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哥哥:「臺獨」史觀會教育一時,可現實會打臉一世

2020-12-24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濱哥哥】

6月19日,臺親綠媒體《自由時報》曝光了「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聲稱要減少歷史內容、略古詳今,將「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改為「重點放在臺灣最近500年脈絡」,中國史將放在東亞歷史中討論,以此去建構下一代的史觀。

「臺獨」新課綱擬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被網友稱為「數典忘祖」,可以說,在維持現狀的口號之下,民進黨依然不放過在意識形態操作臺灣人民的思想意識,意圖不斷強化自李登輝時代開始的臺灣「同心圓史觀」,繼續切割與中華文化的脈絡連接,以達到施行法理臺獨的「民意基礎」。

「文化臺獨」的「同心圓史觀」

「文化臺獨」是一種以確立臺灣「獨立性」為價值取向,以「去中國化」為特徵,為「臺獨」服務的社會文化思潮。從其發展趨勢來看,影響已浸入到臺灣社會的各個階層。

「臺灣文化主體意識」,實際上就是要強調臺灣文化具有獨立性,從根源上切斷臺灣文化與祖國文化的天然聯繫,不斷強調「臺灣文化不同於中國文化」,進而淡化中國文化對臺灣民眾的影響,使其遠離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和影響,從意識形態上拒絕認同中國文化,進而抗拒統一。我們從一些青年一代臺灣人所表現出的「臺灣人不是中國人」,把來大陸當成是出國,甚至說到「大陸」的時候真的不知道是指中國大陸的意識就能明白,這種史觀的教育是為了弱化其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培植分裂主義土壤。

臺灣的「同心圓史觀」,在於以臺灣這塊土地為核心,一圈一圈地往外認識世界,先從認知臺灣本地開始,往外觸及到「中國」,再往外觸及到世界。也就是說,在李登輝時期的教改後,整個臺灣初中、高中的歷史課已經不再依照從古到今的時間順序進行授課,而是以地域性來授課,先教授臺灣史,再教授中國史,最後教世界史。在臺灣史的課程中,不但不強調臺灣與中國的關聯,甚至避談臺灣與漢人移民的關係,整個臺灣史的大格局,就是臺灣這塊土地陸續受到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漢人的統治,而且無論是鄭成功、「清帝國」,還是「中華民國」,都是「外來政權」。

簡言之,按照同心圓史觀,臺灣史就是一部臺灣人長期受到殖民壓迫的悲情史,而中國人,不過是與日本人、荷蘭人並列的另一個「殖民者」罷了。

文化臺獨的成果:虛擬的國族認同與混亂史觀

臺灣同心圓史觀之下,往往會用「先進性」的語言來行「文化臺獨」之實,比如打著「不是去中國化,只是要撇除國民黨的政治思維「不是要切割中國」的口號,卻往往將中國這個詞異化成另一個國家,不再使用諸如「我國詩人李白」,而是「中國詩人李白」,把「光復」改成「終戰」,把「日據」說成「日治」,給「慰安婦」加上「有些是自願的」的文字遊戲。恐怕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會像臺灣地區的官員那樣會說出「有些慰安婦是自願的」這種可笑的言論。

臺灣課綱的歷史篇將臺灣史分為「史前時代」、「國際競爭時期」、「鄭氏治臺時期」、「清領時代」、「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與「中華民國在臺灣」等階段,不分本質,將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中國均視壓迫臺灣人的「外來政權」。同時美化日本在臺殖民統治,避談其中的剝削與民族差別待遇。並且淡化臺灣人前僕後繼的抗日與光復運動,以「接收臺灣」取代「臺灣光復」。全書最後也不忘讚揚「落實民主法治」的「臺灣經驗」,以此凝聚臺灣人民的「生命共同體」意識。在這樣的歷史教科書之下,以一個地方志般的歷史角度塑造一個「國族」出來。

而在經過李登輝時代到如今的「同心圓史觀」之下,早已培養出一個個的「天然獨」出來,局限學生的國際視野,混亂的史觀之下分不清「侵略」與「反侵略」,甚至對法西斯無所感受。因為這種由臺灣本島出發,一圈一圈往外認知世界與歷史的「同心圓史觀」,本身就是一種相對主義,而相對主義是詭辯論的哲學。

這種歷史相對主義色彩的的史觀其實就是一種價值多元論,也是現在臺灣不斷強調的「多元化」觀點,最終必然會導致道德虛無主義。因此,他們不但否定事實真理,甚至否定客觀價值真理的存在。其結果就是在戰爭責任的歸屬上,將侵略者與反侵略者、殖民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道德界線模煳化。

比如,前陣子震驚全臺灣,引發以色列和德國嚴正抗議的:臺灣學生納粹變裝秀。

有學生事後辯說:「我們只是變裝打扮人物,我們只是高中學生……幹嘛要了解希特勒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他們無法理解納粹的反人類罪行,無法了解軍國主義給世界、給大陸和臺灣帶來的巨創,無法了解扮演納粹為何是禁忌,為何會激起德國和以色列的抗議。因此,與其說是學生的「無知」,不如說是對歷史事件的「無感」,而這種去脈絡化的歷史理解所導致的「無感」,比「無知」更值得深思。

反課綱的學生與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

不僅如此,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蔡英文更是舉行秋祭大典,為了宣揚所謂的「多元化歷史和史觀」,將臺籍日軍、臺籍國軍與臺籍共軍混在一起,作為臺籍老兵,一同紀念。就好比將汪精衛等叛國漢奸也列入到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那些「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的人民之中,那樣的充滿褻瀆與是非不分。

像下圖那樣,能夠將一戰後的日本描繪成一個維護世界和平之意的國家,對那些侵佔他國領土的行為視而不見,並描述成「專注於開拓工商貿易,而非佔據領土」。而諷刺的是,在日本竊據臺灣的時期,大量的臺灣人進行反日抗爭,被日本人屠殺的民眾不計其數,包括但不限於桃園縣大溪大燒殺、臺南縣佳裡鎮大屠殺、雲林大屠殺、霧社事件等等,課本中的這個「專注於開拓工商貿易」、「維護世界和平之意」顯得十分黑色幽默。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心圓史觀的課綱之下,有些教材會將中國史當本國史來編教材,有些則不會,因此也造成了民眾思想的撕裂與混亂,特別是在臺灣政黨輪替、課綱經常變換的情況下。

相關焦點

  • 「臺獨」史觀建構臺灣新認同?兩岸學者介紹史觀由來
    「臺獨」史觀建構臺灣新認同?兩岸學者指中華民族歷史記憶不會「了斷」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楊程晨)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8日在北京召開「『臺獨』『去中國化』歷史教育批判」座談會,邀請兩岸近30位涉臺研究學者介紹「臺獨」史觀的由來,研判臺灣新課綱上路後的實質影響。
  • 學者:摒棄「臺獨」史觀 導正臺灣民眾身份認同
    文章指出,臺灣民眾對身份認定的「去中國化」趨勢與「臺獨」史觀有很大的關係。任由「臺獨」史觀泛濫下去,必將貽害無窮。祛除「臺獨」史觀,已經刻不容緩。臺灣當局要拿出勇氣,還原歷史真相,摒棄「臺獨」史觀。  筆者認為,臺灣民眾對身份認定的「去中國化」趨勢與「臺獨」史觀有很大的關係。所謂的「臺獨」史觀,雖然沒有完整、嚴密的理論體系,但其核心就是「臺灣與大陸,你一邊,我一邊,彼此互不相干。」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臺獨」勢力在島內的坐大、膨脹,以及「執政」,「臺獨」史觀亦在島內泛濫。
  • 蔡英文對「原住民」的道歉 史觀有問題實為政治秀
    張榮隆攝藉口「轉型正義」 推行「臺獨」史觀——蔡英文的道歉實為政治秀本報記者 任成琦8月1日是臺灣「原住民族日」,蔡英文當天代表民進黨當局向「原住民」道歉,宣示將設置「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並親自擔任召集人。
  • 臺學者:蔡英文改變臺灣人「國族認同」「文化臺獨」欺騙性更大
    談到蔡當局在島內不斷推進「去中國化」的「文化臺獨」「教育臺獨」,潘錫堂表示,蔡英文在用一種「軟趴趴」的方式來宣告和大陸「和平分手」,此類「柔性或漸進式臺獨」手法影響惡劣而又深遠,蔡擬從根本上改變臺灣人的國族認同,然後藉此達到臺灣走向「法理臺獨」「政治臺獨」的目的。
  • 守護歷史真相 反對「臺獨」史觀——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起義70...
    原標題:守護歷史真相 反對「臺獨」史觀(兩岸聚焦)——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起義70周年   1947年2月28日,以一位女煙販在臺北街頭遭到緝私警察毆打為導火索,臺灣同胞掀起了一場反對獨裁統治、要求民主自治的運動,史稱 「二二八」起義。
  • 【批判「臺獨史觀」筆談之二】程朝雲:駁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有功...
    媚日的「皇民史觀」是「臺獨史觀」的一種變態,在臺灣島內始終陰魂不散,並不時沉渣泛起。2017年4月17日,為抗議臺灣部分官員與「臺獨」人士美化日本殖民統治,臺北市前民意代表李承龍將位於臺灣烏山頭水庫的日本技師八田與一銅像「斷頭」。
  • 五角大樓的回應打臉「臺獨」勢力
    「臺獨」分子又要出來找存在感,希望美國能夠把軍艦停靠到臺灣,不要停靠在香港。結果五角大樓的回應再次對「臺獨」勢力進行打臉,不知何時民進黨當局才能醒悟過來呢?民進黨不斷遭到美國利用,還依舊「死心塌地」其實想要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是民進黨當局「畢生」的夢想,準確來說應該是幻想。
  • 為什麼說臺灣青年的「臺獨」意識並不是天生的?
    看一看臺灣這20年來的歷史課綱改造過程,就知道「臺獨」並不是臺灣人的「天然成分」,而是李登輝、陳水扁們的「孟山都"公司,對臺灣的教育、文化進行基因改造的結果。 臺灣的歷史課綱改造,肇始於李登輝時代,集大成於陳水扁時期。李登輝時,將原本屬於中國歷史的臺灣史單列單元,臺灣歷史開始脫離中國史。
  • 隨手故事:你渡我一時,我渡你一世
    老公抱著妻子說到「你把一生都給了我,我輸給了現實,決不能把你輸掉,你渡我一時,我渡你一世。」美麗的愛情,生活的婚姻,又有幾多夫妻共患難,你渡我一時,我願渡你一世,渴望總是淹沒在現實的大海裡。
  • 賴清德稱自己「臺獨」蔡英文知情 蔡英文打臉「真不知」
    海外網4月10日電 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多次公然叫囂自己是「臺獨工作者」、「務實的臺獨主義者」,引發島內外一致譴責。儘管蔡英文極力辯解賴清德「臺獨」言論,也算給出了正面回應,自己事先並不知情。但是,按賴清德此前的表態,事實並非如此。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賴清德曾直言,對於自己的「臺獨」論述,蔡英文當然知情。他說,「如果講個人的態度和主張,特別是他過去擔任『立委』或市長時所講過的話,這些蔡英文當然都知道。
  • 俄羅斯世界盃門票只有中國臺灣選項,臺獨球迷會買嗎?
    第二十一屆俄羅斯世界盃將於6月14日開始,到那時候一定會是球迷們的盛宴,近日,有臺媒體報導俄羅斯政府要求買票的觀眾必須填寫球迷身份證才能入場,這本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於一些臺獨分子來說卻有點迷茫了,因為在填寫國籍的選項中臺灣明確被表明是中國,並且證件的遊記地址連臺灣選項都沒有
  • 濱哥哥:如果《中國新歌聲》是統戰 那還有什麼不是?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濱哥哥   一個寫文章的程序猿,政治觀察者,知乎ID:不愛雞湯的濱哥哥  9月24日下午,臺灣大學又發生了一件不平靜的事情。  而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無論一開始的議題是否為「維護學生權益」「反對學校黑箱行為」,現實的狀況就是「臺獨」團體將原本的民間音樂交流會變成了一場反統戰的議題,中止了演出。  臺大田徑場因為《中國新歌聲》節目組舉辦活動而被損毀一事,原本就是個校方溝通不足的問題。換句話說,跑道是學校校董會的財產,可不是學生的財產,學校有使用的權利。  溝通不暢,是校方的問題。
  • 臺灣學者潘朝陽:杜正勝或被列入「臺獨」分子清單
    據海峽導報報導(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陳水扁時期的『教育部長』杜正勝,被綠營支持者稱為『臺獨教育總工程師』,實質上也是李登輝至陳水扁任上的『臺獨教育的操盤手』,大陸制定『臺獨』頑固分子清單時,有可能會把這個人列入。」
  • 九月開學,臺灣毒害下一代的新「臺獨」歷史課本又要上路了
    無疑地,這是教育臺灣青少年離「去中國化」又邁出了關鍵一步。不學中國史的孩子,長大了,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嗎?「臺獨」勢力持續推動修改減少臺灣教科書裡的「中國」部分。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日前在「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看看美國中學歷史課本,大都從前殖民時期,殖民地時代,一路講到獨立戰爭、兩次大戰勝利迄今。版本雖因人因地而有不同,但都有效建立了美國國民榮耀感。其他世界各國也莫不如此,戰後70年了,日本歷史教科書一直在持續淡化二戰的侵略過程與殖民事實,視主流史觀為「自虐史觀」,即使因此與亞洲各國反目也在所不惜。
  • 臺灣學者潘朝陽:「臺獨教育」操盤手杜正勝或入「臺獨」分子清單
    『臺獨教育的操盤手』,大陸制定『臺獨』頑固分子清單時,有可能會把這個人列入。」大陸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制定「臺獨」頑固分子清單,將終身追責。如何擬定這份清單,島內知名統派史地學者、長期公開反對「臺獨課綱」的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前院長潘朝陽教授,今天(11月6日)接受筆者採訪時,談到「臺獨教育」問題,點名「臺獨」分子杜正勝。杜正勝在推行「臺獨教育」中扮演了怎樣推波助瀾的角色?
  • 「不識貨,一時窮;不識人,一世苦」這句話有什麼著道理?
    「不識貨,一時窮;不識人,一世苦」這句話聽起來簡單,卻有著較深的道理。這句話的本意是:如果你買東西時,不認識真貨假貨,買了假貨,上了當,賠了錢,你可能要受一時的窮。其實這其中的道理也不難理解,你買錯了東西可能要痛苦一會兒,也可能心裡一時不舒服,但是短時的,有時還可以去換掉。但如果你看封錯了人,跟了壞人,嫁了一個不是你想要的人。那麼,苦難可就是一輩子的。
  • 蔡英文又搞"文化臺獨" 媽祖被打造成日本動漫女主
    黃光國另也指出,位於屏東的高士神社,在二次大戰期間廢棄,於2015年由日本人捐贈所興建,恢復日式建築及神社的做法是「媚日」;諸多行為呈現臺當局的目的在於追求「文化臺獨」,以去除臺灣作為「文化中國」的本質。  蔡當局曾將臺認證客語混入日文  早前,臺灣「行政院會」通過《客家基本法》修正草案,將客語列為臺灣島內語言。
  • 皇民思想附著臺獨理論 臺灣「黃色勢力」復燃
    考勢力劃分中,卻隱藏和忽視了一派的存在,這股勢力長期活躍在臺灣政治與社會當中,煽動臺獨,淡化殖民記憶,挑撥華人社群對立,傳播日式價值取向。這一派也即是深受日本影響的皇民勢力,我們姑且稱之為"黃色"陣營。   皇民族群形成的主觀基礎是一部分臺灣人希冀成為日本人的幻夢。殖民時代前期,日本對臺灣人心存提防,臺灣人並不享有同日本國民同樣的待遇,臺灣人不能升遷,薪水也比日本移民少領頗多。
  • 臺灣教師之憂:「臺獨」歷史教科書戕害下一代
    「從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代起,『臺獨』勢力一刻不曾放鬆對青少年的毒害。他們將『臺獨史觀』一點點塞進教科書。時至今日,蔡英文當局搞出史上最『獨』歷史課本!」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痛心疾首地說。「很多人只關心民進黨推動『法理臺獨』,殊不知他們搞的是『立體作戰』,『教育臺獨』正是重要組成部分。」潘朝陽說,過去是蠶食式,比如把「日據時期」改為「日治時期」等。2016年民進黨「全面執政」,一看時機成熟便不再遮掩,第一步是廢除國民黨執政時期修訂的課綱,緊接著就炮製「臺獨」課綱。
  • 李登輝一生演繹背叛,註定他是真臺獨,註定他遺臭萬年
    1940年,日本殖民臺灣開始強制推行「皇民化」運動,李登輝就此改名為巖裡政男,他的哥哥李登欽改名為巖裡武則。在二戰時期,李登欽被日軍徵兵,入伍被調到菲律賓參加太平洋戰爭,之後在馬尼拉戰役中陣亡,而且還被放進了靖國神社。在1944年,李登輝先經大阪師團徵兵檢查第一乙種合格入伍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