就會品嘗出「幹炒牛河」這道菜是來自電磁爐還是煤氣爐。
  • 廣東美食爆炒河粉,大廚教你炒出「鍋氣」這樣做才好吃
    廣東美食爆炒河粉,大廚教你炒出「鍋氣」這樣做才好吃 2020-11-17 17:44
  • 大師分享||葉楓&何為「鍋氣」?又何為回鍋肉
    從廚期間,葉楓從未放棄過對烹飪美食的研究,在2016年間,川菜老師傅們舉行了一次研討會,其中談到了「鍋氣菜」的代表回鍋肉,又叫熬鍋肉,既有回鍋之稱,又有鍋氣之說。那何為「鍋氣」呢?葉楓這樣講到:鍋氣其實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但它確是中式炒菜的精髓所在。
  • 砂鍋鱸魚,只要八分鐘,鑊氣繚繞,鮮香無比
    草草啖鹽說蜜——說天地美食,談家鄉風味鑊氣是什麼氣?接觸到這個詞還是因為《中餐廳》,因為林大廚烹飪時常提起的一個專業術語。鑊氣,鑊讀「huo」,通俗的說就是「鍋氣」,摸不著又看不到,很神奇。當一道菜熱騰騰的端上來時,那個煙霧繚繞、四處飄香的火燎味,就是勾人饞蟲的鍋氣。
  • 鱸魚砂鍋煲,8分鐘鎖住鑊氣,鮮香嫩滑
    草草啖鹽說蜜 ——說天地美食,談家鄉風味 鑊氣是什麼氣?接觸到這個詞還是因為《中餐廳》,因為林大廚烹飪時常提起的一個專業術語。鑊氣,鑊讀「huo」,通俗的說就是「鍋氣」,摸不著又看不到,很神奇。 當一道菜熱騰騰的端上來時,那個煙霧繚繞、四處飄香的火燎味,就是勾人饞蟲的鍋氣。
  • 一款「有鍋氣」的全能料理機實測!達酷客幫你還原媽媽的味道
    酒店大廚烹飪的菜式之所以好吃,主要在於對於菜譜的傳承和精妙的烹飪手法,也許我們很難模仿出大廚的菜,但還原大廚炒菜的「鍋氣」其實非常簡單。鍋氣,是指食材在高溫爆炒時,運用猛烈的火力,在鍋中快速翻炒,食材的溫度瞬間飆高,水分蒸發,和鍋體接觸後引發出的焦香,鍋氣就像一道菜的靈魂,無論外表是否優秀,但仍然會讓你躍躍欲試。
  • 檢驗粵菜料理兩個標準,其中已經70歲的幹炒牛河譽為剋星中的剋星
    粵菜之雙剋星,其中之一為幹炒牛河粵菜的廚房裡有兩樣剋星,一個是幹炒牛河,另一個就是菠蘿古老肉。幹炒牛河作為廣東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被認為是考驗廣東廚師炒菜技術的一大試金石,手藝的好壞一炒便知。而一盤完美出品的幹炒牛河需要符合什麼標準,在電影《滿漢全席》中已經說得十分通透完整。
  • 唯有鍋氣,才能讓炒菜一騎絕塵
    炒菜是中國人對世界烹飪藝術的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貢獻,不同的烹飪藝術家製造出來的不同的鍋氣,賦予了每一道炒菜不一樣的鮮活的靈魂。鍋氣是火候、油脂、鐵鍋三者完美結合後的產物,沒有鐵鍋,自然就不會有鍋氣。今天看來,鍋氣社會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能源革命和初步工業化的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