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獨資醫院大陸成長史:想跟公立醫院同待遇

2020-12-15 華夏經緯網

人民視覺

    說起看病,一般人總習慣去公立醫院。全國9成以上就診量在公立醫院,日門診量過萬人的醫院已不罕見。其實,看病難,主要是指在公立醫院看病難,就診體驗不好,服務質量不高。解決看病難,改善看病體驗,必須鼓勵社會辦醫,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鼓勵社會辦醫。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創新社會辦醫機制。」國務院醫改「十二五」規劃給出具體目標——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但是,阻礙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破除了沒有?社會資本辦醫還存在哪些問題?我們從今天起推出連續報導。

  ——編 者

  不排隊的醫院

  醫生2/3都是從臺灣聘過來的,甚至還從國外聘請一些知名專家,力求保證服務水準

  在上海徐匯區,如果你路過欽江路102號,很可能以為是一棟商業購物建築,而不是一所醫院,因為沒有川流不息的人群,門口沒有停滿車。一樓是星巴克咖啡店、便利店、藥店以及幾家速食餐廳。

  樓裡有一家醫院,所有設施按五星級酒店配置,診室、等候區生活化。這就是大陸首家臺資獨資醫院——上海禾新醫院。「不用排隊」「不用擔心大醫院的交叉感染」「小朋友的藥都是磨成粉的」「醫生態度很好」「令人安心」「品質好」,這是記者在某點評網站看到的對該醫院的評價。

  「我們定位高端市場,打造24小時門診,客戶主要是臺灣人以及一些外籍人士。他們看病一般首煙新醫院,醫藥費用可以通過臺灣健保、國外的多種商業保險得到補償。」院長張煥禎說,該院醫生2/3都是從臺灣聘過來的,甚至還從國外聘請一些知名專家,力求保證服務水準。

  3個月前在禾新醫院生產的劉群愛人,一開始已經在三甲醫院特需門診建檔,然而懷孕2個多月時,醫生告知有一項檢查指標達到正常範圍最高值,很可能腦殘。劉群趕緊聯繫另一家三甲醫院,但被告知等排上了會錯過檢查時機。劉群又去看了兩家合資醫院,都不太滿意。最後,在朋友介紹下到了禾新醫院。

  「主治醫師梁大夫告訴我們,寶寶沒有問題,我們鬆了一口氣。他就像一個老伯伯,總是耐心講解,隨時接受電話詢問,每次溝通長達半小時以上。」劉群說,「每次檢查都有人陪著,而且一站式解決。」對比一下,劉群覺得在公立醫院產檢服務較差,到不同樓層去排隊做檢查,有人在樓道抽菸,有人不停插隊。雖然禾新不是醫保定點醫院,6萬元費用自掏,但結合自己在國外的生活經歷,劉群感覺性價比較高。

  禾新醫院提供的數據顯示,門診次均費用約700元,住院2500元。不濫用抗生素,很少輸液,在門診人次中約佔1%。一年半以來,本地患者逐步上升到該院業務量的30%,有些科室如兒科,當地患者佔一半。

  不進醫保,也很少在電視上、雜誌上看到過禾新醫院的廣告,頂多有一些義診、健康促進活動,這樣的民營醫院似乎很少見。

  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副校長、上海醫藥衛生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陳志興說:「我總結禾新的特點:一是高端,主要滿足臺胞的醫療需求;二是醫生技術過關;三是服務到位,患者看病不用走回頭路;四是環境好,不擁擠。很多醫院為了收支平衡,申請醫保定點資格,雖然增加了收入,但人太多,環境受影響。禾新不做廣告,口碑卻很好。」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大陸首家臺商獨資醫院 上海禾新醫院義助貧困生
    (記者許曉青)大陸首家臺商獨資醫療機構——臺灣聯新集團上海禾新醫院6日宣布:醫院開業一周年之際舉辦的「希望未來,相約助學」活動共募集到13萬元人民幣善款,全部用於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初升的太陽」助學項目,資助43名大陸貧困生高中一年的學費。
  • 吳明彥:臺灣醫院的發展策略——公立和民營的管理式競爭
    我覺得臺灣醫療目前至少可以說是讓人民看病不貴,而且看病很容易,所以基本上臺灣的醫療改革算是成功了。今天我大致的提綱,是從臺灣醫療改革的成功,講到臺灣非營利基金髮展過程以及策略,然後分享一下長庚醫療集團成功的經驗,再說公立醫院改革。最後我的結論是,臺灣醫療是管理式競爭的一個具體實現,當然,對大陸的醫改我稍微會有一點建議。
  • 這家「臺灣人投資的醫院」,為何成了中國公立醫院的樣本
    沒有一處像印象中的縣城醫院。從1993年東陽人民醫院設立董事會開始,它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由政府直管的中國式公立醫院了。它是當地老百姓口中所稱的「臺灣人開的醫院」,而實際上是「臺灣人捐資過並改變了管理模式」的一家醫院。
  • 臺灣長庚醫院管理經驗:近距離感受長庚特色
    編者按  臺灣長庚醫院成立至今,用不到40年時間,成長為臺灣最受百姓歡迎的醫院,分院遍布臺灣全島。近日在並舉行了中國醫院院長高層論壇,臺灣學者、臺灣長庚醫院行政總監龔文華先生專題介紹了長庚醫院的管理經驗,引起與會人員關注。
  •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沒有真正的公立醫院
    然而全國政協常委黃潔夫在兩會的媒體開放日,卻開出了「藥方」強調:改革的關鍵,是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的改制改性。對此,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杰夫表示,所有的醫院,包括私立醫院或公立醫院,不管是在哪個國家,都具有公益性。以下為鳳凰衛視《問答神州》之黃潔夫實錄:吳小莉:您特別強調希望社會的資本資源能夠進入,可以舉例跟我們說明嗎?
  • 特大喜訊: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擴大了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同時實現同崗同薪同待遇,激發廣大醫務人員活力」。這次「兩個允許」被寫入了文件,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這道天花板,對於想通過薪酬提高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可擔心超過工資總額後的不確定性,是一個大利好,有了政策依據。
  • 臺灣醫院「原創」醫療信息化 據說領先大陸好幾年
    作為臺灣中部地區唯一的一家公立醫學中心,臺中榮民總醫院醫院評定等級為特優(最高等級),教學醫院評定等級為優等(最高等級),現擁有1500張床位。臺中榮民總醫院整個醫療資訊系統的建構十分完整而且先進,有些系統雖然起步比較晚,發展速度卻是十分驚人。
  • 運城市委組織部到萬榮縣人民醫院督導公立醫院黨建工作
    2020年12月18,運城市委組織部二科科長李俊明一行到萬榮縣人民醫院督導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萬榮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文峰、縣直工委書記尹忠莉,萬榮縣醫療集團黨委書記、院長董永凱,縣人民醫院黨支部書記史增雲等陪同。
  • 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建設中國特色公立醫院制度
    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我國公立醫院體系走過了60餘年的發展歷程。事實證明:歷史和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選擇了以公立醫院制度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 臺資醫院大陸匍行
    或許2007年將是臺資醫院「搶佔大陸醫療市場」的重要年份,因為從近期各地透露的消息來看,多家來自臺灣的醫療大鱷投資的醫院均計劃在2007年開門執業,其中包括擁有多年醫院管理經驗的長庚醫院,以及在上海深耕多年的聯新集團。
  • 從南京明基和廈門長庚管窺大陸臺資醫院的生存之道
    廈門長庚幾乎都用陸籍醫師擔任科主任,另外再由定期前往支持的臺灣各地長庚醫院支持醫師去擔任各科「召集人」,以協助廈門的科主任。目前南京明基正在臺灣大舉招募各科專家,一方面由於業務成長迅速需才孔急,一方面也可以因應2009年7月1日才動土,2011年11月11日即將開幕的1500床蘇州明基醫院之需求。其實南京明基並不是明基友達集團在中國大陸經營的第一家醫院。
  • ...公立醫院上班!龍崗區第三人民醫院、龍崗區第六人民醫院 招聘信息
    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需求深圳招聘公眾號近期將收集推薦各區官方整理的招聘資訊下面帶來由深圳市衛生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整理的內容來自龍崗2家醫院招聘信息想找工作的小夥伴們,趕緊看過來吧~1深圳市龍崗區第三人民醫院深圳市龍崗區第三人民醫院地處深圳版圖中央地帶,毗鄰港澳,北接東莞,南連鹽田港,介於龍崗區和市中心之間,是龍崗中部區域唯一一家集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科研、康復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公立三級綜合醫院。
  • 在上海的臺灣醫院:不僅給臺灣人看病,更將臺灣醫療服務理念帶到...
    昨天,上海辰新醫院復業慶典舉行。15年前,作為首家進入大陸市場的臺資獨資醫院,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旗下的辰新醫院在長寧區開業。2011年,由於院址擴建而搬離。時隔五年多,這家臺資醫院重新開業,並迎來了十五年的慶典。
  • 臺灣民營醫院那些事
    東南網7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李烈)記者曾問過幾位臺灣朋友一個問題:「在臺灣看病,你會選擇民營醫院還是公立醫院?」臺灣朋友的回答幾乎大同小異:「我不確定我去的醫院哪些是民營的,哪些是公立的,它們似乎沒有太大區別吧。」
  • 現場實拍泰國曼谷一家公立醫院,看看跟中國的醫院比起來怎麼樣?
    這裡是泰國曼谷的警察總醫院,位於曼谷最市中心的暹羅廣場附近,作為一家知名的公立醫院,還是非常受到泰國當地人的歡迎和信任的。進入曼谷警察總醫院的門診大廳,雖然人挺多,但感覺非常安靜,沒有誰大喊大叫,環境也都看起來非常整潔乾淨。可能泰國人都信奉佛教的關係吧,他們看起來大都非常淡定。
  • 上海東方臺胞醫院惠及兩岸民眾 解臺胞返臺就醫難
    上海東方臺胞醫院沒有自我定價權,除了臺灣醫生的掛號費按大陸三甲醫院「特需」收費外,患者就診的其他費用,無論是檢查費、診療費、藥費,均按照上海市政府規定的公立三甲醫院收費標準收取,診療過程中所有收費均低於臺灣健保費用。大陸居民在此就醫,可使用醫保享受臺灣醫療服務;臺胞在此就醫後,醫院將通過在臺北設立的辦事處,為就醫臺胞統一辦理臺灣健康保險賠付。
  • 公立醫院將取消行政級別 實行全員聘用制
    本報記者範繼文攝本報訊(記者郭鯤)「單靠增加錢無法恢復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沒有600萬醫護人員中絕大多數的滿意,就沒有13億人民對醫療衛生的滿意。」……昨天,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小組討論時表示,目前熱議的公立醫院試點改革,是要對30年來公立醫院形成的「趨利」體制進行徹底改變的大手術。 他透露,公立醫院將取消行政級別,實行全員聘用制。
  • 臺灣醫院是如何給醫生定工資標準的?
    臺灣壢新醫院院長張煥禎說:「為什麼臺灣醫院的管理細緻,實際上從上到下都做了薪酬比例,這是大陸醫院不需要考慮的,考慮投入後產生多少,這是目前大陸醫院最為關注的。但在臺灣就算我給10塊錢可以得到100塊,重點是我有沒有這個10塊,這是目前的。
  • 香港公立醫院遭遇護士荒
    製圖:蔡華偉【閱讀提示】在香港的醫療體系中,公立醫院有著重要地位。目前,它正面臨著「護士荒」的挑戰。日前,香港護士協會公布報告顯示,公立醫院資深護士離職現象嚴重。香港護士協會4月26日公布的報告顯示,由於離職現象嚴重,在今年第一季度,香港公立醫院的每位白班護士要照看12到16名病人,夜班護士照看22到24名病人。國際標準是4到6人,香港公立醫院的護士病人比,已經超出國際標準數倍。護士協會認為,人手不足讓護士們「身心勞累,且要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 河南啟動公立醫院改革 8月底所有公立醫院藥品零差價
    掛號看病,不是急診都要預約;醫院拿藥,藥品不再加價;小病想去大醫院看,不再像如今這麼容易……7月26日,記者從河南省衛生計生委獲悉,日前,河南省政府正式通過了《關於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中的一系列政策,將讓上述場景成為今後我們就醫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