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克拉地峽運河,如果貫通,將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

2020-12-24 仰視地球

【導讀】

許多年以前就聽說要開通泰國克拉地峽運河,但過去這麼多年了,依然沒有音訊。這條運河對於東亞來說,太重要了,比繞道馬六甲海峽至少可省去1200公裡的航程(相當於北京到南昌的距離),遠洋巨輪要多跑兩天,一來一返,多花一周的時間。這對瞬息萬變的石油期貨市場來講,運輸時間成本風險太大了。

【正文】

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上,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建國700多年的歷史,這裡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與我國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是我國居民國外旅遊目的地之一。

泰國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泰國灣和安達曼海之間,陸地寬度僅56公裡。泰國很早以前就想在此開挖一條運河,但因泰國國力不足,以及政局動蕩,瞻前顧後,總是沒能動工。

小編以為,泰國是抱著金飯碗討飯吃,如果開通這條運河,所有東亞船隻,借道這條海峽,通往中東和歐洲地區,泰國坐收漁利,也基本上沒什麼馬六甲海峽的事兒了。並且在這條運河邊上,還可能誕生一座相當於新加坡的國際大都市。這樣的美事兒,泰國就是不做。把東亞的日本、韓國,還有我國急得上幹火,有力氣使不上啊。

修建克拉地峽運河的意義

我們知道,海運是最便宜的運輸方式,國際貿易大部分是通過海運實現的,所以現在的特大城市都位於優良的港口旁邊。修建克拉地峽運河,大致來講,主要有以下意義:

第一、來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船隻,不用再繞道馬六甲海峽,可以節約1200公裡航程,大大縮短距離,節約時間,節約運輸成本。

第二、有了克拉地峽運河,可以提高泰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這條運河修好之後,堪比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連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如果克拉地峽運河開通,將連通印度洋和太平洋。泰國利用運河,掌控東亞局勢,泰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

第三、有了克拉地峽運河,可以改變泰國經濟結構,海洋運輸服務將會迅速崛起,成為泰國的支柱性行業。

第四、馬六甲海峽較長,這段路偶爾有海盜出沒,對商船形成威脅。而克拉地峽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第五、對於我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條運河遲遲不能開通的原因

為什麼有這麼多好處,泰國還不開通這條運河呢。可能泰國主要有以下一些顧慮:一是如果修通了這條運河,泰國顧及南部的穆斯林因此而鬧獨立,這對泰國來講,是不能夠容忍的,如果真那樣了,得不償失,不划算。二是估計美國方面也在做泰國的思想工作,不讓他開闢新運河,改變新加坡的國際地位,美國在新加坡的駐軍就顯得毫無意義,美國同時也可通過這種方式來制約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發展。三是泰國國力還不允許。寬400米,深25米,長70千米,光土石方就有7.6億立方米。只有基建狂魔的中國才有這個能力。

克拉地亞運河與其它兩大運河的比較

一是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的「世界橋梁」。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建造完成,1914年開始通航。現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於水閘式運河。從一側的海岸線到另一側海岸線長度約為65千米(40英裡),而由加勒比海的深水處至太平洋一側的深水處約82千米(50英裡),寬的地方達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

二是蘇伊土運河

蘇伊士運河, 1869年修築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溝通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也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歐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長約150公裡

三克拉運河的開通,必然會是世界上又一條繁忙的通道,寬400米,深25米,長70千米,完全可以滿足大型船隻通過該河道。

相關焦點

  • 泰國克拉地峽,建設亞洲的巴拿馬運河,可能只是一個夢?
    馬六甲海峽是全球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所以尋找替代的航運通道便成了一個熱點。那麼,克拉地峽開鑿運河能夠替代它嗎?克拉地峽地處泰國南部狹長的馬來半島之中,最窄處僅有56公裡。但就是這樣的寬度,卻將太平洋與印度洋分隔開來。如果,在克拉地峽人工開鑿運河,那麼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航程將縮短約1200公裡,從而可以節省3—5天的航程。
  • 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從而取代新加坡的地位?
    泰國和克拉地峽位置圖 泰國南部的國土東西寬度介於50多千米至190多千米之間,其中克拉地峽就是東西寬度最窄的地方,東西寬度僅為56千米。
  • 克拉地峽運河一旦開通,將取代馬六甲海峽,但為何泰國不敢挖通?
    泰國為什麼不割開克拉地峽取代新加坡的位置?很蠢嗎?凱拉地峽是泰國南部的一條狹長地帶,東臨泰國的安西臨安達曼海。克拉地峽的東南部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馬六甲海峽是中日韓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中國百分之六十的石油運輸和海外貿易通過馬六甲海峽。
  • 泰國為何不在克拉地峽修建運河,收取過往船隻過路費?
    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最窄處僅有56公裡,如果能夠在此處開鑿一條運河,連通印度洋和太平洋,使過往船隻比繞道馬六甲海峽至少節省1200公裡的距離,航程縮短2-5天。而泰國可以藉此收取過往船隻的通行費用,將會為泰國帶來豐厚的收入。
  • 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開通「運河」還能促進本國經濟
    最近關於克拉地峽「運河」是否開鑿引起了很多的網友的關注和討論。雖然鑿通克拉地峽對泰國的好處是巨大的,但是泰國就是鑿通並不能說其「傻」,相反泰國並不「傻」,也是考慮到很多因素,而不能輕易看待對克拉地峽的問題。首先開鑿克拉地峽「運河」是首先要投入巨額的資金。
  • 克拉地峽運河一旦開通,將打破馬六甲封鎖,泰國為何不敢動工
    克拉地峽指的是位於泰國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這裡也是馬來半島北部最狹窄的地方,最窄處只有56公裡,按最寬處有190公裡,相差較大,地峽南面是馬來半島的蒂迪旺沙山脈的北端,而北部是普吉山脈的南端,所以克拉地峽也是泰國南部和馬來半島的分界,由地處兩個山脈之間的低地,所以地勢平緩,最高處海拔僅
  • 泰國為何不效仿埃及、巴拿馬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從中收取通行費?
    比如,巴拿馬擁有的巴拿馬運河、埃及擁有的蘇伊士運河每年都帶給兩國豐厚的財政收入。而今天所講的這個國家也處在有利的地理位置上,如果能夠開通克拉地峽運河,那麼泰國所獲得的回報將介於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之間,據測算每年也將有20億美元的收入。
  • 泰國為什麼不選擇鑿通克拉地峽建造運河,從而取代馬六甲海峽呢?
    克拉地峽克拉地峽位於泰國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最窄的地段僅50多公裡,而且東西兩岸皆是基石海岸,浪平風靜十分適合做運河通道,如果真的可以打通,那兩個大洋之間的距離將縮短1200公裡,這對於海上運輸來說,有很大的作用。
  • 價值超萬億,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取代新加坡?
    然而我們觀察到,從印度洋到太平洋並非只有一條路,泰國的克拉地峽,就是一個修建運河的好地方。實際上泰國曾對開通克拉地峽運河進行過多次研究,也得到了許多國際建築公司的參與,但是迄今為止,克拉地峽運河還是只停留在紙面上,沒有付諸現實。 面對這麼一個價值超萬億的項目,究竟是什麼讓泰國如此猶豫不決呢? 泰國是東南亞的一個代表性國家,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北部國土看起來比較方正,而南部國土則一直往南延伸到馬來半島上,地形十分狹長。
  • 泰國為什麼不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收取過往船隻的過路費?
    相信大家都知道地球的表面積大約有七成被海洋所覆蓋,甚至有人曾說過「誰徵服了海洋,誰就徵服了世界」,所以說海運事業對於各國的發展而言,也尤為重要。時至今日,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國的造船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海運也逐漸成為運輸貨物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少沿海城市還因為發達的運輸業,而積攢了許多財富。
  • 大名鼎鼎的馬六甲海峽不堪重負,克拉地峽或成未來新寵(上)
    馬六甲海峽長約1,080公裡,最窄處寬度僅2.5公裡。它稱得上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大量商船、貨船和油輪經由馬六甲海峽往來於東西各地,其重要性可與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相提並論。它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命脈,我國是石油資源消費大國,大部分石油進口都經由馬六甲海峽。
  • 【深度閱讀】克拉地峽運河:四百年老雞肋,香味何來?深度分析其地緣戰略意義.
    從桃花島中間挖出個30米深,1海裡寬才相當於蝦峙門,桃花島只有6海裡長,要挖5個才達到30海裡長的克拉地峽運河。至少要10個蝦峙門的通航量才有意義。    經濟上說1200公裡對遠距離海運並不是一個很大的距離差,況且運河對船的規模肯定會有限制!加上通行費成本未必低多少。
  • 克拉地峽
    克拉地峽是馬來半島北部與泰國南部連結的狹長地帶,最窄處約為56公裡,最寬處則有190公裡,海拔最高為75米。即使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1950年代脫離英國走向獨立後,馬六甲海峽仍然兩個帶來巨大的經濟貢獻,而地處馬來半島南端的新加坡,更隨著亞洲戰後經濟的快速發展,因而成為全球重要的航運中心,其貨櫃處理量長期位於世界前列。泰國的東西兩岸受到馬來半島的分隔。早於17世紀,泰國便有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打通東西兩岸的構想。
  • 世界地理小區域——克拉地峽
    克拉運河位於泰國中南半島的克拉地峽,根據工程計劃,這條100公裡的人工運河貫通印度洋和泰國灣,成為亞洲最大的一條人工運河。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東協部分國家區域圖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這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也是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
  • 開發克拉地峽可取代馬六甲海峽地位,泰國為何沒有落實下來?
    總之,從殖民時代開始,新加坡就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畢竟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陸運輸上存在著絕對的不可代替性。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來西亞?但看過地圖的朋友心中都會存在一個疑問題,在泰國南部的地方土地非常的狹窄,為什麼泰國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呢?
  • 泰國為何遲遲不肯開通克拉地峽?
    地峽東部是泰國灣,西部是安達曼海(緬甸灣)。此地峽歷史上一直是溝通亞非歐、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交通節點。 所有地峽都有海陸轉運的功能,如蘇伊士運河的前身蘇伊士地峽;巴拿馬運河的前身巴拿馬地峽。  隨著造船術的發展,運載量的增加,大噸位船隻的運力反而受限於地峽的有限的海陸轉運功能,開鑿地峽發展運河成為趨勢。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成的。那為什麼克拉地峽遲遲沒有動工呢?
  • 這條運河開通以後,馬六甲海峽就廢了,新加坡最不願意看到的運河
    世界上有的國家天生就是地理位置好,靠著地理優勢賺了不少錢,比如埃及有蘇伊士運河;巴拿馬有巴拿馬運河;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國則共有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也越來越擁擠,而且馬六甲海峽海底淤積比較嚴重,很多地方的水下有沙洲和淺灘,然而,與其擴建馬六甲海峽,不如在泰國挖一條運河,直接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這樣還能減少路程,不必繞道馬六甲海峽。(擬建中的克拉運河的位置)馬來半島最窄處位於泰國南部春蓬府和拉廊府所在的克拉地峽,東面是泰國灣附近海域,西面安達曼海。
  • 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新加坡的地位,是不是傻
    一 克拉地峽運河現在先簡單敘說一下克拉地峽運河。「克拉地峽」,就是在馬來半島最窄的位置,運用人工力量開鑿一條運河。雖然人工運河的寬度只有56公裡,看起來難度不大,一旦開鑿成功,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運航線就會縮短大約1200公裡,馬六甲海峽被取代就是很明顯的事情。
  • 泰重啟克拉地峽項目,改運河為陸路通道,俄媒:中企應該會感興趣
    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後,所有國家經濟都受到強烈衝擊,位於東南亞的泰國也不例外。數據顯示,泰國GDP同比下滑了12%,這也令泰國執政當局壓力巨大。為了重啟經濟,泰國準備推出一批重大項目,並對外引進資金支撐這些項目的建設。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就是克拉地峽項目的重啟。
  • 泰國為何不在領土最窄的地方開鑿一條運河來取代馬六甲海峽?
    克拉地峽位於泰國南部馬來半島上,兩頭連著太平洋與印度洋,地峽最窄的地方不足50千米,最寬處150千米,如果在此開鑿一條海運通道,那麼,過往的船舶可由中國南海經泰國灣,再穿運河,入安達曼海,出印度洋,也就不必繞行馬六甲海峽,航程至少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