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的杭州小夥小蘇(化名)從大學時代開始,熬夜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飯,飲食也沒規律,也是從那時起腸胃開始「出問題」。只是他沒想到,這一出問題就是6年……
一吃東西就要跑廁所
有時一天五六次!
6年來,小蘇時常出現一吃東西就莫名其妙開始腹痛,肚臍周圍持續5~6分鐘的陣發性絞痛,還伴有糊狀或清水樣稀便,含少量粘液,無便血的腹瀉,每天起碼要跑2~3次廁所,有時一天最多要去5~6次。上完廁所肚子也就不痛了,但一吃東西就又開始新一輪的折騰……嚴重影響他的工作和生活。
小蘇曾到多家醫院的消化內科檢查胃鏡、結腸鏡,檢查結果均無「特殊異常」,也沒有器質性疾病,屬於典型的「腸易激症候群」。然而腹瀉卻日日來襲,小蘇慢慢地開始害怕吃米飯,只吃些麵條、麵包、麥片果腹。
杭州網 資料圖
小夥日漸消瘦 臉色蒼黃
罪魁禍首竟是「它」!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蘇日漸消瘦,臉色蒼黃,說話有氣無力,眉毛也稀稀拉拉,人也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在好友的推薦下,他來到了杭州市西溪醫院消化內科就醫,接診他的是朱元東主任醫師。
「朱主任,我老是拉肚子,看了六年病,醫生都說是腸功能不好,沒有嚴重毛病,但吃了藥也沒效果,你看我還有辦法醫治麼?」小蘇非常焦急地詢問。
「你別太擔心,腹痛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種,我們先一起找到原因,再想對策!」朱主任耐心地安慰著小蘇,建議他住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當小蘇所有的檢查結果出來後,朱主任立即召集科室醫生展開細緻的討論。最終診斷小蘇患了較為罕見的「麥膠性腸病」,就是俗稱的「乳糜瀉」。而起病原因竟然就是小蘇經常進食的麥粉以及麵條等相關食物!
內鏡下十二指腸黏膜表現
經過1周的全無麥膠飲食方案(包括祛除可能含麥膠的調味品)治療,困擾小蘇6年的腹瀉症狀完全消失了。康復出院時他非常激動地對消化內科的醫護人員說:「謝謝你們的精心治療,我終於可以正常吃東西了!」
什麼是 「麥膠性腸病」?
據朱主任介紹,麥膠性腸病是一種由於攝入麥膠蛋白而引起的慢性小腸疾病,通常以多種營養物質吸收不良,小腸絨毛萎縮和去除飲食中麥膠蛋白後症狀改善為特徵。該病在北美、北歐及澳大利亞發病率較高,我國目前尚無明確流行病學資料。
麥膠性腸病的發病機制是遺傳、環境、免疫和麥膠飲食相互作用的結果。患者對含麥膠的麥粉食物異常敏感,大麥、小麥、黑麥及燕麥中的麥膠(俗稱麵筋或者麩質)可被乙醇分解為麥素(即麥膠蛋白)和麥谷蛋白,其可能為本病的致病因素。麥膠蛋白是導致乳糜瀉的主要抗原蛋白。
麥膠性腸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主要包括對症治療和飲食治療、對症及支持治療緩解臨床症狀。朱主任說,此病的治療並不複雜,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病因。在小蘇的診治過程中,根據十二指腸黏膜表現,結合病理報告排除其他疾病,我們採用停食含麥膠飲食的試驗性治療方法後,小蘇的症狀迅速得到緩解。
朱主任最後提醒廣大市民,夏季腹瀉高發,要注意飲食清淡,合理作息,勿熬夜。一旦出現不明原因腹瀉,要儘早到正規醫院就醫,早查明原因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