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病從口入」,事實上,人體的大多數疾病都是因飲食不當引起的。
肝病也不例外,它具有易忽視、易惡化、難治療的特徵,肝病在我國肆虐,與國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據統計,我國肝病患者中近半數以上,是長期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
醫生提醒:3種傷肝食物,已經被拉入黑名單,再饞也要忍住
廚房是我們加工食物的地方,廚房中的一些食物沒有處理好,或許就會傷害肝臟,引起肝臟病變,可惜很多人卻當成寶。
1、醃製食物
食物在醃製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攝入人體後,會與人體中食物蛋白質分解所產生的胺類產生反應,產生亞硝胺。
亞硝胺會加重肝臟負擔,傷害肝臟細胞,破壞肝臟的細胞組織,容易引起肝臟病變,嚴重者會引發癌變。
2、油炸食物
食物在油炸的過程中易產生苯並芘,1775年英國便發現苯並芘的致癌性,2003被WHO列為I級致癌物。
苯並芘攝入人體後,會對人體的器官造成傷害,尤其是經肝臟分解時,對肝細胞造成損傷,容易引發肝臟病變甚至衰竭。
3、隔夜食物
很多家庭都會有剩飯剩菜,而這些隔夜的飯菜,也往往不捨得扔掉,如果長時間食用隔夜飯菜,會威脅到我們身體健康。
食物剩下以後,很容易滋生細菌,產生有害物質,這種食物攝入人體後,會加重肝臟分解毒素和代謝有害物質的負擔,久之容易導致肝臟病變。
建議,保持入口飯菜的新鮮、衛生、乾淨,保持攝入食物的營養均衡。
肝病來臨,或會出現以下3種症狀,佔一個也要早做檢查
1、蜘蛛痣
蜘蛛痣一般是出現在,上肢或上腔部位的血管痣,因其形似蜘蛛,而被稱為是「蜘蛛痣」,出現此類症狀一般是肝功能下降所致。
肝臟病變時,對雌激素的滅活能力會將,導致體內雌激素含量升高,通過血液刺激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引起充血,出現紅色的血管痣。
2、流鼻血
一般出現流鼻血時,很多人不會在意,都不會認為是肝臟出問題,但其實肝臟還具有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
肝臟病變會導致肝功能下降,凝血因子不能有效合成,血液中凝血因子的含量變少,導致身體易出血、止血困難,出現流鼻血的症狀。
3、肝區疼痛
肝臟本身是沒有感覺神經的,只有在肝臟發炎腫大或是出現腫瘤,擠壓周圍器官、隔膜肌和肝包膜,才能引起不適和疼痛。
出現此類症狀,應馬上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預防肝病惡化為肝癌。
生活中養成3個好習慣,或能幫助你呵護肝臟健康
1、多喝水
水是人體所必需的元素之一,人的體重70%以上都是水,人離開了水最多只能活7天,可見水對人體的重要性。
菊花中的硒元素、菊甙、胺基酸等成分,尤其受肝臟歡迎。
據醫學實驗研究,菊花中所含有的菊甙和胺基酸,對於抗擊對肝臟組織的氧化、加速分解肝內脂肪、避免脂肪堆積過多有良好的作用。
還有就是硒元素,肝不好的人血液中硒含量往往會偏低,及時補充硒元素可以加速修復肝臟的損傷,加速毒素的分解,避免毒素在肝臟內沉澱。
菊花種類繁多,產自懷菊之鄉(焦作修武縣)的雲臺冰菊,營養成分含量更加豐富。
據科學調查分析,雲臺冰菊中菊甙、胺基酸、硒元素的含量是普通菊花的幾倍,深受當地人民喜愛。
建議每天熱水悶泡,飯後喝更易於吸收。
2、早睡早起
除了要多喝水,保證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
肝臟是一個不會「休息」的器官,只要能獲得充足的血液供給,它就可以高效的工作。
而晚上,正是其他器官休息,肝血回流的最佳時機,此時肝臟可以更高效的進行排毒、代謝脂肪、自我修復。
為了肝臟健康,建議每天要早睡早起,以保證充足的睡眠。
3、多吃蔬菜養肝
多吃蔬菜對身體好,這句話人人都知道,那麼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蔬菜中富含人體所需的礦物質、纖維素、維生素等,經常食用可以給肝臟帶來營養,減輕肝臟代謝負擔,對身體健康有良好的作用。
建議吃一些西葫蘆、西芹、西紅柿、西藍花等蔬菜。