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煤老闆捐資3700萬建學校 不願孩子只知挖煤

2020-12-18 搜狐網

2009年2月10日

  雲南富源煤老闆牛加德準備捐資3700萬元修建學校,有人讚揚,有人質疑。為富不仁者常見,而行善者少。都說要共同富裕,只有為富者先為人,這個目標才能有盼頭…[詳細][廣播版]

survey

  富源煤老闆:用「煤文化」改寫「沒文化」

  在煤老闆計長裡捐建全國邊遠山區最漂亮的山村小學後,煤老闆牛加德又準備捐資3700萬元建設農村民族中學

  「富源煤老闆」是個新生名詞,它代表著一夜暴富,代表著一擲千金,也代表著「沒文化」。現在的「富源煤老闆」大都出生在國家初建時期,那時不要說讀書,就是填飽肚子都困難。現在用他們的話來形容當時的情況,那就是:「昨日求學路 艱難困苦辛酸事」。

  隨著國家政策的轉變,「富源煤老闆」的幾多辛酸事也付諸笑談中,他們一夜之間變成了財富的象徵。有錢了,有人比買名車;有人比購豪宅;但有少數人在「比」對家鄉的貢獻,有鄉親說他們是:「真情獻故土 甘為教育捐巨資」。

  在繼煤老闆計長裡捐建全國邊遠山區最漂亮的山村小學之後,煤老闆牛加德又準備捐資3700萬元建設農村民族中學,富源的「煤文化」就是以這樣的方式悄悄改寫著家鄉的「沒文化」。

  牛加德:

  捐3700萬建校 為村民規劃15年後的發展方向

  牛加德喜歡說自己「土」。只讀過3年書的他,一口土話,或許與煤炭糾結時間過長,人也長得黑黑狀狀,笨重的悍馬車在他身邊就像農用車一樣不起眼。說實話,一眼看去,很難將他和流行時尚聯繫起來。然而,就是這個稱自己「土」的富源煤老闆,不僅準備捐資3700萬建辦現代標準流行的慶雲民族中學,還為慶雲村7000多人規劃好15年以後的發展方向,這樣的遠見卓識和「土」似乎是背道而馳。

  不想讓孩子們只知道挖煤

  在富源縣後所鎮邊遠的慶雲村,要建設九年一貫制的民族中學,多少讓人費解;在如今金融風暴的襲擊下,欲捐資3700萬建校,也讓人難以置信,難道是牛加德財大氣粗一時的突發奇想?對此,牛加德卻實實在在地說:「我仔細統計過,這裡還沒有出過一個名牌大學生。以前是沒錢不能讀書,現在有錢又不愛讀書。我就想看著孩子們讀到初中畢業,那時就算不能繼續上大學,也可以好好過日子,而不會只知道挖煤。毛主席不是都說『一支沒有文化的軍隊是一支愚蠢的軍隊』,他老人家可不會騙人」。

  即將屹立的農村民族中學

  在牛加德前期投入1700萬元後,慶雲民族中學建設已經初具雛形,70餘畝的建築工地上,教學樓、綜合樓、學生宿舍拔地而起……已能夠看出學校主體建築的氣派。學校預計今年9月開學,接下來還需要牛加德大量的投入,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牛加德說:「有人加入捐資或者政府能夠支持,都是好事,如果沒人支持我也會把學校按時按量蓋好,交到大家手中。我不為名不為利,學校捐出後只想做個名譽校長,和家長們在背後一起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教育,我就不信培養不出人才。」

  拿出600萬養老金建校

  為了緩解金融危機帶來的壓力,牛加德把600萬養老金全拿出來用於建校,這筆錢本是他要用於治療糖尿病和胰腺炎的,但他說:「工作太多,沒時間去醫院裡躺著療養,每天在家打兩針就算了。你說享福誰不會?做飛機我頭不暈,住五星級賓館腰也不會酸,但我一個泥土埋進半截身子的老頭,把錢用在下一代的身上,讓他們將來不給慶雲人丟臉,也算是做好事吧。」

  我就吃了沒文化的虧

  其實牛加德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一直支持著家鄉的教育事業,捐了多少次款,幫了多少人他自己已記不清了,但小時候讀書的艱辛,他卻永遠難忘:「那時,我們村沒有學校,讀書要走5裡多,家裡沒錢買鞋,我每天就光著腳在上學的路上來回跑,遺憾的是最後只讀了3年書,我就吃了沒文化的虧,還能看著孩子們繼續吃虧嗎?」

  「三個一百」為15年後的發展打基礎

  「現在孩子們不讀書,將來怎麼辦?專家說這裡的煤礦最多只能開採15年,15年一眨眼就過去。到時煤也沒得挖,莊稼也沒地種,難道看著鄉親們餓死?但如果有了文化就不一樣了,將來要麼在外面工作,要麼在家鄉發展林業、牧業。不多,15年村裡只要有1000個人讀書出去,就能減輕3000人的負擔。」為鄉村15年以後的發展,牛加德一方面捐巨資建蓋農村中學,一方面帶領慶雲村委會其他煤炭礦主,要求每個煤礦每年必須安排村裡100個勞動力就業;每年每礦捐款100萬元搞農村公益事業;每年每礦種經濟林100畝。這就是在後所鎮頗有名氣的「三個一百」。

  計長裡:

  3620萬元打造全國邊遠山區最漂亮小學

  牛加德這次捐資建校的雄心壯志,有可能改寫雲南個人捐資建校的新篇章,但這也引起人們對富源縣竹源鎮禾木小學的再次關注。這個傳奇神話般的希望小學,這個全國邊遠山區最漂亮的小學,在2008年建成之時,一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甚至有人說它過於奢華,捐資人富源煤老闆計長裡同時也被人們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農村孩子就不能享受城裡孩子的教學條件?

  此時,正值學校放寒假,富源特有的溝壑大山難於掩蓋禾木小學的恢宏氣派,黑黑瘦瘦的計長裡先生卻很容易被不多的人群掩埋,不過兩者都透露出塵埃落定後的淡定和從容。「人格是平等的,教育資源的享受也是平等的,誰規定農村的孩子就不能享受城裡孩子的教學條件?」回想起當初引來的爭議,計長裡似乎有點不能釋懷。

  好心遭到誤解 是種莫名的傷害

  3620萬元無論對誰,都不是小數目,要無償捐獻出去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但是計長裡做到了,然而他的好心卻遭到誤解,甚至有人質疑「這麼多錢怎麼不分開來蓋十所希望小學?」認為他那是爆發戶式的奢侈,是犯傻!隨著這些誤解,外界莫名其妙的電話開始發瘋似的追向他,有一天他竟然接到3000多個電話,不得已他只好把電話給報停,不想多做解釋的他減少了其他活動,盡心關注著學校的後期的發展完善。對於有著濃厚家鄉情結的計長裡來說,這種誤解當然是一種莫名的傷害。

  借錢也要讓孩子們安心讀書

  在計長裡的記憶中:「禾木小學40年代初就由國民政府建設,當時也是這裡最漂亮的小學。我永遠不會忘記小學四年級的一天早上,當我抱著書包跑到學校時,學校已變成一片廢墟。原來頭天晚上,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不小心把教室裡的穀草給點燃了。以後禾木小學雖然幾次建蓋,但沒過多久又成為了危房,這裡的孩子常因此被迫停學。我沒想太多,就想借錢也要蓋一所幾十年不會成危房的學校送給孩子們。只要能讓孩子們安心讀書,別人怎麼說我都無所謂。」

  教師待遇在全縣無法比擬

  如今在禾木小學教書,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的方園老師告訴記者,以前丈夫在竹園鎮工作,自己在老廠鄉教書,兩地分居不說,自己還要在校外租房子住,「到了禾木小學,每個老師都有一套80多平方米的公寓,就連學生宿舍也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甚至學生的校服也是計長裡先生免費提供,這樣的待遇在全縣任何一所小學都無法比擬,我有什麼理由不在這裡教好書。」

  禾木小學可以容納竹園鎮海章村委會十個自然村一至六年級的孩子上學,現有教師33個,縣、鎮也都對這裡的師資力量有所傾斜,「以前農村教學條件差,留不住老師,老師們也不能安心教書,禾木小學解決這個難題。才一個學期,孩子們的成績就比以前提高了三個檔次,誰說農村孩子不如人?」計長裡問。

  餘興學、彭家英、伍永坤、陳仕維

  教學樓上不能磨滅的媒老闆

  在富源這個被「煤文化」渲染得五彩繽紛的世界裡,總會讓外界人多一絲遐想。這裡的名車、豪宅,這裡的娛樂,似乎就要掩蓋了外界眼中「沒文化」的現實。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縣政府雖然每年財政收入一半以上用於支付教育事業,但依然不能徹底解決教育資源匱乏的困境,不少鄉村學校仍是危房,大多數鄉村教師仍住在危房、工棚中。據相關資料顯示,全縣學校如果按照標準化建設,還需投入30多億人民幣。

  伍永坤:投資1200萬元新建的「永坤小學」

  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學前教育

  這筆龐大的數字當然不是計長裡或者牛加德幾個人就能完成的,好在這些已有一些富源煤老闆在一點點做了,雖然他們的富裕並不是排名前幾位。老廠鄉先富起來的煤老闆餘興學、彭家英、伍永坤都在自己的家鄉捐建了學校,伍永坤在老家補乃村投資1200萬元新建的「永坤小學」,連幼兒園都可以和城裡相媲美。他自豪地說:「我要讓農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學前教育,讓農村的老人可以早日從帶孩子的辛勞中解脫出來,讓這裡的鄉親家家有錢用,戶戶住新房……」曾經他為自己事業而忙碌,現在他為別人的幸福而辛勞,這個高中畢業的煤老闆笑著說:「煤炭資源其實也是大家的,我只是先搶佔到了而已,先富起來的我當然有責任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陳仕維:絕不讓孩子們再讀不起書

  在這些有責任感的煤老闆中,除了讓人感慨還多少有些讓人感動。陳仕維黑黑的臉膛壯實的身材,著裝還停留在白色休閒褲搭配黑色皮鞋的階段,這個50年代出生、土生土長的農民,經歷過別人難於想像的艱辛歲月,好在天道酬勤,2003年他開始進軍富源煤炭行業,至今他的煤礦也只是年產6萬噸的小型煤礦。

  就是這位其貌不揚、在富源煤老闆中排不進前幾名的陳仕維讓採訪團一路感嘆不予。他已先後投入1000餘萬元資金幫助家鄉建設新農村,每年過年都拿出20萬元慰問困難群眾,去年又慷慨出資500萬元建設了仕維希望小學,順利解決了周邊8個自然村700餘戶群眾子女的就學難題。他說:「我小時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讀到初中畢業,但當時家裡太窮沒能實現。現在有能力改變這種現狀,我就絕不讓孩子們再受那份磨難。只要我的企業能做大做強,我都會繼續為家鄉的發展做出貢獻。」

  「投資大小靠個人的實力,關鍵要有這顆心,最苦的日子都過來了,又何必把錢看得太重。」陳仕維輕描淡寫的說。他關注教育的心也逐漸擴大,從本村到本村委會再到整個鎮,捐資建校、資助大學生,獎勵鄉村教師,「有能力幫一個是一個,家鄉的建設靠我陳仕維一個怎麼行,要靠以後讀書出來的有用之才。」

  *記者手記:

  曾幾何時,「富源煤老闆」是富的象徵,他們是富源經濟的領跑者,也成為本地的一道獨特風景!然而,對於富源縣後所鎮的不少煤老闆而言,富起的他們並不是只顧自己享受,他們更多的是想到家鄉,想到家鄉的群眾,家鄉的孩子。他們為了讓家鄉的孩子有書讀、讀好書,不惜捐獻巨資建校,他們未雨綢繆,甚至規劃好了家鄉15年的發展方向……

  這幾位富源煤老闆,沒有華麗的言語,兩鬢斑白的他們,面對採訪甚至表現出農村人特有的羞澀和質樸,他們說那是他們應該做的。他們懷著一顆敬重知識的心,展現出一個商人應有的仁德,用「煤文化」創造的豐厚物質改變家鄉父老「沒文化」的貧困現狀,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不僅讓他們顯得尊貴,也讓心懷善心的人們感到崇拜的力量。

  (雲南信息報)供稿 文/圖:本報記者 劉霞

  更多關注:陝西省文盲煤老闆當縣官 「新捐官現象」惹爭議

  據新華社電 陝西省府谷縣近日召開縣委常委會,決定免去高乃則、王乃榮、王萬東、劉過門這4名「煤老闆」的「縣長助理」職務。從2008年6月「悄悄任命」到如今「倉促免職」,府谷縣「煤老闆縣長助理」的任期只有8個月…[詳細]

(責任編輯:陳國棟)

相關焦點

  • 山西「煤老闆」轉型「玩」公益
    網絡關注的重心在於,這是由汾陽當地民營企業家投資新建的,投資額高達6個億——而且,這些民營企業家都是前「煤老闆」。  「煤老闆」的介入,讓一件本來極其平常的動態性新聞變得充滿了不同意味的魅力和價值,在很多人看來,這似乎是一場官方與煤老闆的集體作秀。然而,本報記者在汾陽當地的採訪表明,近年來山西「煤老闆」們投身公益事業、造福鄉梓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歇。
  • 旅港雲南鄉親捐資30萬修繕滇西軍都督府舊址
    旅港雲南鄉親捐資30萬修繕滇西軍都督府舊址   中新網昆明3月11日電 日前,旅港雲南同鄉會名譽會長張之龍向騰衝第一中學捐資30萬元,修繕該校園內的滇西軍都督府舊址。
  • 煤老闆投三千萬回鄉建養老院 免費贍養全村老人
    掏空家底的煤老闆和他免費贍養的老人們  攢下三千萬回村辦養老院 存兩千萬用利息維持運轉  身家三千萬元,若在煤老闆圈裡搞個富豪榜,丁玉龍還排不上號。  2009年,53歲的丁玉龍回到了窮山溝故鄉——河北省承德縣六溝鎮郝季溝村,他發願要蓋起一座養老院。
  • 這位南安人捐資2300多萬,在家鄉建20多幢學校、醫院建築!
    黃仲伍踐行了他的諾言,慷慨捐資2300多萬元,為家鄉南安捐資支持建設學校、醫院等建築20多幢,支持家鄉拓荒種果、鋪築水泥路、架設輸電線路、扶貧濟困、獎教助學。重視教育受益學校近10所在黃仲伍看來,讀完小學就去印尼是他一生的遺憾。為此,他一直努力培養自己的7個孩子。
  • 煤老闆改行搞旅遊:一座山上蓋三四個遊樂場
    煤老闆投資的這些旅遊項目,多存在知名度不高、重複建設、缺乏吸引力等問題,有的項目尚未建成便宣告流產,巨資投入後難見回報。甚至有些煤老闆盲目聽從當地官員匆忙上馬項目,最終搞得雙方反目,不歡而散。  這組數據讓外界對煤老闆刮目相看。其實,早在七八年前,山西煤老闆就開始涉足旅遊業。一些更早進入的已獲得豐厚回報。  山西文化歷來深厚,有「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之稱。近年來山西高層也不遺餘力地向外界宣傳山西,稱將「像挖煤一樣挖文化」,讓外界認識不一樣的山西。
  • 山西汾陽煤老闆6億投資教育 稱有錢有名才叫富貴
    這個預計投資6億元的項目,由孔祥生等幾位「煤老闆」共同出資修建。建成後,可容納6000餘人,遠景規劃500畝。其中一期佔地300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預計投資4億元。距離奠基現場千餘米外,是2008年7月破土動工修建的汾州府文廟,投資者正是孔祥生,出資近億元。
  • 煤價告別「黑金」時代 中國「煤老闆」尋找新職業
    「煤老闆」——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特定時期出現的特殊群體。他們中有不會寫自己名字的農民,有轉行下海的教師或機關幹部,有遠道而來的淘金者。3年前,楊勇開始挖「黑煤窯」,趕上了煤價「黑金」時代的末班車。淘到第一桶金後,他投資800多萬元在煤炭重鎮辦起了40間客房的商務會所和KTV,主要為「煤老闆」和工人們服務。
  • 當年靠煤暴富的煤老闆們,如今都幹什麼去了?有的因賭欠35億!
    這為煤老闆的發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後,迎來改革春風。許多人看到了煤炭市場的高收入,紛紛眼紅,所以投入到煤炭生意中去。由於山西地質簡單,埋藏淺,有人可以用鏟子挖煤。因此,許多手頭有錢的人會承包煤礦,讓工人下井,將採集到的礦產運到各地,獲得了可觀的利潤。許多小企業主因其煤炭生意而成為中國著名的煤老闆。
  • 山西煤老闆轉型跨馬業 8000萬打造馬術基地
    中新網朔州8月31日電 題:山西煤老闆轉型跨馬業 8000萬打造馬術基地  作者 胡健  在30日結束的中國速度賽馬俱樂部聯賽上,山西玉龍馬術國際俱樂部與來自全國7支馬術俱樂部的50多匹馬進行角逐,最終,山西玉龍馬術國際俱樂部的「玉龍之星」獲得了3歲馬1650米項目的第三名。
  • 煤老闆1.26億元投資旅遊 2次被送進精神病院
    > 昔日的山西煤老闆馮學光一心想在「後煤炭時代」有所作為,投資1.26億家產搞旅遊,家人卻認為他「瘋」了,兩次強行將他送進了精神病院。  上世紀80年代初,煤炭大省山西被確定為國家能源基地,山西大部分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幾乎都與煤相關,一個被外界稱為「煤老闆」的群體湧現,馮學光就是其中一員。  今年45歲的馮學光曾參股幾個小煤礦的開採,經過多年積累,家產已經上億。然而,2008年以來,山西大力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併重組,大量本土煤老闆完全或部分退出煤炭經營領域。馮學光也閒了下來。
  • 雲南富源縣煤老闆成主要被敲詐勒索對象
    雲南富源縣煤老闆成主要被敲詐勒索對象 >   曲靖富源,號稱「八寶之鄉」, 煤礦資源極為豐富,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全縣150餘對煤礦井口,尤其是煤礦產業的10年黃金期,讓富源誕生了許多身家上千萬、上億的煤老闆,他們在為富源縣貢獻主要GDP的同時,也成為許多犯罪分子眼中的「金礦」,伺機「開發」,妄想一夜暴富。
  • 石門上市公司老總捐資1億元辦學校,這是一所什麼學校?
    近日石門縣湘佳永興學校在永興街道辦劉家坪社區申家溪正式開工建設,在開工儀式上,湘佳股份董事長喻自文在致辭中承諾,自己和邢衛民將為湘佳永興學校建設捐資1億元,俞自文和邢衛民均為石門縣本土上市公司湘佳股份(002982)的實際控制人和創始人。那麼湘佳永興學校是一所什麼學校?
  • 攢下10萬公益積分 愛心企業啟動捐資 6萬老街坊為好鄰居圓夢
    有兩位戰疫勇士的心願,被雙井地區6萬居民記在心中,僅僅用了三個月,居民們就攢下10萬公益積分,轄區企業贊助支持,幫戰疫勇士實現了心願。上周末,雙井街道舉辦粉絲節,數十家愛心企業到場支持「微心願」,並籤署捐資協議。
  • 下礦井體驗挖煤,現代化挖煤工具很先進,為什麼還是避免不了礦難
    中國煤炭博物館於1989年開館,分為東西兩院,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內部設有7大展館和一個地下模擬礦井,全方位的展現了煤炭從形成、探測、挖掘到煤的生成應用的全過程。下到地下礦井是一片漆黑,我們需要跟挖煤工人一樣帶上照明頭盔,由講解人員帶領才能下礦。
  • 不當「煤老闆」,做起「牧羊人」——榆陽如何吃到「生態飯」?
    一年下來,每隻母羊平均增收300元以上。」牛家梁鎮常樂堡村黨支部書記李雙偉說。劉雙成算了一筆帳,加上金雞灘養殖的15萬隻,僅上河集團投資的2個養殖基地的湖羊,年產值可達6.5億元。帶動就業200餘人以上。不只牛家梁鎮常樂堡村,小紀汗鎮、魚河峁鎮、岔河則鄉等多個鎮村級千隻以上湖羊場陸續建成。
  • 山西古建築全國第一,為什麼很多人只知道「煤老闆」
    很多人談到山西只有三個字,「煤老闆」,如果再問就不知道怎麼回答了,煤老闆只是極少數人,作為在山西居住過4年的外省人,多次聽到山西友人說「其實很多煤老闆都不是本地人,而是以江浙等地的人居多」,把錢掙走了,拍拍屁股走人了,卻給山西留下了一個不正面的名聲。
  • 彩雲之南:大理古城五百民宿,最吸引人的巧克力與煤老闆(2)
    >===抵達===8月份是雲南的雨季出站時候,旅客也不是很多,在站外,掃了下雲南和國務院的健康出行碼,就順利出站了。民宿特色:老闆為在雲南從事民宿業16年之久的資深人士,經營三個院落,三院風格各異。主院佔地九分,設計感強,院子開闊,花草瘋長,房間簡潔舒適,狗狗煤老闆與巧克力坐鎮,倍受歡迎。
  • 高雷雷:建球場收集笑容,做慈善不分三六九等_易+1_網易體育
    退役後的他有了更多的時間打理自己的事情,開料理店、全世界為孩子們建足球場、到山區支教、給孩子們建學校,他的生活忙碌又充實,連在採訪的間隙,他都在關注著正在非洲捐建的「GAO 21」球場。 「現在的人,有人喜歡買房、有人喜歡買車、有人喜歡買手機,我就喜歡幫孩子們買個校車、建個球場,蓋個學校,收集孩子們的笑容。」
  • 煤老闆豪賭金礦 主導「國進民退」時代遊資走向
    「就算你沒有採出黃金,只要你能提供金礦儲量與開採狀況的證明,就會有一堆煤老闆圍著你轉。  哪只手在主導後「國進民退」時代的遊資走向?  「您慢慢考慮,我這裡慢慢挖,現在每天產金1800克,以240元/克金價計算,每天採出43萬元,扣掉成本,每天小打小鬧也可賺個20來萬,一年就是5000多萬純利。」金礦老闆擺出一副不急於出手的「矜持」。  老閆沒有當場拍板,他要回去請專業人士幫助核算一下。
  • 貴州大山有位「煤老闆」,投資2億元耗時11年,荒山變身萬畝茶園
    但是行至納雍縣的騌嶺鎮卻有意外發現,在這個小鎮的崇山峻岭之中,居然有一片萬畝茶園,而茶園主人背後的故事更具傳奇色彩。據說這片茶園的主人曾經是位煤老闆生於斯長於斯,他意識到村民們靠挖煤並不是長久之計,而且對生態環境也有破壞,他也想讓鄉親們有個可以致富的長期產業,於是他就決定在這片貧瘠的山上種植高山生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