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小區域——克拉地峽

2020-12-06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2019·全國高三專題練習) 2014年3月13日,由中國企業牽頭籌建的克拉運河開鑿工程已經開始運作。克拉運河位於泰國中南半島的克拉地峽,根據工程計劃,這條100公裡的人工運河貫通印度洋和泰國灣,成為亞洲最大的一條人工運河。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東協部分國家區域圖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這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也是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

材料二:克拉地峽北連中南半島,最窄處50多公裡,南接馬來半島,地峽以南約400公裡地段均為泰國領土。

材料三:泰國曼谷氣候資料(位於13.7°N,100.6°E,泰國灣沿岸平原,海拔20米)

(1)結合上表,簡述曼谷的氣候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2)泰國香米以其優良的品質享譽全球,目前泰國香米的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個國家,試分析該國發展水稻種植業的優勢社會經濟條件。

(3)開鑿克拉運河,將會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契機,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在引進工業企業與開發區建設中應防止出現哪些問題?

參考答案:

(1)曼谷屬熱帶季風氣候,地處熱帶,全年高溫,年均氣溫在25~30℃之間,溫差不大;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約有1550毫米,旱雨季分明,降水主要集中於6-10月;旱季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雨季受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影響。

(2)①國際市場廣闊;②海運條件便利;③種植經驗豐富;④勞動力充足⑤國家政策扶持

(3)①嚴格工業企業準入,防止傳統工業企業的過度引進;

②合理布局工業企業,防止土地資源浪費;

③嚴格控制工業「三廢」排放,防止生態破壞與環境汙染;

④促進工業結構多元化,防止惡性競爭。

典型例題二:(2018·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地峽是連接兩塊較大陸地或較大陸地與半島間的狹窄地帶。地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溝通大陸和大陸、大陸和半島的中間橋梁,也是交通的咽喉要道。地峽比較狹窄,兩側鄰海洋,是開鑿運河的良好地段。下圖是近些年備受世人關注的某地峽(K)地理位置及擬定運河路線分布圖。

(1)據提供信息,描述K地峽的地理位置。

(2)在該地峽開鑿運河的眾多方案中Ⅰ、Ⅱ最具代表性。請確定你支持的方案,並說明理由及施工前應重點考慮的自然條件。

(3)若在K地峽開鑿了運河,列舉可受益的主要國家,並簡述其原因。

參考答案:

(1)處於北緯7°至12°之間的地段(泰國境內),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半島;東經98°至101°之間,西側為印度洋(安達曼海),東側為太平洋(暹羅灣)。

(2)支持方案Ⅰ。處於地峽最窄處,工程量小,成本低;地質構造(災害)、氣象條件等。

支持方案Ⅱ。處於地峽南部有湖泊分布的地帶,工程量較小,成本較低;地質構造(災害)、氣象條件等。

(3)泰國;帶動與拉動經濟的發展,擴大就業機會,增加收入,加大與多國的貿易往來。

中國(日本等東亞國家);以運輸石油為主的海上貿易航程縮短,節省運費,運輸安全性得到提高。

典型例題三:(2014·山東高三) (18分)下圖為中國與東南亞高速鐵路規劃示意圖,另有專家建議中泰兩國合作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如圖所示。

(1)評價圖示區域高鐵建設的區位條件。(12分)

(2)說明克拉地峽運河的開鑿對我國的重大意義。(6分)

參考答案:

(1)有利條件:中國與東南亞社會經濟發展快,經濟貿易聯繫密切;沿線人口眾多,城市密集;中國擁有較強的高鐵建設技術;中國擁有豐富的高鐵運營、管理經驗。

不利條件: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起伏大,施工難度大;喀斯特地貌地區,地質條件複雜,施工難度大;降水量大,多暴雨,影響施工;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熱帶叢林地區,施工條件差;河流眾多。(每要點2分,任答其中6個要點即可得12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得分)

(2)新增加了一條我國與南亞、中亞、西亞、非洲、歐洲等區域聯繫的海上通道;有利於我國資源(尤其是能源)的進口,改善了我國的能源安全;縮短了我國與南亞、中亞、西亞、非洲、歐洲之間航線的距離,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和時間。(每點3分,任答2點即可得6分)

典型例題四:(2015·湖北高二月考)根據材料和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各題。

材料一:瀾滄江一湄公河是亞洲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該河有「東方的多瑙河」之稱。中國和東協有關國家一致決定在未來10年內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並將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合作開發確定為雙方在新世紀開展合作的五大領域之一。

材料二:中南半島和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示意圖

材料三:克拉地峽是泰國南部的一段狹長地帶,近年來,泰國希望利用其東臨太平洋、西接印度洋的獨特地理優勢,開鑿克拉地峽運河為本地區石油貿易提供更加快捷、便利和安全的運輸路線。設想中的克拉地峽運河將橫貫泰南 ,初步測算需耗時10年,耗資280億美元。

(1)湄公河發源於中國的唐古拉山,流出中國後經過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 ________ ,注入 ________海。

(2)A地區附近的河道橫剖面和下面哪一幅圖相似( )

(3)A地區附近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________,簡述該地發展該農業的有利條件(答出4點即可)

(4)中南半島北部山高谷深,交通運輸線多分布在地勢相對和緩的盆地及河谷地區,公路多,鐵路少。回答山區公路建設與鐵路建設有什麼差異?原因是什麼?

(5)針對開鑿克拉地峽運河的設想,日本積極支持、新加坡堅決反對、泰國搖擺觀望。說明三國持三種不同態度的理由。

參考答案:

(1) 越南 南

(2) ②

(3)季風水田農業 水熱條件充足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

(4)公路多沿等高線修築,施工相對容易,投資相對較小(2分)。鐵路常開鑿隧道、架設橋梁,施工難度大,單位距離內的投資巨大(2分)。鐵路建設對路基、坡度、轉彎半徑的要求比較嚴格(2分),而公路沿等高線修建盤山公路可以儘可能降低地面坡度,避免陡坡危險(2分)。

(5)日本:開鑿後可以使日本對歐洲、非洲貿易航程縮短,經濟效益提高(1分)。新加坡:一旦開鑿成功,將會影響馬六甲海峽國際運輸地位,進而影響新加坡經濟(1分)。泰國:開鑿後,一方面可以為國際貿易提供快捷、安全的海運路線,帶動泰國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投入太大,與經濟收益不成比例,並且國土被分割,南部管理風險加大(2分)

典型例題五:(2015·浙江高三)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8分)

材料一:農業是泰國經濟的支柱,以生大米和多種熱帶經濟作物為主。是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國、世界第一大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

材料二:近年來,泰國開鑿克拉地峽運河的呼聲甚高,一旦運河開通,相比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路程可縮短1200多公裡,航行時間可縮短2天。

材料三:局部東南亞地圖,泰國地形圖、人口分布圖,以及曼谷氣候特徵圖。

(1)說出泰國人口的分布特徵。(4分)

(2)簡述泰國水稻種植集中分布在湄公河下遊的區位。(10分)

(3)選擇在克拉地峽出開鑿運河的有哪些有利區位?(6分)試分析運河開鑿後對泰國會帶來哪些有利影響?(8分)

參考答案:

(1)沿河谷分布;主要集中在湄公河下遊平原。(4分)

(2)全年高溫,降水豐富,水熱條件好;河流下遊、河網密布,水源充足;湄公河下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多,勞動力豐富;水稻種植歷史悠久,農業經驗豐富。(10分)

(3)有利區位:地形狹小、工程量小;東亞各國和地區與西亞、歐洲的海上貿易量大;可縮短太平洋與印度洋的航程和時間,節省運輸費用。(6分)有利影響:開鑿運河能夠創造泰國的就業機會;運河投入運營後,能為泰國帶來可觀的通行費收入;帶動運河周邊的經濟發展,形成多個以交通條件、煉油業、旅遊業等發展起來的城市;泰國因此成為海運樞紐,會加大對外國投資家的吸引力,帶動整個國家經濟。(8分)

典型例題六:(2016·黑龍江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拉地峽位於泰國境內,最窄處僅50千米。若在次處開鑿一條運河,從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船舶,比經過馬六甲海峽航程至少縮短1200千米,每趟航程可節省30萬美元。

材料二 2013年印尼總人口為2.48億人,其中有超過一半居住在該國的第四大島——爪哇島,該島為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溼熱。下圖為爪窪島地圖。

(1)描述爪哇島的地形特徵

(2)分析爪哇島人口稠密的原因。

(3)克拉地峽修建運河的條件極佳,但是新加坡與泰國都有反對的聲音,請分別分析它們反對的原因。

(4)印度尼西亞政府計劃在蘇門答臘島靠近馬六甲海峽一側建設與新加坡一樣的城市。此計劃是否可行?請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以山地和平原為主;中部為山地,南北部沿海為平原;地勢起伏大,中部高南北低。

(2)歷史上的火山爆發噴出的火山灰風化後成為肥沃的土壤,地處熱帶,雨水又非常豐沛,有利於農業生產;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相對較好,適宜於發展旅遊業及相關產業;國家首都在該島,基礎設施建設較好;國家政策支持;開發的歷史比較悠久;

(3)泰國:破壞生態環境,增加運河南北交通的難度,不利於運河南北的管理。

新加坡:往返印度洋與我國南海的船隻改道經過克拉地峽,不再經過馬六甲海峽,新加坡交通地位下降,商品的集散地作用降低,影響其經濟發展。

(4)可行。理由:蘇門答臘島沿馬六甲海峽海岸線長,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能力更強,交通地位重要;地勢平坦,港口陸域用地面積廣,地價低,建設成本低;海岸線曲折,可以通過清淤、加固海岸等措施建設港口。

不可行。理由:蘇門答臘島靠近馬六甲海峽一側多沼澤,建設港口易破壞生態環境;河流眾多,泥沙淤積,海水較淺,不利於建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基礎設施落後等。

典型例題七:(2020·調兵山市第一高級中學高二月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

材料二 克拉運河計劃是指從泰國克拉地峽區域挖掘一條溝通太平洋的泰國灣與印度洋的安達曼海的運河。但由於多方原因,目前尚未規劃實施。

(1)圖中①處是其所在國的棉紡織工業中心,其優勢條件之一是接近棉花主產區。分析該國西北部盛產棉花的自然原因。

(2)歐洲一些品牌服裝企業到②地建服裝加工廠,產品貼牌銷往歐洲及世界各地。試從地理角度(除原料和交通條件外)說明歐洲服裝企業選址②地的理由。

(3)若克拉運河通航,分析其可能產生的直接影響。

參考答案:

(1)該國地處南亞,為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降水充沛;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棉花生長後期多晴朗天氣,有利於棉花的生長和收穫。

(2)該地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廉價;土地租金低;政府政策支持;周邊國家和地區人口多,市場廣闊;世界品牌優勢與該區域低生產成本優勢相結合,形成區域競爭優勢。(答出三點即可)

(3)克拉地峽開鑿運河會形成聯繫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的便捷通道;國際海運航程縮短,運費降低;馬六甲海峽的交通地位可能下降。(答案合理即可)

典型例題八:(2016·吉林高三)根據下列材料及圖示,完成下列問題。

由中資企業承建開發的尼加拉瓜跨洋運河於當地時間2014年12月正式開工,工程全長276千米,項目總投資500億美元,預計2019年完工。近年來,有「東方巴拿馬運河」之稱的泰國克拉地峽運河(全長約50千米)開發也成了中資企業重點關注的項目。

⑴ 簡要說明圖示兩區域中共同的內力作用並簡述判斷依據。

⑵ 比較圖中①、②地1月份氣流運動的差異,並說明原因。

⑶ 尼加拉瓜運河和克拉運河的開通,哪一個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更大?從地理區位、經濟聯繫、能源安全的角度加以說明。

參考答案:

(1)巖漿活動 兩地區都有大量火山分布,有大量有色金屬礦產分布

(2)①地盛行東北風,風力較大;②地位於赤道低壓帶,風力小,上升氣流為主(或垂直運動為主)。①地為熱帶草原氣候,1月受東北信風控制;②地為熱帶雨林氣候,1月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氣流輻合上升。

(3)克拉運河 原因:克拉運河直接溝通了南海海域與印度洋,與我國的地緣關係更為密切;克拉運河位於我國正在打造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其戰略意義更加重要;中東(西亞)石油是我國的主要供應地,克拉運河開通後,其運輸距離大大縮短,有利於提升我國能源供應的安全性。

溫馨提示

相關焦點

  • 克拉地峽
  • 泰國為何不在克拉地峽修建運河,收取過往船隻過路費?
    每個國家由於地理位置不同,所擁有的資源稟賦也不同。有些國家依靠豐富的資源成為富國,比如海灣產油國;有些國家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而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比如埃及、巴拿馬。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最窄處僅有56公裡,如果能夠在此處開鑿一條運河,連通印度洋和太平洋,使過往船隻比繞道馬六甲海峽至少節省1200公裡的距離,航程縮短2-5天。而泰國可以藉此收取過往船隻的通行費用,將會為泰國帶來豐厚的收入。
  •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通克拉地峽?
    地峽東部是泰國灣,西部是安達曼海(緬甸灣)。蘇伊士運河克拉地峽也不例外。古時候大部分帆船在地峽一側卸貨,經陸路運輸至另一側,再上帆船運輸至目的地。 隨著造船術的發展,運載量的增加,大噸位船隻的運力反而受限於地峽的有限的海陸轉運功能,開鑿地峽發展運河成為趨勢。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成的。那為什麼克拉地峽遲遲沒有動工呢?
  • 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從而取代新加坡的地位?
    克拉地峽區域範圍內最高海拔僅為75米,地勢十分低平,而且東西兩側沿海海岸均為基巖海岸,水深條件較好。從基本地理條件來看,克拉地峽所在地是具備開鑿運河的條件的,地形和水深條件都比較好,那麼,如果泰國的克拉地峽開通運河,會帶來哪些好處呢?
  • 大名鼎鼎的馬六甲海峽不堪重負,克拉地峽或成未來新寵(上)
    不過不要擔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家們把視線放在了泰國南部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克拉地峽。克拉地峽是何方神聖?地峽,顧名思義,是指兩塊較大陸地之間或較大陸地與半島之間的狹長地帶。克拉地峽的地理位置實際上,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想法,早在17世紀,泰國便有打通東西海岸的計劃。
  • 泰國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新加坡的地位,是不是傻?
    鑿通克拉地峽,克拉地峽確實會成功取代馬六甲海峽,泰國確實能取代新加坡的地位,但泰國沒有鑿通克拉地峽,絕不是因為泰國很傻,泰國反而很聰明!歷史上,英國有過鑿通克拉地峽的計劃,法國有過鑿通克拉地峽的計劃,泰國作為克拉地峽的控制者,也有鑿通克拉地峽的想法,泰國國王拉瑪一世昭披耶卻克裡的批准,但是由於鑿通克拉地峽的代價太大,又不能確保有足夠的回報,英國最後放棄鑿通克拉地峽的計劃。
  • 大國間的利益角逐,或已讓克拉地峽成為「東方巴拿馬」的美夢破滅
    克拉地峽東臨泰國灣,西邊則是安達曼海,在歷史上克拉地峽一直是東西方交通的水上要道之一。只不過隨著後來科技越來越發達,商船越來越多,而船隻規模也越來越大,克拉地峽狹窄的弊端逐漸顯露無疑。
  • 泰國克拉地峽,建設亞洲的巴拿馬運河,可能只是一個夢?
    那麼,克拉地峽開鑿運河能夠替代它嗎?馬六甲海峽一、克拉地峽的地理位置,成為馬六甲最理想的替代者從地圖上看,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南部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的馬來半島相連,而克拉地峽就位於這南部狹長的馬來半島之中
  • 盤點世界著名地峽
    」則較少被人們提及地峽(isthmus)是連接兩個大陸或陸地與半島之間的狹長地帶地峽猶如一座石橋橫亙在兩塊陸地之間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峽往往會開鑿運河著名的蘇伊士運河一起來看看世界上主要的地峽吧01 克拉地峽克拉地峽(Isthmus of Kra)是位於泰國南部
  • 泰國克拉地峽運河,如果貫通,將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
    修建克拉地峽運河的意義我們知道,海運是最便宜的運輸方式,國際貿易大部分是通過海運實現的,所以現在的特大城市都位於優良的港口旁邊。修建克拉地峽運河,大致來講,主要有以下意義:第一、來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船隻,不用再繞道馬六甲海峽,可以節約1200公裡航程,大大縮短距離,節約時間,節約運輸成本。第二、有了克拉地峽運河,可以提高泰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這條運河修好之後,堪比巴拿馬運河。
  • 開發克拉地峽可取代馬六甲海峽地位,泰國為何沒有落實下來?
    但另外一方面更是得益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一直是扼守在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大量過往的商船一方面給新加坡帶來了大量的服務性收入,另外一方面也讓新加坡擁有更多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的機會。馬六甲海峽是東南亞地區聯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關鍵通道。
  • 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開通「運河」還能促進本國經濟
    最近關於克拉地峽「運河」是否開鑿引起了很多的網友的關注和討論。雖然鑿通克拉地峽對泰國的好處是巨大的,但是泰國就是鑿通並不能說其「傻」,相反泰國並不「傻」,也是考慮到很多因素,而不能輕易看待對克拉地峽的問題。首先開鑿克拉地峽「運河」是首先要投入巨額的資金。
  • 泰國為何不效仿埃及、巴拿馬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從中收取通行費?
    有些國家本身也許沒有豐富的資源,但是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一樣也可以為國家的發展帶來豐厚的回報。比如,巴拿馬擁有的巴拿馬運河、埃及擁有的蘇伊士運河每年都帶給兩國豐厚的財政收入。而今天所講的這個國家也處在有利的地理位置上,如果能夠開通克拉地峽運河,那麼泰國所獲得的回報將介於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之間,據測算每年也將有20億美元的收入。
  • 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新加坡的地位,是不是傻
    關於克拉地峽運河,中國網民興趣很多,經常在網上討論是否能開鑿,主要是這一條運河的開建對中國發展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克拉地峽的開通,能縮短印度洋到太平洋的距離,對於中國、日本和韓國等依賴中東地區石油國家來說,能縮短海上通道能源運輸的距離,對國家是有重大經濟利益。
  • 泰國為什麼不選擇鑿通克拉地峽建造運河,從而取代馬六甲海峽呢?
    馬六甲海峽對於東亞和東南亞各國來說都很重要,而鎮守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三國更是看重,而泰國的克拉地峽明明可以建造運河,從而取代馬六甲海峽,那為什麼泰國不鑿通克拉地峽呢?克拉地峽克拉地峽位於泰國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最窄的地段僅50多公裡,而且東西兩岸皆是基石海岸,浪平風靜十分適合做運河通道,如果真的可以打通,那兩個大洋之間的距離將縮短1200公裡,這對於海上運輸來說,有很大的作用。
  • 中國為什麼不出錢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
    那麼,我國為啥不出錢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的地位呢?所謂「克拉地峽」,就是在馬來半島的最窄處,有一段56公裡的狹長地帶。如果把這條地峽鑿通,那麼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距離,就會縮短1200公裡。對我國而言,既可以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又能提高海上航運路線的安全性,同時還可以團結中日韓三國(在這個問題上,三國利益一致),好處太多了。
  • 泰國欲重啟克拉地峽項目,不過克拉運河將被陸路通道所取代
    目標就是通過修建鐵路和公路將克拉地峽兩端的深水港連接起來,以代替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實施的克拉運河項目。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克拉地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貿易中轉點,當時從中國去印度的商船都是沿著海岸航行到克拉地峽卸貨後,通過陸路運輸到半島的另一側,再裝船前往印度洋周邊國家。過去300年來,人們一直在探討是否要在克拉地峽修建一條運河,連通泰國灣和安達曼海。
  • 泰重啟克拉地峽項目,改運河為陸路通道,俄媒:中企應該會感興趣
    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就是克拉地峽項目的重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25日報導,最近泰國政府撥款2200萬美元,用於研究鋪設陸路橋梁將安達曼海和暹羅灣(克拉地峽)連接起來的可能性。
  • 【深度閱讀】克拉地峽運河:四百年老雞肋,香味何來?深度分析其地緣戰略意義.
    【航運人的觀點】    想挖【克拉地峽運河】的人,不是革命浪漫主義者,就是騙銀行、股民的騙子。    說到降低海運成本,不少中國「專家」將這條運河與蘇伊士和巴拿馬運河相比,甚至將其稱為「亞洲巴拿馬運河」。這讓我懷疑,中國的中學假文憑是不是也象大學假文憑一樣普及了。打開任何一本中學地理世界地圖,都可以看出,克拉地峽運河所能節省的航運距離,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馬來小半島,節省區區400海裡。
  • 克拉地峽運河一旦開通,將取代馬六甲海峽,但為何泰國不敢挖通?
    泰國為什麼不割開克拉地峽取代新加坡的位置?很蠢嗎?凱拉地峽是泰國南部的一條狹長地帶,東臨泰國的安西臨安達曼海。克拉地峽的東南部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馬六甲海峽是中日韓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中國百分之六十的石油運輸和海外貿易通過馬六甲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