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哥哥:零分上大學,臺灣教育走向「菲律賓化」

2020-12-13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濱哥哥】

臺灣高等教育又改革了,力度之大,讓不少媒體驚呼「零分也能上大學了」!

因為修改了新的課綱,為了配合新課綱的實施,臺灣又進行了新的教育改革。從2019年開始,音樂、美術、體育的專業術科學校可以選擇不參考學測的成績,學生即可報名申請大學。以往學測必須考五個科目,以五個科目的成績作為高校招生的考量,而從2018年開始放寬要求,學生不必考五科,變成最多選四科,甚至一科的成績。按照臺灣「招聯會」的意思,這是考慮到為學生減輕壓力,讓偏才的學生可以不「勉強」自己成為全才。

而這一舉措,也讓媒體紛紛擔憂私校為了招生,而不惜鑽漏洞,讓學生即便零分也可以上大學,使得臺灣的高校進一步「學店化」。臺大副教務長張耀文更是直言「招聯會」這項決定將導致學生素質完全沒管控,對臺灣競爭力將是災難。

為何免學測

其實臺大副教務長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自然,對於臺灣前段班的高校如臺大而言,即便放寬了這個標準,他們依然能招收到學習成績前列的學生。學生們為了考入臺灣第一學府,自然會拼盡全力考滿四科。然而,對於那些排在中後段的高校,特別是那些面臨招生問題的私人學校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這意味著這些學校在招生困難的情況下,可以進一步以更少的招生要求來錄取學生。而那些學習能力不強甚至低下的學生,在人人都上大學的情況下,自然會為了儘可能上大學而選擇那些只需要一兩門學測成績的高校。以此,形成了一個負面的循環,讓臺灣學生的學習能力整體退步。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進一步降低學生考入高校的要求呢?難道是真的為學生減負嗎?

當然不是。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上大學,臺灣的高等教育在20多年前開始教育改革,這對臺灣的發展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時過境遷,在少子化的影響之下,衍生出了眾多的後遺症,很多職業學校紛紛升等變成大學,導致到了2017年,臺灣的高校已經到了172所之多。而人口是臺灣三分之一的香港,高校也不過才八所而已,連臺灣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卻在國際排名上穩穩跑在臺灣前面。有很多私立大學把學生當成是搖錢樹,學用嚴重脫節,教學質量與學生素質也不斷下降。

在少子化的衝擊之下,臺灣眾多學校特別是私人學校都面臨著嚴重的招生不足問題。數據顯示,2017年錄取率比去年低0.19%。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指出,此次高校招生缺額為3488人,創下8年來新高。近5年大學招生名額及錄取人數連年下滑,已連續3年跌破5萬人,今年的缺額人數更比去年大增18%。多達16所高校的261個系所產生缺額,整體缺額率7.9%,其中有7所高校缺額率超過50%,也創下指考招生史上最高紀錄。

在2016年兩岸關係惡化之前,為解決學生來源短缺危機,臺灣高校招收短期來臺就學的大陸研修生,這也成為了不少臺校增加財務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學位生與交換生的名額有限,然而招收大陸研修生則沒有總量管制,即只要兩校有籤約,陸生幾乎是申請就過關。更重要的是,研修生要自付學費及住宿的高額費用。2010年福建省推出了「閩臺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其中包含「3+1」專班計劃,每年派送陸生來臺研修1年。而這一年裡的大陸研修生在臺就學期間的費用全部都給了臺灣高校,為臺灣高校增加了不少收入。

但如今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據悉今年赴臺的大陸研修生人數可能只剩下1/3。

在這種情況之下,臺灣高校將目光瞄向了東南亞學生,配合政策改往「南向」招生。但是由於語言及風俗習慣差異問題,東南亞學生赴臺進修的願望並不強烈。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在臺灣進一步放寬對學生招生的要求,讓學生更輕鬆考入高校,就是最後的救命稻草了。

臺灣高校「沒有」退場機制

面對這少子化與大學招生困難問題,臺灣在2013年就提出了要進行大學退場機制。「大學退場機制」包括了「限期輔導改善」、「學校停辦」、「土地處理」、「學校法人轉型(合併、改辦或解散)」4階段,一旦啟動機制,若持續無法改善,經營不善的私校可能在7個月至1年內「退場」。可是退場機制年年在喊,大學的數量卻不斷上升,到2017年就已經高達172所高校,真正進行了退場的,不過兩所而已。

上場容易下場難,大多數的高校根本不願意進行降格改制,招不到學生,往往就改系名專業名重新招生。對於高校而言,一旦降格為專科,怎麼可能還招收得到學生呢?很多退場機制都往往淪為好聽的口號而不具有實際的操作性,更何況高校退場還涉及到了私校校產和土地利益等實際的利益。

臺灣現行的「私大轉型退場條例」中明確規範,高等教育是公共財產。私立大學每年都接受臺灣「教育部」的獎助和補助,退場後,學校的資產就必須變為公用,不可能再成為私校董事會謀利的工具。這種情況之下,怎麼可能會有私校校董放著可以招生謀利的「肥肉」不吃,而主動推出呢?對於私校校董而言,興建大學有補助可以拿,若學生人數多,學校附近發展出大學商圈,校地更會隨著升值。因此臺灣私校董事大多採取拖字訣,想盡辦法榨乾學校最後的剩餘價值,也因此犧牲掉教學質量。

在這種情況下,臺灣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高校退場機制」,反而在少子化的衝擊之下,私校的校董們還要繼續建大學,招不到學生就改系,在改系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自然是「求助於」執政者以獲取政府的支持了。

那麼,免學測的政策出來,自然就不奇怪了。

傳說中的七分大學生

20多年來的廣設大學與多元入學,讓大學從精英教育變成普及教育,客觀上對於促進人民文化素質,提高社會生產力方面大有裨益。然而,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不注意,就會變成矯枉過正。很多的教育機構完全不具備升等的條件,就在廣設大學的浪潮下由大專變成學院,學院再變成大學。

泛濫的大學創造出了兩岸聞名的「七分大學生」梗:2008年大學考試入學發榜後發現,全臺灣最低錄取分數是立德大學資源環境系7.69分,平均每科考不到1分即可上榜。而當年,全臺灣有84000名考生填報志願,高校的招生名額為85000,造成了100%錄取效果,而英文入學考試不足10分進入英語系學習的學生也比比皆是,因而七分上大學也就毫不意外了。

甚至教改也變成了政客捆綁選票的工具。陳水扁在2000年選舉的時候就大開支票,承諾當選後會實現「一縣市一大學」。當選後,為了兌現支票,宜蘭技術學院、聯合技術學院、臺東師範學院、臺南師範學院紛紛改制為宜蘭大學、聯合大學、臺東大學及臺南大學。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認為,廣設大學是大家相互欺騙,「家長喜歡小孩念大學,民意代表投其所好設立大學,政治人物為了振興地方消費去找更多學生來,也在偏鄉設大學,大家都在互相欺騙。」

教職系統的崩潰,值得警惕

臺灣高校的泛濫帶來的嚴重後果,一是大學高中化,研究生大學化,人才素質漸趨低落。二是學用落差日漸增大,一方面是臺灣企事業單位鬧起「人才荒」,一方面是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像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交通大學這些前端的高校不愁沒有優質的學生及產出,然而眾多的普通大學,特別是一些私校在設置系科的時候,完全以市場為導向,放棄基礎學科,一窩蜂地設置餐飲、旅遊等系,結果學生「畢業找不到事,企業找不到人」。可以說,從來沒有一個地方像臺灣,大學設立這麼多的餐飲科系。

臺灣的大學密度已經全球最高,高中入大學升學率逼近98%,文憑嚴重貶值之外,更使技術職業教育崩盤,造成臺灣競爭力的悲劇。據統計,到2016年年底,全臺灣大專以上學歷者共867萬人,其中擁有大學學歷者已達到506萬,佔全臺灣總人口數近1/4,這導致了高學歷完全不再稀有。人人能上大學,就意味著大學學歷不再重要。很多的大學畢業生出來,空有大學的學歷,知識與技能卻嚴重不足,加上臺灣能提供的白領工作職位有限,因此導致將近有四成的畢業生,只能從事不用大學學歷的工作,畢業出來跟普通清潔工拿一樣的22K新臺幣工資也就不足為奇,但這又何嘗不是高等教育的浪費呢?

臺灣1111人力銀行2016年調查報告顯示,具有專科學歷的畢業生因為具備一門技術,其起薪已經超過了具有大學學歷的上班族。然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這些畢業只能拿22K的大學生們,其身上還背負這數十萬新臺幣的學業貸款,卻做著與專科生甚至高中生一樣的工作。於是為了更加好找工作,只好推遲畢業,繼續讀研究生,再繼續讀博士生。據臺灣「教育部」統計,有四成的大學生想要念研究所,以至於推高研究所泛濫現象,進行新一輪的「學歷競賽」。

這不能不讓人想到了同樣陷入大學泛濫的菲律賓,菲律賓有大約650所高等院校。菲傭大都是大專以上學歷,其中不乏教育、心理學、財會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部分菲傭還持有護士、醫師或教師執照。而如今臺灣在面臨高學歷低薪的就業環境之下,也不得不選擇到大陸、香港、澳洲、新加坡去當臺勞謀職。菲傭與臺勞遠離家鄉的最大因素,無外乎還是因為低薪問題。

所以,這對於我們而言也是一個警示與教訓。臺灣現如今的高等教育政策是飲鴆止渴式的自殘,學校為了多招生多賺錢,不斷降低招生的門檻,導致臺灣高校的學歷不斷貶值,從而臺灣整個教職系統的全面失衡。然而,這些對於執政者或者校董們而言,面對的問題無非就是:到底是關大學好還是0分上大學好。

因此對於校長們來說,當然是0分上大學好呀。畢竟面臨就業問題的,不是他們。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臺灣三所科技大學商討合併,稱將打造全臺「旗艦型」大學
    這是臺灣最大的大學合併案,因此引發熱議。如果合併成功,它將是臺灣首個橫跨臺灣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大學合併案,學生人數超越知名的臺灣大學,從而成為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 在合併會議上,臺科大校長廖慶榮稱,此前和屏科大談論合併時,已預留伏筆,若有其他學校合適也能加入合併。
  • 島內教育專家:臺灣本土化已走向畸形、變態,重回一言堂
    長期關注教育發展的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教務長、副教授高義展接受專訪時認為,過去臺灣百姓之所以接受「本土化」推動,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對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及灌輸大中國思想「一言堂」的反動。但歷經這2、30年的演化,現在的「本土化」不僅畸形變態,連原先預期達多元聲音的初衷也消失了,綠色一言堂取代過去的藍色一言堂,這是臺灣最可惜的地方。高義展高義展,1971年生,高雄旗山人,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現為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副教授、該校教務長。
  • 臺灣大學升學考試 三成多考生英文翻譯只得零分
    新華網臺北2月24日電(記者李凱張玫)今春島內大學升學基本學力測驗已告結束,令島內學界驚訝的是,學測英文考試中的英語翻譯部分竟然有58000多人得零分,佔考生總數的36%。  據島內大考中心統計,今年學測英文非選擇題原始總分為28分,考生的平均得分為9.7分,創下歷年新低。
  • 濱哥哥:「臺獨」史觀會教育一時,可現實會打臉一世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濱哥哥】 6月19日,臺親綠媒體《自由時報》曝光了「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聲稱要減少歷史內容、略古詳今,將「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改為「重點放在臺灣最近500年脈絡」,中國史將放在東亞歷史中討論,以此去建構下一代的史觀。
  • 濱哥哥:臺灣最醜陋的風景是什麼?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濱哥哥】 兩岸共同遭遇新冠肺炎的肆虐,本是應該共謀合作抗疫的契機,然而臺灣部分媒體卻趁著這個機會掀起新一輪的兩岸罵戰,甚至趁著疫情大搞「親中有害論」來抹黑大陸。 當局惡意歧視下部分媒體的操行 臺媒的抹黑首先體現在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命名上。
  • 初舞臺遭到零分警告,再次參加選秀的他能否走向頂端?
    《追光吧哥哥》播出後喜提的第一個熱搜是#追光吧哥哥初評集體被diss#,多數哥哥被嫌棄「太油膩」,李汶翰則收到了「零分警告」。 登臺服飾未確定、歌詞沒有背熟、邊說話邊吃糖…… 面對手忙腳亂的李汶翰,導演組毫不留情地打出了幾乎是零分的成績,言辭頗為激烈。
  • 2013年各省市高考零分作文集錦:湖南零分作文
    嗚呼,且書青雲志,讓我上高臺;高處不勝寒,拼爹才有裘;偶然雛鳥升,不過運氣好;遇到鳳凰來,讓出梧桐巢;累不累?很累,雷到你麻木。再苦復再累,不過踏腳石,讓你飛的更高,不過是歌詞;來生若有幸,生在豪門家。    雛鳥飛天,一聲雷——累不累。答曰:不累,雷!    異屎氏評曰:字數不夠,不足800字,零分!體裁不對,竟然打油詩,零分。
  • 菲律賓留學-菲律賓科技大學
    學校簡介菲律賓科技大學成立於1901年,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是菲律賓著名的國立公辦大學,該學校擁有百年辦學歷史,理科、工課專業齊全,純英文授課,美式教育,是菲律賓唯一一所擁有百年歷史的科技大學。這裡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項目,塑造學生性格,提升學生價值信仰。
  • 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菲律賓永恆大學進駐中國!
    菲律賓作為世界上留學成本最低的英語國家,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是亞洲教育大國。菲律賓普及高等教育,全國高等院校近1300餘所,保障每一個學生都有接受正規高等教育的機會。菲律賓受到美國半個多世紀的殖民統治,繼承了美國的教育制度和教學方式,學歷、學位得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普遍認可。英語是唯一的教學語言,生活費低廉,高等教育學費與中國相近,菲律賓是世界上留學費用最低的國家之一。
  • 日本一大學入學考試韓國人全體零分,原因曝光
    ▲8名韓國籍考生面試成績均為零分(周刊文春) 日本放送協會(NHK)新聞網站、《周刊文春》等媒體今年3月5日報導稱,在日本岡山理科大學獸醫學科2019年11月的入學考試中,所有韓國籍考生的面試成績被判零分且最終落榜,一時間引發熱議。
  • 日本在臺灣推行「皇民化」教育
    日本在臺灣推行「皇民化」教育 時間:2001-04-10 16:58   來源:   《馬關條約》籤訂後,日本殖民者不僅對臺灣民眾實行嚴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而且還對臺灣進行全面的文化侵略,貶低臺灣人的民族意識,淡化和抹煞中華文化在臺灣的影響
  • 菲律賓留學-菲律賓聖卡洛斯大學怎麼樣?
    創建於1595年的聖卡洛斯大學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大學本部位於菲律賓第二大城市宿霧。  它有近40個本科專業和83個碩士和博士專業供考生挑選。目前聖卡洛斯大學有8個學院,4個校區:主校區(法律學院、商學院)、北校區(基礎教育)、南校區(教育學院)、塔拉邦校區(建築藝術學院、文理學院、數學教育學院、護理學院、藥劑學院)。
  • 臺灣所有大學匯總
    現今的臺灣地區範圍包括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 金門群島、馬祖列島、東沙群島、烏丘列嶼、南沙群島的太平島與中洲礁及周圍附屬島嶼。臺灣島是由歐亞板塊、衝繩板塊和菲律賓板塊擠壓而隆起的島嶼,地殼運動與造山運動發達使臺灣地區地形複雜多樣,絕大部分地質構造由歐亞板塊組成,菲律賓板塊則往下成為隱沒帶。東部和南部地區受呂宋火山島弧等板塊影響形成複雜地質,如與花東縱谷地質不同但相互平行的海岸山脈。
  • 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第八屆全菲漢語教學研討會」
    關向東 攝中新網馬尼拉11月16日電 來自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消息:11月14日至15日,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了「第八屆全菲漢語教學研討會」。開幕式上,紅溪禮示大學校長喬瑟夫(Dr.Joseph)博士高度讚揚了孔院與菲教育部在特殊外語項目——漢語項目(SPFL-Mandarin)合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能實現中菲兩國共贏。中國駐菲大使館文化參贊田善亭閣下到會祝賀,呼籲為實現漢語教師本土化,培養高質量漢語教師,中菲各界人士都應貢獻自己的力量。
  • 各國學生介紹本國教育特色:芬蘭學校不存在零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莉蘭】根據世界經合組織策劃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最新排名,法國學生的數學和科學成績名列第27位;在8月出爐的「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榜」上,法國由2016年的第7位降到第8位;同一排行榜的世界百強大學中,法國僅3所上榜。面對令人忐忑的教學業績,驕傲的法國人終於開始考慮向外國學習經驗。
  • 一份臺灣語文試卷,據說93%的大陸孩子得零分,你能答對幾題?
    (原標題:一份臺灣語文試卷,據說93%的大陸孩子得零分,你能答對幾題?)國學選修課,劉崇義正在為學生講解作品不過,對於大陸學生得零分的說法,劉崇義並不認同,「這份試卷的題目出得比較靈活,但難度並不是很大,理解詞義之後還是好作答的」,「臺灣學生學國學是為了考試,內地學生是出於興趣」
  • 菲律賓留學-菲律賓聖保羅大學Saint Paul University
    菲律賓聖保羅大學是菲律賓一所規模龐大卻有著全面教育的私立教會大學。菲律賓聖保羅大學主校區位於菲律賓卡加延省土格加勞市,是菲律賓排名前五名的綜合性大學,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教學設施齊全。學校先後獲得菲律賓高教委授予的「優質護理專業教育培訓中心」、「優質師範類專業教育培訓中心」、「優質信息技術開發中心」、「商業教育開發中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機構及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優質護理教育培育基地」等稱號,其中師範教育專業、護理專業被菲律賓高等教育委員會授予「最佳教育質量獎」。
  • 威聯教育公司與菲律賓聖卡洛斯大學強強聯手,為中國碩博留學生助力...
    2020年1月,菲律賓聖卡洛斯大學委託威聯教育國內招生管理籤約儀式在菲律賓聖卡洛斯大學舉行,聖卡洛斯大學校長Fr.Dionisio M.Miranda,SVD、副校長Fr.Aleksander Gaut,SVD,PhD、威聯教育CEO王洋博士、運營官Jimmy Tee博士等雙方領導和班子成員出席籤約儀式。
  • 青島體育教育博士留學排名_菲律賓留學
    青島體育教育博士留學排名,菲律賓留學,三彩國際教育(瀋陽三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主要從事於中菲、中俄及中日文化與教育展覽展示活動,於2017年通過「一帶一路」發展協會引薦,菲律賓高教委推薦,陸續與卡威迪國立大學、聖保羅大學、菲律賓女子大學、菲律賓國立雷省科技大學籤訂招生授權協議,並於2019年成立北京辦事處(北京歐亞三彩國際教育諮詢有限公司
  • 日本一大學入學考試韓國人全體零分?調查結果出來了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3月10日編譯報導】日本放送協會(NHK)新聞網站、《周刊文春》等媒體今年3月5日報導稱,在日本岡山理科大學獸醫學科2019年11月的入學考試中,所有韓國籍考生的面試成績被判零分且最終落榜,一時間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