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香蕉「金價」變「土價」 銷陸掛零蕉農無助怒斥蔡當局

2020-12-11 中國臺灣網

  臺灣包袱鋪,香蕉多了也是愁!我是一日三餐靠吃香蕉減肥卻依舊挽救不了臺灣香蕉市場價格低迷的大侃子~。

  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種啥得啥的大豐收景象絕對是喜聞樂見的,但若是大多數農民都緊著一種農產品種植的話,到豐收時市場就難免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那到時,市場通貨膨脹、商品價格降低甚至暴跌,恐怕「喜事」也會變「愁顏」。

  近段時間,臺灣的香蕉農戶就遭遇了如此慘景,「金蕉」成「土蕉」,蕉農慘兮兮啊……

  臺灣一直有著「香蕉王國」的美譽,但只要某一年香蕉盛產滯銷,它馬上就成了蕉農與政治人物共同的大麻煩,比如,今年的臺灣香蕉就攤上大事了!

  且聽侃爺細細道來:

  臺灣香蕉的主要產區包括高屏地區的南部蕉及中部地區的山蕉,前者在上半年採收,後者則是下半年,如此產期錯開以保證臺灣全年的市場供應需求。但去年受連續風災的影響,南部的香蕉產地受創,導致今年上半年因缺乏供應而使得香蕉價格屢創新高,1月,臺灣香蕉零售價更一度創下每公斤138元(新臺幣,下同)的天價。

  遵循「物極必反」的規律,臺灣香蕉的「噩夢」也開始了。

  那些被颱風吹倒的蕉樹不僅沒有被蕉農連根刨除,反而在原地重新生長了;另有一些農民還趁著香蕉價格高漲時,不顧面積已超種執意一搏。結果今年颱風侵臺數較少,香蕉產地未受損,產量驟增,全年約產35萬公噸,比以往多了24%。

  更糟糕的是,在產量上供過於求的臺灣香蕉,還被質量欠佳的南部蕉拖累了拍賣價,轉眼間,這香蕉價便呈現斷崖式的墜落,現在一般收購市場僅給出了10元的「賤賣價」,還有的產地賣到每公斤1元的破盤價!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臺灣香蕉每公斤拍賣均價表(單位:新臺幣;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才9個月的時間,「金蕉」就慘變「土蕉」,面對1公斤香蕉換不到1顆雞蛋的窘狀,臺灣已有蕉農忍痛棄採,「1公斤賣不到6元,我寧可放到爛,也不要再費力採收」;還有蕉農表示,「最近因為吃香蕉胖了5公斤,連山上的猴群都胖了不少!」

  面對島內香蕉成災、蕉農哀聲哉道的情況,網友和臺媒首先將矛頭指向了臺「農委會」,有網友稱其根本「是一個完全失能的機關組織」:

  有網友劍指蔡英文大位,直指是蔡當局「德不配位」,蕉農才遭遇了「香蕉危機」,同時「躺槍」的還有民進黨的「錢沾」和「新南向」:

  更有人大發感嘆「還是馬英九好」:前幾年的臺灣香蕉光是批發價也要100多塊。

  連臺灣《中國時報》都發表文章直指「農委會」管控失當是令臺灣「蕉金蕉土」陷入如坐雲霄飛車般境遇的核心問題,更稱其實「農委會」老早就可預防蕉價問題,無奈官員死守著農業自由生產的心態,放任農民無視超種預警,不願強勢介入管理,在眼睜睜看到蕉價崩盤後又不懂得自我檢討。此舉完全凸顯了「農委會」沒有能力從根本解決問題,只抱著得過且過的消極心態。

  臺媒還指出,如今的兩岸關係已不似馬英九執政時期般交往密切,自蔡英文上臺後,兩岸關係急凍,銷往大陸的「政治香蕉」從2012年的629噸驟降到2015年的18噸,今年更是銷陸掛零,榮景已不再,蕉農很無助!

  其實,這已不是臺灣第一次出現香蕉產量過剩的問題,而以往大陸對幫助解決該問題起到了不容忽視的絕對作用

  旗山區前鎮長林義迪就說起了臺灣在2011、2012年發生香蕉過剩問題時情況,他表示,當時兩岸有良好互動,透過大陸有關方面一口氣就能從臺灣採購上百萬箱的香蕉,一次便解決了島內香蕉過剩問題。

  中埔農會香蕉產銷班長陳國柱也「現身說法」的講述了他種植香蕉10餘年間遇見過的2次價格崩盤的經歷:上一次「農委會」出來保價收購後大批銷往大陸,價格沒多久就漲起來。

  而如今到了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執政時,面對同一情況,臺當局給出的解決辦法不僅讓老蕉農感嘆「農民最弱勢」,連產銷班長都無奈道「賠了錢也得撐下來」。

  那麼,一向提倡「綠色執政」的蔡當局是如何為民計民生「排憂解難」的呢?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為了挽救臺灣香蕉價格低迷的慘狀,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已經打了3個電話請臺灣防務主管部門採購香蕉,結果你猜怎麼著?對方的答覆是:官兵已經連續吃了2個月香蕉了……

  侃爺看到這裡也是real佩服臺官兵,不僅身負「維安」重任,還肩負「內銷」香蕉之責。

  當然,光靠臺軍吃香蕉肯定是緩解不了島內「香蕉之災」的,旗山臺青蕉樂團團長王繼維15日就表示了,臺當局會以每公斤6元的價錢收購香蕉的。但問題又來了,種香蕉的成本可是1公斤16元啊,收購看似可憐農民,但實際上對農民而言卻是收1公斤賠近2公斤的買賣,這還不算搭上人工採收的成本……也許在蔡當局來看:我若不收購,你可連1元都沒有啊!

  除了「內銷」外,臺「農委會」也是不斷擴大「外銷」市場,畢竟,曾有「香蕉王國」之稱的臺灣在2003年時,外銷量便已高達33161噸了。但遺憾的是,以小農生產為主的臺灣香蕉,在產量、賣相及保鮮技術等方面均被近年來大規模種植香蕉的菲律賓、厄瓜多等地趕超,加之低價競爭的影響,截止到2015年,臺蕉的外銷量已大幅下滑到1585噸。以日本為例,2013年時其進口的臺灣香蕉產值為10.4億元,但2015年時僅剩6.1億元,臺灣香蕉在日本的市場佔有率更從80%跌到不足0.2%,

  如此慘狀讓臺「農委會」這樣的「失能」機構也深知臺灣香蕉面臨著亟需開拓新興市場的需求,於是偏好「金黃色水果」的中東市場樞紐地區杜拜便成了臺當局的新目標!

  原本這捷報應是好事一樁,但臺「農委會」卻自掀成本價,公開表示希望收購價為每公斤16元的臺灣香蕉到了杜拜後可以賣到50元。難道他們不知道就商業買賣而言這是犯了大忌嘛?難道他們認為杜拜業者在知道臺蕉底牌後會甘心當「冤大頭」嘛?

  當然,還有補助盤商收購、把香蕉做成果乾、成立「臺農發」公司為自己賺利潤等這些令人搖頭的「明智之舉」……

  香蕉跟政治,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兩者卻一直難以擺脫干係,如今因蔡英文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令兩岸關係急凍,臺蕉的銷陸掛零更使蕉農深陷囹圄,也難怪會讓臺灣民眾感嘆「當局者無能」了。「賣香蕉」的遊戲,讓島內的農民變成了賭徒、盤商變成投機客、政客變成施捨者,敢問:臺灣香蕉的未來在哪呢?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臺灣網」無關。

相關焦點

  • 臺灣鳳梨銷陸暢果農喊話蔡當局
    島內《旺報》就曾報導說,臺灣鳳梨在大陸市場不僅搶佔到了一席之位,年銷售額更超過13億元(新臺幣,下同); 此外,也有臺灣水果業者表示,全臺近10年銷陸的鳳梨鮮果等從約每年千餘噸,增加到了目前的年約3萬噸,「成長約20倍」!金鑽鳳梨銷陸暢且價格也比在本地時賣得高,這讓不少臺灣果農看到了商機,開始瘋狂搶種。你問多有瘋狂?
  • 蔡當局卡臺灣農產品銷大陸令人憤怒
    蔡當局卡臺灣農產品銷大陸令人憤怒 2019年07月10日 10:0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66期】  據臺灣《聯合報》7月6日報導,臺「調查局」上周啟動選舉查察,並首度將「陸企採購農產品」列為所謂「境外資金介入選舉」,懷疑大陸可能借採購農產品「為特定候選人拉抬造勢」,「影響選舉」。
  • 臺灣香蕉的焦慮
    (王錦河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今年臺灣的香蕉、鳳梨、西瓜、木瓜、荔枝等水果全面盛產,但價格低迷,其中香蕉產地價每公斤不到10元(新臺幣,下同)。臺當局農業主管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1日至10日,全臺香蕉批發價平均為每公斤11.9元,為10年同期新低,比過去3年的價格降了約六到七成。
  • 臺灣香蕉滯銷 賴清德推薦奇葩吃法:帶皮煮配大蒜
    據臺灣「聯合報」6月11日報導,近來臺灣香蕉盛產,價格劇烈下跌,不少蕉農叫苦連天。賴清德表示,對於香蕉盛產,「農委會」已經提出多項政策來穩定市場,保障蕉農的權益。他表示,香蕉的高營養價值是公認的,擁有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纖維的含量也相當豐富,因此,多吃香蕉不只能幫助農民,也對自己的健康有益。
  • 臺北菜賤傷農 背後是蔡當局理政不當的「人禍」
    臺灣《中華日報》8日社論指出,理政之道無它,唯在穩定人民生計而已矣!蔡當局居然連當家的基本要義都拿捏不準,不能在問題驚爆時立即提出因應措施。繼搶購衛生紙風潮造成的「衛生紙之亂」餘波仍未止息之際,竟然又爆發了「北農之亂」。「衛生紙之亂」是消費者對於價格上漲的預期心理所形成,「北農之亂」則完全是因人禍所肇致。
  • 犯錯罰吃香蕉!?看一根香蕉如何叫臺灣政客坐立不安
    民代人手一根香蕉,表情十足地咬下香甜的香蕉,希望民眾多多消費香蕉,以解蕉農之苦。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雖曾號稱香蕉王國,但只要某一年香蕉盛產滯銷,它馬上就成了政治人物的大麻煩。如果沒有處理好香蕉問題,領導人恐怕就要像踩到香蕉皮,非得滑個一跤不可。香蕉跟政治,一直不是井水不犯河水,反而與政治一直脫不了干係。
  • 臺灣史上最大脫團案始末原因 為「反陸」蔡當局害慘臺灣
    關於臺灣史上最大「脫團案」,截至2019年1月5日上午,臺當局共找到42人(含自行到案),其餘110人仍處失聯狀態。  上個月,赴臺觀光的越南旅遊團爆出上演大逃亡戲碼!153名越南客,除了1名越南領隊外,其他152人進入臺灣後全部消失得無影無蹤,引起臺灣社會一陣譁然。
  • 繼鳳梨、香蕉價格崩盤後,臺灣又一水果要懸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來,臺灣果農的日子不好過。繼鳳梨、香蕉因滯銷導致價格崩盤後,木瓜也被臺媒曝光,跌價幅度相當大。臺灣「中時電子報」8日報導稱,今夏,島內多種水果接連跌價,果農怨聲載道。如今,臺灣有的地方木瓜一公斤只買3元新臺幣,果農欲哭無淚。
  • [海峽午報]臺灣 不滿蔡當局年金改革 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退休博士...
    [海峽午報]臺灣 不滿蔡當局年金改革 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退休博士喊話要赴陸講學 臺灣,不滿蔡當局年金改革,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退休博士喊話要赴陸講學。
  • 香蕉滯銷無奈當肥料,臺灣蕉農表態:還是大陸的「政策性收購」好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最近一段時間,讓臺灣農民最為頭疼的莫過於臺灣香蕉大批囤積,臺灣香蕉價格大幅下跌。對此臺「農委會」在高屏地區啟動產地去化作業。旗山美濃兩農會以每公斤5元新臺幣的價格收購格外品,並高喊口號「青香蕉多元循環經濟利用」。對此,蕉農臉上露出了無奈且又悲痛的表情。據了解,當前香蕉市場價格約為每公斤7元-10元新臺幣,而那些格外品甚至下降至每公斤2元新臺幣。所以在臺灣多個地區都會有合作社或農會協助收購格外品,而他們會將收購來的這些香蕉作為飼料肥料,然後加以利用,已達加速去化過程。
  • 前「農委會主委」:停ECFA,臺灣農產品可能崩盤
    陳志清指出,假如ECFA停止,臺灣農產外銷市場將嚴重萎縮,對臺灣農業衝擊甚劇,日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對此向陸方喊話「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這當中對臺灣經濟的影響規模之大,可想而知。失去ECFA對臺灣農產外銷的影響?
  • 為什麼把香蕉掛在高處,不容易爛掉?因為香蕉覺得自己還在樹上嗎
    青香蕉不能馬上食用,吃著酸澀,甚至有苦味。黃香蕉不好保存,買一兩條覺得不好意思,買一把回家放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變黑,而且這種變化非常迅速,還沒來得及反應,香蕉已經從底下開始爛掉。不過,隨著人們對香蕉的認知越來越豐富,把買回家的香蕉掛起來就能延長保質期的說法,讓不少人懷疑是否有用。
  • 臺灣經濟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蔡當局的空話慘遭打臉
    蘇貞昌也認為,臺灣經濟已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臺商回流資金越來越多,臺灣民眾可以對未來更有信心。那麼,臺灣經濟到底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呢?首先是臺灣各部門的統計數據「揭謊言」。臺灣商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商業服務業景氣預測顯示,到明年1月份臺灣經濟景氣將持續下降,蔡當局力推的臺商回流政策仍無法帶旺人力市場,比如第四季度全臺人力需求與第三季度相比,預計增加人力的企業佔21.85%,為近三年來的新低。臺灣中央大學發布八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顯示未來半年經濟景氣、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等六項指標全部下降,最大降幅來自未來半年就業機會,該指標創下2011年1月份以來的新低。
  • 北農香蕉拍賣價曝光 民代質疑臺灣最大「菜蟲」是它!
    北農香蕉拍賣價曝光 民代質疑臺灣最大「菜蟲」是它!  中國臺灣網6月25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近期臺灣地區香蕉盛產,導致蕉價崩跌,根據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統計,今年截至6月19日,北農香蕉平均拍賣價格只有25.38元(新臺幣,下同),較去年整年度的平均拍賣價格下跌21.98%,更創下6年來新低,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在臉書直指,其實「農委會」才是打壓農民的最大「菜蟲」!
  • 10公斤香蕉換一顆茶葉蛋?臺灣農民大呼:民進黨不倒,經濟不會好 | 聽風
    今年,臺灣各類蔬果大豐收,但島內農民的心卻在淌血。據臺媒介紹,目前臺灣香蕉的產地批發價格已經跌到1公斤1元新臺幣(按最新匯率,1元新臺幣=0.21元人民幣)    這是什麼概念?還記得幾年前,有臺媒黑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麼?
  • 臺灣香蕉1公斤2毛 民進黨黨員:蕉農苦一點沒關係
    (原標題:臺灣香蕉1公斤2毛 民進黨黨員:蕉農「死忠」,苦一點沒關係)
  • 鳳梨、香蕉價格崩盤後,臺灣又一水果要懸了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消息,今夏,島內多種水果接連跌價,果農怨聲載道。如今,臺灣有的地方木瓜一公斤只賣3元(新臺幣,下同),果農欲哭無淚。對於木瓜價格慘跌,國民黨臺北市議員參選人遊淑慧在發文痛批,蔡英文下令「農委會」要全力協助北農總經理吳音寧做「政治攻防」,但吳音寧做了什麼?敢不敢為農民做「價錢的攻防」!
  • 真相亮了|臺灣旅遊太垃圾?蔡當局敗掉千萬旅次觀光財
    導讀:這兩年臺灣觀光產業變「慘業」的新聞屢見不鮮,原因是什麼各位也心知肚明
  • 臺灣水果出口日本影響較小 花卉批發衝擊大
    據臺灣「中廣新聞」報導,日本發生震災海嘯,臺灣輸往日本的花卉也受到衝擊,臺灣「農糧署」表示,日本東北地區6家花卉批發市場全毀,橫濱港損壞,無法按時通關領貨,造成臺灣已出口切花受損,統計貿易商提供的受損資料,數量約515萬支,金額達新臺幣9500萬元,至於銷日水果,只有菠蘿暫緩出貨。
  • 太平「島」變「礁」,讓臺灣人民看透了蔡當局的嘴臉……
    六天來通過媒體的報導,讓我們得以聽見漁民「保南海、護漁權」、「保祖產、護祖權」的心聲,縱使臺灣當局不挺,甚至放話懲處部分成員,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在南海向國際發聲。願他們回程還是日日晴空、波平浪靜……結果顯示高達近7成民眾認為臺灣被國際強權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